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不会忘记英雄他列入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英名墙

2022-12-17 23:02付冰冰
人民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烈士祖国回家

本刊记者 付冰冰

“先父牺牲为国家,慈母辞世一周年。相聚自然重霄九,思念父母情难舍,再见音容梦几更。”水果和酒水端放在巴掌大的合成黑白照片前,照片贴在干干净净的八开旧报上,旧报上面用毛笔工工整整书写着《致父母》祭文。2022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这天上午,站在合成的父母合影遗像与祭文前,71岁的辽宁省抚顺市前甸镇居民金云星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这泪水里有生死也无法斩断的儿子对父亲的思念,更有时空也无法阻隔的烈属对英烈精神终将永恒的笃定。“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和17万血洒异国的志愿军烈士一样,短短十二字,浓缩了正义出师、取义山河、忠诚祖国的父辈英烈的一生。烈士甘洒热血,只为让生者有永恒的爱;祖国不会忘记,必让逝者有不朽的名。

待我回家,定还山河无恙

在辽宁省抚顺市一个三面环山的山沟里,有一个叫“黄旗村”的山村。黄旗村的山脚下,流淌着一条细细的小河。河水不深,却有很多种小鱼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百年自然村里,居住着汉族、满族、达斡尔族和朝鲜族的居民,时年31岁的金用善就是其中一位。

1951年2月,金用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抗美援朝战场的一名朝鲜语翻译。两个月后,金用善的次子金云星出生在村北部一户达斡尔族四合院的房东家。“高高的个子,傻傻的总是帮别人家忙活,割完稻子就离家参军了。”来自母亲李顺玉和大哥金伍星的回忆,是金云星对从未见过的父亲的全部印象。

父亲为国参军,身型单薄的母亲李顺玉与当时仅5岁的大哥金伍星相依为命,勤恳耕种,春种秋收,翘首企盼家里顶梁柱凯旋的那天。

“待我回家,定还山河无恙”,是这群“最可爱的人”集结出征时的豪情与信念。

凭着这份信念,他们打响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

自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血肉之躯迎战联合国军,在5个阶段的战役中先后缴获、击落、击毁、击沉70000万余挺枪支、12000余架飞机、3000余辆坦克、7000余门大炮、200余艘舰艇。

凭着“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硬是将军事条件远优于我军的联合国军打到了板门店和平谈判桌前!

上甘岭的金达莱为英烈起舞,长津湖的雪花伴英烈长眠!这一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打出了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

代我回家,续守祖国和平

知晓父亲生前最后一刻的情形,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通过金用善一位战友晚年弥留之际的回忆,金云星得知,1953年3月,因美军在朝鲜战场用军事飞机轰炸民房,为抢救困在起火民房中的朝鲜群众,33岁的金用善壮烈牺牲,甚至没来得及留下一句遗言。

“代我回家,续守和平”,成为这群“回不来的人”血洒疆场的嘱托与牵挂。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一纸薄薄的革命烈士证明被金云星的母亲珍存半生,成为这个家庭夫妻、父子之间唯一的情感联结与寄托。失去父亲的岁月里,家里的经济条件骤降,身高不到一米五的母亲成了全家的顶梁柱。

在金云星的记忆中,每年最期盼的便是春节那天。因为,每年的那一天,村长都会带领秧歌队到烈属家里扭秧歌,他和哥哥只有在那一天才能吃到美味的白面馒头。

北方的春天来得晚,金云星至今都记得,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得不那么艰苦,在山沟里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的时候,母亲李顺玉便独自一人在刺骨的水田里插秧,为养活两个幼小的孩子贴补家用。

父子一生从未相见的遗憾,刻在童年记忆深处的饥饿与贫穷,让兄弟二人对母亲的亲情与付出倍加珍惜。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生活虽艰辛,但未来总是充满希望。

虽然“父亲金用善”永远留在了战场,但是“烈士金用善”的精神却始终陪伴在全家人身边。哥哥金伍星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兰州307铝厂支援三线建设;为供一双儿女留学深造,经历“下岗潮”的金云星在知天命的年纪远走他乡,先后到河北廊坊创业、到韩国首尔打工,凭借勤劳的双手供养儿女成才,凭借吃苦耐劳的品性赢得了异国雇主的尊敬。

带您回家,静享国泰民安

由于小区封控不便出门,金云星选择在家里举行简单却庄重的纪念仪式,寄托他对从未谋面的抗美援朝烈士父亲金用善的哀思,对终生未改嫁、坚持等待父亲从战场归来的母亲的想念。

金云星告诉本刊记者,最难忘2021年春末夏初,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人民网辽宁频道搭建的网络桥梁帮助下,终于实现了99岁母亲的临终遗愿——帮助父亲金用善的名字回归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英名墙。

期盼回音三载,三天梦想成真,第174449名烈士英灵终于回家!两代人的毕生夙愿终于梦圆!“感谢共产党!”金云星哽咽着对本刊记者说。

“去时,尚是少年之身,血肉之躯。归时,已是报国之躯,英雄之魂。”犹记得,出征之时,面对殷殷期盼,您说,待我回家;生死关头,牺牲之际,您说,代我回家;如今,国泰民安,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约定”,我们,带您回家——

根据烈士家人样貌倒推、请画像专家为没有留下任何遗物的烈士创作画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加强对英烈的保护并传承及弘扬英烈精神;建立“志愿军烈士遗骸和亲属DNA数据库”,通过“忠骨”计划在DNA技术辅助下让烈士由“无名”变“有名”;设置烈士寻亲小组,通过网络为天人永隔的亲人搭起“重逢”之路;自2014年以来,连续九年为825位从韩国迎接回来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举行安葬仪式……伟大的祖国用一项项实际行动迎接英烈回家!

昔日出征,山河百废待兴;今日归来,盛世如您所愿!

结束电话连线采访前,金云星告诉记者,完成母亲的遗愿后,他和家人于2021年7月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当地民政局的组织下,将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

“父亲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用生命保护朝鲜百姓的他再也回不来了。母亲海葬后,他们能在天堂‘团聚’了。”面对社会爱心人士对他家庭往事的关切,金云星庄重、认真地给予回应。

只有当一个人的时候,金云星总会望向天空,对他的父亲说着悄悄话:“父亲,您和母亲一起到祖国各地走走看看,今天的中国是这样的国泰民安!您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祖国没有忘记您,您的名字已刻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英名墙上,儿子以后会经常去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看您。您是人民英雄,也是我们儿孙永远的骄傲!”

猜你喜欢
烈士祖国回家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