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2022-12-21 17:52
名家名作 2022年19期
关键词:杨白劳表演者人物形象

韦 艺

歌剧表演因故事情节相对饱满、音乐氛围较为浓厚而深受人们喜爱。与中国传统音乐相比,歌剧的突出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歌剧作品,必须充分熟悉和了解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即要涉猎美术造型、舞台调度等多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歌剧艺术对创作者有很高的要求;第二,歌剧的构成部分包含音乐、故事,所以在进行歌剧表演时,需要表演者做到情绪到位,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表演者就要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准确把握。

一、演绎歌剧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要求

歌剧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所属范畴为美学类,即不仅与外在表达形式密切相关,而且内在含义的呈现也十分重要,所以在具体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要提高对内外兼顾的重视程度。而对于表演者来说,不仅要利用良好的声音表现力将人物内心的声音传递给观众,而且要基于自身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的应用,进一步丰富表达。而实现以上目的的关键就在于表演者要保障自身艺术功底的扎实性和艺术素养的深厚性。

简单来说,就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歌剧演绎的过程中,需要表演者将自身情感全部注入其中,进而引起观众精神层面的共鸣,将血肉、灵魂赋予角色,而实现这一目标所遵循的原则或对表演者的要求具体如下:第一,充分了解剧本。表演者要深入地分析剧本,对其中人物关系、表现形式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深刻认识自身需扮演的角色,并结合相关台词、动作,确保借助音乐、舞蹈,使表演中的自由转换目标有效实现。第二,灵活运用声音。歌剧演绎中,对表演者声音表现力的要求很高,需要表演者清晰认识自身声音,要基于自身声音的灵活应用,以自身声音为依据,保证自身所扮演的人物更加适合自己的声音。

二、歌剧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一)奠定主题

有效塑造人物形象,有助于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地位的充分折射,可保证歌剧表演中所演绎故事感情基调的有效巩固。而在观众了解、熟悉当时人物处境的情况下,才能够向表演、故事、人物思想与灵魂方面走近,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二)制造悬念

人物形象的确立有助于悬念的制造,而悬念利于作品效果的增强,且通过各种悬念的制造,也能达到引起观众期待的目的,如人物的发展进程、命运归宿、反转的结局等,都利于观众观看欲望的激发。将人物形象塑造好,进而达到一定的制造悬念的目的,利于有效吸引观众,也能够充分满足观众的求知欲。而在并未良好塑造人物形象的情况下,歌剧表演中的故事情节也将毫无悬念,此时歌剧表演的观赏性也会随之丧失。

(三)升华情感

在歌剧表演中,表演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前提下,在观众面前充分展现人物形象,要向观众切实地传递歌剧核心思想、人物情感等内容,使观众能够沉浸在故事里,进而理解角色,升华情感。而在缺少人物形象塑造的情况下,整个歌剧表演会呈现出索然无味的现象,此时观众无法产生共鸣,而表演的意义也就随之丧失。

三、歌剧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常见问题

(一)演出形象与人设不符

在歌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人物形象,而要想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关键就是表演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要充分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而表演者只有具备高超的声乐技巧、表演技术,对作品进行正确的认知与深刻的理解,才能保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得以良好塑造,使其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得以充分传达出来。反之,在表演者自身并无较强能力时,人物形象的人设不符情况可能会出现。

(二)声乐演唱的技术缺陷

在歌剧表演中,人物形象有着形形色色的特征,其中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声音塑造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在歌剧表演中,如果未提高对声音塑造的重视程度,忽视各式各样的音色特征,仅以表演者声音的动听为关注点,自然难以呈现出角色,顾此失彼的同时,也会导致表演者所表演角色的声音极不符合剧中角色,呈现出判若两人的情况,还会影响台下观众的视听体验,带给观众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而只有音色、人物充分适配,才能使演出效果相得益彰。

(三)舞台表演的拿捏失控

歌剧表演中,要参照剧中人物的内心情绪,对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但从一些表演者的实际情况来看,演出前并未合理设计整个表演,而在实际的表演中,也会出现一些无端举措徒增的现象,与人物形象、情绪不符,也会呈现出一种手忙脚乱和举止失措的情况。只有信念感、专注力足够强大,并对自己所演绎的角色持相信的态度,才能成为一名专业、合格的表演者。从现阶段的歌剧表演情况来看,表演者未入戏是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原因在于表演者并未集中注意力或对角色的理解程度不够,此时表演者的歌唱、表演都会呈现出一种“做戏”的状态。除此之外,因观众对歌剧表演的观看角度存在差异性,一旦表演者未展现大幅度的动作、表情,与舞台距离较远的观众很难清晰观看到。考虑到这些情况,表演者参与歌剧表演时,要确保形体、肢体动作大方得体,甚至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使观众能够一目了然。但在夸张的同时,要有适度性,注意分寸的把握,达到自然、得体的表演效果,并与人物形象相贴近。但由于部分表演者并无较强的专业素养,所以表演中动作幅度过小的现象十分常见,不利于观众欣赏表演,加之表演者肢体协调度不够、表演存在浮夸和不自然等现象,会使观众产生一种“出戏”感,难以和音乐情境、剧中角色相融合。

四、歌剧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

(一)深入了解人物时代背景及性格

通常来说,在歌剧作品中,人物形象属于某一阶层的化身,所以表演者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必须对作品中人物所代表的阶层及其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要基于人物性格、形象特征的清晰掌握,对该阶层最鲜明的特点进行学习、模仿,之后从艺术层面进行优化、改造,进而呈现给观众。立足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以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唱段为例,人物杨白劳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为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封建社会。那一时期,土地的占有者为封建地主阶级,而并非平民百姓,此种情况下,平民百姓为了谋生,仅能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所以会受到地主的压迫、剥削、奴役。而杨白劳代表了在这种压迫下有着根深蒂固奴役思想的贫苦老百姓。一方面,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立足点来看,作为佃农的杨白劳,很难还清欠黄家的债,所以每到年关,不得不离家躲债,并于除夕夜偷偷返回。另一方面,杨白劳面对地主阶级的长期奴役压榨,却并无半点反抗,同时受故土难离这一思想影响,逃荒决心也存在犹疑不定的现象,而这恰好反映了杨白劳懦弱的性格。在歌剧《白毛女》杨白劳唱段中,只有对该人物以上的阶级地位、性格特征进行充分认识和理解,加之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人物外形(年迈体衰)、体态(卑躬屈膝)、着装(衣衫褴褛)、精神(萎靡不振)为把握要点,围绕剧中设定的这一人物形象,展现其语气、情绪、动作、行为等,才能达到成功演绎的目的。

(二)人物形象塑造中运用声乐技巧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过分脱离生活,就会不接地气。听过黑衣壮山歌的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坡山歌的旋律非常清越高亢,鲜有低沉的旋律,而这与那坡乃至广西的地理特点、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坡县地处云贵高原余脉,石山林立,人们因为需要生产劳动,常常要站在这坡望那坡,而在山与山之间用山歌联系时,越高亢的声音才能传得更远,并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也是那坡走出来的多是男高音或女高音的声部歌手的原因。歌剧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对表演中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要运用声乐技巧。比如在歌剧《壮锦》中,阿妈的角色设定如下:山寨中漂亮的姑娘,是因梦中受到壮族祖神布洛陀的嘱托用无私的大爱、不屈的精神耗尽青春织就壮锦的姑娘。众所周知,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能受到布洛陀青睐的姑娘,也必定是歌喉出众的人物,由此我们可以认为阿妈年轻时是一位女高音。对此,笔者在演唱阿妈的唱段时,在女高音更多基于面罩、头腔发声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戏曲旦角中“老旦”的发声方法,让声音更靠后,胸腔共鸣的比例增多但又不强调胸声,选择以这样的声音来塑造阿妈的形象,一方面是因为阿妈年轻时是女高音,另一方面更想通过这样厚实温暖的高音,体现“壮族脊梁”这一精神符号的形象。再以歌剧《白毛女》杨白劳唱段为例,作为历经沧桑的老佃农,在塑造人物声音的过程中,应以朴实、纯厚为原则,要利用刚柔并济的语调,略微融入一些当地的韵味特色,进而将人物淳朴善良但又懦弱的老农身份体现出来,所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声音的过程中,要以浓厚、沉稳的美声男中音为主。

(三)借助表情、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歌剧表演中,尤为关键的是表情、动作,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借助表情能辅助观众对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进行了解;而利用动作,则可以为观众对剧中人物个性特征的理解提供辅助作用。人物形象塑造中融入表情、动作,可使剧中的人物形象达到立体化、生动化展现的目的。首先,表情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应用。在歌剧表演中,能对人物起到直观传递作用的就是人脸表情,可确保观众通过人脸表情了解人物的悲、喜等情感,所以在歌剧表演中,表演者要利用表情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党的女儿》歌剧中的《万里春色满家园》这一唱段为例,该唱段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走,我走……我们堂堂正正地还。”该情节是对田玉梅大义凛然走向刑场情景的描写。这一环节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在利用语言的同时,也要结合表情,特别是要利用眼神,将人物不同层次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如“我走,我走……不悲叹”这一句的演唱中,眼神要呈现出坚毅及果敢、悲壮等,而“孩子啊,你紧紧……”这一句的演唱中,眼神的主要特征为平静、温柔,将人物母性的光辉充分展现出来。其次,动作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应用。人物角色不同,经历、文化程度也会呈现出差异性,与此同时,言行举止也会有所不同。而从歌剧中的体现来看,不同角色的动作特征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一名优秀的歌剧演员来说,要利用肢体动作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辅助作用,将人物特征充分刻画出来,以达到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的演绎效果。具体来说,需要表演者善于灵活运用肢体动作来渲染情感,使角色形象特征充分凸显出来。

(四)外在形象和精神气质的“表里如一”

在民族歌剧表演中,所强调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表演者演绎角色的外在形象和精神气质要呈现出一致性,要对其命运、内在灵魂进行关注,也要注重对人物生活逻辑的深入研究,确保演员和角色的外在形象、精神气质呈现出高度契合性,切实规避“两张皮”现象的出现,满足观众的审美体验。对此,歌剧表演中,舞台上人物形象的塑造要具备真实、可信的特征,应针对角色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并注意对角色周围实况的认真观察、认识。

(五)透过文化形象来反映人物特征

人物背后隐藏的往往是一种文化形象,而这种文化形象和歌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化形象的塑造中,要基于舞台和艺术,有机整合符号、身份。对于歌剧表演来说,人物身上都蕴藏着相对独特的文化符号,而这种文化符号和歌剧所要传达的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其中的一些文化符号相对直接,借助演员的演绎,观众即可快速地辨别;还有一些符号相对隐秘,需要透过演员的演绎来达到逐步推理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以上哪种文化符号,借助服饰或音乐等细节处理,都能够达到良好的塑造目的。以《洪湖赤卫队》为例,其中的主人公将一根红布带系在了腰间,而这就是文化符号有效呈现的一个方法,不仅是对主人公红色革命信仰的传递,而且是对全部革命工作者文化符号的传递。从身份方面进行分析,其含义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人物所代表的阶级文化身份;另一方面,角色所在“行当”应体现的文化身份。

五、结语

歌剧表演中,能为故事情节发展提供良好推动作用的关键因素就是音乐及其与表演之间的高度匹配,可进一步凸显歌剧中的冲突特征,也能立体化展现人物形象。而要想实现以上目标,表演者就要密切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

猜你喜欢
杨白劳表演者人物形象
歌剧《白毛女》杨白劳唱段分析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白毛女(第一幕节选)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研究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论述歌剧《白毛女》及剧中人物杨白劳的形象分析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