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11 05:01褚红征
西部学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褚红征

自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各门课程都在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努力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公共必修课的高职英语由于课时多、选课人数广,更是由于课程本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突出而成为实施课程思政的天然载体。高职英语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意义重大,既拓宽了思政教育的渠道,又使英语课程有了灵魂,而且二者的结合也具有可行性和有效的实施途径。

一、课程思政概念及含义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要求每门课程要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育人不再是思政课的专属,所有课程都应该发挥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因此,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题材与内容,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人文素养,培养其成为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而,这里的课程思政是指学校所有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和通识教育知识中的思政德育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三全育人的新格局。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说明任何课程的第一任务是立德树人;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表明任何课程都要肩负起德育责任;但不是一门新的课程,也不是用德育取代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是依据原有的教学材料和内容,提炼课程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

二、高职英语是实施思政教育的天然载体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职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四大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交流,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立场,具有国际视野,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2]。因此,国家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育人内容和目标与思政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十分吻合,一脉相承。同时高职英语课程是高职教育中唯一一门对于中西方文化和语言有着强力对比的课程,在对比中进行思政教育更有说服力,可以说高职英语的学科特点使其成为持续推进思政教育的天然载体。

首先,高职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长,课时较多,覆盖学生范围较广,而且还能与中等教育英语课程进行有效衔接。课时量大,能够保证思想教育的持续性;开设时间长,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整体设计与实践;受众面广,更加凸显了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这些课程特点都十分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借助课程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其次,高职英语的选材内容便于思想教育的结合与开展。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语言文化课程,教学内容选材多为语言知识丰富,文化性和思想性比较强的素材,尤其是选择国外的一些经典的材料和世界热点问题。高职英语课程教学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生可以吸取西方文化的精髓,摒弃其糟粕;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堂上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最后,高职英语课程本身具有隐性思政课程的功能。所谓的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计划的、无意识的、非预期性的价值观念和知识能力。”[3]思政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作为新的课程目标,通过语言文化的认知学习过程和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安排,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接触语言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逐步领悟语言知识所蕴含的文化,掌握跨文化知识,具有跨文化技能,秉持平等、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

三、高职英语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三个原则

课程思政不是系统化、体系化进行德育活动,而是结合高职英语的课程内容,寻找和挖掘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几个原则,确保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两者相互促进,互利互赢。

(一)坚持实事求是

高职英语的课程思政设计要始终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思政教育。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盲目补充和加大思政教育的内容,脱离原来的教学内容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的负担,效果适得其反。另外,要结合当前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和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寻找适合的切入点进行思政教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又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

(二)坚持隐性教育

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中要进行渗透式的隐性思政教育,学生通过基于教材内容的语言知识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思想上发生变化,这样的隐性思政教育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思政教育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注重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坚持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通过教材内容的不同选择,以及对教学材料的解构与重构,使学生从被动、自发式地学习转向主动、自觉地地习。因此高职英语要坚持隐性渗透、寓思政教育于日常英语学习之中,通过滴水穿石的方式开展德育。

(三)坚持创新、注重实效

融入德育目标的高职英语的教学设计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创新性,依据准确的学情分析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增加课堂教学目标中的思政教育目标[4]。同样,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要与时俱进,尤其是教学材料的选取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的内容和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而且具有正能量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教材的章节内容,要大胆地进行解构,一条德育主线贯彻始终,然后围绕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对内容再进行重构。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实效,通过设计一些问卷以及和学生座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引导学生把课堂中领悟到的德育知识与校园生活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是隐性的,是春风化雨式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要立足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遵循课程教学的规律和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恰如其分地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二者要相互融合,不能孤立,才能发挥合力,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置明确的思政目标

教师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政素材,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原有的教学目标基础上,增加思政目标,并明确写入教案,思政目标可以是一些高度概况的词语,也可以是一句话,每堂课的课堂目标中都要写明思政教育目标,这样才能让思政教育成为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部分。

思政目标的设定还需要调查分析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他们关心的现实问题、时事热点等。只有从他们关心的问题入手,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注意力,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才会变得水到渠成。因此,根据最新英语课程标准,融入思政元素,高职英语思政目标可以定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职场中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高职英语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从每章节蕴含的西方文化知识学习中,对比中西文化,加强对西方文化中精华部分的深刻理解,增强文化自信;从补充内容中,努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增加与教学单元主题有关的贴近社会热点问题的材料。

从语言知识本身来讲,单词、短语、句子、语篇是语言学习的外在形式,是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关注隐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要根据单元主题,梳理一条思政红线,从导入主题、课文标题、词汇学习、句子翻译、段落分析等入手,提炼思政元素要点。教师要对单元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可以打破单元原有的顺序,重新对教材内容按照思政红线进行解构,同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

(三)将思政教育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

从课前预习、课堂的导入、课堂知识学习到课后的作业等,教师都要经过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时刻接受文化的熏陶,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的主题内容,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材料通过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和交流平台等途径发给学生。材料要短小精悍,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英语水平;材料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文本、音频、视频等。

课堂导入和课堂知识学习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讨论式、体验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加音视频形式的材料,尤其是视频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低头族现象。重视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依据现有内容,自主寻找相关思政元素,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比如,学习到旅游这个单词和主题时,可以非常容易地想到当前的热点话题,如红色旅游、红色旅游资源以及“互联网+”大赛中的红旅赛道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定可以实现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双赢。

课后的任务设计,同样可以结合思政教育进行设置。根据单元主题内容来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比如,在学习到西方的最重要节日圣诞节的时候,教师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查阅资料以了解圣诞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等;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春节的相关情况,再将二者做个对比。教师在课堂点评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内涵,树立文化自信和多元文化共存包容的理念。

高职教师可以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发挥出各类竞赛活动的重要作用,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从最为基础的方面解决大学高职英语教育的短板问题。同时改变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的考核方式,遵循新的教育考核方式,进行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此外,为使课程思政与专业学习之间能够完美结合,应充分诠释思政教育在培养人生价值目标等领域的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以以英语基础知识作为重要载体,学习到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5]。因此,可以说,融合思政教育与英语专业知识能够全面增强教学效果,并以此作为实现原先预期教育工作的目标。

(四)加强英语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功能同样需要被重视。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是第一课堂思政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二者发挥协同作用。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正确地加以指导,进行思政教育[6]。充分利用学校里的英语类社团,开展各类比赛。例如,英语演讲比赛可以选择和抗击新冠肺炎有关的话题、中西方在应对疫情中的表现等,增强学生们的制度自信,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或者选抄习近平治国理政英文版语句,或者学习热点问题的英文材料,进一步正确认识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在学习英文的同时感受道路自信。通过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坚持中国立场,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开放包容的家国情怀。

(五)创新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品质

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课目。虽然,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侧重点不一样,但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在按纲施教的基础上,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理念,将“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的急需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新颖理念,发挥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势,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指引学生学习,使得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理念、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明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性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按照专业从事标准,构造未来就业发展的形势图,促进高职教育的人才发展规划更合理有据,有效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育人水平。

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严格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英语课程教学规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思政教育贯穿英语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意识地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资源,主动学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讲授英语语言的同时,自觉整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铸造充满正能量的理想信念[7]。思政教育为高职英语教学指引方向,高职英语教学为思政教育保驾护航,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前行。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