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体育视角下的城市缓跑径设计策略
——以临江大道缓跑径建设工程为例

2022-12-19 08:09冯倚霞
花卉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临江大道建设工程

冯倚霞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440)

0 引言

临江大道缓跑径建设工程位于天河珠江新城—金融城(员村地区)沿江一带,即广州CBD 地段——中国第三大中央商务区。临江大道缓跑径建设工程沿线集中了珠江新城、花城广场、金融城、广州塔等城市地标,是反映广州城市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窗口地段。

1 景观体育的概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公共空间理念的传入,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转变等方面,如何在实施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改善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成为当前设计师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景观体育是一种新兴特色的体育组织形式。2006 年5 月,“景观体育”在全国体育大会“太湖体育论坛”上被首次提出,使其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1]。跨专业合作、多专业合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一直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景观体育”就是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设计中,结合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以景观设计的手法,把具有体育属性的公共空间呈现给使用者。

2 缓跑径的概念

缓跑径(Jogging Trail)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户外运动空间,是景观体育的一种具现化手段,主要通过以公园、小区或其他较大型的公共空间为基础,结合各种景观设计,布置专门用于缓跑的园路。从目的来说不同于以前绿道的骑车道、出行道、衔接线,里程多为几百米或上千米,从材料来说多选用橡胶、沥青等,颜色有红、绿等比较多样,且有专门的起始点、距离、方向等标识和指示牌。

3 缓跑径建设工程的必要性

3.1 是展现广州国际城市风貌的有效窗口

广州素有“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的赞誉,白云山的绿色屏障及横越的珠江水,形成典型的“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山水城市”格局。

临江大道缓跑径建设工程是珠江沿城市界面展开的一个重要景观画廊,沿江的景观建设关系到珠江两岸景观特色的体现,关系到广州城市建设的风貌。项目必将成为服务周边人群、吸引外来游客的大广州城市客厅。

3.2 是展示广州城市空间规划格局的重要一环

珠江和新城市中轴线作为城市景观轴线,分别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导。从纵向而言,临江大道绿地公共空间承接广州新中轴,紧邻花城广场,是纵向空间格局的延续和补充。从横向关系上来看,临江大道串联核心CBD、高端城市住宅区与未来的广州国际金融城,其重要意义非凡。

3.3 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公共空间载体

项目前期调研发现,临江大道主要的使用者为周边写字楼的工作者以及周边居民,存在使用人群数量大、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因此,使用者更需要更多的休憩、运动、聚集等功能的公共空间。临江大道缓跑径建设工程除了满足作为景观带的一般功能外,在不增加原有土地的基础上,建设“缓跑径”拓展其功能性,为市民提供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活动场所,满足市民的健身运动需要。

缓跑经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景观体育的存在,是普及全民健身的一种景观手段,缓跑径建设工程作为景观建设工程的补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健身零起点”——即全民皆宜参与的慢跑运动为切入点,实现绿化的全面提升,并增以水电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公共空间载体。

3.4 是景观行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多专业融合成为景观行业的发展趋势,而随着现代城市人民日益重视并关注个人身体健康,一些以“景观体育”为切入点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运而生,在我国部分城市陆续得到开展建设,如香港各个区域的代表性公园以及一些游乐场和街道都有缓跑径及相关配套设施,缓跑径的长度大多在100~600m 之间,其缓跑径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内地,大多数场地均配备齐全的公共服务配套。目前内地能实现有规划和有序发展的建设案例较少,临江大道缓跑径建设工程试图借鉴香港相关成熟工程设计案例,以求探索出一种符合现在景观审美的且具有体育功能的“景观体育”模式。

景观结合体育健身在我国一些城市陆续得到开展,如香港各个区域的代表性公园以及一些游乐场和街道都有缓跑径及相关配套设施,缓跑径的长度大多在100~600m 之间,其缓跑径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内地,大多数场地均配备男女洗手间及残疾人洗手间,部分场地配备了健身站。此外,值得一提的人性化设计包括男女更衣室的普遍设置,少数场地设置有饮水机及储物柜。

目前内地能实现有规划和有序发展的地方还不多,如珠海市大镜山体育公园投入2800 万元将这片公共绿化用地建设成为香洲区最大型、功能最齐全的大镜山社区体育公园,其中包括环形慢跑道(缓跑径)、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健身设施和配套设施,可谓在城市之中开辟了一片共享生活的乐土,充分契合市民生活“休闲、健康、快乐”的愿望。市民对大镜山体育公园设备、功能等设施表示赞叹不已,是珠海市民惠民的好项目[2]。广州市天河公园公园西门至小北门界面,打造一条专业的缓跑径,通过合理规划路线,多个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联通,为市民跑步锻炼提供便捷,体育运动设施与公园景观相结合,形成中心城区的“缓跑胜地”[3]。

临江大道缓跑径建设工程试图借鉴香港以及国内外案例,探索创造出生态、景观、功能综合效益最佳的绿色缓跑径,以期为我国城市景观体育的建设提供参考。

4 缓跑径的设计策略

4.1 合理的布局与做法

目前临江大道所面临的问题是公共运动场地太少,现有景观设计中少有考虑其体育功能,对于周边有户外运动需求的人群而言,临江大道难以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运动休闲需求。因此,依托临江大道中段居住用地集中的规划条件,和临江大道的优美景观资源,将城市公园与运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在临江大道进行缓跑径建设的尝试,在创造出优美景观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香港郊野公园的缓跑径长度大多在3km 以内,耗时大多在30min 以内,这些缓跑径分布在风景资源优美的地段,起点和终点与外围交通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有密切的结合[4]。而临江大道缓跑径的建设范围为猎德大桥至华南快速东,游径分为临江缓跑径和环形缓跑径。临江缓跑径沿着原有滨江平台临江直跑,视野开阔,满足长跑爱好者需求。环形缓跑径为三个不同感官享受的环路,适合短跑者,使用者在运动的同时可以获得不同的景观享受。

缓跑径在平面布局上应该保证线路畅通,保证连通性。缓跑径横坡度不超过4%,纵坡度不超过8%;单向缓跑径路面宽度为1.5m,双向缓跑径宽度为3m,路面材料采用柔软型自然环保材料,抗腐蚀,维护费用低,如塑胶、沥青。为和其他类型绿道和慢行系统相区分,临江大道缓跑径建设工程统一采用6cm+4cm 红色沥青,专业划线,地面设置标识表明只准缓步跑。跑道采用防水、防潮、防腐的红色沥青跑道,除平路外,设置微地形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上下坡,增强缓跑趣味性,为缓跑人士创造更佳的跑步体验。

4.2 明确的功能空间划分

公园内的人行道与缓跑道主要利用植物景观进行划分。在人行道与步行道之间种植绿化隔离带,通过利用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的复层种植结构组合,在人行道与缓跑道之间形成自然的绿色屏障,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了舒适的林下空间。或通过铺装材质的转换以及低矮绿篱的种植来进行功能区分。人行道采用硬质铺装,缓跑径采用红色塑胶跑道,两者之间沿路径种植略高于地面的线状的窄绿篱。空间划分如图1 所示。

图1 空间划分

4.3 优美的景观环境

缓跑径的景观设计主要通过微地形结合不同的绿化植被公共营造。通过利用或增加场地现状的微地形,梳理植被空间,合理布局场地开合,创造多样的视觉空间,利用地形的高差变化以及植被的高地,打造景观视线。如通过利用杜鹃、紫薇、小叶榕等不同树种的高度变化,让缓跑径参与者在运动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视觉感受。图2 为不同视角尺度的缓跑径。

图2 不同视角尺度的缓跑径

4.4 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

除缓跑径本身外,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也是评价景观体育的一个重要指标。良好的缓跑径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地灯,使参与缓跑的游人更加安全地进行夜跑;同时,也分布着相应数量的公共厕所、垃圾桶、废物箱、直饮水机等,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完备的运动环境。

缓跑径上建设功能平台,布置洗手台、直饮水和休息坐凳,周边配置芳香植物,打造芳香休息站。同时通过小平台联通到原有绿道和滨江平台,分别设置多个缓跑径饮水点。缓跑径跑道采用防水、防潮、防腐的红色沥青跑道,除平路外,可设置一些微地形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上下坡,增强缓跑趣味性,为缓跑人士创造更佳的跑步体验。

4.5 清晰的标识系统

缓跑径沿线必须设置标识,包括信息标识和指示标识,信息标识用于标明慢跑者在缓跑径中的位置,提供缓跑径沿线服务设施的位置和说明注意事项,指示标志标明缓跑径的方向和线路信息。缓跑径入口需要有明显的指示牌标志,一般位置明显且有一定高度。在塑胶缓跑径与人行道的交界处也明显地标明了“只准缓步跑(jogging only)”的黄色标语,颜色明显,用词简介,让行人一目了然;方向标识牌则为使用者提供明确的跑步方向指示,避免人流的跑步方向发生冲突;禁烟标识规范了公园使用者的行为,保证缓跑径及其周边的空气洁净。临江大道缓跑径建设工程参照了香港著名徒步线路———麦理浩径,设置路标指示牌。麦理浩径全长100km,共分为10 段,沿途每500m 设有一个标志柱,全程共200 个标志柱,每段均有报到处和休息处。在本工程设计中,大缓跑径每100m 设一个标志牌,提示缓跑距离,利用“目标感”提高人们的积极性。

5 结语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先后印发了2021—2025 年相应级别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城市公共空间结合景观的“景观体育”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而城市缓跑径的建设,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贴近自然的健身跑步空间,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作为绿道建设的延续,是广州城市绿地建设继自行车绿道系统建设试点应用的又一次新尝试,是在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业余休闲活动的基础上,对园林绿地功能的充分拓展[5]。是景观体育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是城市公共空间在满足人居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满足使用者身心需求的重要景观手段。本文从跑道布局与做法、功能空间划分、公共配套设施和标识系统四个方面,阐述了城市缓跑径的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为实施全民健身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推动景观体育的建设和发展,为建设广州市世界体育名城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临江大道建设工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汉调二黄“临江而歌”
美乃大道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黔贵六广温泉——贵州首席临江峡谷温泉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幸福大道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