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类美食短视频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以李子柒和食大侠视频为例

2022-12-18 15:32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3期
关键词:大侠李子跨文化

白 怡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展起来的短视频在跨文化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创作者加入其中,把优秀的中华文化和好的中国故事传递给世界人民。中国美食具有独特的生命力,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美食短视频在海外火热传播,相较于传统美食节目宏大的主题,短视频美食节目的主题更“小”,更接地气。

1 美食短视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对于短视频,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高菲将短视频看作一种新的文本和消费方式,认为短视频是时长在10分钟以内,以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和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PUGC)为主要生产方式,依托客户端、网站或社交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的视频表达形式[1]。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短视频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为了能更有针对性、能吸引受众,短视频内容分类也在不断细化,其中美食短视频成为短视频当中的重要类别。

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传播渠道实现美食跨文化传播,而依托于新媒体平台的短视频在美食跨文化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短视频UGC的创作模式使跨文化传播的内容更加多元,自由度更高;其双向互动评论模式使得跨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其“小而精”的内容形式既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制作成本,又符合现代受众的观赏需求。

1.1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美食短视频传播内容和渠道更加丰富

传统媒体的内容多为科班出身的从业人员所创作,虽然视频内容专业化程度高,后期制作精良,但有时难免陷入思维定式,容易出现视频内容同质化、缺乏创新、内容不接地气、无法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等问题。而在短视频行业,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群都可以参与创作短视频,个人品牌的打造也逐渐火热,视频内容更加个性化与多元化,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以往我国主要靠报纸、广播、电视等方式传播中华文化,传播渠道较少。而短视频依托于各类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声、画、影等形式有机结合,在多个平台上传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多元的艺术形式在外国观众面前立体化呈现,这使得跨文化传播生命力更加强大。例如:食大侠的视频就是将油盐酱醋和武侠炫酷特效相结合,把中国武侠的动态美和侠义精神通过一道道美食传递给外国观众。

1.2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美食短视频互动性更强

传统媒体介绍中华美食时,节目制作者通常居于传播的主导地位,受众多是被动地接受节目内容,与节目的互动较少,属于单向传播。而以短视频的方式介绍中华美食,受众可以通过平台检索,自主选择喜爱的内容,并在观看的视频下方留言互动,增加与传播者之间的交流。

在李子柒和食大侠的视频留言中,笔者发现外国受众对美食视频中涉及的一些中国传统元素疑惑不解,这就是跨文化传播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传播隔阂。这时会有细心的中国粉丝为其翻译并科普相关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字互动信息也会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

1.3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美食短视频符合现代受众的观赏需求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用户每天会接受大量的信息。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人们更愿意利用碎片时间来观看视频。此类美食短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受众可以在工作间隙或通勤路上,随时观看。

此外,视频长度短就意味着制作成本较低,创作者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使视频内容更加紧凑、吸人眼球。例如:食大侠视频没有专业团队,制作经费极其有限,他们的美食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30~60秒,把飞檐走壁、刀光剑影的视觉特效与古典武侠音乐相结合,将武侠的动态美与中华美食巧妙融合在一分钟内完美呈现,吸引受众眼球。

1.4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美食短视频传播范围更广、效率更高

利用传统媒体传播美食文化,传播范围相对较小,受众群体通常集中于某一地区,美食文化很难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交融。而短视频借助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全球化传播,使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受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习中华美食文化。

短视频的时长较短,制作流程简单,和传统媒体相比,省去了复杂的制作与审核流程,从而大大提高了短视频的流通速度。美食短视频更新频率高,与受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大大提高了跨文化传播的效率。

2 古风类美食短视频跨文化传播的成功要素

2.1 构建个人文化符号实现平等交流

传统媒体制作的美食节目大多主题宏大,经常讲述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虽然节目内容丰富,制作精良,但有时容易不接地气,无法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重视用户信息消费习惯、信息接受心理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对话的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使用社交媒体可有效提升用户与所在文化群体的联系,克服跨文化调适中的心理壁垒和印象障碍,塑造一种虚拟社群的归属感[2]。

李子柒和食大侠的美食视频都在塑造个人的品牌,李子柒的视频记录着田园生活的柴米油盐,食大侠的视频展示着个人的英雄侠义,这些都是普通百姓的平等交流,能够让海外受众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中国美食文化。

2.2 “诗情画意”彰显中华美食之美

正如《管子·牧民》中所记载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类审美意识的觉醒开始于物质需要的满足。同时,人类在饮食生活上的精神追求主要就体现在审美意识的觉醒上[3],人们不仅在味觉层面品尝美食,还不断在价值层面探索追求其美学价值。

首先,不同的色彩能带给受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红色热情,绿色鲜活,蓝色静谧。中华美食特别注重色彩的搭配,用不同颜色带给受众不同程度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观者的食欲。在李子柒的视频中,她对每一道菜品的色彩搭配都十分讲究,并且善于运用食物的原色,不加色素与调和剂,给人一种健康、天然的感觉。这些菜品既有独特的色彩搭配,还通过设置高对比度和高饱和度、用特写镜头进行展示,能够瞬间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垂涎三尺。

其次,中华美食的精髓还体现在它的造型艺术上。李子柒和食大侠的视频在美食制作的各个阶段都很注重菜品的刀工和摆盘技艺,就连葱、姜、八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辅料也要做到摆放精致。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子柒在七夕节制作的巧酥,整体造型为紫色的花朵,用蛋黄液制作成花蕊点缀其中,旁边再配上鲜活的绿色叶子,并以黑色石板作为托盘,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

最后,中华美食对用餐的环境也十分讲究,舒适高雅的用餐环境搭配人间美食别有一番风味。李子柒在山间花园里造了一个小亭子,夏日微风徐徐,流水潺潺,还有放满鲜花的木制餐桌,这些为美食增添了不少风味。而在食大侠的视频中也可以看到食大侠在山水竹林间、田野小屋里用餐,把家常美食拍成了具有电影质感的饕餮盛宴。

2.3 满足外国友人对“返璞归真”“行侠仗义”的情感期待

古风类美食短视频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从深层次来说,是因为它满足了外国友人的情感期待。李子柒的视频传达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我们应该敬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李子柒学习先人的智慧,关注季节的变化,根据时令选择当季的食材,同时为保证其鲜美,通常是在花园或者山上就地取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慢节奏的叙事方式,与诗意的镜头语言将田园生活的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身处快节奏城市生活的外国友人能够放下压力,感受中国传统田园之美。

而食大侠的视频则是“侠客入深山,江湖品美食”,身着古装的大侠将功夫和美食相结合。龙吸水、一阳指、凌波微步,在刀光剑影中将一道道美食佳肴呈现在观众面前。如果说李子柒的视频展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静态之美,那么食大侠则把我们骨子里的侠义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一大批外国武侠迷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2.4 民族化与国际化共通的意义空间

在跨文化传播中经常会因为受众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传播隔阂,打破隔阂最好的方式就是传递人类共通的情感,找到人与人之间共通的意义空间。

在价值观传递方面,李子柒和食大侠的视频都表现出在快节奏时代,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本心。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欲望不断膨胀,脚步不断加快,却忘记停下脚步,看看沿途的风景,听听内心的声音,这是整个人类社会都面临的问题。而此类视频正是抓住了现代人内心的痛点,引发受众深思。

李子柒的视频很少有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使用非语言符号,这就很好地打破了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壁垒。丰富的画面内容,精妙的镜头调度,再配上环境音与背景乐,让不同国家的受众可以无障碍欣赏视频内容,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3 古风类美食短视频对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3.1 发掘本土性的文化元素

新时代视频的创作者应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通过现代化制作手段将其进行二度创作,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进而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李子柒的视频善于挖掘本土文化,烹饪食材取自自然,制作美食多为传统菜式,自身居住场所与个人打扮也充满中国元素。马滑霜浓、鸡犬相闻、亭亭净植,古文、古诗词中的场景被李子柒用镜头还原出来,呈现在现代人的眼前。视频创作者可以运用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华武术、饮食厨艺等传统文化元素,全面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并不断融合加工,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4]。

3.2 寻求共同的文化话题

视频创作者需要在尊重各国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差异的基础上,找到不同国家之间相通的文化符号、审美追求与情感期待,这样才能让海外受众打破文化隔阂,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此外,视频要想获得受众的持续关注,就需要建立主人公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受众通过视频感受到主人公和自己经历着共同的人间冷暖,从而消除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离,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

从浅层次来看,不同国家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化、社会环境。但从深层次看,当涉及人的本身,如爱情、亲情、人与自然、梦想的话题时,文化的壁垒似乎就被打破了,我们总能寻求到更多的契合点,找到价值共识[5]。

3.3 细分受众群体,深挖受众需求

新媒体平台有着自主化的选择、精准的推送机制,可以节省受众时间,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新媒体平台有海量UGC视频,要想快速吸引受众眼球,就要不断细分受众群体,了解受众需求与喜好,不断优化推送内容,实现精准投放。李子柒与食大侠在短视频中所展示出来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抓住了海外受众的心理需求,满足了他们对于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好奇心理,展示了中华文化特殊的魅力,用独特的内容吸引受众的目光。

同样是美食视频,有的人喜欢实用讲解的风格,视频美观度不需要太高,认真做菜、简单易学、快速上手,就是它的亮点;有的人喜欢古风田园类型,被它诗情画意的视频制作风格与传递的文化内涵所吸引;还有的人喜欢创意故事风格,被它别具一格的创意与惊人的演技所折服。因此,只有不断了解受众需求,细分受众群体,才能使制作的短视频内容深入 人心。

3.4 加强短视频专业队伍建设

自媒体时代,用户可自主创作视频,短视频创作自由度高、门槛低,但同时也出现了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团队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

短视频创作者有的是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他们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却缺乏新媒体的创作思维,不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运营机制。还有一部分短视频创作者是零基础的外行人士,仅凭自己的兴趣与热爱进入行业,并不断学习探索。食大侠的创作团队就属于第二种,几位年轻人毕业后工作并不顺利,了解到自媒体行业处于风口,就有了尝试创作短视频的念头。他们几人在大学时酷爱看武侠剧,便萌生了将武侠与美食相结合的想法。将脑海中的武侠情景在镜头中展现出来,对于没有专业基础的他们来讲非常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不断自学专业技能,用有限的资金想方设法搭建拍摄场景,经过反复尝试,最终创作出了具有魔幻武侠色彩的美食短视频。

短视频平台欢迎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群体加入其中,给予创作者无限的自由度与包容度,让有梦想、有才华的素人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而创作者也应当在生活中汲取更多有生命力的创作元素,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精进专业技能,用自己内心的热爱与坚持“铸就火把”,尽情释放自己的光和热。

4 结语

古风类美食短视频通过纪实性的镜头语言与大量环境声的完美结合,很好地打破语言方面的传播障碍,抓住了外国友人的好奇心理,也满足了他们渴望田园生活的情感需求。但是,也有部分美食短视频出现了内容浮于表面、缺乏价值深度、同类视频内容重复率过高、内容与受众需求不符等问题,短视频创作者需要不断探索与学习,进一步提高视频质量。

猜你喜欢
大侠李子跨文化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奔跑吧!李子柒
我的糊涂妈妈
至尊大侠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打李子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绝世武功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