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道惊雷

2022-12-07 11:51陶金陵
铁军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氢弹原子弹大队

■窦 娟 陶金陵 周 润

卢辉,是军队离休干部。

在北京北极寺干休所,老人落座摄像机镜头前,马裤呢上装挂满勋章、纪念章。离休时,他是解放军防化学院科研部的研究员。与他聊天,自然聊及防化的话题。人生岁月,卢辉有好多铭心故事,其中之一:率队执行氢弹试验任务。

卢辉,安徽灵璧人,1942年春天,新四军四师九旅旅长韦国清带领部队来到泗灵睢地区开展抗日活动,有点文化基础的卢辉,被县武装大队招去做文书,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江山岛战役,1955年选入南京总高级步校学习,毕业分到军委防化兵学校。1964年,转调防化研究院任处长。1967年,研究院接到上级通知,组建一个约300 人规模的防化兵大队,远征西北,任务代号“73”。

卢辉回忆,氢弹试验参试部队,当时编有10个大队,其中第八大队为防化兵大队,卢辉任大队长。氢弹,又称热核弹,杀伤威力远超原子弹,TNT当量可达千万吨级,爆炸达到的温度,是太阳中心温度的1000倍……

在茫茫戈壁,参试部队有个顺口溜:场区气候干燥,生活单调枯燥,时间久了心情急躁。然而,官兵们意志坚强,心系氢弹。1967年6月17日凌晨,八大队按照基地指挥部指令,从营地后撤到离靶标55公里安全地带。7 时50 分,传来载弹飞机的轰鸣声,试验场扩音器播放着《东方红》乐曲,部队一律戴上护目镜。随着“起爆”最后指令的下达,耀眼光团瞬间出现,天空好像有了两个太阳。随即,卢辉带领先头分队驱车来到爆心进行辐射侦察,同时观察和回收效应物,测量和了解剂量分布情况。这个日子,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只过去了32 个月,共和国有了“两弹”,卢辉充满自豪感。

20世纪70年代,卢辉为主帅,领导研制核潜艇辐射探测仪。继后,又一次奔赴西北戈壁,连续3次参加核试验,测试和检验我军自己研发的航测仪、空中取样器材等装备在核辐射下的性能。

1972年卢辉(左二)在西北核试验基地

受访时的卢辉

1979年11月,卢辉从领导岗位退至二线,担任研究员。1981年3月,防化学院举办全军防化教员集训,学期3 个月,卢辉临时任队长兼政委,他走上讲坛给学员上了第一课《核武器、化学武器的发展及防化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因授课质量高,这一课的讲义被印成近百页的册子,发到每个学员手里。

不久,踏上防化研究之路的卢辉,履行使命再出发。他花时3 个春秋,编写出28 万字的《核化生武器的使用与发展》专著。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杂志对此书这样评价:内容真实生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供广大防化专业干部、关心“三防”(即防核子武器、防生物武器、防化学武器)工作的合成指挥员、军队院校教员、从事人防和人武工作的同志参阅。1989年12月,这本书获总参防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77年前,两颗原子弹把广岛和长崎化为废墟。今天,单边主义和霸权横行,世界极不安宁,一个国家安全的合理关切靠什么来保障?讲述卢辉故事,想起邓小平同志生前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猜你喜欢
氢弹原子弹大队
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石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徒手“撕开”原子弹
驱猴大队
氢弹,不过如此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首战告捷的空军第28大队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