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科技馆“课题+”的设计研究

2022-12-19 08:07阮桑
花卉 2022年24期
关键词:科技馆展区园林

阮桑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州市生态园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设施,也是培养公众增强对科学兴趣的重要途径[1]。英国伦敦科学馆、德意志博物馆等是“藏品制”的代表,美国旧金山探索馆、香港科学馆等是“学科中心”的代表,中国科技馆一期和天津科技馆是“科学中心”的代表,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和中国科技馆新馆在探索和实践“课题中心”模式“展区制”的科技馆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2]。世界科技馆的建设理念从收藏、陈列、研究为主,逐步向综合功能方向发展[2],而我国的科技场馆也正经历着从萌芽期、孕育期、发展期到创新期的转变。国内较少见到地市级的专业科技馆采用“课题中心”的建设模式,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负责建设的广州园林科技馆,通过对其丰富的高端科技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创新性地将“课题+”融入展馆的设计中。

习总书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等系列讲话,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城市园林绿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标志。行业主管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力军,及时、深刻的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技术优势、技术流程和应用实效,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将为行业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科技治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更好的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推广与应用示范提供有力支持。科技资源科普化将促进公众对科学工作、科学议题、科技人员等多方面的了解,这种双向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关系的互信与互动。

1 总体构思

园林科技馆依据“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建馆宗旨和主要针对行业专业人士科普教育的目标,分为“序厅”和“课题+”展厅两个大的部分,“序厅”主要突出单位积极探索党建与生态文明建设业务融合的实现路径,“课题+”展厅则围绕行业重点、难度问题和社会发展热点,凝练出“双碳”展示主题,根据“碳中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图1)这个逻辑主线,策划了“城市生态”“林业增汇”“种质创新”“立体绿化”“树木保护”“土壤环境”“绿色防控”“科学教育”八个主题展区(图2)来展示相关的科技成果,展项设计围绕内容线索展开,主要采用展品、模型、实物、交互媒体、图文等方式,除了展示研究成果还会展示可提供的技术服务,各展示部分之间有明确的关联度,可以通过几个展品来表达一种思想、一个发展过程或者是体验一种方法。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园林行业的科技成果是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特地设置了清晰、灵活的参观游线(图2)。

图1 展示脉络:碳中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图2 展馆平面布局及动线规划

由于中小型展馆在展览面积、建设资金、人力投入、专业资源等方面有限,应充分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华而不实的展示,将有限的资金充分投入多形式展品的研制中[3]。在坚持经济实用性原则下,不同展区的展项设置(图3)根据场馆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区分。在设施传统图文展板的基础上,增设了实时数据同步传感模型、电子互动设备、研究成果实物、成果转化的产品及衍生物、昆虫标本、文创产品、多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演示等,争取最大化挖掘展教潜力。

图3 展馆总体透视图

2 内容设计

2.1 序厅

序厅主要展示党建引领和科研实力,包含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相关精神展示、院训展示、单位整体情况介绍、单位发展历程介绍、荣誉展示、科技成果统计汇总展示、科技平台展示、团队风采展示。

2.2“课题+”展厅

国家对科普工作的相关指导文件做出了具体部署,比如提出要“引导、鼓励各地科技馆根据本地情况突出专业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场馆结构布局”[4]。某一行业细分领域的专业科技馆因其独特的自身资源,在地方科技馆体系的建设中往往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园林科技馆站在行业科技前沿,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围绕花卉种质资源创新、科学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树木保护、生物防治、土壤生态修复、立体绿化等行业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及科学普及的各类成果进行了分区展示。

“城市生态”展区,展示林业园林行业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增碳减排工作的技术和科学数据信息;通过沙盘模型与观测站的实时监测数据联动,介绍广州城市站工作开展情况;生态多样性调查和保护规划、绿地碳灰监测与计量、生态系统总值(GEP)核算、康养功能监测和评估等技术服务优势及应用案例。

“林业增汇”展区,介绍在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技术优势、技术集成与应用,并就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与设计,碳汇林、生态景观林营建,低效林改造,大径材抚育等的研究成果、技术路线、应用案例进行了重点介绍。

“种质创新”展区,描述了依托5 个科研条件平台,从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两个方面来开展园林植物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以及在园林植物引种驯化、栽培繁殖技术开发,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咨询,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及应用相关技术指引编制,树木保护专章编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还设置了新优园林植物品种示范推广和本土特色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实物展示,整个展区富有观赏性。

“立体绿化”展区,介绍桥梁绿化、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立体花坛的技术体系,技术特色与优势,应用案例,生态效益测算,并对相关技术示范进行实景营造和展示。以互动型展品来实现“真实的过程”,以期代替传统展馆的“真实的物品”。实景绿墙营造中,参观者可以同时在墙体绿化的四种不同建设模式的产品、工艺和实施效果的自主探索中,也可以通过自主观察透明橱窗中的智能灌溉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土壤环境”展区,展示土壤质量调查评估、绿地土壤生态修复、绿色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流程,形成的技术集成与应用案例展示,丰富的实物展示(各类典型土壤、土壤改良剂、堆肥衍生产品),以及产品应用和技术推广成果。

“树木保护”展区,对树木资源普查建档、树木健康巡查与安全性评估、大树古树抢救复壮等技术措施、技术优势、技术流程和应用案例进行详细介绍。在案例展示部分特别注意反映本地科技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广东及广州地区本土文化,历史或本地案例为背景,展示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迁移应用的可能性。同时,提供《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时查询,并设置了实物木桩及辅读面板来展示年轮的判读技术等互动装置,增加趣味性。

“绿色防控”展区,介绍城市绿地有害生物识别与诊断、重要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监测预警体系、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以及相关的技术流程和行业优势。

“科学教育”展区,介绍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规划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业务,“广州市林业园林科技推广服务平台”,特色科普教育课程体系,科普教具以及文创产品的实物展示。

3 总结与展望

3.1 总结

向公众普及科技成果,是提高其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改善科技发展的社会及人文环境的必然过程[5],会促使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投身科学事业,也能提升社会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价值链条日益融合,固有的科学普及方式与文化教育边界也逐渐模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面向决策者和公众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普及,以及对科学方法的倡导也慢慢成为科学普及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呈现的多元化、多学科趋向交叉发展,科技馆的建设更加关注学科之间的横向价值链;未来的专业科技馆将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热点、注重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体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集合[6]。相较之学校、媒体、博物馆、科普活动等更侧重科学知识的传播,科研机构因为拥有丰富的高端科技资源,在展示科技成果、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更具优势。

在园林科技馆的建设过程中,运用“课题+”对各类科技成果进行了仔细的梳理,聚焦行业热点重点研究领域,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了科技魅力。参观者可以在这里了到解科学发现是如何运用于技术生产,如何与社会发展产生互动,体会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进而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可见“课题+”在专业科技馆建设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为契机,促进科研机构科普和科技推广工作的新跨越。于行业,启迪创新、增进交流、促进发展;于公众,体验科学技术、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意识,引导公众从“学科学”到“知科学”再到“爱科学”的转变。

3.2 展望

科技馆的建设研究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7],创新是科技馆发展的灵魂,如何保持科技馆的吸引力,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

(1)科技馆展示内容的创新。园林科技馆目前更侧重对科技成果的展示,在后期的升级改造中可考虑增加对科研过程的展示。以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为指导,“再现科技实践”和“创造引导观众进入探索与发现科学过程的条件”相结合[8]。通过不同于以往的展示设计思路,为学习者创设“实践场”,模拟再现科技实践,更加注重学习前的“体验”,并以此为引导给参观者提供从实践中学习科学的条件。

(2)科技馆使用功能的创新。科技馆是终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要,配合展览教育,实行必要的技能教育、实验教育[9]。科技馆虽是以展教和科学普及为主要功能,但除此之外,这里也可以是学校的第二课堂、专技人员的培训基地、新优产品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中心、会展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10]。一个科技馆的功能可以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的组合,可以根据当地的政治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利用场馆开展特定领域的教育和科技活动,打造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教育活动品牌。

猜你喜欢
科技馆展区园林
科技馆一日游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振东展区中博会亮出山西新名片
深圳科技馆新馆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