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促上海市企业提升韧性和竞争力
—— 2022年上海企业质量管理状况调查报告(上)

2022-12-10 15:50李敏珩
上海质量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型企业第二产业成熟度

李敏珩 郭 政

1调查概况

1.1 调查背景和目的

为持续掌握上海市企业产品/服务的质量水平以及质量管理成熟度状况,及时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了解企业对政府质量提升工作的需求,为政府制定质量政策、落实助企纾困工作,企业确定改进方向、采取改进措施等提供依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开展了“2022年上海市企业质量状况调查”。

本次调查自2022年5月至2022年7月实施,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各区市场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专业学会、技术机构等渠道发放问卷。截至2022年7月底,共计发放问卷1万多份,回收问卷4100份。为确保填报数据满足质量规范,经过数据的核实与复检,最终纳入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共计2996份,有效回收率为28.53%。

本次调查延续了上年度构建的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从领导作用、质量战略、体系与标准、全员参与、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六个维度考察被调查企业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水平。在管理成熟度评价与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次调查还针对一些重点结论进行了企业访谈,了解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希望对上年度上海市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给予较为全面的描绘与反映。

1.2 调查范围和样本概况

1.2.1 区域分布

本次调查的样本企业覆盖了上海市全部16个区,其中,闵行、奉贤、松江、普陀、金山、杨浦6个区的有效样本量均超过了200份。

1.2.2 产业类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上海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占比达到84.75%;根据《202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3%。与往年第二产业样本企业占比较大的情况相比,本年度样本企业产业分布情况与上海市产业结构特征愈加接近。样本企业中,属于第一产业(农业,含林业、牧业、渔业等)的有10家,占比0.3%;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含采掘业、制造业、热水、煤气等)1400家,占比46.7%;第三产业1596家,占比52.9%。

其中,1276家样本企业属于“3+6”新型产业体系,占比42.6%。454家属于三大先导产业,占比15.1%,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的样本企业数量最多(7.8%);1222家属于六大重点产业,占比40.8%,其中生命健康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样本企业最多(均为8.1%)。见图1。

图1 样本企业“3+6”新型产业体系分布情况

1.2.3 企业规模

根据《上海市“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共有中小企业49.8万户,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9.5%左右。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中,大型企业167家,占比5.6%;中型企业294家,占比9.8%;小微型企业2535家,占比84.6%(中小微企业共占比94.4%),与上海市企业规模分布特点吻合(注:第一、第二产业企业规模划分按《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国统字【2017】213号)》。综合考虑第三产业企业分类的复杂性和调查分析的效率和效果,按“从业人员总数”将1000人以上的企业归为大型企业,300~999人之间的归为中型企业,300人以下的归为小微型企业)。

1.2.4 所有制性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拥有企业法人数量为49.8万个,其中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数为42.6万个,占比85.6%。本次调查样本企业中,国有企业328家,占比10.9%;私营企业2120家,占比70.8%;外资或我国港澳台投资企业440家,占比14.7%;其他类型企业108家,占比3.6%,与上海市企业所有制性质分布特征较为符合。

1.2.5 业务成长性

从主营业务收入情况看,49.7%的样本企业在202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高于2020年样本企业(48.8%);但与此同时,23.9%的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这一比例也要高于2020年样本企业(21.7%)。从增减幅度看,有22.1%的第二产业企业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上年增长20%以上,这一比例在第三产业企业中为18.0%。有5.2%的第二产业企业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下降20%以上,而这一比例在第三产业企业中达12.9%,见图2。

图2 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比较情况

从利润情况来看,受调查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41.4%的样本企业在2021年实现营业利润增长,低于2020年数据(46.8%);28.7%的样本企业较上年利润有所下降,高于2020年数据(23.2%),其中12.6%的企业较上年下降20%以上,见图3。

图3 样本企业营业利润与上年比较情况

2上海市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情况

2.1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总体情况

2.1.1 概述

经统计,此次调查的样本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平均得分为584.7分,处于良好水平*。从结果看,本市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整体水平较上年度579.2分略有提升,但没有显著变化,基本保持稳定态势。根据管理成熟度分级情况,有33.7%的样本企业处于良好水平;19.5%的企业处于优秀水平;11.6%的企业处于卓越水平,如图4所示。

图4 上海市样本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等级分布情况

从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的6项一级指标来看,得分率最高的是质量战略,较2020年上升4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大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指引地位得到加强;得分率最低的仍然是体系与标准化,较202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企业在质量体系和标准化工作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切实推动改进。其他4项一级指标——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与2020年基本持平,无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质量管理成熟度一级指标得分情况汇总

从质量管理成熟度的15项二级指标来看,得分率提高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指标包括领导参与、质量愿景价值观、质量战略目标、质量绩效管理;得分率下降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指标包括标准化工作、质量成本。其他指标的得分率基本保持稳定,与上年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质量管理成熟度二级指标得分情况汇总

*本次调查将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结果按照得分分为五级,其中得分≤300,成熟度等级为水平较差;得分在(300,500],为一般水平;得分在(500,700],为良好水平;得分在(700,850],为优秀水平;得分在(850,1000],为卓越水平。

2.1.2 不同产业企业得分情况

从产业来看,第二产业企业平均得分为610.4,较上年平均得分612.7分略有下降,但差异并不显著;第三产业企业平均得分为561.7,较上年平均得分548.3分显著上升(p<0.05)。产业间相比较来看,第二产业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水平仍然显著高于第三产业,但差距已经在缩小,说明近年来上海市第三产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的努力得到了良好反馈。

从成熟度等级分布看,在受调查企业中,有70.4%的第二产业企业处于良好水平以上,而这一比例在第三产业中为59.6%,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产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情况

2.1.3 “3+6”新型产业企业得分情况

“3+6”新型产业得分情况见图6。三大先导产业的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平均得分为628.9分。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得分最高,为641.2分,较2020年提高21.9分。六大重点产业的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平均得分为623.1分。其中,生命健康产业的质量管理成熟度得分最高,达到652.5,较2020年提高23.7分。

2.1.4 不同规模企业得分情况

样本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本调查中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得分为624.6分,低于2020年的647.9分;规下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为519.6分,高于2020年的506.1分。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质量管理成熟度差异大,规上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仍然远高于规下企业。

图6“3+6”新型产业企业分领域质量管理成熟度与上年比较情况

从一级指标看,规上与规下企业在六个维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见图7。在体系与标准、过程管理等方面,规下企业与规上企业的差距较大。

图7 受调查企业按规模分质量管理成熟度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

2.2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展开分析

2.2.1 高层领导普遍重视质量工作,质量管理职能不断完善

领导作用成熟度指标项满分为150分,此次调查的样本企业平均得分为90.3分。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企业平均得分为93.4,显著高于第三产业87.5分(p<0.05)。分规模看,大型企业平均得分108.3分和中型企业的102.4分要显著高于小微型企业的87.8分(p<0.05),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之间未有显著差异(p>0.05)。

(1)高层领导积极参与质量工作

调查发现,71.7%的样本企业高层领导积极参与质量工作,其中35.8%的样本企业高层领导会通过各种方式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并亲身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抓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图8所示。在第二产业样本企业与第三产业样本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中有73.9%的样本企业表示高层积极参与质量工作,而后者中这一比例为69.7%。

图8 高层领导关注和参与质量工作的方式

按企业规模看,高层领导关注和参与质量工作也表现出差异。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高层领导关注和参与质量工作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小微型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见图9。

图9 不同规模样本企业高层领导关注和参与质量工作

(2)质量管理组织职能愈加健全

调查显示,86.6%的样本企业已设置明确的质量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并能有效地开展工作,较上年度提升3.2个百分点,如图10所示。其中,职能最健全的企业约占8.2%,即质量职能部门不仅能有效开展质量工作,还能够组织和监督其他部门落实质量要求,并且已聘用首席质量官,对质量问题给予一票否决权。

图10 样本企业质量管理职能设置情况

不同产业之间表现各有差异,第二产业中“设置明确的质量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且能有效地开展工作”的比例(91.5%)要显著高于第三产业(82.4%)。

在“聘用首席质量官,对质量问题给予一票否决权”上,大型企业(18.0%)和中型企业(15.0%)显著高于小微型企业(6.8%),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2.2 质量愿景价值观取得共识,质量战略制定更加深入

质量战略成熟度指标项满分为140分,此次调查的样本企业平均得分为100.4分。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企业平均得分为102.6,显著高于第三产业98.4分(p<0.05)。分规模看,大型企业的平均得分117.6分和中型企业的111.7分要显著高于小微型企业平均得分97.9分(p<0.05),而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之间未有显著差异(p>0.05)。

(1)质量愿景和价值观广泛取得共识

调查发现,已有96.1%的样本企业有明确的质量愿景和价值观,有79.4%的样本企业的质量愿景和价值观在企业中取得了共识,且在此基础上有27.7%的样本企业将质量愿景和价值观与利益相关方进行传递与共享,如图11所示。

图11 组织质量愿景和价值观情况

小微型企业此项表现与大中型企业存在明显差距。在“有明确的质量愿景和价值观且在整个组织中取得共识”方面,大型企业(93.4%)和中型企业(89.1%)显著高于小微型企业(77.4%),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组织的质量愿景和价值观与利益相关方进行传递共享”方面,小微型企业(25.0%)也显著低于大型企业(49.1%)和中型企业(39.5%)。

(2)质量战略目标制定更加全面

调查发现,超过97.4%的样本企业已经制定有明确的质量战略目标,其中45.8%的样本企业表示在制定质量战略目标时,已经在成本与质量权衡基础上,全面满足客户要求与法规要求,如图12。

图12 样本企业质量战略目标制定情况

对不同规模企业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已制定明确质量战略目标”方面大中小微型企业间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全面满足客户要求和法规要求”以及“基于对成本与质量权衡深刻理解上”等方面,小微企业要显著低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如图13。

图13 不同规模企业质量战略目标制定情况

2.2.3 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标准化工作待提质增效

体系与标准成熟度指标项满分为130分,此次调查的样本企业平均得分为65.3分。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企业平均得分为68.5分,显著高于第三产业62.5分(p<0.05)。分规模看,大型企业的平均得分94.8分,显著高于中型企业的81.5分,两者又都显著高于小微型企业的61.5分(p<0.05)。

(1)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率高且能有效运行

调查显示,91.5%的样本企业已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77.6%的样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已获第三方认证且能有效运行。其中,有15.9%的样本企业表示已经“引入大质量概念,构筑了与使命、愿景、价值观相一致的综合管理体系,并结合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持续改进”,见图14。

图14 样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不同规模企业的表现不一,见图15。9.8%的小微型企业尚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还有15.5%的小微型企业表示虽然建立体系但未获第三方认证,这两项比例均显著高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p<0.05)。在“引入大质量概念,构筑了与使命、愿景、价值观相一致的综合管理体系,并结合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持续改进”方面,大、中、小微型企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这一比例在小微型企业中仅为12.8%。

图15 不同规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2)标准化工作亟待提质增效

多数企业已经开展了各种产品/服务标准化相关工作,见图16。其中,49.5%的样本企业已建立了组织标准体系;47.2%的样本企业标准工作有部门专职;45.4%的样本企业会定期修订标准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定期评估标准化工作效益的企业比例最低,仅27.6%。

图16 开展产品/服务标准化各项工作的企业数占比

不同规模企业在产品/服务标准化工作方面存在差异,见表3。小微型企业未涉及任何相关工作的比例达11.4%。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在标准化工作方面最关注“定期修订标准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

表3 不同规模组织产品或服务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

2.2.4 关注质量培训与教育效果,提升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效益

全员参与成熟度指标项满分为130分,此次调查的样本企业平均得分为79.9分。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企业平均得分为83.3分,显著高于第三产业76.8分(p<0.05)。分规模看,大型企业的平均得分104.7分,显著高于中型企业的91.9分,两者又都显著高于小微型企业的76.9分(p<0.05)。

(1)质量教育与培训须关注效果评价

调查发现,82.0%的样本企业会“根据员工需求和组织要求,制定实施部门质量培训年度计划,对培训进行评价”。其中,25.6%的样本企业声称已经“建立质量培训管理体系并运行,持续改进质量培训”,如图17所示。

不同规模的样本企业表现不同。20.1%的小微型企业“未制定年度质量培训计划”或“只制定少数部门质量培训计划且未落实评价效果方面”,显著高于大型企业(4.8%)和中型企业(6.8%)。有53.3%的大型企业已“建立质量培训管理体系并运行,持续改进质量培训”,显著高于中型企业(35.7%)和小微型企业(22.6%)。

(2)全员质量改进活动参与广度与深度仍待提升

调查发现,仅3.8%的样本企业声称没有开展任何质量改进活动,这一成效离不开上海市多年来宣传发动群众性质量活动的广泛影响,也与企业整体质量意识较高有关。33.1%的企业开展了局部改进,部分员工参与QC小组等改进活动;24.7%的样本企业改进活动较多,且覆盖多个部门,多数员工能运用简单质量工具分析问题;21.0%的样本企业有多样且丰富的活动并且覆盖公司各个部门,员工参与活动较多,且改进成果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价值和成效,见图18。

图18 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情况

从该指标来看,能够做到全员参与质量改进且取得成效的企业还不多。在上海市多年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的环境营造和基础下,当前企业质量改进活动应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更加关注质量改进活动的成效及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的价值效益。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中型企业第二产业成熟度
“夹层”中型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建议
——以浙江金华为例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不同成熟度野生水茄果实的种子萌发差异研究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