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胎盘组织液预防再粘连效果

2022-12-13 02:49朱天垣谢秀英蒲雯婕康筱珊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宫腔宫腔镜胎盘

朱天垣 谢秀英 蒲雯婕 康筱珊

1.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兰州,730050);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西北民族大学;4.兰州市妇幼保健院

宫腔粘连(IUA)是临床较常见的妇科疾病,有研究显示[1],在宫腔操作中由于感染以及放射等多种因素,造成患者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而在子宫内膜异常损伤修复中,极易造成宫颈管瘢痕或者粘连带产生[2]。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减少以及闭经,不孕和复发性流产等。胎盘组织液是将健康母体的胎盘经检验检疫后,提取胎盘中活性有效成分制成的一种医用注射用制剂[3-4]。而胎盘具有合成人绒毛膜激素、人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内分泌功能促进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功能,提高免疫能力[5]。本研究对胎盘组织液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治疗的IUA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月经干净2~5天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行宫腔镜TCRA手术。纳入标准:①无子宫附件异常;②肝肾以及凝血功能无异常;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以及内分泌疾病;②术后3d发热;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筛查检查。选择丙泊酚静脉麻醉,宫腔镜下行分离手术(OTV-S7Pro,奥林巴斯),彭宫介质0.9%氯化钠或5%葡糖糖,压力80~100mmHg。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后在B超引导下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使用针状电极划开内壁纤维素性瘢痕部位或白色粘连带;环状电极切除多余的瘢痕组织或白色粘连组织,显露粉红色内膜组织,双侧输卵管口清晰为粘连分离完全标准[6]。术后使用补佳乐(2mg)+黄体酮胶丸(200mg)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观察组术后同时给予胎盘组织液肌内注射4ml/d,连用3个月。

1.3 随访观察指标

1.3.13个月后①月经恢复情况:月经周期21~35d、经期3~7d、经量30~50 ml为月经恢复正常,治愈;与术前比较,经量增大但未达正常标准为好转;其他则为无效[7]。②宫腔恢复情况: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8~10mm为痊愈;宫腔形态基本正常,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6~8mm为好转;子宫内膜厚度<6mm为无效[8]。

1.3.2随访1年统计两组妊娠情况。

1.3.3随访3年统计两组术后发生宫腔粘连再发情况及不同宫腔粘连分型间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纳入118例,年龄(37.33±2.71)岁(21~48岁),体质指数(24.6±2.1)kg/m2,根据欧洲妇科内镜协会的分类标准分为轻度36例、中度37例、重度45例。观察组56例,年龄37.4±1.4岁,体质指数24.5±2.1 kg/m2,粘连程度轻度28例、中度16例、重度12例,粘连原因为腔镜手术25例、感染31例;对照组62例,年龄37.2±1.7岁,体质指数24.6±2.2 kg/m2,粘连程度为轻度28例、中度17例、重度17例,粘连原因为腔镜手术30例、感染32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2.2 两组月经恢复情况比较

随访术后1个月,观察组月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月经恢复情况比较[例(%)]

2.3 宫腔恢复情况比较

随访术后3个月,观察组宫腔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宫腔恢复情况比较[例(%)]

2.4 妊娠情况比较

随访术后1年,观察组妊娠率(12例,21.4%)高于对照组(5例,8.1%)(χ2=4.261,P=0.039)。

2.5 术后3年再发生宫腔粘连情况

观察组发生术后再次粘连5例,再粘连率为8.1%,其中轻度3例、中度2例;对照组发生术后再粘连15例,再粘连率为25.4%,其中轻度1例、中度8例、重度6例。观察组再发宫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χ2=6.602,P=0.010)。

3 讨论

人工流产过程中,由于宫腔操作以及宫内感染等,易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而受损伤的子宫内膜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导致宫腔粘连发生[9]。解剖学研究发现[10],宫腔粘连组织主要由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平滑肌细胞以及纤维结蹄组织等组成。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多表现为月经量减少、闭经以及反复性流产,临床研究发现,不同的粘连治疗措施也不尽相同,患者预后也不尽相同[11]。目前,治疗宫腔粘连多采用TCRA,但手术存在复发率高的问题。有研究表明[12],实施手术后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为6.8%~24.8%,而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中宫腔操作创面大,内膜基底层受损严重,发生再粘连率更是高达62.5%。因此,术后如何促进残存子宫内膜生长,预防再粘连是临床关注重点[13]。胎盘组织液含有较丰富的激素,对局部病灶内皮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意义,随着内皮功能的恢复,宫腔内膜新陈代谢恢复,月经周期随之恢复。在本研究中,术后对患者进行胎盘组织液治疗的观察组,月经及宫腔形态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胎盘对促进合成人绒毛膜激素、人胎盘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具有显著作用,可促进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提升免疫能力[14]。宫腔镜微创技术分离粘连的宫腔,使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术后应用胎盘组织液的活性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防止粘连,为术后妊娠创造好环境[15]。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妊娠情况优于对照组。杨江华等[16]通过对宫腔镜术后进行胎盘组织液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在常规周期治疗基础上应用胎盘组织液治疗对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效果提高,有利于宫腔恢复和提高妊娠率。

猜你喜欢
宫腔宫腔镜胎盘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不典型宫腔粘连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误诊分析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产前超声与MRI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效果对比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宫腔水造影在宫腔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