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发展“一村一品”的实践与探索

2022-12-17 01:36曾增河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一村一品淮山下河

曾增河

(漳州市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站,福建漳州 363000)

产业兴,百业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培育壮大乡土经济、乡村产业,实现以产兴村、产村融合,是推动产业兴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

1 日本“一村一品”简况

“一村一品”运动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于1979年倡导发起的。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大分县地处日本东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一度陷入人才外流、农业萎缩的凋敝状态。面对困境,新任知事平松先生发起了“一村一品”运动。“一村一品”运动,就是在“自己动手,建设家乡”这一自立自助精神指导下,根据本地特点,就地取材,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努力发展生产,每个村镇至少生产一种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名列第一的产品,以发展地方经济[1]。这里的“一品”主要是指优势特色农产品(或文化、旅游等项目)的规模、品种、品质(品位)和品牌。换言之,“一村一品”就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日本大分县在倡导和推广“一村一品”运动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1994年农民收入已达2.7万美元),农村面貌不断得到改善,成为农村开发的成功典范,不仅在日本国内,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国家领导人和政府代表团前往大分县考察学习。“一村一品”运动在一些亚非拉国家广泛推广,已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2 案例评析

2.1 石铭槟榔芋产业

石铭村位于漳州市长泰区岩溪镇西部,在海拔1 119 m的良岗山脚下,是一个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的山区村。该村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和淡水立体养殖为主,主要种植芋头、小黄瓜、角豆、毛豆等蔬菜,槟榔芋种植面积大,年产量达1 000 t,该地槟榔芋表皮呈紫红色,肉质细嫩、松酥可口、芳香气浓、风味独特[2]。石铭牌芋头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中心专家认证,石铭商标获漳州市知名商标。当地农民创办了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合理轮作、科学种植、微商、电商、熟人介绍等方式,将石铭芋头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全国大、中型市场,激发当地农户的种植热情。村支部适时推动成立了安尚公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组建线上线下平台,以芋头为媒,加强石铭芋头品牌宣传,并积极筹划芋头文化节,以吸引外地游客。目前,石铭芋头呈价涨量升态势,大幅增加当地农户的收入。

长泰食芋历史悠久,距今至少有1 300年以上的历史。《管子》中就有种芋的记载,《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士卒食芋菽”的文字。芋的品种很多,闽南特产槟榔芋,尤其是长泰石铭槟榔芋,品质更佳,质松且香,是芋中之上品。据《长泰县志》记载,石铭芋头早在明朝就已被选为朝廷贡品,以酥松香软、浓香爽口、营养丰富而闻名。只有产品或产业永葆本真特色,才能打动消费者,占领消费市场[3]。石铭芋头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成为发展特色产业的典型案例。

2.2 下河杨桃产业

下河村位于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中部,距云霄城关约9 km,有下河、长兜、南塘3个自然村,傍漳江左岸,跨梁山、乌山之间,总面积约26 km2。下河村依托万亩杨桃基地,积极发展杨桃种植产业,着力构建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销一体化相结合的新型杨桃产业经营体系,形成“一产接二连三”格局,加快发展杨桃旅游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长“三丰收”。推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村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吸收入社农户748户,建立农村淘宝运营中心,同步成立电商协会,全村19家合作社与电商平台签约。通过农村电商服务站、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实现网上网下有效对接,共享电商产业链条增值收益。目前,全村杨桃种植总面积达433.3 hm2,年总产量 2.5万 t,总产值 1.2亿元,全村从事杨桃产业的农户998户约1 500人,占总户数的80%,户均杨桃产值5.5万元。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不胜枚举。下河杨桃对外采用统一的“下河杨桃”品牌,通过举办杨桃采摘季、杨桃美食节、杨桃王评选等活动,加大下河杨桃品牌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杨桃产业的影响力。特别是2017年,下河杨桃成为2017厦门金砖峰会指定产品,美誉度、知名度大幅提升。实施“互联网+战略”,与“我有种”手机 App、微小店、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及顺丰快递就优质农产品团购进行签约,积极构建杨桃网络营销体系。通过线上平台,下河杨桃每月销量均保持在10 000箱以上,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福州、厦门等省内外市场,价格达到50元/箱(规格为2.5 kg/箱,含包装费、运费)。目前,下河村已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下河杨桃”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认证。这种特色品牌采用统一“下河杨桃”品牌与“互联网+”方式取得了成功,体现了农业产业化、电商化路径的创新和突破,体现出农民自力更生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2.3 马铺淮山产业

漳州市云霄县马铺乡种植淮山历史悠久,农民充分利用马铺乡海拔300 m以上的低矮丘陵地发展淮山种植。该地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自然条件优越,具有避风防冻功能的深厚红沙壤土。马铺乡淮山产品优、口感好,肉质洁白、坚实、粉多,味淡,黏液多,性温补。马铺淮山产业带头人何银河以一根小淮山形成一个产业、带富一个小乡村。据估算,2013年淮山产量达48 000 t,实现产值1.2亿元[4]。前期,马铺淮山产业带头人何银河将台湾淮山引进家乡试种,自费请村民代表到台湾淮山专业村实地考察,说服村民加入淮山种植队伍。在马铺乡客寮村开展土地流转,有了第一块淮山百亩试验田,收获了第一桶金。接着,他成立云霄县矾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积极与省农科院、闽南师范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引种台湾、广西等地淮山优良品种,研发紫淮山系列产品,与漳州市农校、云霄县农业局、马铺乡农技站形成多级种植技术指导模式,优化当地淮山品质,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打造千亩台湾紫淮山示范基地。2014年底,何银河开始推动产业升级,通过自筹200万元,引进一套淮山深加工设备,并成功生产出了淮山面、淮山粉、淮山粿等深加工产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高附加值的淮山产业化发展之路。2020年,漳州何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客寮村投资建设淮山观光工厂,以工厂生产设施、生产流程、工人作业等工业生产风貌作为旅游项目。目前,马铺乡的台湾紫淮山已形成生产栽培、销售加工、旅游观光一条龙的产业链。2012年,“马铺淮山”产品分别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5年,“淮山三宝”等淮山系列制品荣获漳州市优秀伴手礼称号等;2018年,何银河获评“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

优秀人才起引领带头作用,是“一村一品”运动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以一根小淮山带富一个小乡村的产业带头人,有着劳动群众勤学、敢干、有创新的精神,是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杰出代表。

3 典型特征

3.1 优势产业主导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地域特点突出,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各地要立足于本地资源,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积极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3.2 坚持市场导向

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创新流通方式,不断拓展产业链条。要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积极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产销率。

3.3 坚持农民自愿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的办法,调动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

4 对漳州市乡村振兴的启发

4.1 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首先,加强培训力度,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项目,集成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大批“一村一品”带头人。其次,加快职业农民认定与职称评定,打破户籍身份限制,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加快推进农民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农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最后,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机制,汇聚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资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4.2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做精做强,繁荣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规范发展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联结农民模式。一是做精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清理一批“空壳社”“休眠社”等不符合《农民合作社法》的合作社;发展一批综合性服务类型合作社;扶持一批优质合作社做精做强;推进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联合社,提升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繁荣发展家庭农场。通过加强生产、经营和管理培训,提升农场主综合素质,繁荣发展形式多样的家庭农场,逐步培育、筛选和扶持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运行管理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家庭农场,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三是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出台综合性政策扶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加快品牌建设。通过创新带动模式、合同式带动模式、合作式带动模式、股份制带动模式等形式,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4.3 加速推动乡村政策落实,打造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品牌

培育“一村一品”知名品牌,建立农业品牌标准,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结合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参与“一村一品”建设,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注重品牌管理,加大对冒牌、套牌和滥用品牌的惩处力度。促进品牌营销,挖掘和丰富品牌内涵,培育品牌文化,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等平台促进品牌营销,引导“一村一品”优秀农业品牌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支持建立境外展示展销中心,提升品牌影响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目前,漳州市“一村一品”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认识和选择,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作用突出、成效明显。其中,优秀人才引领是各地“一村一品”快速发展、超越发展又可复制的路径选择。因此,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组织、会管理”的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

猜你喜欢
一村一品淮山下河
阳春淮山卖高价 种植户喜笑颜开
穿着纸衣服下河(异域箴言)
小厨师成长记
小石头跳下河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上坡下河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两种可能
金田淮山标准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