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石位术中和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应用

2022-12-10 08:14俞小金
哈尔滨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满意率患肢下肢

俞小金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江阴 214400)

在很多手术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及其高发,而且此病很多重症患者中危险极大,容易使之生命安全受到危险,这一症状的发生不仅仅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同时在很多年龄较大的手术患者中,发生率同样较高[1]。本文重点对截石位术中和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展开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选取我院113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男女各29、28例,年龄31~59岁,平均(41.47±4.47)岁;参照组男女各28、28例,年龄32~60岁,平均(41.38±4.51)岁。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织护理措施的选择上,以常规模式为主,强化对患者体征的监测,同时对病房做好清洁整理工作。

实验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具体为:①术后机体疼痛是患者应激反应的表现之一。患者应激状态下,自身免疫功能明显不足,一旦凝血功能失衡,将容易使肌肉张力显著升高。不利于患者进行基础活动。另外,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舒适感,还可促进后续护理计划的实施,以更好的预防血栓形成。可选择转移注意法,可通过聊天、听舒缓音乐、观看视频电影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对疼痛度较高的患者而言,必要时可适当使用镇痛剂止痛,在医师的叮嘱下,使用硬膜外止痛泵、静脉止痛泵或者肌注止痛类药物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疼痛。②当前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疗法为抗凝疗法。现阶段低分子量肝素被广泛应用于深静脉血栓治疗,相较于普通肝素,该药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更优,尤其对于部分实施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而言,这也是造成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用疗效更为确切[2-3]。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当时刻关注患肢的肿胀程度、肤色变化,触感以及体表浅静脉充盈状况,出现异常,应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另外,观察患者体表是否有出血情况或者倾向,每日检查患者牙龈、鼻腔以及观测伤口是否存在渗血或血肿情况,同时也应检查泌尿道及消化道是否出现出血迹象。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意识障碍以及肢体麻木瘫痪的患者,应当观察其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颅内出血的迹象[4-5]。另外应当严格控制肝素的用量,当出现药物过量,也会引起机体出血,此时应当使用等量鱼精蛋白进行对抗治疗。在进行静脉输注左旋糖酐,掌握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避免过度扩容,引起肺部水肿。③临床治疗中,在进行静脉采血或输血时,在穿刺时选择好穿刺点。针对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而言,可选择上肢静脉穿刺,避免进行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不可进行反复穿刺。④时刻观测患者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状况,每日测量患者患肢周径,并记录观察其变化。同时对侧健肢也应做好相关测量记录工作,可进行数据对比[6-7]。例如,当日测量患肢周径相较于昨日明显增大,并且患者明显感觉肿痛,同时患肢皮肤发绀、色泽发红、体表体温升高,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已经产生静脉血栓,需要借助多普勒超声的检查与确认。与此同时,需要对患者呼吸体温、血压、心率以及当前意识等体征进行观测,一旦出现呼吸窘迫、出现高频率呼吸,另外伴随胸痛、晕厥,甚至休克等危急状况时,应当考虑出现肺栓塞的可能性。需要立刻通知医师,并配合其做紧急处理。再者,重点对腓肠肌状况进行检查当患者出现局部按压疼痛,可根据压痛实验来评估腓肠肌的功能状况,实验测试为阳性者,综合判断其已出现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⑤术后卧床患者实施早期卧床护理,为更好地患者下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应采取基本预防措施,在术后患者康复期间可以略微将下肢抬高,并且督促他们早期开展训练,通过主被动的训练形式,使患者的关节和肌肉得到充分活动,引导其平躺于床上,尽量伸展下肢,再将脚尖缓缓勾起,持续十秒;同时以踝关节为中心,做360°环绕,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随着患者卧床时间延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也会随之提升,术后部分患者可能陷入昏迷状态,此时在活动措施的选择上强调以被动式的训练为主,可安排护理人员和家属辅助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合理调整体位,这对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有着极大帮助。②采取机械性预防措施。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可以选择足底静脉泵来改改变静脉血液的回流状态,可以配合医用弹力袜来预防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防止肢体并发症的发生。③保持大便通畅,因80%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在左侧肢体,与乙状结肠宿便有一定关系。

1.3 观察指标:疼痛水平以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定,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明显[4]。

护理满意率评价等级分为极为满意、基本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5]。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26.0 处理,计数资料以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水平对比:护理后对比疼痛水平,数据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疼痛水平对比 (±s,分)

表1 疼痛水平对比 (±s,分)

组别 n VAS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57 6.38±0.94 2.67±0.23参照组 56 6.47±0.74 3.47±0.31 t 0.564 15.598 P 0.573 0.000

2.2 护理满意率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率对比 (±s,%)

表2 护理满意率对比 (±s,%)

组别 n 极为满意 基本满意 较为满意实验组57 31(54.38)15(26.31)10(17.54)不满意1(1.75)护理满意率56(98.24)参照组56 25(44.64)13(23.21)11(19.64)7(12.50) 49(87.50)χ2 1.072 0.145 0.058 4.958 4.958 P 0.300 0.702 0.809 0.025 0.025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手术过程中,截石位的选择频率极高,尤其对于很多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在手术期间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保持截石位[8-9]。目前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后尤其在选择截石位手术时,下肢深静脉血栓长期以来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尤其这一体位的选择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发生明显改变,诱发血栓的凝结。根据郝倩[10]究表明,骨科手术当中,骨折、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病发率分别为45%、52%。因此在术前对骨科患者进行各类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分析,根据患病类型不同以及实际病况,选择适宜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以及不同梯度弹力袜均可帮助患者缓解静脉血栓情况,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恢复、加速循环,避免血液长期滞留某一血管部位,另外可联合药物使用以提升疗效。物理预防单独使用时,主要是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类疾病,该类患者存在高危出血状况[11]。另外,针对部分患肢不能或不便采用物理预防措施的患者而言,可在其健侧肢体进行预防措施,但是在预防应用前,应当筛查各类禁忌,包含以下情况应当禁止使用物理措施。①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以及双下肢严重水肿。②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肺栓塞或血栓性静脉炎。③腿部皮肤出现异常者如皮肤炎症、坏疽等、双下时出现缺血性血管病者、腿部严重畸形者,不适用压力袜及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采用基本预防与机械预防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综上,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对于护理满意率的提升显著,而且疼痛度较低。

猜你喜欢
满意率患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