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承优良家风的路径探讨

2022-12-06 20:39李春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家风家庭建设

李春萌

(中共亳州市谯城区委党校,安徽亳州 236800)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漫长岁月的沉淀,传统家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家风连着社风,影响民风和政风,新时代如何在家庭中建立优秀家风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事情。新时代进行家风建设,我们需要理解优良家风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分析当前优良家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优良家风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1 优良家风建设的内涵

1.1 尊老敬老、爱亲顾家的优良家风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一切道德体系的出发点。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是子女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志。

2018年央视春晚开始前的几分钟,一部120s的公益短片《牵妈妈的手》用平实的语言、感人的画面,触动了全国观众的心,更温暖了整个春节。在影片中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应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牵着妈妈的手一起散步的那张图片。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榜样。数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通过言传身教表达对父母的孝心,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架上摆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推着轮椅上的父亲和家人走在一起,另一张是他牵着母亲的手,陪她一起散步。对于自己的父母如此,对老年人亦如此。比如,在2017年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准备合影时,习近平总书记看到93 岁的黄旭华和92 岁的黄大发站在代表中间,就拉他们坐到自己身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亲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现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1]。我们有必要让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理念在家庭中扎根,培养家庭成员孝亲敬老的意识,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引导家人们做力所能及的孝亲敬老的事情,从而有效促进孝亲敬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2 以德为本、厚德立家的优良家风

家庭是孩子良好德行形成的起点,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厚德载物”。“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儒家的毕生追求,在这“三不朽”中处于最高位置的便是“立德”。儒家就认为良好的德行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品德高尚了,一个人才能去追求其他方面的成就。

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传统的家规家训都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品德教育。《颜氏家训》就把“增益德行”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明代高攀龙在《高子遗书》中说:“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郑板桥在家书中说:“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等。关于德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时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2]。2021年10月23日,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

在家庭德育方面,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毛泽东同志就教导子女要坚持原则、不搞特殊化,并定下“亲情规矩”三原则。焦裕禄在兰考当县委书记时,得知儿子焦国庆打着自己的名义看白戏,严格教育儿子不能养成占便宜的习惯,第二天,就领着焦国庆到礼堂补齐两毛钱的戏票,并让儿子向检票员做检查。

1.3 学而不厌、书香传家的优良家风

现在的家庭对读书存在很大的误解,很多的家庭就把读书直接等同于考上好的大学,拥有好的工作,读书越来越功利化。书籍作为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可以让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涵养品质。读书是人的心灵放飞自我的过程,读书可以与上下古今的伟人进行沟通交流,读书可以指点迷津,走出困惑。读书装点生活,丰富内心。书籍是最能开启孩子智慧的钥匙,所以自古以来,古人就非常重视读书,“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古人留下的谆谆教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就在庭院中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钱氏家训》中也写道“子孙虽愚,诗书须读”。所以很多学者分析钱氏家族繁荣昌盛的原因之一就是世代都出读书人。《三字经》作为启蒙读物,里面刻画的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窦燕山五子登科等故事向每个家庭传递着家风家教的力量。

1.4 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2013年1月22日)深刻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3]

“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尤其是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粮食贸易合作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粮食供应链和物流链稳定存有风险。

生活中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不应止于餐桌,每个人都应从“光盘行动”开始,形成珍惜一粒米、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的文明生活方式。但是今天我们提倡勤俭节约并不是要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是花钱用物要“适度”,要科学使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着眼于满足生产与生活的客观需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去无谓地铺张浪费。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弥足珍贵的优良家风继续激励我们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奋进。

2 优良家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家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衍生出一些问题。

2.1 生活方式中优秀传统文化缺失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挤压着人们的时间,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占据了大量的闲暇时间,更多人沉迷在短视频、社交媒体、游戏、微博、微信之中。喧嚣、浮躁、紧张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很难真正坐下来进行深度阅读,更多的是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功利化的读书。自媒体时代各种社交软件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信息的接触面越来越广,文化的冲击也更强烈,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传统的优良家风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造成人民对优良传统家风的传承意识淡薄。从大环境来看,社会对家风的宣传力度仍然有待提高,还需要发挥引领作用。

进入新时代可能有人会觉得勤俭节约是战争年代、困难时期提出的口号,现在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再强调节俭。于是“舌尖上的浪费”曾经一段时间成为社会的通病,美食吃播节目也是状况百出,红白喜事宴请、商务宴请等成为餐饮浪费的“重灾区”。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餐饮业以“新鲜”“当日”作为竞争手段,丢掉当天没有卖掉的未变质的食品。一些商家和节目为了追求产品销量和节目流量,往往忽略社会责任。2021年5月,《青春有你3》选秀节目策划了为偶像助力打投的环节。粉丝需要购买赞助商的牛奶,扫瓶盖内二维码为“爱豆”助力,购买得越多,可以投的票也越多。由于只需要瓶盖上的二维码,不少粉丝买了牛奶后喝不完就雇人倒进下水道,造成27 万瓶牛奶的浪费。

俗话说:“民为国基,谷为民命”。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对消费者、商家、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发布传播暴饮暴食的视频节目等都做了相关规定,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2.2 家庭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现在随着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本以大家族为主的家庭模式被小的家庭单元模式所取代,三口、四口之家取代了四世同堂。从家庭内部看,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家族的家规家教的规范力量减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意识淡化,又加上现代社会家庭子女减少,父母长辈对孩子过于疼爱,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溺爱,一些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修身与品德教育。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下,家庭教育趋于功利化,造成孩子的身心健康失衡。

3 优良家风建设的路径

3.1 突出家风建设重点,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3.1.1 抓住典型案例,引领家风建设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家风不仅关系民风而且影响政风,关系党风。自媒体时代通过选取贴近人们生活的优秀家风案例,为优良家风建设树立榜样,是建设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途径。优秀家庭的家风故事可以洗涤人们的心灵,带动家风建设。

亳州市涡阳县,侯传宇老人37年一直坚持为烈士守陵。侯传宇的父亲侯小臣是一名新四军交通员,看到新建的烈士陵墓遭到日伪军的破坏,便决定留下来为烈士守陵。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儿时的侯传宇就对新四军保家卫国、舍身为民的光辉历史熟稔于心。1984年,侯小臣临终前将30 多岁的侯传宇叫到身旁要求侯传宇为他们守陵扫墓。一开始侯传宇不愿意,但是父亲的话感动了他,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坚守一辈子!现在在侯传宇这种家风的感染之下,儿媳刘红丽接过了守陵的接力棒,继续为烈士守墓。

生活中像侯传宇老人这样传承优良家风的例子有很多,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去引导每一个家庭积极传承并践行自己的家风,去引导社会的前进方向,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和风尚。

3.1.2 加强家风建设的宣传、引导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为人们获得和传播信息提供了途径,每个人都是行走的麦克风,为了加大家风的建设力度,必须对家风建设进行宣传。

在生活中,对于家风家教的典型案例既要通过新媒体去扩大典型案例的覆盖面,也要结合传统媒介进行采访和报道。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录制关于家风家教的节目让优秀的家风案例展现给大众,带动家风的宣传与践行。为了让家风建设的宣传贴近人们的生活,各个城市可以举行各种层次的家风演讲比赛或者通过排练节目的形式进行表演,也可以在城市公交站台投放关于文明家庭的公益广告。城市规划馆、图书馆、博物馆中设置关于家风家教的专题展览等,让人们深刻关注家风先进事迹,感受家风文化。

3.1.3 建设学习型社会

近几年我们提倡提高阅读量,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一年级开始统编版教科书就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让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促进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一些以读书学习为主题的栏目走进人们的生活,像《读书》《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很多城市和社区也都在积极推行爱读书的理念,努力营造浓重的书香氛围,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3.2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核心作用

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之后,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通过,并自2022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通过立法的方式促进家庭教育法治化,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地,家风是孩子成长的灯塔,好的家风使孩子受益终生。优良家风的培育离不开全社会的整体氛围,也少不了每个家庭的努力。

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左传》写道:“爱子,教之以义方。”《资治通鉴》写道:“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从《左传》到《资治通鉴》,中间隔了(约)1 500年,这两句话一正一反说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教育孩子。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土壤,是孩子品德养成的最初场所,家庭德育的好坏决定孩子今后的成长。在生活当中,父母要注重对孩子个人品德的培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辨别是非善恶,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导工作。最后,在良好德行的培养中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每个家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家风建设上,要做到父母在家风建设中角色的回归,使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突出父亲在家风建设上的重要性。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大部分的家庭都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母亲负主要责任,即使是到了现代社会,女人的经济已经独立,有自己的工作,但是仍要同时兼顾工作和孩子的教育,相比之下,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却是关注极少。所以,近几年,“丧偶式育儿”一词比较流行,这个词形象地表达了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愈发明显,父亲角色在家风建设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受到关注。很多调查资料表明:长期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不论是在身心健康、人际交往还是智力发育上都要优于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以榜样的身份积极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主动承担起培育优良家风的责任。

提升母亲在家风建设上的素养。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足以看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一个家庭中,母亲通常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母亲与孩子的相处时间也比较多,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因此母亲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观点态度、看法,最容易为孩子所模仿,最后成为自己人生的指南。母亲给予孩子的教育理念、处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母亲在家风建设的角色中,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戒子”等。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4],正是看到母亲在家庭角色中的多样性。在家庭生活中女性既是妻子又是母亲,既是女儿又是儿媳,在这些角色中呈现的相处之道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孩子也通过母亲的言行举止去学会如何待人接物[5]。所以,新时代,女性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孩子的成长,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塑造优良家风。

完整的家庭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去经营,在家风建设上,只有实现父母双方的角色融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系统的家风内容,在融洽的家庭环境中去实践家风理念,最终将家风中优秀的品质传承下去并应用到生活与道德实践中[6]。

4 结语

家庭作为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场所,一个人的成长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影响一旦形成就具有深深的持久性。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个家庭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好的家风能够使家庭成员积极向上,茁壮成长,使家庭兴旺发达,坏的家风不但会影响子孙后代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家风作为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新时代,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家风建设,通过良好家风的建设去影响家中的每一位成员,形成现代文明家庭观念,通过千千万万个文明家庭的好家风去推进社会的好风尚。

猜你喜欢
家风家庭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家庭“煮”夫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家风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恋练有词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