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落实“两统一”职责
——自然资源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12-08 12:28本刊编辑部
资源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二十大耕地生态

□ 本刊编辑部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政治任务。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要在深入学习、精准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能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近期,中国自然资源报社邀请自然资源部各司(局)、部属各单位、各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谈学习体会,并结合自然资源管理重点问题谈工作思路。本栏目摘其重要文章,供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交流。

守牢耕地红线 端牢中国饭碗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司长 贺勇

盛世逢盛会,党心聚民心。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奋斗目标、使命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伟大复兴再启新程,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三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从当年4 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四梁八柱”越来越坚实,法律、政策不断完善:《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陆续完成修订,《黑土地保护法》应运而生,严格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层层压实责任,严控耕地流出和补充耕地全程监管,将“进出平衡”和“占补平衡”制度夯实打牢,“田长制”将每块田责任到人……在一揽子硬措施下,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2020年18.65 亿亩的耕地保有量目标,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逆经济全球化贸易战升级、俄乌冲突、极端气候灾害等多种因素叠加,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愈发凸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守好18 亿亩耕地,就是紧紧守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就是守住事关国家兴衰、人民福祉的根本,就是守好江山,就是守住民心。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复兴路上,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强化落实,主动作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夯实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迎难而上,继往开来,开创耕地保护新局面。

以完善立法为支柱,健全耕地保护政策制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耕地保护需要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作为保障。加快推动以《耕地保护法》为纲领的立法进程,重点将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耕地年度“进出平衡”、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等新理念、新要求,以及“田长制”等优秀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规定,推动建立更加严密的法律体系和科学简明可操作的整体性制度体系,为严格耕地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

以用途管制为核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好耕地保护与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必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双平衡”制度。一是严格耕地流向非农建设用地的“占补平衡”制度,强调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严格新增补充耕地核实认定,建立补充耕地地块公开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真实可靠;二是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进出平衡”制度,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必须在年度内补足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同时,协调好耕地用途管制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激发农民搞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真正让农民得利,构建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以耕地卫片监督督察执法为抓手,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我们要继续推进耕地卫片监督工作,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和人工智能识别、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实地巡查等方式,确保及时发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建立耕地“进出平衡”日常监管报送工作机制,实现对耕地“非粮化”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建立耕地卫片监督“部际协同,地方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将耕地卫片监督与地理国情监测、国土变更调查相衔接,与土地执法、自然资源督察协同推进,共享土地卫片执法形成的耕地“非农化”监测成果。同时,强化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对省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的监督检查、开展土地卫片执法,及时发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问题,向全社会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发挥震慑作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涉及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

以签订责任书为基础,全面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耕地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更要发挥党举旗定向、统领全局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放在首要和优先位置,把现状耕地划好、保好,将耕地红线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另一方面,各级党政领导要逐级签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立“军令状”,“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确保在耕地保护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下一心。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守护好耕地,既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长远目标,也是时时刻刻不容懈怠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路上的重大考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和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好耕地,端牢饭碗!

奋力开创西北自然资源督察新局面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分党组书记、局长 孙弘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自然资源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作出了重大部署,是今后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自然资源督察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推动督察,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党中央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迈上新征程,自然资源督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等重要要求,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主动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推动自然资源督察各项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两统一”职责,按照自然资源部党组、总督察部署,进一步加强整体把握和系统谋划,逐步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全面督察,督促地方统筹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解决好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浪费及违法违规用地、采矿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督察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有力促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聚焦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监督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党中央准确研判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新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优化布局作出的战略性部署,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三区三线”空间管控为核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国家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落地实施提供重要空间支撑。督察地方政府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的法定职责,推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是新时期自然资源督察的重要任务。就西北地区而言,要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等,准确把握党中央对西北五省区和兵团的定位要求及其在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掌握督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形势的基础上,紧盯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开展督察,重点监督检查地方政府“三条控制线”管控责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在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和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逾越红线的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督促地方严格执行“三区三线”的底线约束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用途管制要求,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坚守耕地保护督察首要职责,持续拓展督察领域,切实守住国家安全底线

要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推进耕地保护督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粮食供求紧平衡格局短期难以改变,耕地保护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督察任务。

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深化对省督察,抓紧抓实省级政府主体责任,注重发现省域内普遍性问题和区域性突出问题,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挖田造湖等耕地“非农化”问题,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既查清违法违规事实,又指出地方党委、政府及部门的决策、监管责任,将督察发现问题与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挂钩,综合运用专题报告、公开通报、警示约谈、移交移送、限期整改等手段措施,推动地方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要站在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高度推进矿产资源督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强调“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开展矿产资源督察要统筹把握好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与重要战略性矿产保供的关系,既严格督察无证开采、越界开采、违规出让矿业权等违法违规问题,督促地方切实履行好监管责任,又结合督察研究提出改进完善政策的建议,促进地方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从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两方面确保能源资源安全。

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推进重要生态区域督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祁连山、三江源等都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自然资源督察中要聚焦这些重点地区,督促地方承担起区域内自然资源严格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责任,主动防范化解重大生态安全风险,履职尽责守好生态安全底线。

摄影/路建红

猜你喜欢
二十大耕地生态
二十大颂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喜迎党的二十大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