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狐尾藻(小二仙草科),中国水生植物一新记录种

2022-12-17 07:12周欣欣周亚东王清隆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雄花雌花海南岛

周欣欣,周亚东,王清隆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 510650;2.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 430070;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口 571101;4.热带农业野生植物基因资源鉴定评价中心,海南 儋州571737)

狐尾藻属(MyriophyllumL.)为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的水生或半湿生草本植物,全属约70 种,以澳洲为分布中心,广布于全世界,其中澳洲42种,北美14 种,亚洲14 种[1]。我国分布有该属植物12 种,包括1 特有种短喙狐尾藻(M.exasperatumD.Wang,D.Yu & Z.Yu Li)和2 外来种粉绿狐尾藻[M.aquaticum(Vell.) Verdc.]和异叶狐尾藻(M.heterophyllumMichx.)[2]。粉绿狐尾藻原产于南美洲,最早是作为水生观赏植物被引入我国栽培,后逸为野生,由于其适应力强、繁殖快,已经成为难以控制的恶性水生杂草,具有一定的入侵性,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入侵物种之一,入侵等级5 级[3]。2020年初,周欣欣在进行全国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在海南岛文昌抱罗镇湿地发现一小型半水生草本植物,经鉴定为国产狐尾藻属新记录种——泰国狐尾藻[M.siamense(Craib) Tardieu]。泰国狐尾藻为狐尾藻属半水生小型草本植物,仅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等地区[1,4],国内未见报道,现依据文献和标本描述如下:

泰国狐尾藻新拟

Myriophyllum siamense (Craib) Tardieu,Adansonia,série 2,5: 37,cum descr.ampl.1965.≡Myriophyllum mezianumSchindl.var.siamenseCraib,Fl.Siam.1(4): 591.1931.—— Type: Thailand,Songkhla,7 Apr.1928,A.F.G.Kerr 15098 [Holotype: BM(BM000946668); Isotype: L (L0008639) (图1: A~H)。

图1 泰国狐尾藻。A: 生境; B: 植株; C: 根状茎及须根; D: 茎上部的雄花; E: 茎下部的雌花(上部雄花还未展开); F: 雄花; G: 雌花; H: 果实。Fig.1 Myriophyllum siamense (Craib) Tardieu.A: Habit; B: Plant; C: Rhizome and fibrous roots; D: Male flowers at upper stem; E: Female flowers at lower stem (male flowers at upper not opened); F: Male flowers; G: Female flowers; H: Fruits.

多年生半水生草本,根状茎发达,节部生多数须根。茎圆柱形,单一或稀到多数分枝,无毛,绿色至深红色。叶无梗,互生,线形匙形,长3~7 mm,宽0.5~1 mm,全缘,肉质,无毛。花单生在上部叶腋,雌雄同株,上部雄花,下部雌花,无花梗; 苞片缺失。雄花:萼片缺失;花瓣2,长圆形至披针形,长0.5~0.7 mm,宽0.1~0.3 mm,略带紫色,花后卷曲;雄蕊1 枚;花药椭圆形,长0.6~0.7 mm,宽0.2~0.4 mm,先端具短尖,黄色。雌花:萼片和花瓣缺失;心皮2,长圆锥形,表面具疣状突起,长约0.5 mm,宽约0.3 mm;柱头具多数细丝状附属物。果实成熟后分为2 枚小坚果状的果瓣,长卵形,长0.8~1 mm,宽0.3~0.6 mm,紫色,表面具疣状突起。

生境:池塘附近的沙土或沼泽。

分布: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及我国海南岛。

凭证标本:China (中国).Hainan (海南): Wenchang (文昌),on the sand near the pond,swamp,alt.19 m,2018-11-22,XIN-XIN ZHOU (周欣欣)20181122035 (ATCH)。

狐尾藻属是小二仙草科最大的属,以澳洲为分布中心,超过一半以上的物种为该地区特有种,少数种类世界广布,如狐尾藻(M.verticillatumL.)和互花狐尾藻(M.alterniflorumDC.)广布于北美、北非、欧洲和亚洲,因此该属是研究物种快速分化和跨洲际散布的理想材料[5]。Moody 等[1]依据叶绿体和核基因片段构建了清晰的狐尾藻属系统发育树,将该属分为3 亚属,即狐尾藻亚属subg.Myriophyllum、刺果仙草亚属subg.Meziella和短室狐尾藻亚属subg.Brachytheca。泰国狐尾藻最初由W.G.Craib[6]在1931年以Myriophyllum mezianumSchindl.的变种M.mezianumSchindl.var.siamenseCraib 发表,记录于由Euphemia C.Barnett 整理的Florae Siamensis Enumeratio中,1965年由M.L.Tardieu 独立成种。该种归属于subg.Brachytheca的subsect.Spirophyllum,与M.coronatumMeijden、M.mezianumSchindl.和M.boniiTardieu 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包括垫状生长,不具有羽状叶以及具有高度退化的雄花(萼片缺失,花瓣2,雄蕊1)[1,4]。

《中国植物志》记载国产狐尾藻属仅5 种1 变种[7],Flora of China记录国产该属植物增加到了10种[2],之后东方狐尾藻(M.oguraenseMiki)的亚种扬子狐尾藻(M.oguraensesubsp.yangtzenseD.Wang)被描述[8],这说明该属植物在国内调查还不够清晰,可能还有潜在的新记录或是新类群。海南岛作为我国与大陆隔离的南部岛屿,有着极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也有着很高的物种新类群发现密度,仅2020年该岛就发现8 新种、1 新变种和3 新记录种,是排除面积因素后新物种发现数量最多的5 个省级单位之一[9]。泰国狐尾藻在我国海南文昌抱罗镇首次发现,生于水库周边的咸水塘沙地上,呈半水生状态;花期11月份,植株黄绿色为主,果期翌年3月份,植株茎杆变红色。泰国狐尾藻的发现也再一次印证了海南岛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大量未知的植物新物种,特别是存在大量珍稀、濒危的类群;同时,该植物在形态特征上同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大洋洲的一些种类存在相关性,在我国海南岛的发现为研究狐尾藻属植物跨洲际散布提供了新的佐证。

猜你喜欢
雄花雌花海南岛
楚雄花事(组诗)
黄瓜雌性系NW-6诱雄技术
大棚西瓜人工授粉技术
帮花授粉
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及营养价值评价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雄花中5种活性成分
关于海南岛战役作战方针的考察
回忆海南岛渡海登陆战役
海南岛战役中的“土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