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临床研究的相关进展

2022-12-17 18:28朱红梅魏琳琳崔丽鲁业东徐菁
智慧健康 2022年25期
关键词:肌腱生长因子创面

朱红梅,魏琳琳,崔丽,鲁业东,徐菁

贵阳强直医院 风湿科,贵州 贵阳 550000

0 引言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将自体全血采用高速离心的方法提取、分离得到的高浓度血小板血浆。PRP的血小板浓度通常是全血血小板浓度的4倍以上[1]。血小板活化后会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2]。研究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维持和促进骨再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心血管生成,保证组织再生所需营养物质的运输[3],此外,诸多研究发现PRP在促进创面愈合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其分泌出转化生长因子-β、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与创口处细胞结合,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引起创面结构重塑,使创口快速愈合[4]。临床上,PRP常被用于运动康复、组织再生、植发、整形修复及难治性创面愈合等方面的治疗。

1 PRP的制备

1842年,血小板首次出现在研究者的视野。1882年,科学家发现血小板具有使血液凝固的作用。20世纪初,临床医生发现血小板输入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并在外科手术中通过补充血小板浓缩物可防止患者出血。1954年,有研究者提出使用PRP来描述血小板浓缩物[5],1975年,PRP首次被用于重建治疗,1987年,PRP在心脏手术中被用于自体输血来源,以减少术中出血量[6]。自20世纪90年代起,PRP被广泛用于下颌骨重建、促进骨再生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PRP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应地,PRP的制备和提取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制备PRP时,为避免血小板提前活化需加入抗凝剂。抗凝剂的选择会影响PRP的治疗效果,我国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抗凝剂为枸橼酸葡萄糖-B(ACD-B)、枸橼酸磷酸葡萄糖(CPD)和枸橼酸磷酸葡萄糖腺嘌呤(CPDA)。

PRP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血浆分离置换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血浆分离置换法是利用专业的血细胞分离仪将全血分离获得PRP,但仪器经济成本过高,不作为常用提取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制备原理是利用血液中各成分沉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提取制备PRP,其依据离心次数不同分为一次离心法、二次离心法和三次离心法[7],经综合考量,目前临床多使用二次离心法制备PRP。

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PRP受生物活性受离心时间、离心次数和离心力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大离心力可加速血液中各成分的沉降速率,但过高离心力会产生高剪切应力,可能诱导血小板聚集、活化,生长因子提前释放,降低PRP治疗效果[8],另外,离心时间也会影响血小板的回收率。多项实验表明,离心次数和PRP中血小板浓度相关,一次离心法制备的PRP,其血小板浓度为全血浓度的2~3倍。二次离心法制备因沉降效果好,将多数血小板留存在血浆层,且通过二次离心使血浆层的更多血小板被保留,故得到浓度更高的血小板[9]。

除上述原因外,不同血液成分比例对PRP的生物活性也产生影响,但制备PRP尚无统一的标准化的要求。为向临床治疗提供统一的、规范化的、质量可控的PRP制备标准,中国输血协会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全国具有PRP制备经验的专家共同制定制备技术共识,规范制备PRP制品时对制备人员、设备、耗材、环境、方法、产品质量和信息管理的要求[10],对临床制备PRP的高重复性、高质量及高安全性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2 PRP的临床应用

2.1 整形外科

PRP在整形外科领域中常被用于治疗瘢痕修复、脱发、慢性创面愈合以及使面部年轻化等[11]。瘢痕是组织损伤后因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胶原蛋白不规则堆积而形成。PRP作为再生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瘢痕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辛增桃等[12]采用自体纳米脂肪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方法对1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较术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患者瘢痕在色泽、瘢痕组织表皮状态及瘙痒程度方面明显改善且无复发、感染等症状。

脱发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多见雄激素性脱发,主要表现为毛囊变小、发质逐渐变细软且色素减少。研究发现,PRP分泌大量生长因子,通过调控信号通路使毛囊休止期向生长期转变,并使生长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以延长生长期,实现提高毛发成活率、增加毛发密度及促进毛囊重建的作用[13-14]。李琳琳等[15]对12名雄激素性脱发患者进行PRP注射治疗,1~2个月注射一次,治疗周期为1~3次。结果显示,除未完成治疗的患者外,其他患者可见毛发生长且变黑,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PRP注射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慢性难愈性创口是指伤口因某种因素导致创面不能正常愈合的状态,由糖尿病导致的难愈性创口最常见。研究表明,PRP中白细胞和多种生长因子共同作用,清除难愈性创面的坏死组织,增强抗感染能力、抗炎能力,并加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伤口愈合[16]。刘振斌等[17]将62例糖尿病足创面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点状植皮术治疗,治疗组在进行点状植皮术前,在创面处均匀覆盖PRP凝胶。治疗后一个月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皮片成活率和痊愈率显著升高,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周期长、致残率高,严重者甚至要接受截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PRP治疗由糖尿病足引起的难愈性创面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2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炎性细胞浸润和滑膜增生为特点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细胞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程发展中起关键作用。PRP可分泌丰富的生长因子,通过影响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起到软骨修复和抗炎的作用[18]。童士超[19]探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PRP治疗对炎症因子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PRP能够下调CIA小鼠炎症组织中多种炎性因子的表达,如IL-1β、IL-6、IL-8、IL-17A、TNF-α等,进而减轻关节炎症反应,减少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此外,研究显示,PRP治疗对减少软骨破坏和骨损伤及关节组织修复方面有积极影响,其通过增加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促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实现。

2.3 运动康复

肌腱损伤是肌腱在运动时产生过度收缩或牵拉造成的损伤,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传统用药治疗效果持续时间短,PRP是目前肌腱损伤修复的新治疗手段。研究表明,PRP产生多种类的生长因子可促使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等增殖,并加快细胞生长、迁移,促进新血管的生成,加快肌腱愈合速度[20-21]。林海丹等[22]对41例肌腱损伤患者的病变部位注射PRP治疗,治疗后患者的肌腱厚度较治疗前减小、形态结构和周围血管增生情况得到改善。治疗1个月后评估患者恢复情况,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增加,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RP通过促进腱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能在组织愈合时期诱导抗炎生长因子HGF的释放,从多个方面共同作用加快肌腱愈合速度。

前交叉韧带损伤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运动损伤,常规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成功率低,治疗后恢复较差。研究显示,PRP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以提高骨愈合速度及质量,并缩短恢复时间[23]。

肩袖具有支撑和稳定肩关节的作用,由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共同包围在肱骨。肩袖损伤导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损,目前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存在不足之处。PRP的出现为肩袖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案,PRP治疗肩袖损伤可单独注射,也可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研究表明,PRP含白细胞并能释放大量生长因子,可有效清除坏死组织,并促进组织再生和愈合。肩袖损伤处注射PRP,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实验表明其治疗效果优于激素注射[24]。

PRP在运动损伤康复中应用广泛,但因损伤程度、损伤部位、个体差异和PRP的血小板浓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PRP的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但就其治疗原理及基础实验研究结果,PRP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3 小结

综上所述,PRP含白细胞并可释放丰富的生长因子可取自患者本人,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感染、促进组织愈合等作用,因安全性高、经济负担小、有效性高且制作简单,在医学领域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虽有诸多关于PRP的研究,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受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种类差异等影响,PRP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制备要求作为参考,无法评估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PRP的规范制备、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肌腱生长因子创面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