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稻谷储藏与烘干现状

2022-12-06 23:04王德华刘国辉周钢霞林子木高香兰
现代食品 2022年6期
关键词:储粮种粮储藏

◎ 王德华,刘国辉,周钢霞,林子木,高香兰

(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2)

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年产量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0%[1],是稻谷产量最高的国家。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四川省、福建省、海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等14个主产省区。辽宁省的稻谷产区主要分布在抚顺市、鞍山市、丹东市、铁岭市、盘锦市和营口市等,通过对上述稻谷产区有代表性农户和收储企业的调查,了解辽宁省农户和收储企业稻谷的储藏和烘干状况。

1 稻谷储藏情况

1.1 农户稻谷储藏情况

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农村出现了种粮大户和家庭为单位进行耕种并存的现象,经过实际调研走访,辽宁省农户稻谷储藏大致有3种情况。①稻谷种植面积3.3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产量在30 t以上,80%收获后即出售,剩余粮食一般装袋存于库房,在天气好时,堆地晾晒,用铲车翻倒,天气不好时用塑料布遮盖,鼠害较严重,霉变现象时有发生。②部分地区由于采用机械化收割方式,稻谷水分偏高,达到24%~26%[2]。同时缺少晾晒场地和烘干设施,稻谷水分无法降到安全水分,对储藏极为不利。因此农民基本不储粮,收获后需立即售卖,如果市场价格较低就会影响收入。③稻谷种植面积在0.67 hm2左右的农户,年产约6 000 kg粮食,其中1 000 kg左右作为口粮,装袋存于家中空房,无专用储粮容器,多有鼠害,剩余粮食待水分合适后即销售出去,不能长期储存,担心粮食出现霉变、发热等问题。

1.2 收储企业稻谷储藏情况

1.2.1 常规储藏

粮库稻谷入仓水分控制在14.5%以下,杂质控制在1%以下[3]。稻谷入库后,根据气候特点适时通风,缩小粮温与外温及仓温的温度差,防止发热和结露,保证储藏安全;通常防治害虫多采用防护剂或熏蒸剂,把危害限度降到最低,减少储存量的损失。在完成通风降温、防治虫害之后,冬末春初气温回升前粮温最低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方法,压盖粮面与密封粮堆,延缓粮温升高及减少粮食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1.2.2 低温、准低温储藏

在辽宁省实现准低温、低温储藏的收储库主要是在常规储粮措施基础上,采取空调控温和内环流控温方式来实现,个别收储企业采用了谷物冷却机进行控温,由于谷物冷却机运行和维护成本均比较高,加上辽宁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多数收储企业只在应急处理时采用谷物冷却机。

(1)空调控温方式。目前辽宁省部分收储企业采用空调控温的储粮方式。空调控温技术是在常规储粮措施的基础上,在密闭、隔热的储粮仓房上部仓墙内侧,安装符合夏季仓房冷量需要和冷风均匀性要求的空调。当仓内温度达到空调设定温度时,空调自动对仓内上部空间进行空气循环制冷,有效地控制了仓温和仓内上层粮食的温度,创造了低温或准低温储粮条件,有效抑制了微生物和霉菌的生长,减缓粮食储藏过程中水分的散失,延缓粮食陈化速度,减少了熏蒸、低药量防护、倒仓作业等环节,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保管费用,减少保管过程中粮食的污染,保证了粮食的储藏安全,提高了粮食的使用品质,与未实施这项技术的普通储粮方式相比,大多数企业的效益为30~50元/t[4]。

(2)内环流控温方式。目前,省内少数收储企业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5],内环流控温技术是在常规储粮技术基础上,利用粮仓内粮食自有的冷源,使用内环流技术,将粮仓低温区域的冷空气置换到高温区域,从而降低仓内粮食温度。该技术适用于保温、隔热、气密性良好,并具备一机多道通风系统的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适用于经过冬季通风降温后全仓平均粮温在-5 ℃以下,夏季明显存在“热皮冷心”现象的散装储存的粮堆。内环流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节约能耗,保持通风过程中粮食水分不变,减少粮食的损失。与普通储粮方式相比,扣除一次性投资和后期运行费用,吨粮增加效益在40多元。

2 稻谷的烘干情况

辽宁省稻谷收获水分为18%~19%,需要晾晒或机械烘干才能入仓储存,而采用机械化收割后,水分高达24%~26%,有时还会更高,只有通过机械烘干才能储藏。

2.1 农户稻谷烘干情况

①普通农户以人工收割为主,稻谷的干燥主要靠自然晾晒,由于辽宁省气候特点,收获季节雨水少,家庭用的小型烘干机推广比较少。②种粮大户靠机械收割,多数粮食收获后即卖出,个别有实力的种粮大户自己有仓库,并购置了大中型稻谷干燥机,除烘干自己收获的稻谷外,也可为周边农户提供稻谷烘干服务,农户可以选择合适时机将稻谷卖给种粮大户,也可以选择付烘干费用的方式。

2.2 收储企业的烘干情况

2.2.1 连续稻谷烘干机

连续式稻谷烘干机产量多在100~500 t·d-1,以燃煤、生物质、燃气作为热源,采用顺逆流、混流、横流等干燥工艺,靠燃煤提供热源的烘干系统基本上都没有脱硫除尘装置,热风温度多控制在60 ℃以下[6],稻谷受热温度38 ℃以下,由于生产厂家较多,质量参差不齐。

2.2.2 批次式稻谷烘干机

批次式稻谷烘干机产量多在30~50 t·d-1,热源有燃煤、燃油、稻壳等,采用顺逆流、混流、横流等干燥工艺,基本上都没有脱硫除尘装置,热风温度多控制在60 ℃以下,稻谷受热温度38 ℃以下,日产的稻谷烘干机烘后稻谷水分均匀较好。

3 辽宁省稻谷储藏与烘干存在的问题

3.1 农户储藏与烘干存在的问题

3.1.1 农户自身科学储粮意识淡薄

调查数据表明,农村的从业人员主要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他们缺乏基本的储粮知识,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特别是先进的稻谷储藏技术得不到推广。

3.1.2 农户科学储粮宣传不力

农户对储粮损失缺乏认识,对储粮技术缺乏了解,对储粮设施缺乏投入,相关管理部门对农户科学储粮认识不足,科学储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先进的储粮知识在农村中未得到普及。

3.1.3 稻谷储藏与烘干设施简陋、缺乏

调查发现,很多农户没有存粮习惯,而种粮大户希望择机售粮,但由于稻谷收获时含水量较高,且缺少干燥设施和专用的储粮装具,极易发生发热霉变,稻谷储藏设施也极为简陋,虫霉鼠害严重。因此,农户即使有存粮意识,也不敢存粮,不得不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卖粮,甚至在收获后立即销售。

3.2 收储企业在储藏与烘干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稻谷储藏方面

①思想认识不够。由于实施准低温储粮技术是由企业自发试验并总结使用的,不是相关部门和行业推广或强制推行,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从中受益,也没有充分认识实施这项储粮技术的必要性,存在观望等待心理,少数企业甚至存在怀疑心理。②资金问题。实现准低温储粮的前提条件是储粮仓必须密闭隔热保温。除对门窗进行密闭隔热,购置空调设备进行投资外,对粮仓顶部进行隔热保温处理是达到理想储粮效果的最好办法。从实际情况看,除营口市、盘锦市少数企业新建的高大平房仓采用了双层仓盖,能达到较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外,其他早期建成的储粮仓都需要对粮仓墙体和仓顶进行保温隔热处理,而这项措施的投资对企业而言压力较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投资约在200元左右。这是企业推广实施准低温储粮障碍。③执行操作的标准不统一。由于目前空调控温、内环流技术标准还没有最终实施,企业只能根据经验进行操作,在仓房的密闭材料、密封程度、设备的选型、储粮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上执行和操作标准不统一。

3.2.2 稻谷烘干方面

①部分干燥机产生废气皮屑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污染环境。②部分粮食干燥系统设备布置不合理,造成系统先天性缺陷。③热风炉无脱硫除尘装置,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向大气排放。随着《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的实施,燃煤热风炉的烟尘排放超标,无法达到环保要求。

4 建议

4.1 针对农户储粮和烘干方面

4.1.1 农户储粮

由于储粮方式落后,辽宁省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全省因鼠、霉、虫害等原因造成的农户储粮损失达8%左右[7],按每5口之家口粮稻谷1 000 kg计算,每个农户被鼠盗或发霉变质浪费掉的粮食约在80 kg左右,全省50多万农户[8],每年口粮稻谷储存过程中粮食损失在40 000 t,直接损失上亿元。因此,有针对性地研究适合与辽宁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点的储藏新装具,根据农户的实际需要,设计出不同型式,不同系列仓型。例如,存放农户口粮,容积一般在3 m3以下,可设计圆形仓,不同容积系列;容积在5 m3以上,装粮量2 000~2 500 kg,可考虑设计方形仓。对于种粮大户设计50 t以上大型农户储粮仓,从而改善储粮条件,保证粮食质量、减少粮食损失、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农户口粮安全、减损增收的目的。

4.1.2 农户烘干

长期以来,辽宁省稻谷干燥主要依靠自然阳光在晒场上翻晒,有的甚至占用农村道路打场翻晒,不仅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较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危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由于近年来采用机械收割的稻谷增多,收获时水分高,完全靠晾晒已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如果在村镇依托于种粮大户,建立大中型稻谷烘干中心,除烘干自己收获的稻谷外,也可为周边农户提供烘干服务,农户可以选择付烘干费用或者选择合适时机将稻谷卖给种粮大户,这样即可解决稻谷的烘干降水问题,也让农民可以实现择机卖粮。

4.2 针对收储企业储藏和烘干方面

4.2.1 收储企业储藏

针对辽宁省收储企业储粮现状和气候特点,相关部门制定空调控温和内环流控温技术标准,确定在储粮过程中实际温度控制范围,以便于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参照执行。同时可为政府部门推广空调控温和内环流控温技术提供技术支持。鼓励收储企业应用空调控温和内环流控温技术,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保证了粮食的储藏安全,提高了粮食的使用品质,增加企业的效益。

4.2.2 收储企业烘干

解决稻谷干燥过程中排放物超标的问题有2个主要途径。①采用生物质燃料作为热源,以稻壳或花生壳作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质颗粒,低位发热值在16 700 kJ·kg-1左右,基本可以取代燃煤作为燃料,不用更换原来的热风炉,价格在700元/t左右;对于稻壳、花生壳等原料丰富的企业,建议自己新建一套生物质颗粒生产线,投资在20~30万元,可以降低烘干作业的成本,多余的生物质燃料也可以出售。②在粮食干燥系统中增加脱硫除尘装置,采用湿式镁法脱硫工艺[9],药液在脱硫塔内喷淋成雾状与烟气充分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烟气经脱水后排入烟囱,反应后的浆液进入氧化还原池氧化,经氧化、沉淀后的水进入浆液池继续循环使用,沉淀物为化学稳定性好的硫酸镁,硫酸镁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猜你喜欢
储粮种粮储藏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胡萝卜冬季储藏注意事项
桃如何储藏
便于储藏的美味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