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背景下网络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2-12-16 22:09
福建茶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院校

陈 璨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目前,茶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思政教育关键是把规划蓝图一步步实现,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的迅速发展情况下,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型因素。教师需要结合茶文化利用好网络载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实现高职思政教学研究工作的合理开展。同时,学校构建思政教育教学的专业专项宣传网站,但是其宣传的效果还有待提升,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形成这种局势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而高职思政教育面临任务尤为艰巨,要构建以茶文化为背景的快速、科学的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发展。

1 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指的是在饮茶活动期间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茶文化主要包含茶道、茶德、茶精神、茶具、茶诗、茶画、茶故事、茶艺等。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茶的故乡,据说中国是在神农时代开始饮茶的,距今为止少说也有4700多年。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许多地区均具有以茶代礼的风俗,人们对于茶的配置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苏州的香味茶以及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2 茶文化背景下的网络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现状

在茶文化教育理念不断推进发展背景下,思政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得到极大重视,许多学校通过构建相关专题网站,优化信息化教学等形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学校网络思政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和分析的阶段,网络思政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第一点,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功能较为单一,缺乏对茶文化的宣传,多数网络教学通过网站信息进行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可观性较差。第二点,思政教育网络的构建并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政网络教育仍旧以教师为教学主体,难以围绕学生进行教学工作,没有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理念和思政素养,导致学生的思想存在偏差。第三点,学校在思政教学方面,其网络教育的建设部门处于分散状态,忽略对茶文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综合学工、团委、组织等部门的大思政教育平台建设难以构建。第四点,高职学生对思政教育教学网站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度不高,学习茶文化的积极性不够强烈,网站浏览量偏低,网站的教育作用并未完全发挥,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并未占领互联网这一阵地,难以发挥互联网真正的优势和作用,无法体现出互联网的教育地位。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高职院校根据思政教育情况进行网络开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与作用,根据优秀的茶文化,从主体、客体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内在原因。从客体来看,90后学生在随着社会发展期间,容易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导致很多非主流的社会行为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加大了难度,高职阶段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较为落后,并未进行及时的更新,忽略茶文化的教育,教师思想教育观念与现代社会发展存在偏差,导致学生普遍对思政教育缺乏兴趣,学生出现抵触心理,造成学生对思政网站的不重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发展工作中,思政网络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表面化的现象,没有全面落实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工作。

3 茶文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网络教学的原则

在茶文化的发展中,高职院校为实现思政教育的网络化教学的可行性,主要根据高职的人力、物质、以及资金等多种因素决定,另外,高职的硬件设施亦是网络化教学衡量的重要因素。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成长环境不如高校环境良好,学生对负面影响诱惑控制力普遍较弱,对网络应用多数来源于网络游戏、聊天、看视频等活动,因此,高职院校难以保障学生开展网络教学的质量,无法保持教师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总而言之,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学生自身素养设立可行性的网络教学模式,确保思政教育网络教学的开展工作,还要加强茶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工作。比如,限制性网络教学系统,将网络应用限制在教师可控范围内。一方面,高职思政教学的可控性主要是思政教师控制网络教学流程和效果,了解学生网络化茶文化的学习情况,监控网络教学对象的学习状况。网络环境与传统教学模式大不相同,网络的虚拟性环境削弱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网络环境下难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主导,这种因素导致学生趁机利用网络做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而高职教师是唯一能够限制学生网络渠道,对学生运用网络进行监管的人,通过自由发挥设立,建设教学工作的方式,掌握教学流程,提升思政网络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网络只是教学手段的辅助,高职院校应将网络教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与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相结合,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茶文化和内涵,采用网络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4 茶文化背景下网络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改革途径

4.1 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加强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增加教学针对性。目前网络教学观念为了融入到学生思想观念中,教室需要在传统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将网络与实践课堂教学相结合,还要积极对优秀茶文化进行宣传,提升师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进而可以推动学生管理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构建比较完善的管理、理论、实践、网络教学模式,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初步认知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教师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将网络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可以在资金、教师团队和设备设施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还要增强教师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正确认识,构建完善的学科考评和分配体系。并且构建针对茶文化和思政教学的网络体系,加强其教学软件和硬件的优化,推动网络平台建设与发展工作的有效推进。

4.2 完善网络教育与文化体系

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是重要的。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流程亦要根据新时代发展的趋势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方式进行思政教学,还可以将茶文化制作成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加强教学方案和目标的调整。同时,传统思政教育以灌输式的方式为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学生信息接受的渠道比较小,影响教学水平提高。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加强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完善的网络教育与文化体系,运用茶文化帮助教育工作者摆脱书本的束缚,提升茶文化在学生思政教育和网络教育培养中的应用水平。

4.3 构建立体化的管理机制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政教育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课程,还有助于规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行为。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中,思政教育需要构建立体化领导机制,加强教学方向的有效调整,还要明确茶文化学习和培养的重要性,充分突出茶文化对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作用。同时,思政网络教育要注重网络环境的危险因素和风险,在网络思政教育开展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与安全防范工作。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微信、QQ平台与学生交流,还可以通过茶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修身养性理念和正确价值观。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讨论话题,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事热点,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保证其教育工作在网络化开展中的合理推进和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保障。

4.4 建设思政网络教育平台

思政网络化教育中,要注重教学的科学合理性,还要以关注学生浏览兴趣和参与度为前提,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将其网络平台应与学生兴趣点以及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设计,根据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从多方面构建思政教育教学平台,加大茶文化的融入力度,引导学校占领网络高地。第一,构建严谨的网络思政管理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升网络安全使用效果,拓宽思政教育平台,是学生网络和思政网络结合的动力。第二,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校可以结合教学特点和优势,加强思政教学政策的宣传,也可以通过热点解析、调查研究等形式,加强思政教学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第三,教师可以通过人人平等的教育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言论,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学习的水平,并且在实际的教育平台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思想交流等,为学生发表真实的观点与见解提供交流平台。此类平台属于不可控的,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及时对网络言论进行监控与引导。运用茶文化的思想意识和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建设师生沟通的虚拟桥梁。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需品。因此,高校应结合茶文化背景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建设相关教育平台,推动高职思政教育的发展。另外,网络不仅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带来突破口,亦为高职院校教育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高职院校应辨别网络不良因素,在利用网络教学的同时扬长避短,以此来促进高职院数思政教育的提升。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茶文化的“办案经”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