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残健体育融合活动实效与不足

2022-12-19 11:25张韬磊
关键词:特奥中西部伙伴

张韬磊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14)

1 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的主要矛盾的转移,我们需要将目光更多聚焦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人群身上.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大部分中重度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将会在特殊学校进行学习和生活,特殊学校一方面保护了残疾儿童的安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融合,尤其是社会大众对残疾孩子的认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以及教育部“特奥运动进校园”的政策指导下,融合活动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在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的牵头下,我国也开始了残健融合体育活动的探索和实践,以特奥融合学校为活动形式的残健体育融合活动已经在中国有了近十年的历史,并收获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和社会影响[1-2].特奥融合活动(Special Olympics Unified Sports)是国际特奥会向全球推广的,由智力障碍或多重残疾与智力健全群体共同参与的运动,旨在促进团队合作的同侪关系,进而促使其适应社会且拥有更多融入社会的机会.特奥融合运动具有竞技型、休闲型和发展型三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MR)运动员和智力健全运动员的混合团体[3-5].

然而,在2019年之前,我国以特奥融合活动为代表的残健体育融合活动几乎都开展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特点是经济较为发达,总体社会意识形态也相对开放和西化.“融合活动”是一个外来概念,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在东南沿海城市残健融合体育活动中都被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相对开放的意识形态所掩盖.从2019 年开始,国际特奥会开启了新的一轮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活动,此次活动为期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主要开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希腊、肯尼亚和印度的部分地区.本轮在中西部开展的残健融合活动是否会遇到新的问题或机遇?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两点成为探讨我国更好地推广残健体育融合活动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主要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西部残健融合体育活动实效,调查对象为2019 年至2021 年在我国中西部举行的13场大型特奥融合活动.调查中选取特奥运动员、融合伙伴和教师作为具体对象,通过活动的参与主体考察融合活动在特奥运动员社交态度、融合伙伴情义表现以及校园包容性氛围方面的实效与不足.

2.2 主要研究方法

2.2.1 调查法

1)问卷调查与统计

研究使用3份问卷(问卷及其信效度检验来源于美国华盛顿AIR研究机构,将在中国、印度、肯尼亚、希腊四国发放,本研究针对中国进行问卷的汉化和本土化改编),分别针对负责特奥项目的教师,融合伙伴以及特奥运动员.教师问卷重点分析开展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存在的问题、希望获得的支持以及学校的变化;融合伙伴问卷重点了解普校青少年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态度转变、活动意愿以及自我发展;特奥运动员的问卷重点咨询智力障碍青少年对活动的满意度、对伙伴的满意度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研究共发放和回收问卷1 650份,其中有效问卷1 532份(有效率92.8%),随后使用数理统计法对有效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2)访谈法

针对活动中其他参与者做个别访谈或焦点团体访谈.首先针对校长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开展大型体育融合活动的期待,管理层的认识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在活动现场、领导论坛以及电话访谈进行;其次针对特奥运动员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或焦点团体访谈,了解家长对融合体育活动的评价,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希望获得的支持;最后针对特奥运动员做个别访谈(无法做问卷施测的部分智力障碍运动员).

2.2.2 实地观察法

结合融合活动技术团队的指导方案和现场流程,观察普校与特校的互动情况,活动方案设计以及对融合的理解.采集现场照片、视频,搜集三方对活动的总结报告、财务报告等书面材料,从侧面审视学校各方对大型体育融合活动的定位和活动效果.

2.2.3 文献研究法

查阅文献并分析归纳既往研究成果,作为研究中重要概念和部分观点的支撑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在被调研的13场大型融合活动中,涉及到的主要参与人群包括智力障碍学生、融合伙伴(普通学生)和教师.活动的设计是由特殊学校体育教师和领导在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技术团队的指导下完成活动设计,融合活动包含破冰游戏、普特融合的体育游戏、融合体育竞赛以及MATP组(中重度智力障碍基本动作技能融合闯关挑战).活动中,教师带领智力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结成融合伙伴一起完成体育游戏挑战或竞赛,智力障碍学生家长与融合伙伴家长受邀请观看活动过程.由于参与活动的角色分工不同,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结果分析中,本研究将从三个活动主体的角度展开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讨论.

3.1 特奥运动员

特奥运动员是残健融合活动中的主角,融合活动最初的立意便是在于帮助这些特殊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共情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中国的教育环境下,目前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安置方式大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小部分进入特殊学校就读,而中重度的智力障碍学生则普遍在特殊学校就读.[1]本轮融合活动的形式是1 所特殊学校与2 所普通学校结成对子,特殊学校的智力障碍学生作为特奥运动员参与活动,普通学校的学生作为融合伙伴与特奥运动员一起完成体育比赛和游戏.在所有的13场活动中,几乎所有智力障碍学生均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交流和沟通愿望也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在情意表现方面,大型体育融合活动对智力障碍的促进作用相对明显.问卷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见表1).

表1 特奥运动员对残健融合体育活动的态度Tab.1 Attitude of special Olympics mobiliza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disabled and healthy sports activities

由表1 数据可知,由于这些学生都来自中西部,因此他们参与融合活动的次数都很少(均值1.55),大多数学生都是首次接触和参与该类活动.对于“你喜欢你的学校吗?”、“你喜欢参加特奥融合学校的活动吗?”和“以后这类活动还愿意参加吗?”这三个问题,智力障碍学生表现出非常肯定的态度,这表明他们对该类活动总体上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说明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实效性.然而,根据研究团队的现场观察,活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中西部学生在融合活动中表现出能力不足

中西部学生参与残健体育融合活动的次数平均为1.55次,大部分都是在2019—2021年间首次接触融合体育活动.相比而言,国外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开展了很多年的融合活动,在上海、北京、福州等地,已经培养出长期的融合伙伴关系甚至定期训练并参加一些特奥融合运动的比赛,体育以及社交能力相对较强.在受调查的智力障碍学生家长中,有些表示“我们这些娃娃只会在家看电视,哪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中西部的智力障碍学生相对经常参加活动的沿海地区的智力障碍学生显得更加胆怯和不善交流,这一方面源于经济相对落后,智力障碍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访谈可以判断在内陆地区相对保守的意识形态下,家长和孩子相比于沿海地区更倾向于不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以至于中西部残疾学生能力发展的机会相对较少,能力有待提高.

2)教育体制带来的融合隔离

在“融合活动”的发起国美国,目前已经很少设置专门的特殊学校,几乎所有的智力障碍学生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两国教育体系的不同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会对融合活动产生一些影响,比如关于“学校中其他人跟你玩吗?”这一问题,我国智力障碍学生都在特殊学校,同学之间很少有歧视现象,而在普校中,随班就读的学生可能受到的待遇会完全不同.融合体育活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消除普通学生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歧视,创造包容性的学校氛围,培养智力障碍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在这一点上,特殊学校的广泛存在成为融合活动最大的“水土不服”.表2的数据提供了有效的证据.

表2 特奥运动员对融合伙伴的关系态度Tab.2 Special Olympics athletes’attitude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partnership

特奥运动员对“在融合活动中你的伙伴会帮助你吗?”“你喜欢你的融合伙伴吗?”“活动结束后你还会和你的伙伴做朋友吗?”表现出非常肯定的态度,说明伙伴关系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在活动过程中是能够体现出相应的支持和作用的.然而活动后“你会邀请伙伴一起出去玩吗?”“会与伙伴保持联系吗?”和“伙伴会邀请你出去玩吗?”呈现出逐步递减的态势,说明伙伴关系的持续性受到了相当大的挑战.这一方面源于智力障碍学生本身特点中许多不利于促进社交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还是要归结于普特分离的教育制度:特奥运动员和伙伴分别在不同的学校就读,有些甚至分别位于城市的两端,对于社会行为能力欠缺的残疾少年,很难在不同的校园间维持伙伴关系.

3.2 融合伙伴

融合不是单方面的行为,是智力障碍者和伙伴双方的共同行为,因此融合伙伴一定是融合活动中的另一位主角,重要程度不亚于特奥运动员[7].本次调研所涉及到的融合伙伴来自26 所不同的学校,受活动当地的条件影响,伙伴的来源有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年龄层次跨度较大,融合的场面与效果也不尽相同.因为融合体育活动的难度和强度更多考虑智力障碍学生,这些活动对于普校学生来说大部分都不构成身体运动能力上的挑战,而更多的是对于协同合作,相互促进方面的挑战,最终锻炼的也是融合伙伴在对待弱者、对待自身以及对待社会的情意表现方面的能力.因此本研究重点考察了融合伙伴的情意表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融合伙伴情意表现Tab.3 Emotional performance of integration partners

数据显示,参加了特奥融合活动后,融合伙伴的情意表现普遍得到提升,其中“学会了如何耐心对待他人”“了解我的情绪和行为如何影响他人”“认识到他人有各自的优点”和“从与我不同的人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四各方的提升较为显著.这得益于大部分融合伙伴都是家中独子,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都是处于被照顾的一方,而在承担融合伙伴的时候,融合伙伴必须承担起照顾帮扶的角色,责任意识得到激发.伙伴家长的访谈也佐证了这一点,部分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在活动之前非常叛逆,不理解甚至忤逆家长,而参加过融合活动后,明显变得更加听话,家庭亲子关系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这些改变对于中西部地区首次接触融合活动的普通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说明活动在融合伙伴情意表现提升方面具有一定实效.然而以下两点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活动实效部分未能达到其理论预期.

1)融合伙伴角色理解错位

融合体育活动设立伙伴这一角色的初衷是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让普通人和智力障碍者共同成长,合作完成体育比赛或游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中西部首次接触融合体育活动的青少年来说,伙伴很容易变成志愿者的角色.据观察,本轮活动很多伙伴并没有充分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发生了两极化的角色错位:伙伴要么完全处于一个“服务者”的角色,要么完全处于“代劳者”的角色.前者主要是因为中西部首次接触融合活动,伙伴关系的概念甚至连活动组织者都不明确,在活动前的培训中也只是强调要“帮助”智力障碍者完成体育游戏.而后者则主要源于现场体育活动的竞争氛围,在智力障碍者反应较为迟钝的情况下,伙伴急于赢得游戏,于是对活动内容“完全代劳”,使得与其配对的智力障碍者虽然获得了赢得比赛的喜悦,但这种“躺赢”并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信和能力.伙伴的关系错位不利于伙伴关系的长久发展,这是目前中西部融合体育活动中尤其需要改善的环节之一.

2)融合伙伴自我效能感提升受限

由于融合活动中伙伴角色的理解不充分,进而引发了更深层次的伙伴自我提升的片面性,这从问卷结果中可以直接看出.在“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或优势”和“我觉得我可以让我的学校变得更好”这两个题项上,融合伙伴持中立态度的偏多.这说明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面,融合体育活动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到融合伙伴.这说明在设计组织融合体育活动时,对融合伙伴的自我效能提升缺乏关注,活动培训和活动中可能都更加注重对智力障碍参与者的帮助和支持,而忽略了对融合伙伴在活动中个人表现的褒奖和肯定.须知在融合体育活动中,虽然活动项目都是以集体的形式来呈现,但在集体活动中,个人的能力展现与闪光表现恰恰是体育的魅力所在,也是体育活动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关键所在.而目前中西部初试融合体育活动的实操中,这一点是被忽略的,从而导致了伙伴自我提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3 教师

教师作为融合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比参与融合体育活动的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融合体育活动的价值以及对学生以及校园氛围的变化.并且参与活动的智力障碍学生存在认知障碍,融合伙伴也由于部分未成年导致心智发育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如果要从大局观上了解融合体育活动的影响,这些普特校老师的观点将是最全面有效的依据,见表4.

表4 教师对学校融合情况的评价Tab.4 Teachers'evaluation of school integration

从教师对学校融合的情况评价中可以看出,中西部学校对于智力障碍的包容性氛围处于一个相对中庸的水平.普通学生在与智力障碍学生对话、相处(独处)、共进午餐和出行时,平均水平上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自在.但在“学生不知道如何与智障学生相处”和“学生愿意与智障学生交换他们的联系方式”等题项上,不同教师认知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说明虽然普遍情况相对较好,但一定存在着很多融合方面的障碍,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这也正是中西部学校需要引进融合体育活动的原因之一.数据(见表5)也证实了在开展融合体育活动后,学生对智障学生的认识、态度以及行为均有所改善,学校的社群意识也有所加强.而其中最显著的改善在于“创造更具包容性的校园氛围”和“减少欺凌,戏弄或使用冒犯性语言”.

表5 融合活动对学校的影响Tab.5 Impact of integration activities on schools

教师对融合活动的评价相对理性,进一步说明了融合活动在中西部开展的实效.但据研究观察发现,对于初次举办该类活动的中西部教师,也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首先是经验方面,中西部教师缺乏残健融合体育活动组织经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情况,这一情况必须依赖将来大量活动的举办来改善.除了经验缺乏,实地观察中还发现部分教师的特殊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设计并组织活动的特校体育教师一部分来源于特殊教育专业,另一部分来源于体育教育专业.这就导致在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设置出一些难度不符的活动项目;部分教师虽然能设计出运动层面相对合理的活动项目,但对融合协作、特殊儿童心理以及安全方面缺乏考虑.相对于经验缺乏,特殊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是地方和学校能够并且急需独立解决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中西部残健体育融合活动的开展处于初级阶段,活动在改善残健融合状况以及社会包容性氛围方面具有一定的实效.

2)中西部残健融合活动效果受限的原因主要包含我国的特殊教育普特分离的体制、中西部残疾学生相对较弱绵能力水平、活动参与主体对伙伴关系的认识不足和活动组织专业化程度较低.

4.2 建议

在新时代,发展中西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照顾到弱势群体.残健体育融合活动不仅仅是对残疾人的帮扶,它能够对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每个主体都起到各个方面积极的改变,尤其能够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西部体育融合活动的开展有足够的硬件设施作为基础,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在特奥东亚区或地方残联的支持下将融合活动广泛常态化开展,同时加强特殊学校体育教师的人才引进和职后培训,帮助普特校的教师积累开展融合活动的技术和经验,深化各活动主体对融合的理解,进而通过活动帮助普特学校打破教育体制上的隔离,从青少年开始积极推进残健融合,营造包容性校园和社会氛围,让残疾人有尊严地共享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猜你喜欢
特奥中西部伙伴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伙伴
新伙伴
多措并举促进学校“特奥”工作稳步开展
我的好伙伴“苍苍”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我国特奥运动25年研究评述*
社区特奥运动发展现状与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