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入酒,传承国韵
——《鸡尾酒调制》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12-16 22:09杜金玲
福建茶叶 2022年10期
关键词:鸡尾酒思政专业

杜金玲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1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1 传承国饮文化

鸡尾酒在中国属于舶来品,因此传统的鸡尾酒教学中出传达的内容以西方文化为主。可以尝试将中国国饮文化的传播作为目标,以西方的鸡尾酒调制技术为载体,将传统鸡尾酒原料进行创新,以茶叶、茶酒等改良传统鸡尾酒配方,调制出“中国式鸡尾酒”,既实现了产品的创新,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1.2 提高专业认同

中国茶饮料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茶饮料已成为我国第三大饮料品类。为迎合消费者日益高涨的健康需求,近年来,立足传统制茶工艺和技术改变,模仿鸡尾酒调制技法制作的新式茶饮蓬勃发展,并迅速获得众多青年消费者的喜爱。调饮的制作,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令自己放松的生活方式。调酒师不仅仅是要通过调配适合客人的酒而为客人疗伤,同时也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以茶入酒,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制出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的“中式鸡尾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建立专业自信,提高专业认同。

1.3 培养团队意识

酒的单品因为酿制的原料不同,口感上千差万别,但是一种酒会呈现比较固定的口感,而鸡尾酒通过恰当的调配,可以扬长避短,使酒的口感层次更丰富。中国茶叶种类繁多,每一种茶汤都具有各自的特征,鸡尾酒制作的过程也是从“各美其美”进入“美美与共”的过程,酒与茶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正如团队之间的合作。

1.4 塑造工匠精神

鸡尾酒的配方看似简单,制作过程中差之毫厘,口味则谬以千里。调酒师的操作必须一丝不苟,温度、比例、搅拌程度、操作手法都讲究一个刚刚好。茶汤入酒,更缺乏已有经验,茶汤的浓度,温度,浸泡实践的长短,茶叶种类的选取,都需要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大胆创新,小心求证。茶饮鸡尾酒的创作过程也是一个反复试错,精益求精的过程。消费市场分析中,消费者仍然偏好茶与奶调制而成的混合饮品,其次是茶与花或者茶与果蔬调制而成的饮品。从市场的产品供给和消费购买需求上看,茶与酒、茶与中药、茶与其他饮料调制而成的饮品,偏好程度相对较低。这很大程度上与茶酒的新品数量少,质量不高有关,需要学生与老师教学相长,共同开发新产品。

2 课程思政融入原则

2.1 思想上,高举“立德树人”之旗

传统的《鸡尾酒制作》作为一门以西方文化为载体的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应站稳根本立场、把好方向,高举“立德树人”之旗,教导学生不崇洋媚外,引导青年学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将“德”的内涵渗透进课堂、浸润进教材、滋养进学生头脑,把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的“盐”溶解入课程的“水”中,形成“思政+课程”有机交融的价值“营养液”。而中国是最早的茶叶起源地,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将茶融入鸡尾酒,更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2.2 思维上,绘制“中西合璧”之图

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灵活嵌入教案设计、教法创新、课堂教学等环节。通过形成一体化、全方位的育人局面,让学生在掌握专业调酒技术技能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学以致用,绘制“中西合璧”之图。古人常说“茶酒不分家”,通过学习,创作现代“茶酒”饮品,同时以鸡尾酒这种全世界认同的休闲方式传播中国茶饮文化。

2.3 理念上,弘扬“中国服务”之美

旅游业最有可能、最有条件成为“中国服务”战略的核心产业和先导领域,将“中国服务”从酒店业开始,拓展到整个服务业。高职院校教师更应该牢记使命,将“自主创新,具有中国品牌”的特色服务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培养具备“中国服务”精神、掌握“中国服务”能力的行业接班人。

2.4 行动上,编织“寓德于教”之网

在每一节课堂中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让爱国主义成为当代青年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通过“育德于教”,把教师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调酒知识和技能传授,使学生在渴望求知的兴奋、愉悦和暗示下接受熏陶,启发学生自觉认同,产生共鸣与升华,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2.5 教学上,把好“寓教于乐”之度

课堂全程关注学生的期待和把控学生的状态。《鸡尾酒制作》课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活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寓教于乐”的尺度需要教师高水平把控。众所周知,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都应避免单调生硬的说教,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但在西方文化为基础的课程中,如何自然、流畅的融入中国特色思政元素;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如何插入严肃的“立德树人”话题,需要在看似矛盾的二者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对于任课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 课程思政渗透方法

课程中,采用了常见的成熟的思政的融入方法,主要有画龙点睛、专题嵌入、元素融合、隐性渗透四个方面。

3.1 画龙点睛

教学过程中碎片化穿插思政元素,如在讲介绍酒吧设备使用时融入安全教育,练习操作技能时融入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进行鸡尾酒出品时融入食品卫生,鸡尾酒造型设计时融入美学教育,讲解茶汤选择时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2 专题嵌入

在软饮料知识中增加中国茶的专题介绍,不仅教会学生基本的酒水知识,掌握鸡尾酒制作相关技能,更注重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3.3 元素融合

鸡尾酒创新过程中,用东方式智慧,去理解西方鸡尾酒的精髓,博采众长,引导学生在基酒、辅料及装饰上融入中国元素,调出中国特色、调出民族情怀。如在用绿茶调制鸡尾酒时,传统的中式热泡出汤滋味偏淡,不适合调饮,可以启发学生利用西方咖啡冷萃的方式来进行中国绿茶的冷萃,中西合璧,达到很好的效果。

3.4 隐性渗透

在给学生播放调酒师视频时,充分展示调酒师的职业、敬业、专业的形象,树立榜样的力量,把专业知识点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调酒行业心向往之。每一位专业课老师自身的敬业奉献、严谨治学、求真务实、仁爱学生等都是课程思政的体现,学生将会从教师身上感受到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道德及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

4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在学期结束时,针对教学效果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融入了茶叶与酒的调制方法的教学内容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思政渗入润物细无声。与之前没有引入茶叶,没有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相比较,在以下三方面有明显提升:

4.1 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度

加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与传统课程内容相比较,学生认为明显有改变的三项分别是专业认同、职业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专业认同收获明显高于其他。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本身专业认同度较低。很多或出于无奈、或随大流、或是由于长辈的要求或逼迫才选择了当下的专业,自己对所学专业基本没有兴趣和乐趣可言。由此可见,如何提高专业认同度是当前大学生,包括授课老师迫切需要或希望解决的问题。动手学技能,有趣又有吸引力,以东方智慧诠释西方文化,在专业课中适当对大学生培养专业认同度的引导与指导,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度更加水到渠成。

4.2 教学效果全面开花

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应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创造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塑造品德的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将茶叶融入鸡尾酒的制作,超过80%的同学都认为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提高了专业素养,有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另外,拓宽眼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学习目标更加清晰等选项也有超过50%的学生选择。

4.3 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

创意+创新,实用+应用,层层递进的学习内容设计,使得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高,兴趣浓。传统的鸡尾酒课程,以西方原料为主,学生比较陌生,而茶叶学生了解较多,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到鸡尾酒的设计和思考过程中。前面的课程,以教师主动发起的下行沟通为主,到后来学生主动 发起的平行沟通与上行沟通占主导,学生参与意愿加强,沟通内容更加有效,课堂效率大大提升。

猜你喜欢
鸡尾酒思政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HARCOHOL巧客餐厅与鸡尾酒吧
Peaches鸡尾酒吧
部分专业介绍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