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背景下河北新农村长篇小说研究

2022-12-11 05:01陈志刚
西部学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金谷白羊银山

陈志刚

进入新时代,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小说创作,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常见且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中,河北作家关仁山在当代现实主义农村小说创作中地位十分突出。他善于通过塑造农民形象,对农村发展道路进行想象,不仅从形式和内容方面对农村变迁和农民命运进行了描绘,还和时代紧密贴合,使其作品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先后创作出了《天高地厚》《麦河》《金谷银山》等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不仅以文字勾连了农村的过去与现在,更蕴含着浓烈的时代价值,彰显着时代意义。

一、脱贫攻坚背景下新农村长篇小说的新农民形象

在新农村小说中,“在乡农民”不仅有扎根土地的传统农民,还有生活在农村,执掌乡村权力和维持乡村秩序的“乡镇干部”,也有在乡村开办企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乡镇企业家”,更有在乡村教育文化事业上默默付出的“乡村知识分子”[1-2]。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计策、精力,或是乡村的改革者,推动乡村进步,因此,他们都可以被称为“新农民”。

关仁山的长篇小说《金谷银山》讲述了白羊峪青年农民范少山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走上绿色生态致富道路的故事,展现了北方农村地区发展的壮阔画面,极具现实意义。从主人公范少山身上,可以深刻体会到新农民的精神面貌以及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深厚的传统美德

《金谷银山》主人公范少山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务实坚韧,通过自身努力在北京闯出了一片天地。回到村里,他对父老乡亲情深意重,主动担当责任,为使白羊峪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他不惜投入自己多年的积蓄,并为了寻找金谷子不辞辛苦。同时,他身上也有既往文学作品当中农村改革者的风范,如贾平凹的《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中的门门与禾禾就属于农村改革的先行者。范少山为了使白羊峪脱贫致富,他敢想敢干,有勇有谋,始终斗志昂扬,带领大家开山修路,积极发展教育文化,研究沼气发电技术,开辟特色化农业[3]。书中提到,“我就是碾成一颗钉,也要钉在白羊峪”,体现出了他对家乡发展的执着和坚韧。但其人物形象的解读如果只注重上述两方面,则难以真正窥见新农民的全面形象。因此还应基于时代发展对其思维模式和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紧跟时代的新思想

在《金谷银山》当中,范少山始终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他始终坚持发展生态农业。白羊峪主打两类作物,一个是金谷子,另一个则是金苹果。对于金谷子种植,他始终坚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用樟脑球解决吃谷子的禽鸟;对于复耕的谷子地,他坚持将其撂荒数年,并种上草籽,实现自然放牧,以通过牲畜粪便增加土壤养分。对于金苹果种植,他依然坚持不用农药,以人工的方式捉虫,以使无公害的苹果进入自然生态体系当中。在他看来,绿色环保的东西是最为珍贵的,即便是乡亲父老对这些行为表示不解,甚至责难,他也依然坚持自我,用平和耐心的态度进行解释,用市场和时间验证自己的主张[4]。后来,绿色农产品以高价出售,村民都对这种生态农业发展思路给予了充分认可。在小说中,这种传统农业发展观念和现代农业发展观念之间的冲突十分典型,不仅在矛盾冲突当中体现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还证明了绿色生态化农业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坚韧的开拓精神

小说当中,范少山还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融合。比如,他请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对土质进行分析,并咨询农业专家,以对承包的大面积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聘请了农业大学教授担任村里的技术顾问,对金谷子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为振兴乡村旅游,他还专门引入了大棚草莓与葡萄。另外,他对“互联网+”十分感兴趣,因此创建了“中国白羊峪”网页,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农产品进行销售,并建立了白羊峪微信公众号,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扩大宣传。这些方式方法使当地真正告别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也使所有人意识到当前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会有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给农民带来大量财富,给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的发展带来难以估计的深刻影响。

(四)先进的发展理念

小说中范少山十分重视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应用。比如,他积极争取各种国家扶贫项目,给白羊峪引入了光伏发电,在土地流转承包政策下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实施集约化经营,并争取大量财政资金,开山修路;同时,他利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推广宣传,如定期举办“金谷文化节”,制作和播放《白羊峪之路》专题宣传片,请名人代言等;他还善于应用各种人脉资源进行现代农业发展,和钢铁公司总经理共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他更注重对村民利益的维护,招请律师和日本商人打官司。这种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作者的刻意拔高,而是主人公在探索农民脱贫致富道路上各种经验总结的结果,与实际生活联系极为紧密。

二、脱贫攻坚背景下新农村长篇小说的乡愁叙事

中华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具有十分深厚的安土重迁情结,因此中国人的乡愁本质上是植根土地的。关仁山作为优秀的乡土小说家,其作品与中国乡村发展现实基本同步。他不仅善于回望冀东平原上已经逝去的人情物事、风俗传统,还注重对乡村现实发展的思考,对农民未来出路的探索,而这些都正是源于十分厚重的乡愁[5]。他基于脱贫攻坚创作的长篇小说《金谷银山》就从人物、传统、风情、文学等角度对新时代语境下的乡愁进行了叙述。

乡愁的本质是对家乡和土地的留恋及怀念。在《金谷银山》中,范少山作为新农民,回乡创业的情感基础正是乡愁。同时,范老井作为白羊峪德高望重的老者,他对于家乡的一草一木、人事变迁都十分明确。作者在塑造其人物形象时,将其划归到旧文化守护者体系当中,并将乡愁理念融入其人格。比如,他利用传统哲学观念对待所有生灵,认为所有生灵都是有情感的,并始终恪守猎人的祖传规矩;同时他还将同是传统文化象征的泰奶奶请到白羊峪,建立小学,以改变留守儿童的命运,守护了白羊峪的希望与未来。能够看出,范老井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于当前市场经济下人心变化的探索,因此作者的乡愁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生态叙事。基于极为深厚的乡愁塑造人物,使人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的平等关系得以恢复,唤醒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一)传统文化中透出的乡愁之思

关仁山在探索农民命运发展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大量传统文化因素,使得其乡愁叙事变为了一种文化乡愁。《金谷银山》正是跳出了传统简单的对于故土的思恋,直接将乡愁具体寄托在对农村现实的描写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上,这可能得益于作者始终对冀东土地的关注,对故乡风土人情中传统文化因素的追寻[6]。

《金谷银山》中让所有游子始终思恋的家乡就是白羊峪,在很大程度上它已经成为文化乡愁的载体,因此整体象征意义更为深刻和宽广。但文化乡愁通常都是寄托在意象之上,所以小说中的古银杏树就成为了典型。在白羊峪中,有一对相生千年的古银杏树,它们不仅见证了白羊峪的兴衰,还见证了白羊峪人的奋斗点滴。在白羊峪人眼中,这两棵树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树木,而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象征,是白羊峪人的先祖,是需要敬畏的。但如果只是古银杏树来象征当地的文化乡愁,整体则过于静态,也无法充分体现出文化形态中的活力与形态。在所有民间文化中,活的部分往往是代代相传的故事和传说。所以在小说中,白羊峪也有自己和金谷子相关的传说故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村子的地貌特征及人文环境,还展示了曾经作为皇粮产地的辉煌历史,这也正好给主人公找寻金谷子的过程提供了历史依据,使白羊峪人的乡愁有专门的书面载体。除了传说故事,传统文艺活动也是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比如,在小说中,范少山去虎头村找寻金谷子就带上了皮影,并念着道白,唱了经典选段《双锁山》,使姑奶奶热泪盈眶,遂开馆挖坟取谷。这一点正好抚慰了姑奶奶的乡愁,不仅体现了白羊峪人对于传统的追忆和留恋,还描绘出一幅冀东平原上乡村发展的人情风俗画。

(二)自然景物中透出的乡愁之思

关仁山的写作叙事整体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宏大的叙事主题,一是丰富的现实内容。在《金谷银山》中,乡愁叙事直接将小说主旋律写作的本质进行了弱化,彰显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使得乡村日常的各类场景在大的主旋律框架中实现了生动描绘。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对于生活的白描,以及通过乡村生活挖掘农民精神的变迁,并与农民保持相同的情感立场,通过严肃的创作态度对农民精神进行思考和探索[7]。另外,乡愁是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和回忆,因此故乡的山山水水、田林草木都凝结着独特的故事和情感,促使人们对其有所怀念和热爱。作者正是对乡村的人事有着深切的怀恋,还有对冀东乡村发展的极为关注,才通过《金谷银山》将乡愁浸入白羊峪的各个角落,如春季的曲曲菜、蒲公英;夏季的玉米棵子与花穗;秋季的玉米棒子、面粉等,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可以触及的河北乡村图景,也使得现代乡土文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作品主题中透出的乡愁之思

关仁山在叙事过程中,基于对农村现实发展的思考和探索,使其直接打破了传统乡愁文学的桎梏。他并没有完全沉浸在白羊峪原先的辉煌之中,也不对其过分追忆和缅怀,更没有对城市冷漠和险恶的批判,而是直接探讨如何在青山绿水之间建设新农村。范少山在创业前,整个白羊峪是荒凉的,但乡村有山有水、有树有草,这似乎又给未来发展带来了新希望,这也正是作者独特的乡愁叙事成因,更是其乡愁叙事的重要意义。在《金谷银山》中,农民不再是原先被动应付改革政策,在现代化浪潮中无助无力地被裹挟着,并随之沉浮,而是直接抓住现代化发展浪潮,从容应对。比如,范少山抢先注册了金谷子商标,获得了“一带一路”自营出口权,充分保障了白羊峪的生态环境以及村民权益。即便是面对外资,范少山也依然是自主且自信的。这种描写在很大程度上拯救了乡土,也给农民带来了更多尊严。虽然农民当前已然成为新型劳动者,但其产业的根基以及自身乡愁都已经完全扎根到了土壤之中,并在绿水青山之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和物质世界[8]。与同时代作家相比,关仁山更多地注重方案设计和实践,想要和所有乡亲父老共同在现实世界中探索出一条能够适应自身发展的道路。这种写作理念和风格,使得乡愁在乡土小说这一载体上获得了独特表达,也促使乡土文学获得了一次创新和突破。

三、脱贫攻坚背景下新农村长篇小说的美学追求

(一)人物塑造注重生命质感

脱贫攻坚的作用对象是人,因此相关文学创作都是围绕人展开。综观当代文学发展,各个时期对于“人民性”的构建,都深刻揭示了背后的真实社会语境、生成机制以及文化场域,也塑造出了形色各异的人物形象。从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来看,脱贫攻坚背景下的小说创作与以往乡土小说创作之间不仅有传承,也有突破;不但展现了时代语境下的个体生命价值,还进一步深化了“人民性”的概念认知,深刻彰显了文学在当前时代发展中对于个人的尊重。尤其是在塑造扶贫干部形象时十分注重大小叙事的结合,使得个人生命的质感得到了有效凸显。

在传统小说创作中,在家国话语的大叙事里,总是会塑造革命英雄人物或建设者形象,这些“英雄”形象担负着国家、民族和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重任,但其个体生活逻辑与价值诉求方面往往比较欠缺。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广大扶贫干部以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事业的顺利实践为使命,积极带领村民走出贫困,走上小康之路。他们身上具有现代理念和价值追求,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能够比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们不仅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见证者,还是重要的叙述者。正是这种时代语境的变化才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学观念有所变化,这一题材小说中的扶贫者不但有对乡村和村民质朴纯真的感情、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的意气,还有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及生命质感[8]。例如,张艳荣的《繁花似锦》中,主人公周铁铁、秋叮叮不仅以摆脱乡村贫困走向富足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还敢于追求爱情。关仁山《金谷银山》中,主人公范少山作为新时代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大城市奋斗多年,有自己的生意,也有能力购买房子和车子,同时也已成家。这些在乡亲们看来,已然是一位成功人士。正是由于乡亲们对范少山能力和价值的认同,所以在其返乡之后开展扶贫工作才会有强大的号召力。在小叙事方面,该小说并不像传统小说摒弃个体生活逻辑,而是让主人公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将女儿和妻子留在北京过城市生活,继续经营着自己想要的家。于是,这种直接把扶贫攻坚这一宏大主题融入个体生活的方式,使小说中的人物产生了生活质感,也体现了新时代文学对“人”的重视。

(二)景象营造注重诗情画意

脱贫攻坚除了是新时代语境下乡村发展的国家话语推进所产生的结果,也是近年来乡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全面呈现。为表现这一时代主题,作家产生了表现新时代乡村生活的激情,更注重对青山绿水生态改变的生动描画,这不仅是对现代化语境下乡愁诗意的构建和追求,还是对文学追求和主流话语间的软化及平衡[9]。

一是通过诗意的乡村景象的描画,深刻体现了当前乡村在党领导下,自然生态更加宜居宜人。例如,关仁山《金谷银山》中,原先山村十分落后封闭的景象,呈现出了另一种自然的诗性美。无论是白羊峪冬天的雪,还是春天的花,抑或是秋日的收获,都具有十分浓重的抒情色彩。尤其是白羊峪金谷子成熟时所及之处的耀眼金色,更让人对土地的力量、自然的神奇以及人类的伟大产生感叹。另外,其他类似作品中也时有乡村美景的展现,如陈毅达的《海边春秋》中,就着重描写了蓝港村悠悠的海风、嶙峋奇特的石头、鳞次密集的木麻黄。这种将日常乡村景象和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等融合在一起的描写手法,使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极具诗意色彩。

二是通过诗意的乡村景象的描画,展现了极为温情且富有生机的抒情氛围,使得脱贫攻坚这种看起来十分“刚硬”的国家话语被“软化”,变得柔温情脉脉。这种把国家层面的扶贫攻坚和乡村诗意景象互证与同构起来的手法,使原本极为宏大的国家话语巧妙融合到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气氛之中,从而展现出美丽乡村建设和人类命运彼此融合发展的动人景象。

从上述创作特点能够发现,将乡村日常景象诗意化,把扶贫攻坚故事抒情化,已成为这一文学题材的突出特征。这不仅是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乡村出现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文学表达,也是作家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持以必胜信心的经验书写,不仅极为合理,而且更加真实,达到了艺术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三)叙述视野注重城乡交融

与以往农村题材小说相比,脱贫攻坚题材的作品更加注重城乡交融下的乡村发展道路探索。比如,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经验和资源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辅助因素,乡村独有的自然生态以及文化习俗则成为了城市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10]。在关仁山《金谷银山》当中,主人公范少山在城市中发展的成功经验成为了他带领白羊峪父老乡亲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支撑。他基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以白羊峪独有的地理环境及文化传统为核心,依托北京等城市的发展和需求,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另外,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也有类似描写,如唐俊高《一湖丘壑》中的茆眼镜儿作为第一个从茆家湾考出去的后生,在城市扎根后不忘乡亲,以产业带动家乡发展,通过修建公路、建设鱼塘工程等为家乡发展助力。

脱贫攻坚并非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基于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找寻乡村振兴的根本之路。因此这类小说注意到了乡村脱贫攻坚并不附属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轨道,而是以乡村为主体,注重乡村资源优势的发挥,从而自觉融入城乡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及发展之中[11]。比如,《金谷银山》里,对于白羊峪失传数十年的金谷子,在范少山的带领之下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高端产品,并在城市获得了一定市场。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也有类似整合乡村资源作为发展优势的描述。例如,忽培元的《乡村第一书记》中,白朗凭借过硬的素质、火热的情感和强烈的使命意识,带领全体村民把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兴办资源再生透水砖厂、玫瑰产业等。谷运龙的《几世花红》中,马俊也在扶贫家乡的过程中为兼顾环境保护和乡村发展,以桃花寨的生态特色为基础建立了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总之,城乡间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了扶贫小说的叙事核心,最大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横亘在城乡间二元对立的厚重壁垒,使其在物质和精神等现代性层面贯通。同时,这种真正尊重乡村文化传统,通过和谐发展的眼光看待乡村与城市的未来发展,也是乡村脱贫致富的精神主线。

结语

在河北作家关仁山的《金谷银山》中,以新时代为故事背景,通过生动的情节、丰满的人物、新农村的实际发展描绘,使文学艺术和思想意义得到了全面统一。通过对其中新农民形象、乡愁叙事表达以及审美追求的分析,能够发现其人物更具生命质感、乡愁表达更加浓烈、乡村生活图景更加真实,同时这种描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农村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猜你喜欢
金谷白羊银山
读《我需要一个朋友》有感
天上有只大白羊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金谷園雅集 第一场文人自发的宴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黑羊和白羊
RIGIDITY OF COMPACT SURFACES IN HOMOGENEOUS 3-MANIFOLDS WITH CONSTANT MEAN CURVATURE∗
春到洒金谷
洒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