“三全育人”理念下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2-12-06 20:39肖婧舒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赣南三全育人

肖婧,舒庆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 341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时期的长期艰苦实践探索而创造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伟大革命精神的体现,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更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精神纽带,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1]。

赣南是一块有着优良革命传统和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红土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其中,苏区精神是赣南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力量源泉。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三全育人”要求,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当代部分大学生更强调个性、自由和利益,却往往忽视集体、纪律和义务,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所不足,经常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针对此种现象,高校可以结合赣南红色文化中革命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根据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做好高校大学生的“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在青年大学生的心中播下红色的火种,点燃理想信念的青春之火,帮助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有机统一。

1 赣南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表现形式为物质状态的红色资源及精神状态的红色精神。

红色资源是红色精神的物质载体,包括革命烈士曾经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他们生活或革命战斗相关的旧居和遗址等。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拥有多处见证赣南红色革命发生的旧居和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全赣州市目前共有旧居、遗址及纪念场所500 余处,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革命前辈旧居,瑞金革命旧址群、宁都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于都长征出发纪念馆、兴国中央兵工厂旧址、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将军馆等。此外,赣州市还有为数众多尚待保护与开发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上述承载着中国伟大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具有真实、形象的特点,容易感动和鼓舞青年大学生,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红色精神是指以意识、观念、心理、理论、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红色文化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所依靠的信仰、知识、规范和价值体系,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所在,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3]。赣南红色精神,是指共产党人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以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为代表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不断凝练升华的精神品质,是红色文化的精神体现。

2 赣南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

2.1 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1933年1月,鉴于上海党的工作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入江西瑞金,在中央苏区全面推行“左”倾教条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盛行对共产国际神圣化,对苏联革命模式照搬照套的倾向,提出的路线和方针完全脱离中央苏区革命实际,给中央苏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立足中央苏区现实,注重调查研究,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同“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不断的斗争,正确解决了革命道路理论、建党、建军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铸就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对于大学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然而,一些大学生对待学习的目标追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学习不认真、逃课、考试作弊等一些不良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否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成效,更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尝试让大学生学习了解这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与“左”倾教条主义做斗争而铸就党的实事求思想路线的重大历史事件过程,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2.2 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道德品行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中央苏区传唱着这么一首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正是歌曲中的原型之一。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由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采取经济封锁,中央苏区的经济十分困难,刘启耀毅然提出:从下个月起,每个月自带干粮来办公,直到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刘启耀与组织失去联络,虽然他身上藏有一包金条(组织上委托他保管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却乞讨度日,始终没有动用过这笔经费的一厘一毫。直到1937年初成立中共江西临时省委,他被推选为临时省委书记,才将珍藏了3年之久的金条拿出来,供组织作为办公经费使用[5]。如何使大学生道德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是高校履行培养合格人才、引领道德风尚这一社会职能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大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已经初步成型,因而能否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中央苏区涌现的刘启耀等道德模范的故事,可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素材,对加强大学生信念教育具有真实性、教育性、信服性的功能作用,可让大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感化,实现对自身不良品德与行为的有效矫正,从而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真正能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3 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在中央苏区,有一支几乎全部由同龄年轻人组成的红军部队,即“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以下简称“少共国际师”),全师共一万余人,平均年龄18 岁,湘江战役中,少共国际师为掩护主力渡过湘江,与敌人整整打了5 天的阵地防御战,直到主力部队过江。战后统计,全师仅剩2 700 余人[6]。当代大学生和“少共国际师”的战士年龄相当,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革命时期的年轻人能够为了革命而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那么处于和平年代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时刻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国观、名利观,努力培养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

3 “三全育人”理念下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3.1 全员育人,多元教育主体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面

当前,德育的教育主体正在由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转变为高校所有教职工。在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及实施,可在知识传授中强化价值引领,引导青年学生传承革命精神,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于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为了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需要从全员育人的高度构建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如教师将赣南红色文化融入《钨冶金》课程思政时,可向大学生们讲述红色钨矿的历史故事,“1932年初,毛泽民同志成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公营钨矿‘铁山垅钨矿’。随后,毛泽民又到仁凤山开办了‘中华钨砂公司’。据统计,从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620 万元的财富,这对维持中央苏区政府的正常运行和养活十万红军,抵御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和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7]。

学校各职能部门干部和管理人员在德育育人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为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同样可以在赣南红色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学校各职能部门干部和管理人员要弘扬“第一等工作”的思想,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并坚持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服务管理与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相统一。

3.2 全过程育人,深入挖掘赣南红色文化育人资源,促进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感教育

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心理成长需求,针对性地挖掘赣南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学过程可实施如下:在大一新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上附带承载赣南红色文化记忆的标志性物品和建筑,如“红井”和“一苏大会议旧址”,并在大学生新生群里宣传推广赣南红色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读物。入学后,重点结合赣南红色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大二阶段,大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思想意识动摇、职业生涯迷茫等问题,可尝试将赣南革命志士和英烈的人物事迹,结合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及时进行人生目标的自我调整;大三阶段,鼓励大学生积极实践,可让大学生就近参观周边的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优良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接受精神上的洗礼,把理论教育转化为实践教育。这样可以高效发挥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对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四阶段,可结合赣南红色文化中的“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内容,对大学生开展忠诚担当的爱国责任感教育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到老少边穷地区就业,帮助大学生朝一名合格的职场人方向进行角色转化,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有机统一。通过赣南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让赣南红色文化精神能够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让大学生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都能够汲取红色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实现将“过程”从大学生的大学学习延伸到人生整个过程,这对于践行“三全育人”全过程教育观,促进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感具有真正实质性的作用。

3.3 全方位育人,深层次整合育人资源与载体,引导学生在弘扬赣南红色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全方位育人理念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深层次整合赣南红色文化育人资源与载体,将赣南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红色实践活动等多个环节,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全方位育人框架结构体系。

对于课程建设,在进行思政类课程的授课时,教师应结合教材章节中的理论知识点合理穿插赣南红色文化内容,将中央苏区革命史穿插到《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将郭大力先生在赣南翻译《资本论》的事迹穿插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课程中。另外,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结合专业特点把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构建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如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赣南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专题、法律专业设置“中央苏区法律制度”专题、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专题,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形成德育合力,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可通过校园广播,为大学生播放《长征组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十送红军》等与赣南红色文化密切相关的红色歌曲,在校报开设“赣南红色文化”专栏,在校园中设置“赣南红色文化”雕塑和标语,开展“赣南红色文化”主题校园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红色实践活动,可与赣南各县市党委宣传部、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部门联合挖掘更多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易于接受的赣南红色文化内容,并探索如网络直播、快闪、动漫等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红色文化引领方式,实地或线上云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园)、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赣南红色文化学习研讨等红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沉浸式”体验赣南红色文化,使心灵受到震撼。

4 结语

通过构建一个由多元教育主体参与的“全员育人”,深入挖掘赣南红色文化育人资源的“全过程育人”,深层次整合育人资源与载体的“全方位育人”组成的“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着力推动挖掘和提炼赣南红色文化中具有真理性和时代性特点的内容,实现新时代教育价值转化,实现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发挥赣南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教育和服务当代大学生,把青年大学生努力培养为合格的新时代坚定有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能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八字要求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赣南三全育人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