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全民科学视野下乡村幼儿园科学教育

2022-12-16 08:29王秀英石玉昌
教育观察 2022年30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全民经验

王秀英,石玉昌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一、引言

科学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标志。学前期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幼儿阶段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能激发科学兴趣、积累科学经验、培养科学态度,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当前的乡村幼儿园科学教育在教师素养、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全民科学始于幼儿经验,经由幼儿经验,最终落到幼儿经验上,为解决现有幼儿园科学教育问题提供新的视野,是突破现有幼儿园科学教育问题的重要路径,也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全民科学与幼儿科学教育相关辨析

(一)全民科学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

全民科学起源于国外“citizen science”一词,国内对于“citizen science”的译法各有异同,有公民科学、公众科学、全民科学等译法。本文根据“citizen science”体系及学科分类的内容和方法,强调科学教育价值和社会学价值,采用“全民科学”译法。全民科学也被称为社区科学、群体科学、众包科学或者志愿等业余(或非专业)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1]阿兰·欧文认为全民科学的概念产生于向公众开放科学和科学政策过程的必要性。[2]通常认为,全民科学是指让幼儿参与科学标准所要求的各种真实体验,培养科学技能,基于自身经验与当地的栖息地建立联系,探索生物多样性,并参与全民科学探索。[3]

科学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而逐渐引入幼儿园。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4]本文采用此定义描述幼儿科学教育。

(二)全民科学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

全民科学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全民科学(citizen science)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有序知识系统基础上的公众科学形式。[5]全民科学以公众成员在生活中积累的生活经验、生态智慧为基础,是一门生活化的科学。幼儿科学是全民科学的分支学科,以幼儿直接经验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以此促进幼儿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原理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全民科学是面向全社会的科学教育,而幼儿科学教育是基于幼儿的成长经验,帮助幼儿理解生命成长规律和社会文化,为幼儿生长成为社会人奠基和启蒙,以实现全民的科普为终点和归宿,从幼儿的经验中来、到幼儿经验中去,服务幼儿的科学经验的一门学科。

三、乡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自身:科学素养不足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指出:虽然我国拥有基本科学知识的人数在增加,但是国民的科学素养还处于较低的水平。[6]科学素养是体现一个人综合能力水平的关键指标,而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影响着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调研发现,在一堂乡村幼儿园中班的科学实验“吸管运水”活动中,教师在开展实验前准备了如下材料: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个空杯子、三根大小不同的吸管。活动开展时,教师向幼儿提问“通过这些材料,怎样把杯子里面的水运入空杯子里”。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未给足时间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而是直接演示正确的方法。当幼儿提问“为什么捂住吸管的另外一面就能把水运出来”时,教师没有进行正面解释,只说明这是一种“虹吸现象”,就草草结束此次活动。由于教师科学素养不足,幼儿未能通过此次活动探索出利用虹吸现象背后的原理。首先,教师在材料投放上缺乏合理考虑,空杯子投放数量少,未能让幼儿直观感受到不同吸管运水量的差异。其次,幼儿尚未理解活动中的科学原理。最后,教学活动设计吸引力不足,未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效果欠佳。

(二)教育内容:未基于幼儿经验

教育内容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能力、培育科学精神的重要资源。教育内容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基础,不同教育学段的教育内容选择有所不同。学前阶段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幼儿经验为主,且该阶段幼儿的特点以直接行动思维为主、以经验为主线开展的科学教育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7]然而,当前乡村幼儿的科学教育很少基于幼儿经验,而是以灌输科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例如,在乡村幼儿园小班的《小手鼓起来》的科学活动中,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感受空气,体验空气的存在。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准备了塑料手套、吸管、带孔的杯子。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手套鼓起来。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引导和示范,但由于活动准备的材料比较复杂,幼儿只有用精细的动作才能使手套鼓起来,导致此次活动很难顺利完成。经分析,此次活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未从幼儿自身的经验出发。

(三)教育方式:未注重幼儿经验

幼儿主要以体验的方式感知周围世界,体验也是幼儿感知科学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建构科学经验的必经过程。[8]幼儿通过体验的方式能将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科学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幼儿自己的科学体验联动知、情、意、行,构建通往科学探究的大门。而当前的科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未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进行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通常会按照幼儿年龄特征和动作发展阶段,从听、说、读、写等能力条目预设幼儿科学发展的目标。[9]但是,若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忽略幼儿体验的价值,则无法促使幼儿从生活与自然体验中产生科学认识,导致幼儿无法对大自然的整体面貌产生全面的认识,进而使科学教育陷入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泥潭。

(四)教育环境:幼儿园环境脱离幼儿生活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发展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0]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幼儿园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自主意识的激发等均有重要意义。当前,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并未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个体经验结合起来。例如,较多乡村幼儿园在绘画主题上未取材于当地幼儿的生活体验,而是从成人的角度创设绘画内容,这样创设的环境很难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较难实现幼儿与环境的双向互动。

四、乡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对策

(一)为了幼儿: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幼儿期是科学启蒙的关键期,幼儿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构建科学中国的第一步是确保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科学、对科学感兴趣。而年纪稍大的成人们对科学不感兴趣。只有从幼儿那里,进行科学教育,培养科学兴趣,发展其成为科学上的天才。[11]为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一方面,教师应重视自身学习,夯实科学知识基础和科学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建立健全教师的培训制度,加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基于幼儿:构建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根据幼儿经验建构科学教育内容,是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方法。经验是初级形式的认知,是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现实起点,也是学前幼儿在掌握系统理性知识前必不可少的积淀。[12]幼儿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对世界拥有自己的经验。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基于幼儿的经验,为其以后的学习发展积蓄力量。杜威认为,幼儿的经验与学科知识具有内在一致性。[13]基于幼儿的经验建构科学教育内容,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应以幼儿的经验作为幼儿学习科学的土壤,实现科学现象与幼儿生活的现实接轨,鼓励幼儿用生活技巧解决科学问题和生活问题,帮助幼儿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

(三)通过幼儿:转向体验教育方式

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时,在教育方式上应尽可能地通过实践的、场景的教学模式,利用幼儿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动力。科学教育应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活动融为一体。因此,幼儿园应以体验学习为科学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幼儿在一日生活及游戏活动中的体验,促使幼儿实现知、情、意、行的完整联结,实现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幼儿园教师只有以此为基本路径,带领幼儿体验生活,才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科学的情绪情感。

(四)成就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4]幼儿的经验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的土壤,而经验的唤醒需要一定的情境作为配合。例如,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游戏活动“不倒翁”,在进行游戏活动之前,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塑料乒乓球、橡皮泥、彩纸、固体胶等游戏材料。创设科学游戏的场景作为幼儿玩科学游戏的催化剂,能够使环境与幼儿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环境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乡村幼儿园应将幼儿经验与幼儿生活的村落文化结合起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环境。

五、结语

乡村幼儿园资源丰富,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天然场域。以全民科学为乡村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指南,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基于幼儿所栖息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更能激发幼儿掌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技能,并促使幼儿挑战自身已有经验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此,乡村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全民科学为指引,助力幼儿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全民经验
全民·爱·阅读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