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22-12-12 00:59胡书亚
英语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具性外语学习动机

胡书亚

引言

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内外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然而,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中小学较少涉及。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心理发展已相对成熟,便于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未对其学习动机给予足够的重视。初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要提高初中英语教学实效,离不开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有效运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

(一)定义

学习动机是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为达到该目的而作出的努力(束定芳、庄智象 2008:53)。外语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外语学习。

(二)分类

1.整体动机、情景动机和任务动机

布朗(Brown 2002)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外语学习动机:整体动机(global motivation)、情境动机(situational motivation)和任务动机(task-oriented motivation)。整体动机指对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情境动机指在不同课堂中学习外语的动机;任务动机指针对特定任务的动机。

2.工具性动机和综合性动机

加德纳(Gardner)和兰伯特(Lambert)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综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束定芳、庄智象 2008:53-54)。工具性动机指为特定目的而学习,如通过考试、获得职位等。综合性动机指对目标语言社区特别感兴趣,并希望融入第二语言社区,与社区成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研究发现,持有综合性动机的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上更易获得成功。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工具性动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不亚于综合性动机,拥有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这一点在非本族语国家的外语学习中更明显。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由于对外语学习活动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外在动机指由外语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触发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外语学习不是由单方面动机驱动的,而是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共同驱动的。两者相比,内在动机持续时间更长,效果更好;外部动机的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弱。但是,两个动机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对初中生来说,外在动机能够逐渐转变为内在动机,因此,两个动机是相辅相成的。

二、我国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特点

研究表明,主导我国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考试成绩或者家长和教师的表扬;第二种是为了完成教师、班集体或学校交给的任务。具体而言,我国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以下特点:

第一,工具性动机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虽然大量研究表明持有综合性动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但在我国,除了一小部分学习者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或兴趣具有综合性动机外,绝大多数学习者都持有工具性动机”(束定芳、庄智象 2008:54)。初中生普遍把英语学习与升学挂钩,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赢得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获得同学的赞扬,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外在动机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现阶段,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在动机所驱动的,大部分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有共同的目标,即获得理想的分数并考上理想的高中。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被外在动机支配。在九年级,外在动机呈主导地位的现象尤为明显。

第三,内在动机成为少部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动力。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新鲜的事物或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外国文化对初中生来说,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在目前升学压力较大、学习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外部动机比较稳定,但是内部动机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朱浩亮、吴胜涛 2010)

三、学习动机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外语被认为是理解外国文化和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的关键。因此,英语学习贯穿教育始终,并对英语学习要求逐步提高。但是,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加上英语学习环境不理想等因素,英语一直是他们不愿学习的课程。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习动机理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一)重视并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相比,持续时间更长,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应重视并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求知欲比较强烈,对新颖的知识、内容兴趣浓厚,但有时会厌恶新的学习内容,不听从教师和家长的建议,难以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发挥激发学生英语内在学习动机的主导作用。

第一,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教材的内容是固定的,教法却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应选择贴近初中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初中生通过多种感官理解和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应新颖多样,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征。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应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接受者;教学环境应宽松、愉悦;师生关系应友好和亲密。只有这样,初中生对英语学习才不会感到疲惫和厌倦。只讲词汇和语法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会引起初中生的反感,最终导致其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

第二,教师应制订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用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习动机的一种好方法。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及活动的价值,就会生发学习的需要,从而全力以赴。盲目的学习,效率必然较低。”(闫江涛 2004:198)大部分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只把教学目标写了上去,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强调和解释,这会使他们不清楚学习内容的重点,从而跟不上学习的进度,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应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一次次的失败经验会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这对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来说,影响往往是比较严重的,有时甚至会使一部分初中生放弃英语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而成功的课堂教学的第一标志就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盎然。”(王丽娜 2014)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活动中既要有挑战性任务,又要有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够完成的任务。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秉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拓展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策略的成功运用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充分利用初中生英语学习外在动机的作用

虽然大部分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比外在动机大,但对我国初中生英语学习而言,外在动机存在于大部分学生中,且可能持续存在于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仍停留在为了解决应试和升学问题,而不是主动学习和接受第二语言。虽然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以外在动机为主,但是外在动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既然学生的学习以外在动机为主,教师就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例如,对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或在小组对话练习中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及时奖赏。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奖励的影响,即使是一句表扬的话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情境交流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的鼓励尤为重要。除此之外,适度的批评和惩罚对某些学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教师的奖罚分明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奖惩机制,促使学生将外在动机转化为持久的内在动机。

(三)善于发挥工具性动机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我国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中考,因此,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以工具性动机为主。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一动机并充分利用,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重视其积极性的培养和激发。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工具性动机的作用。

1.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会密切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笔试成绩。这一现象使大部分初中生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自我怀疑,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最终丧失英语学习动机。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教育部 2012:8)。然而,从初中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的现象可以看出,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改变以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的做法,尝试实现考核科目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并采用更全面的考核方法,以充分评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成果自然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应重视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多种类型的形成性评价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应多用信息反馈,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少用控制反馈,不按考试成绩排名或公开宣布成绩等;要凸显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温爱英 2005)

2.优化考试内容和形式

江苏省初中英语考试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口试和笔试。口试部分30分,包含听力和口语,笔试部分的分值根据地区的不同会有变化,但是题型类似,包括选择、完形填空、多项选择阅读、词汇运用、任务型阅读、缺词填空和写作。毫无疑问,由于中考题型比较固定,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必然会加强对中考题型的训练,但正是“题海战术”的运用往往会导致初中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厌倦、乏味,进而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尝试将考试内容和形式与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特征相结合。例如,在选择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尽量挑选贴近时事的内容,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习文化知识。

3.对考试成绩持正确的态度

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态度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工具性动机。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往往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教师若话语不当容易引起家长的焦虑,使其进一步将焦虑传递给孩子,造成他们压力过大,产生消极情绪。

(四)尽可能创造条件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的综合性动机

虽然初中英语教学的客观现实使我国初中生很难形成综合性动机,但是学校和英语教师还是可以创造性地培养这种动机。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与国外文化有关的校本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英语视频、歌曲等,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很多学校在初中阶段聘请外教进行授课,但是排课量较少,往往没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外教单独授课时,学生往往因为不善表达等导致课堂氛围尴尬。因此,英语教师应作为辅助者,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与外教沟通、交流,锻炼其英语表达能力。

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以动态的眼光观察每一位学生,充分重视学习动机的重要作用,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应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各种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实现初中英语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工具性外语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