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有交锋,才能更好地交流

2022-12-08 05:39
读报参考 2022年35期
关键词:张维舆论话语

2006年11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给美国《纽约时报》国际版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模式的魅力》。当时这篇文章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但5年后,张维为的著作《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简称《中国震撼》)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到2021年底,这本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两百万册。

“互联网舆论状态变好了”

《中国震撼》出版于2011年,在此之前,张维为已经出版了5本著作。《中国震撼》加上2008年出版的《中国触动》、2014年出版的《中国超越》,构成了他的“思考中国三部曲”。

从构思到撰写再到出版,“三部曲”跨越了近10年的时间。张维为也不时给西方主流媒体写一些评论文章,《中国模式的魅力》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他的文章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美国模式”竞争不过中国模式。

当时很多国外舆论否定中国,尤其是互联网上的声音比较刺耳。“2010年-2011年,互联网上流行着一股否定中国,尤其是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舆论风潮。”张维为说。

那段时间,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刚刚兴起,网上舆论抨击和否定中国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政冶、经济还是社会、文化,能引发讨论热度的一般都是負面新闻,即使是正面新闻,下面的留言和评论也往往从负面加以解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舆情事件,就是2011年“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网络上充斥着对国家、对政府、对国企的攻击甚至否定。

张维为坦言,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十全十美的,中国当然也有自己的问题,但始终在改进,在迅速地进步,而且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只是很多人不太了解,再加上西方话语的影响,导致一些人极其不自信。“10年前,互联网上的舆论是什么状态,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前后对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张维为说。

去年4月,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多年前的一段演讲视频被网友翻了出来。在视频中,洪博培赤裸裸地表示,要搞垮中国,必须好好利用那些支持美国的中国年轻网民。事实上,美西方早就在这么干了。

然而今天,年轻人成了中国最平视,甚至有点俯视西方的一代人。中国的发展成就让他们更为自信,他们的知识也更为丰富、视野更加开阔,对西方的一切有了更为深入而客观的了解,甚至可以用西方的文化来调侃西方。反过来,他们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和国家。

去年,当西方媒体不断攻击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时,张维为将一些西方制作的所谓“纪录片”放给自己讲座的的听众看,大家忍俊不禁,觉得西方媒体编造的谣言太离谱了。

“国际传播能力变强了”

国内舆论环境变化的同时,国际舆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准确地说,正在分化。

“中国发展得越成功,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抹黑和攻击越厉害。如果只看西方媒体的说法,你会感觉中国比之前还糟糕。”张维为说,“但是,中国之外、非西方世界的人民开始觉醒了。在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对中国正面评价的比例迅速上升。”

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全面的中国,始终是一项重大课题。在张维为看来,中国想做好国际传播,必须理解和把握外国文化的特点,用外国人听得懂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这一点,在与西方媒体的交锋中体现得最为典型。

“中国文化相信人性本善,也奉行与人为善;西方文化则假设人是坏的,结果常常与人为恶。跟西方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文化特点。西方认实力,他骂你,如果你忍让,他会觉得你软弱无能。我们不想吵架,但一定要展示我们思想的力量和话语的力量。”

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如果对方傲慢、挑衅,张维为会毫不客气地调侃对方:“我们的做法比你们的好太多了!”如果对方客客气气的,他也会表现得更温和:“我们的做法比你们的可能要好一些。”

去年3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的会场里,在各国媒体的镜头前,中方代表杨洁篪对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内的美方代表说:“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在张维为看来,这不仅是一次掷地有声的发言,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国际传播案例。

近年来,除了官方媒体外,我国民间也通过互联网向海外传播着中国的各种信息,虽然不少网友是出于娱乐的心态制作抖音等短视频,却在客观上改变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中国年轻一代直接走向世界了。我们的短视频、游戏、流行音乐、网络文学、动漫,基本上都是由年轻人引领的。西方网络上最活跃的也是年轻人,年轻人之间比较容易沟通,所以对外传播效果是很好的。”张维为说。

多年来,西方构建了一套“普世价值”体系,认为无论什么地区、什么民族,都应该按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顺之则为盟友,逆之则为敌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这一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表示出反感和拒绝。

“中国模式更有吸引力了”

非洲有54个国家,与中国建交的有53个,全部是中非合作论坛成员。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题是“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充分概括了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张维为看来,这是中国与非西方世界关系的一个缩影。无论美西方怎么宣传中国这不好、那不好,非西方世界却越来越想了解中国是怎么成功的。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摘帽,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张维为归纳为一句话——以人民为中心,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让绝大多数人受益。“围绕人民利益,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五年计划,这是各个行业上上下下、经过无数次协调磋商制定出来的。此外,每年还有两会,总结上一年做了什么,完成了多少目标,以及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哪里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调整……而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社会治理模式很多是以选票为中心的。”

张维为的研究团队长期跟踪美国大选,从大数据看,美国选民的平均投票比例为55%,即100名选民中只有55人投票,候选人只要获得其中51%的票数就赢了,也就是28票,因此政客的政策往往向这部分人倾斜。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政府曾对中国的铜产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张维为团队通过计算发现,这项政策对美国大多数企业和个人都是不利的,但有利于特朗普的几个票仓。

由于美国大选采取赢者通吃的方式,有时赢下几个关键州就可以当选,因此,统治者的政策往往会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

  西方对于中国的抹黑和攻击,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张维为认为,中国的反击应该再积极主动一些。“现在,我们的防守做得比较好,进攻还不够。其实,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未来,我们在舆论方面应该再强势一些。西方对我们的舆论‘围剿’除了官方话语外,还有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国际话语,我们也需要这些类型的话语,而且要打好话语组合拳。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摘自《环球人物》尹洁)

猜你喜欢
张维舆论话语
生肖虎
鹬蚌相争
孔融让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