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22-12-16 13:11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三高级中学杨杰
家长 2022年3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内容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三高级中学 杨杰

中华文明历经了五千年的长期发展,其中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对如今社会文明发展有着现实意义,世界历史也在长河里不断沉淀积累,对外国历史的学习也不宜松懈。在我国,历史教育从来都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早在唐代,就有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说过历史教育是“国家教育之要道”,点出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个人而言,历史学习有利于统筹掌握中外古今发展概念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学习历史有利于从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壮大民族意识和实现爱国意识的崛起。对整个人类而言,学习历史也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播。在如今的高中教育中,历史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历史学科不仅作为一门高考科目,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更是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全面型人才也有着重要意义。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如今的高中历史教育中,往往忽视历史知识深入探究和学习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进行历史教学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应对高考和成绩分数,这就与素质教育的工作目标相违背,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思辨能力的养成。高中历史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与革新,提高学生对历史教育的关注度和学习程度,这就需要学生养成对历史知识的思辨能力。如何在高中历史的教育中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养成思辨能力,本文就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

历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点科目,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还起着帮助学生贯通古今、经世致用的作用。忘记历史等于忘记过去,可见历史的学习非常重要。目前高中历史教师常常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难免总会感到过于生硬,这会让课堂的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养成和之后的历史学习。本文就对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进行探讨,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养成思辨能力,为之后的历史学习打基础。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将思辨能力放进历史学习中,就是要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层次清晰的剖析,能清楚准确地说明其中蕴涵的背景内容和原因。历史学习的思辨能力是一种能力的结合而产生的思想范围,它能让学生对一件事情进行一分为二的联结,对问题能做到从头展开分析并且可以快速找到答案,对一个历史人物也能做到客观评价。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格外看重,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思辨能力作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培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养成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和学习,对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反过来,学习历史知识对学生养成思辨能力也有着很多好处,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培养人文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阻碍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

在以前的高中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知识学习,但这些填鸭式教育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枯燥感,在课堂上不易集中精神学习,更不用说学习的效率了。这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更别说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或者爱上历史学习了。在以往的传统高中历史教育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如果教师讲述什么内容,学生就听讲什么内容,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在之前的高中历史课堂上,还有一种不良现象,即教师和学生仅仅是为了提高历史成绩分数而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只教授历史教育大纲上要求的历史知识,学生也只学习高考内容中要求的历史内容,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理念相违背,单纯为了应试教育和提高成绩分数而进行历史教学不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二)繁杂的历史教育内容阻碍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

由于高中历史这一科目包括大量历史知识,还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过程、意义和众多历史人物等,这种乏味又繁多的文字叙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信心。由于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在逐渐增大,再加上高中生还要面临高考和升学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而主动思考的兴趣逐渐减少,所以学生认为高中历史学习是无聊枯燥的课程。再加上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缺少趣味性和娱乐性,难以起到减少学生的学业压力的作用,甚至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进行思考和辨析,阻碍学生养成思辨能力更导致了高中历史课堂的效率低下。

(三)课后作业模式单一又烦琐,阻碍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

在之前的高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往往都是对该节课所讲述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背诵,默写和完成相关习题等。这些作业通常不需要学生多加思考或者深入研究,却也耗费学生时间和精力,教师设置课后背诵作业的目的肯定是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但对繁多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机械式的背诵默写只会让学生感到更加枯燥和厌烦,往往会减弱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而且这种背诵作业的方式只会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会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辨析,将阻碍学生辨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三、如何帮助学生养成对高中历史的思辨能力

(一)改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方法

国家最近的高中历史教育相关政策表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地位,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开设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教师应格外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状况近况,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超越自己。这就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历史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注意到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相对应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制定合理且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高中历史课堂进行学习的机会,都能实现思辨能力的提高。历史教师还可以特别关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需求,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并乐于参与历史课堂。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明确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提高历史成绩分数而进行历史教学活动,要积极听取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进行课堂活动。教师要明确高中历史课堂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辨析,帮助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和乐趣。

例如,在教授“发达的农业”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改为将知识内容变为设置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归纳,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解答,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思维。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答案进行讨论和研究。在与小组成员的讨论中,学生更有信心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内容,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历史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充分给学生提供表达想法的机会和舞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以往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格外枯燥烦躁的刻板印象,让学生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接收和接纳,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的思辨能力。

(二)合理设置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合理的历史学习内容,特别是安排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相符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内容丰富的高中历史知识,拓展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思维,增强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教育部门可以在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编辑设置上,多采用鲜艳的彩色图画形式来丰富知识内容。历史教师可以开展更加丰富的课堂活动和更加合理的历史教学活动。

例如,设置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同样,历史教师可以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在开展课堂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和对历史学习的心理负担沉重,经常有学生会因为历史知识过多而导致出现思维混乱,概念混淆等错误,历史教师应理解这类现象并积极帮助学生进行改正和解决。由此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网络媒介的方式,为学生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等知识的印象,让学生更加活跃地进行历史学习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更加适合自己排解学业压力的历史学习方法。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历史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课堂活动的丰富性,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历史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知识竞赛的形式,对学习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问答形式或小组竞赛的积分方式,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兴趣,将学生进行分组,看哪个小组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多,通过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斗志,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略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帮助来进行学习,缩小差距。这样,学生不仅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就连学习生活中,也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知识,大家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小组能夺得第一名,这样无形中也养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调动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更加积极地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利于之后的学习。由此在不断的历史知识竞赛中,锻炼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历史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辨析,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有效提高,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改善课后作业布置形式和内容

历史教师应明确历史作业的布置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对课堂所讲内容进行记忆和背诵,而是要对知识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客观判断,历史教师应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不断努力,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不是应付高考和考试,而是真正地为自己的身心素质发展在打基础,从历史的学习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发展学习,甚至为了国家和民族学习。高中历史教师可以设置课后作业的形式,可以从背诵默写知识内容变为对知识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问题让学生拓展历史学习思维,运用自己的思辨能力解答,将学生的兴趣和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历史必修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厘清思路,如不同时期不同的政治形势等,并在导图中写出背景、目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等,让学生在学习和巩固时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方便复习和学习,最后让学生在思维导图完成后再进行补充和拓展,发现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的关系。由此让学生课后对知识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思辨能力,也要求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会学会如何学习。历史学习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而历史学习又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对之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中历史教师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合理安排历史教学知识内容,丰富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并改善课后作业内容等方式方法。在教会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主思考,提高客观评价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析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新历史
主要内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