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视角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知识基础与领域动态——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

2022-12-08 01:37沈洲赵茂锦毕德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美丽领域期刊

沈洲,赵茂锦,毕德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8)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实践与基础研究如火如荼,引起了社会各界、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其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环境的建设具有指示性的作用,一个乡村状况的好坏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从事其他建设的根本前提[2]。美丽乡村的建设并非仅仅传统意义上从“吃不饱”、“穿的破”、“住的差”到“吃得饱”、“穿的美”、“住得好”等生活层面上简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打造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人居环境、整洁的村庄面貌、发达的乡村产业、公共设施完善等方面的美丽乡村[3]。目前,美丽乡村在大多数城市中的建设发展已有较强的基础与成熟条件,如北京市[4]、上海市[5]、江苏省[6]、广东省[7]在美丽乡村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快速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美丽乡村的建设分析程度、学术研究深度、发展重难点等尚存有一定的不足,对进一步强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质量、更有内涵、更具特色的迫切要求[8]。

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计量的研究对象,通过一种可视化图形与知识关系网络来揭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趋势与演化历程,具有多元性、分时性、动态化的特征,并能够较好地反映了学科知识、主题领域等科学知识信息的复杂关系[9]。科学知识图谱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众多科学知识研究领域与学科发展与评价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点睛作用。在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的学术成果中,以CiteSpace和VOSviewer两款功能较为齐全、使用性能高、信息处理量大、视觉呈现效果好、优势互补强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10,11]。在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加强各领域规划编制的顶层设计应当注重把握其领域的研究趋势与动态。纵观国内学术研究,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主要集中在乡村景观、乡村产业、乡村旅游、乡村空间、乡村生态文明、乡村环境治理等方面;而从顶层规划的宏观角度上来看,美丽乡村总体建设方向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尚处于研究空白。

鉴于此,本研究尝试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实践为研究内容,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试图揭示了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方向、实践重点等方面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以CiteSpace和VOSviewer两款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分别解析美丽乡村建设与实践的知识基础与热点领域。CiteSpace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应用于文献信息集处理、分析、交互等的可视化软件,通过其中的主题词或关键词、作者、机构、被引文献等分析要素,识别某一科学研究主题或技术领域的重要文献、热点主题、研究趋势等,最终以绘制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呈现分析结果。VOSviewer软件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的Nees Jan van Eck和Ludo Waltman共同开发的一款结合文献的共引和共被引原理,用来揭示和查看某一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概况以及发展趋势,从而绘制某一学科知识领域的可视化图谱。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按照文献分类选择“工程科技II辑”中的“建筑科学与工程”、主题为“美丽乡村”、文献类型为“期刊”的方式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2年2月10日,共检索出2235篇期刊文献。此外,考虑到期刊文献中包括了会议通知、新闻解读、地方资讯、信息动态等内容,将其依次筛选后剔除,最终得到2129篇期刊文献。依据软件的操作要求与数据使用,以Refworks参考文献格式导出,作为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

2 描述性统计分析

2.1 发文量及载文期刊分析

从检索结果来看,国内“美丽乡村”主题的文章发表时间年限为2007~2022年,年发文量总体趋势呈逐年递增,如图1所示。同时,从图1中进一步分析来看,可以细化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2012年,美丽乡村建设与研究的初始萌芽期,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前,乡村地区主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第二阶段:2013~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与实践的缓慢发展期,自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列入中央一号文件,各地区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乡村建设工作如雨后春笋般欣欣向荣。第三阶段:2016~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这一时期美丽乡村发展速度之快、建设力度空前增长,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相继出台,不同地区实践模式推陈出新、各具特色、不断完善。第四阶段:2020年至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平稳发展期,对于日益高涨的建设活动与较为成熟的实践模式,乡村发展如何在高质量城乡建设中探索出新的机制和发展模式,值得乡村规划建设者与管理者的进一步深入探索与研究。

此外,纵观刊载文章的期刊,部分期刊在美丽乡村主题研究方向开设专栏报道,及时了解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实时动态。根据期刊发文量统计表明,刊载美丽乡村相关主题研究的文章数量最多的期刊及文章数,主要如下:发文量高于10篇以上的有《规划师》(25篇)、《中国园林》(17篇)、《城市规划》(14篇)、《工业建筑》(12篇)、《上海城市规划》(11篇)、《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0篇)、《城市规划学刊》(10篇)、《建筑结构》(6篇)、《现代城市研究》(6篇)、《农业经济》(5篇)。总体而言,上述期刊均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来源期刊及以上级别期刊收录,并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具有高质量的期刊水平和享有非常高的学术影响力。从知识的研究角度可以看出,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研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是这一领域广泛关注、积极探索的学术知识和研究内容。

2.2 主题词共现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主题词共现分析功能,将2129篇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可以计算得出主题词的共现频率和中心度,并绘制出主题词共现知识图谱。其中,共现频率越高的主题词,图谱上的字体和圆圈越大,其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知识热点与研究趋势,如图2所示。从“美丽乡村”主题词共现图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主题词频率从高到低的依次是“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规划”“景观设计”“乡村建设”等。随着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和规划设计的模式与时俱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深度上不断拓展、在力度上更加投入。以乡村景观、景观设计作为美丽乡村研究领域的高频主题词,凸显了乡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引领和先导的实践价值。

2.3 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核心,其数量和质量能够决定了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范围和深度[12]。文献被引用频次也代表了其被认同的学术价值和研究热点,其被引频次越高,具有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潜力越高[13]。本研究选取了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美丽乡村”主题研究具有最高被引频次的文献六篇,如表1所示。

表1 2007~2022年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美丽乡村”主题高被引文献

从高被引文献的研究内容来看,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景观风貌不协调等问题,贺勇等学者提出了通过充分具体的场景分析和资源挖掘,建立乡村景观与乡村生产、生活不可分割的“产、村、景”一体化的美丽乡村规划实践与方法[14]。2013年,黄杉等学者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的乡村建设与发展路径经验,对比浙江省安吉县乡村建设现状,系统分析了国外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为国内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提供了丰富的成功案例借鉴和拓展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范畴[3]。同年,宋京华等学者总结了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与实践特征,基于广州市美丽乡村试点村庄实践,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下以文化景观提升带动乡村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15]。2014年,李开猛等学者从村庄规划和管理机制的角度对村民如何全方位参与村庄规划与设计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16]。此外,樊亚明等学者探索建立了“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与发展策略,结合具体的规划设计实践案例,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相融共生[17]。

3 主题趋势与领域动态

3.1 主题趋势

采用VOSviewer的叠加可视化分析功能,深入分析美丽乡村研究的关键词平均出现时间,并将平均出现时间较大的关键词定义为新颖主题[18],如图3所示,其中颜色代表平均出现时间的变化。从图3中可以看出,新颖主题主要有乡村振兴、乡村景观、人居环境、地域文化、乡村风貌、乡土文化、乡土材料、乡土元素、空间规划、生态美学、生态宜居、城乡规划设计、乡村公共空间等。纵观以上新颖主题词的分布,结合文献内容深入分析,从而可以表明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与地域文化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规划统筹发展与建设、生态美学视角下的生态宜居乡村改造与设计等主题研究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中逐渐成为学术热潮与热点领域。

3.2 领域动态

通过借助于VOSviewer软件关键词聚类分析功能,其利用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布在相应领域中,从而能进一步分析归纳了其主题内容和揭示了相应领域的研究趋势。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视角下的美丽乡村主题研究中,主要包括了四个领域。其具体如下:

第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宏观发展模式与规划路径研究。诸如大部分学者通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分析了乡村发展与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3],提出了乡村治理与规划改革的新思路[19],探索了具有地方实践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思考[20]。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下,积极探索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重点内容、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15,21,22],探索建立了景村融合[17]、田园综合体[23,24]、观光农业[25]、特色小镇[26]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与发展策略,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融合。

第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与实践策略研究。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建立了多元主体、村民参与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法与更新策略[16,27]。从国内外农村“厕所革命”情况的系统研究,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国内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和建议[28]。从规划编制角度来说,探索了不同的区划类型、空间尺度、层次内容的乡村规划编制过程与具体实践[29-33]。

第三,乡村文化景观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研究。诸多学者从地域特色分析入手,详实分析了传统民居、乡村民宿、历史建筑等的环境现状与历史变迁,提出了延续传统与保护的策略和方式[34-36]。以乡村景观的乡土材料、景观元素、空间类型等为核心,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美丽乡村提出了建设内容与设计策略[37,38]。从传统村落、特色古镇、产业文化等角度分析了时空演化与形成机制,营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风貌[39-42]。

第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有机更新提升研究。在政策引导上,详实梳理与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发展政策的成功经验[43,44]。在设计策略上,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乡村景观发展过程与历史脉络,从而为高质量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合理途径与提升策略[45-52]。

4 结论与展望

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与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支撑,其建设与实践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近15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无论在政策机制、内容体系、管理模式、建设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效,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工具,系统分析了2007~2022年来中国知网上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刊载的2129篇美丽乡村主题研究文章,其主要结果如下:

第一,从发文量与载文期刊来看,美丽乡村主题研究的发文量总体趋势不断增长,其发展脉络主要包括了初始萌芽期、缓慢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平稳发展期四个阶段。同时,以《规划师》、《中国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小城镇建设》为代表的核心期刊为美丽乡村主题研究提供宝贵的研究平台和源源不断的知识贡献。

第二,从研究热点与主题趋势来看,“乡村振兴”“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规划”“景观设计”“乡村建设”等关键词成为近年来美丽乡村研究的新颖关键词,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与地域文化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规划统筹发展与建设、生态美学视角下的生态宜居乡村改造与设计等主题研究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中逐渐成为学术热潮与热点领域。

第三,从研究领域与动态来看,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视角下的美丽乡村主题研究中,主要包括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宏观发展模式与规划路径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与实践策略研究、乡村文化景观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研究、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有机更新提升研究四大研究领域。

据国家统计局报道,2021年末,中国城镇化常住人口达到9.1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这一组数据意味着将近六成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仍有四成的人口生活在乡村。目前,美丽乡村建设与实践面临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进一步把握乡村振兴时代背景、发挥地域特色文化、挖掘传统乡土材料、打造乡村景观,这一响应不仅迎合了生活在乡村地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进一步统筹城乡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与修复,进而实现乡村社会经济、人居环与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美丽领域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领域·对峙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