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思维影响下的维吾尔族旋转技巧

2022-12-21 17:52陈子瑶
名家名作 2022年19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圆形意境

陈子瑶

世间万物的演变总是与人的思维模式紧密相连,人们在日月转换、四季更替中仿佛体味到了天地之间的转换进程,开始对万象进行观察、想象、体验、感悟,后以肢体语言为载体来感受天地万物的衍变。新疆人无疑对这种斗转星移的转变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更是将这层理解深深地嵌入思维中,这种思维直接影响到了维吾尔族的各类艺术。以舞蹈为首,维吾尔族人将思维方式引为源头,用肢体的各种旋转去体现他们对圆形思维的理解。

一、圆形思维的源起与影响

(一)圆形思维的概念

圆形思维其实一直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关于圆形思维的概念与起始有多种释义。中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学史家杨义先生认为“圆形思维是一种融合着理性与非理性的悟性直觉,它总揽万象又超越万象,以逍遥自在的精神状态,直指事物变化的根源。它从天象(日月星辰的运行)、时序(春夏秋冬的循环)、历史(治乱兴衰的转换)、人事(吉凶祸福的推移)、物理(山川树木的久暂)等千百次的经验中,以一种超常状态的玄想,抽绎出一种超验而又百验的通则。”事实上,我们追溯到古代会发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于国人这种圆形思维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尤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首。这种影响不仅仅存在于思想领域,更浸润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每逢新春佳节家人聚在一起叫团团圆圆;中秋赏月吃着月饼叫花好月圆;日常讲话要求字正腔圆;夫妻闹矛盾后又和好就叫破镜重圆;寺庙里烧香拜佛讲究功德圆满等等。除此之外,这种圆形思维也随人们思想的加深从精神层面衍落到物质层面,如古代瓷器、服装上所使用的团龙图案,过寿时碗碟上烙印的团寿,各种纹饰皆是一派浑圆的形态。如此种种,数不胜数,而传统艺术中的各类圆形纹饰,其所呈现出的和气欢乐、和谐祥瑞的氛围,其实都与这种圆形的视觉传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圆形思维与旋转之间的联系

当人们从各个层面认知到圆形时,这种思维方式便开始潜移默化地进入艺术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不得不承认,圆形思维对于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在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等各领域其实都有圆形意识的存在。圆形呈现的是一种完美圆满的外在表现,抛开视觉层面我们发现,它还具有一种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而又变化统一的秩序感,这在审美层面是与中国传统美学紧密相连的。而在舞蹈中,圆形思维除了强调肢体形态的圆润感以外,最强烈也最具表达力和影响力的就是舞蹈中的旋转技能。中国古典舞中有蹲腿转、吸腿转、掖腿转、端腿转、点翻身、串翻身等多种带旋转的技巧,民族民间舞蹈更多,甚至出现一种旋转技巧被多个民族使用的情况,如跪转、仰天转、平转、圈转、定点转以及各种各样的复合型旋转。人们为何如此喜爱旋转?我想从几何意义上来说,圆形传递的是一种“无”和“永恒”,圆形的构成其实非常简单,但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视觉层面,都给人一种无终无始、轮转无穷的感觉。所有舞蹈中出现的旋转,究其深层因素,皆因其中蕴含着圆形和谐共生的自然秉性。

二、旋转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的重要地位

(一)维吾尔族早期旋转

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其受思维意识的影响最大。维吾尔族人深刻地体会和诠释了圆形思维对于他们民族的影响,这也在维吾尔族的舞蹈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他们以旋转的肢体动作来传递人的情绪和思想。在乐舞艺术极为鼎盛的唐代,西域乐舞空前繁荣,唐代健舞中就以《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最著名、最具代表性,其中《胡旋舞》更是以旋转著称,可见在唐代西域乐舞中,旋转已经风靡中原,广为流传。旋转技巧不仅扎根于新疆这片沃土中,也融入维吾尔族人的血液中,逐渐影响着新疆各民族舞蹈文化。我们从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绿洲民族舞蹈的动作姿态来看,更多的是继承了西域舞蹈的遗风,特别是各种旋转动作,已经成为绿洲民族舞蹈显著的技巧之一,如《赛乃姆》中的各种旋转、《刀郎舞》中的竞技性旋转、《萨玛舞》中近乎疯狂的旋转等。虽然维吾尔族舞蹈与西域乐舞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但是我们却不能简单地在西域乐舞和维吾尔族舞蹈之间画等号,两者之间既有传承又有变异的复杂关系。

(二)维吾尔族近代旋转

不可否认,早期的旋转已经具有高难的技巧,但论旋转样式可能不及现代,从20世纪30年代新疆进入舞蹈舞台创作的萌芽时期开始,以康巴尔汗为代表的一些舞蹈家,不仅创作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舞蹈,也丰富了维吾尔族舞蹈的内涵,技术动作方面也相对更加成熟。维吾尔族舞蹈以富于变化的肢体动作,热烈奔放、细腻深情的舞蹈风格闻名于世,而维吾尔族舞蹈中除了独具地域风情的舞姿动作以外,最让观众记忆犹新的莫过于维吾尔族舞蹈的旋转技巧。旋转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广泛运用的技巧动作,它讲究快速、多姿、戛然而止,犹如鹰隼迎风回旋。旋转时强调瞬时的发力,起步快而强劲,收时利索、稳健。旋转不仅是表演者情绪的表现和宣泄口,更可以将舞蹈推向高潮,如此,既提升了舞蹈的整体技术难度,也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时至今日,旋转已经成为评判维吾尔族舞蹈技艺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将舞蹈推向高潮的一种手段。因此,旋转不仅是维吾尔族舞蹈中标志性的技巧,更是维吾尔族舞蹈中不可缺少和极其重要的风格特征。

三、旋转技巧的功能与价值

(一)形象的塑造

维吾尔族舞蹈中的各项旋转不仅可以将热情洋溢的民族性格表现到极致,同时也完美地展示了民族气质与形象。旋转可以被创造为特定的舞蹈语汇,为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服务。事实上,在舞蹈中旋转除了起推向高潮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模拟和表现虚拟形态,如火、风等一些可感知但无法用形体表达的自然现象,火和风都需要动态的表演,而旋转就是表现此种动态的最佳选择。只要编导善于捕捉细节,通过慢旋、快旋等方式加以简单的手部姿态就可以轻松地实现表达复杂自然现象的意图,用旋转的方式将燃烧的火焰和轻盈的徐风完美地呈现给观众,因此旋转也成为拟人化舞蹈的首选技术。除此之外,我们还以阿依吐拉老师的成品作《摘葡萄》为例,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在葡萄园中摘葡萄的小故事,作品的一开头,阿依吐拉老师就提裙带着些许的旋转进入画面中,灵动的表情以及各种花式旋转,一下子就把年轻小姑娘的形象立住了。而后,原地的定点旋转、舞姿旋转加半蹲都在进一步奠定人物形象,小高潮时在摘葡萄的过程中边摘边旋转,既保证了舞台调度,也充分表达了收获葡萄的喜悦之情。后期在与鼓手配合舞蹈时,炫技般的圈转,围绕着鼓手的夏克转,直至最后加速的圈平转将情绪推至高潮后结尾,作品的人物塑造堪称一绝。作品利用旋转动作最大化地丰富了维吾尔族舞蹈的内涵。因此我们发现这种带有强烈情感的旋转,不仅可以深化人物性格,还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在舞蹈中绝对是画龙点睛般的存在,为整个舞蹈作品增光添彩。

(二)情感的表达

维吾尔族的旋转分很多种,因旋转时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速度造就不一样的舞蹈语言,呈现给观众的也是不同的情感。维吾尔族舞蹈中经常使用不同的舞姿和不同的旋转动作来传递人物情感,从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来说,多数的旋转都是欢快和喜悦的,但是也有部分哀伤忧郁的表达。从观众的视角来说,如果是慢速的旋转,给人传递的感觉可能是悲伤或忧郁的;如果是快速的旋转,给人的感觉会是疯狂的或是急躁的,无论哪种表达,都不影响我们一边感叹舞蹈艺术传递情感的优越性,一边又被演员精湛的旋转技术而震撼到掌声不断。从编导的角度来说,如何将作品的核心思想传递出去,选用什么样的题材和主题动作是重中之重,编排维吾尔族舞蹈,旋转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旋转除了展示作品的技术难度外,最重要的是帮助编导传递想要表达的情感,但旋转怎么使用,以什么形式来表现,安插在作品的什么位置,这些问题都非常考验编导编排的能力和功底。从演员的角度来说,演绎维吾尔族舞蹈必须掌握旋转技能,且对演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巧能力要求非常高,旋转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练得好还要用得巧,舞蹈中情感的表达,更是技巧的展现,高超的旋转技巧可以让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更加热情和张扬,也能让舞蹈动作更加丰富、饱满,因此,演员不仅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进去,更要将编导要表达的情感体现出来,这对演员来说是需要花时间来精心琢磨和磨炼的。

(三)意境的升华

所谓意境,是指那种在情景交游、阴阳互动和虚实相生中开拓出空无幻象的兴象。从古至今均有对“意境”的讨论,美学家宗白华更是进一步将其提升为“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意境强调的是情景交游、虚实化生、余兴悠长。在舞蹈艺术中,我们强调情景交融,也使用“意境”一说,而旋转在舞蹈中属实为意境的铺垫出了一份力。随着东西方舞蹈艺术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很多其他舞种的意境表达形式也在逐渐影响民族民间舞蹈。当然,意境的表达不是靠一点旋转就可以全面烘托出来的,也需要音乐、构图、舞美(道具、服装、妆容)等多方因素来塑造。我们以维吾尔族舞蹈作品《西域之火》为例,作品采用A-B-A的结构,从音乐方面来说,起始的音乐具有强烈的西域风格,手鼓与艾捷克为主基调,配合着弦乐打底,音乐缓慢而悠长,将人们一下就拉入了情境之中,高潮的音乐雄浑而强烈,节奏点清晰,激昂的音乐过后立马切入尾声,音乐回归到初始的缓慢悠长,又让人静了下来。从动作方面来说,舞姿动作始终贴合着音乐,将火这种形态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通过绕腕、翻腕、移颈、晃身摇头等动作配以“乍动乍息”的旋转,时而急促时而缓慢,流动之间完美地进行动作与旋转之间的默契配合,流畅至极。直至舞蹈尾声,快速激烈的舞姿动作后,舞者缓慢地利用手臂去进行延长和缠绕,配合身体的原地慢转,将火的外化形态最大化地模拟出来,彼时,昏暗的黄色灯光洒落在舞者身上,黑红色的裙摆轻拂着地面,伴随悠长的音乐缓缓落幕,最后的缓慢旋转直至落幕也没停歇,营造出让人浮想联翩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仿佛还置身于那团火焰之中无法自拔。该作品不仅将维吾尔族人的情感与性格融合到舞蹈中,还借由火的形态,用肢体动作将火的柔美、猛烈、炙热表达得淋漓尽致,利用火的形态进行拟人化的舞蹈表达,最终创造出让人浮想联翩的意境之美,实乃编导技艺高明之处。我们始终相信,好的作品一定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合理协调,才能真正实现技艺与文化并重。

四、结语

别具匠心的技艺对于一种舞蹈、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来说是增光添彩,旋转对于维吾尔族舞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圆形思维的影响下,综合了宗教、民俗、环境等多方特点,使得旋转融入维吾尔族人的血液里、肢体里,他们在旋转中展示民族独特魅力,传递情感。但我们要注意技艺与文化之间协调、整合、重构的问题,必须立足于文化基础之上辩证看待技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当下,旋转技巧早已不是单一圆形思维的体现,更是一种融合多种舞蹈文化元素后的技术,我们应利用高超的旋转技术再适当地吸取其他舞种的长处,内外兼修,合情合理,这才是维吾尔族舞蹈发展的长远之计。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圆形意境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