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综合试验站建设对科技进步和食用豆产业的贡献

2022-12-17 01:36墨金萍王梅春连荣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试验站定西市示范县

肖 贵 墨金萍 王梅春 连荣芳

(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定西 743000)

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食用豆课题组研发团队有稳定成员5人,根据定西市食用豆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开展食用豆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及技术培训等,承担国家、省及部门等食用豆方面的科研、示范推广等相关项目。食用豆课题组致力于食用豆的研究始于1957年,新品种选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涉及豆种主要有豌豆、扁豆、鹰嘴豆、蚕豆;现存豌豆、扁豆种质资源近1 000份,通过杂交选育,先后选育出旱地豌豆新品种10个,通过引种筛选,选育出旱地扁豆新品种2个(定选1号、定选2号),分别获省、市科技进步奖;选育出的豌豆、扁豆新品种主要表现为抗旱、抗(耐)根腐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好,在甘肃中部、宁夏南部等半干旱区广泛种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根据定西市食用豆产业发展需求,食用豆课题组重点开展新品种及绿色增产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0年食用豆课题组开始在国家食用豆产业体系定西综合试验站经费的支持下,围绕定西市食用豆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蚕豆、豌豆新品种及绿色增产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定西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豌豆品种定豌7号、定豌8号,以及蚕豆新品种青蚕13号、青蚕14号,为当地食用豆产业的发展,耕地质量的改善,马铃薯、中药材等支柱产业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品种保障和技术支撑[1-2]。每年在5个示范县建立示范基地10处,面积分别为3.33~13.33 hm2,为示范基地提供蚕豆、豌豆优良品种250~2 000 kg。

自从食用豆课题组加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来,一直致力于定西市及同类地区食用豆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定西综合试验站建设对科技进步和食用豆产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 改善了科研基础条件,提升了研究水平

借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平台,在地方财政支持下,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建立了能保存2 600份种质资源的种质资源库;组建了机械化农耕队;平整了试验地块,修缮了试验地田埂,硬化了试验地道路;化验室采购了一批新型仪器。试验站研发人员由原先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5人,研发团队逐步稳定。通过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及创新了一批豌豆种质资源,贮备了一批基础材料,近年来先后选育出定豌7号、定豌8号、定豌9号等3个豌豆新优品种,引进筛选、示范推广了临蚕6号、临蚕8号、青海13号、青蚕14号等蚕豆优良品种,为当地食用豆产业的发展,耕地质量的改善,马铃薯、中药材等支柱产业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品种保障和技术支撑[3-4]。

2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成效显著

围绕定西市食用豆产业发展需求,与农技推广部门合作,开展新品种及绿色增产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在5个示范县建立示范基地10处,面积为3.33~13.33 hm2。在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葛家岔镇、团结镇、李家堡镇等地建设“马铃薯套种陇豌1号”试验示范基地,每年示范面积约13.33 hm2。马铃薯套种陇豌1号比马铃薯常规栽培增产750 kg/hm2,新增经济效益3 000元/hm2以上。

在定西市安定区、临洮县、通渭县、会宁县等示范县建立新品种定豌7号、定豌8号、定豌9号、科豌6号及残膜豌豆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每年示范面积约20 hm2。其中,定豌系列新品种平均产量可达2 250 kg/hm2,较当地农家品种增产达10%以上;残膜豌豆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平均产量达到了2 400 kg/hm2,比露地种植增产12%以上。

在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临洮县、岷县、漳县建立青蚕14号、青海13号、青蚕15号及蚕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每年示范面积100 hm2。其中:青蚕系列新品种平均产量3 000 kg/hm2以上,较当地农家品种增产12%以上;蚕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平均产量达到了3 450 kg/hm2以上,比露地种植增产15%以上。

蚕豌豆新品种、残膜豌豆栽培技术及蚕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定西市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到了3.33万hm2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达0.25亿元以上。

3 通过科技指导和培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

以蚕豆、豌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抓手,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始终把培育食用豆产业、发展壮大产业作为助推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给5个示范县积极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和培训,充分发挥生产经营主体在食用豆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食用豆生产关键农时、关键季节、关键环节,积极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全程密切关注农业生产中重大问题,随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每年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逾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逾2 000份。通过培训,使科技骨干及农户掌握新品种、新技术,使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4 进一步加快脱贫步伐

在完成各示范县试验示范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岷县禾驮镇安家山村和曙光村的科技扶贫工作。近3年来,试验站每年无偿向帮扶村提供蚕豆良种2 000~4 000 kg,示范面积13.33 hm2。示范户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在作物的全生育期,试验站团队人员全程跟进,开展蚕豆生产、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通过定点科技扶贫和示范带动作用,扶贫两村实现了良种全覆盖,新增值7 500元/hm2以上,为贫困户带来了显著的收入。在药材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形下,政府已把蚕豆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良种和技术服务为加快脱贫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为了解决农民有产量没销路、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试验站十分注重当地农产品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一直与蚕豆、豌豆加工企业保持长期联系,积极协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发展成为企业优质原料的生产基地。目前,以产品加工为主的甘肃丰源农产品有限公司、甘肃创富农产品有限公司、漳县新寺粮食农资供销社、岷县风华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原粮或炒货的形式将产品内销于内蒙古、湖北、宁夏、江苏、四川等地,年销量在1 500万t以上。企业与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对接,实现了产销衔接,提高了农民种豆的积极性,蚕豆、豌豆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3.33万hm2左右。

6 带动鲜食蚕豆产业迅速发展

试验站引进国内主产区鲜食蚕豆新品种,在各示范县建立“蚕豆联合鉴定试验”及鲜食蚕豆新品种示范基地,积极引导开展鲜食蚕豆生产。经过近几年的引导和示范,逐渐形成以渭源为中心,辐射带动临洮县、漳县、岷县为主的鲜食蚕豆产业的发展,面积已达666.67 hm2,主要以“豆米”形式内销于北京、上海、安徽、福建等地,使高原夏菜走向了全国。经过引导、示范和宣传,漳县成立了漳县高原金豆食品有限公司,其立足当地蚕豆产业,以鲜食蚕豆为原料,在保持鲜籽粒原有色泽度基础上,通过不同工艺裹衣,制成不同风味的休闲食品(一期已完成,二期正在建设),计划明年4月投入生产。试验站与公司初步达成协议,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预计可增加纯收益3.45万元/hm2左右。此公司的成立,更能发展壮大蚕豆产业,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拓宽蚕豆生产品种,丰富生产类型,增加增收渠道。

猜你喜欢
试验站定西市示范县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原继斌作品精选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宜宾综合试验站开展人工饲料小蚕共育试验示范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