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性分析

2022-12-21 17:52赵月儿
名家名作 2022年19期
关键词:表演者影视戏剧

赵月儿

文艺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需要文艺作品陶冶内心、表达情绪。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两种文艺形式,都离不开演员的表演。提高作品质量、丰富作品内容就需要创作者和表演者具备专业的表演知识和表演素养。

表演艺术囊括戏剧表演、影视表演、武术表演、舞剧表演等,无论哪一种表演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与魅力,对人类艺术进步起着推动作用。所谓表演,是指表演者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创造舞台空间的艺术形态。受众面最宽泛的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为了艺术的进步和传承,就有必要深入探究两者间的种种联系。

一、戏剧表演概述

戏剧表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代战争期间为了战争胜利祈福而进行的表演活动,另一种是古代宫廷贵族欣赏的艺术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戏剧表演早已生活化、大众化,成为大众文化中耀眼的明星。外国戏剧形式包含话剧、歌剧、音乐剧等,我国戏剧形式则有京剧、越剧、昆曲等。

因为戏剧表演的初衷是揭露社会现实、反映生产生活状况,所以戏剧表演中的人物个性十分突出,表演中的人物矛盾尖锐,演员要学会隐藏自身,准确表现剧中人物。

戏剧表演由于受舞台空间的限制,就需要表演的时间和空间相对集中统一。因为戏剧是演员依托于舞台将故事情形通过肢体、语言、歌唱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要想收获好的表演效果就要突出表演者自身的技巧,拥有表演信念。

现如今,在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有戏剧专业,为戏剧艺术事业发展培养了优秀的戏剧人才,相关从业者与演出场次也是与日俱增。

二、影视表演概述

影视表演是借助胶片、硬盘、光碟等载体演绎剧情,通过荧幕放映的一种视听艺术。演员借助剧本表演故事,再运用音视频技术整合声音、动作、画面,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供观众欣赏,其内容也十分宽泛,包含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在数字媒体时代,影视已经成为大众娱乐的代表,体量庞大的影视制作公司也通过高水平的制作技术与科技手段不断在视听方面提升影视作品的品质。

影视表演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更加灵活,可以借助现代技术通过各种手段演绎剧本,影视作品中也不单单是对表演者的刻画,声、光、电、服装、道具水平的提升大大增强了影视作品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三、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点分析

(一)影视表演的特点

1.屏幕背景逼真

影视作品在荧幕的展示方面更逼真,能够对现实生活进行真实反映,可以将生活中的真实环境与演员表演相结合,使演员可以与现实环境有效融合。简单来说,影视表演中需要演员将表演融入现实生活环境中,保证场景、表演等方面的真实性、自然性,不需要夸张。

2.强调分镜头拍摄

影视表演并非一气呵成的表演模式,而是结合剧本结构进行分镜头拍摄。分镜头剧本在影视拍摄中也被称为台本,是将文字化的剧本转化为影视动态表演形式。影视创作中,分镜头剧本包括场景、音响、镜号以及镜头内容等多种形式,是促进文字向立体转变的重要载体。导演可以根据文本台词解说并结合背景音乐及画面场景,展现出相应的影视创作风格。要想完成影视分镜头表演,导演需要对表演的整体形式进行构思,并为演员表演提供参考,通过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后期的影视制作,形成更好的屏幕表达效果。

3.注重演员的镜头感

影视演员的表演需要始终面对镜头或者摄像机,而不是观众本身。因此演员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镜头感,保证所有表演都可以通过镜头展现出来。在影视表演中,演员要能够结合不同场景做好镜头技巧的处理,使表演的动作、表情等都能够展现出需要表达的场景要求。在戏剧表演中会采用远景、近景等不同的镜头,演员在表演时要根据不同的镜头拍摄形式采用相应的表演方式,利用不同的动作幅度展现出更好的镜头效果。一般远景镜头强调演员动作的张力,而近景镜头则强调演员表情和眼神的细腻性。

4.其他特征

影视剧创作中采用的都是非连续性表演的模式,需要通过无数的影视片段进行后期剪辑和衔接。演员要想在屏幕上呈现出逼真的效果,很多拍摄内容就需要在假定的场景下完成。由于很多表演并不连续,缺乏秩序性,影视演员在表演前必须要掌握整个剧本,熟悉整个角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人物基调和性格发展,合理掌握人物不同时期的表演结构,并根据不同情况和角色设置展现出不同的镜头感受。而电视剧和电影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性。电影拍摄一般为一次性演出,表演会在胶片上定格,往往无法重拍。因此演员在表演前必须充分做好拍摄准备工作,在拍摄时快速进入表演状态,通过抓拍的方式将演员的最佳表演和最佳状态在胶片上定格。此外,影视剧创作中一般都不会采用固定的模式,而需要演员在表演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表演热情。拍摄中需要借助假想或者利用镜头模仿视线的方式达到拍摄要求。

(二)戏剧表演的特点

1.强调表演的综合性

戏剧演出首先需要全体戏剧演员共同合作,演绎戏剧文学剧本。其次,也需要灯光师、化妆师以及美术道具等各行业的共同合作。通过戏剧演员的形体、语言以及其他道具的配合等促进剧情的发展,使艺术表演形成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模式。

2.舞台上直观表演

戏剧艺术表演中强调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的综合表达,但无论是内在演绎还是外在表演,都需要演员与观众处于同一个空间,以舞台为媒介展现更好的表演效果。戏剧艺术是通过舞台联系观众与演员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中表演是重要的载体和因素。

3.表演的时空限制

戏剧需要演员与观众处在同一个空间,戏剧表演对时空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演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无数的连续动作展现事件内容,而且戏剧表演需要限制在固定的空间内,所有的剧情都要通过舞台的形式进行展现。从戏剧的文本结构来看,其中的事件段落比较明显,在剧本的创作中可以对时间线无限延长,但是需要考虑演员以及观众的承受能力,需要限定时间长度。此外,戏剧表现的内容与剧本、小说、诗歌等在叙述方面具有相似性,都是对生活中事件的提取、加工和艺术化处理。但是小说以及诗歌等文本内容不会受到空间限制,而戏剧表演则强调在固定的空间内展现直观的内容。

四、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区别

(一)创造方式不同

戏剧表演的内容不会随着表演的地区、观看的人群、表演的时间等因素有过大改变,但戏剧表演属于“现场表演”,对于舞台布景、道具运用、演员身体和心理状态的要求极高,要做到每一场演出的表演水平都高度相似也是极其困难的。另外,观看的观众不同,反馈给舞台表演者的情绪也不尽相同,双方能否产生表演上的共鸣也是需要相互传递与带动的。戏剧在创作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舞台表演的特点去设计剧情、道具、动作等表演要素,不能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地肆意创作。

影视表演一般都是采用分镜头方式,将影视剧本划分为多个单元镜头表演,而后通过剪辑串联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表演期间演员要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在导演的指导要求下完成每个镜头的拍摄工作,影视表演无须直接面对观众,没有了戏剧舞台表演中与观众的“互动”,那么与冰冷的镜头“交流”,寻找“镜头感”对一个演员就变得尤为重要。影视剧本的创作相对戏剧要开放很多,在作品类型的呈现上也十分多元化,更多地追求新、奇、特。

(二)表演方式不同

戏剧表演的过程也是同观众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体现在神态、形态的表演上。同时表演者也要与其他演员多进行表演上的切磋交流,这样的“相互成就”才能传递给观众更加强烈的演出效果。戏剧表演追求“放大”表演,这种放大指的是动作放大、情绪放大,因为现场观众观看视角的限制,无法全方位细腻地观察舞台上表演者的一举一动,于是就需要演员凸显人物,做“放大”表演。 追求戏剧效果的同时也要把握尺度,“放大”表演不等同于“夸张”表演。

影视表演是一种“浓缩”表演,因为影视演员面对的是镜头,会有很多特写,在荧幕上的举手投足都十分“显眼”,所以就要求演员细致刻画角色,任何一个眼神或动作都应具有表演意义。并且影视演员无法主导整体表演的节奏,应按照导演要求完成表演内容,需要在自由发挥下完成演出,这同样考验演员的表演水平。

(三)表演场景不同

戏剧表演的舞台相对固定,服装道具的选择上对于影视表演也相对局限。它是一种实景演出,即便偶有舞台布景的转换,但观众和舞台的相对空间不变。舞台是戏剧表演的核心,没有了舞台,演员就缺少了表演的平台,也就没有了同观众交流的平台。戏剧表演的空间局限性、时间局限性很强,所以演员要按照剧本连贯地进行表演,将生动的情节带给观众,而一个剧本的空间、时间跨度又非常大,这种体现在剧情中的跨度就要求演员通过肢体讯息传达给观众。再者,戏剧表演的演出时间很长,对于演员的身体及心理考验极大。

不过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戏剧”“云表演”等表演形式应运而生,同为即时表演,但观众不再受限于观看场地,坐在家中通过直播一样可以感受表演的魅力,这种形式对舞台演员的表演要求也就更高,容不得半点失误。

影视表演的舞台相对于戏剧表演舞台要开放得多,它既可以取材于现实世界,又可以在摄影棚中完成,后期运用技术手段增加特效,同样可以实现表演内容上空间与时间的跨越。表演者既可以借助现实场景感同身受地进行表演,也可以通过情景设定进行无实物表演,这就给了演员更多选择。

比如在北京环球影城的一个娱乐项目中,张艺谋同斯皮尔伯格两位著名导演就通过实体布景的形式引领现场观众参观了一幕“海上逃生”的电影制作片段,现场在声光电的技术演绎下,给观众和演员一种真实的“火海逃生”感受,在这样的模拟场景下更容易让演员进入角色,发挥表演水平。

(四)艺术审美不同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舞台美化,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做到戏剧表演同观众观看的协调一致。因为两者处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区间,就有机会更好地进行表演沟通,借助声音、动作等的交流,提升舞台气氛和观赏氛围。与此同时,观众也更加享受这样的临场感与互动感。即便是相同剧本的不同场次演出也会有观众愿意反复观看,因为除去戏剧情节外,还有更多的表演即时性和不确定性会给人们带来愉悦感。

但是在影视表演时,因为分镜头、特效等的运用以及作品载体的不同,演员无法实现同观众的直接交流,二者传递的信息也就无法及时同步。观众也很难像观看戏剧表演时一样会反复观看同一部作品,因为在影视画面中,导演和演员早就近乎完美地呈现了想要表达的每一帧画面,力求带给观众“一锤定音”的观影体验。

近些年来,有影视公司开创了互动影视的先河,同样都是录制好的影视作品,但在观看过程中却增加了让观众选择剧情走向的权利,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

(五)演员要求不同

在影视和戏剧表演中,对于一名演员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首先,戏剧表演中演员的表演存有即兴表演成分,有一定的临场发挥空间。演出开始后,演员立于舞台中央就是演出的主角,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掌控表演节奏,融入剧本情境中主导整场表演进程。演员可通过锋利的语言、优美的歌喉或是动人的舞姿尽情表演,完成剧中人物情绪的表达及情节的描述。即时的舞台表演也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会给观众带来无法预期的舞台效果,一名优秀的表演者应具备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处理能力,所以对于戏剧表演者来说,不仅要保证顺利完成自己的表演内容,还要有对于整场演出的深刻理解。

反观影视表演,这种即兴表演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个别表演中会有灵光乍现。影视表演的试错机会较多,这就需要演员反复揣摩角色,追求表演上的精致细腻。在这种无法掌控舞台的表演下,利用现有条件因素完成表演考验的是演员本身的理解力与职业素养。

因为影视会有后期制作过程,演员往往可以出演各种行业人群,那么演员就要了解这些行业人群的习惯,模拟他们的肢体动作和语言风格等。在考验演员演技的同时也要考验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职业学习能力,例如扮演武术家就要学习一些武术动作,扮演赛车手就要学习驾驶技术等。

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弥补表演中的一些不足,但对于演员来说也就提高了表演的想象空间,对于表演内容有了新的扩充,剧本的创作标准同样随之提升。

五、结语

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二者既有差别也有交集,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向往的艺术形式。要想推动两种表演艺术的发展,就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它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融洽结合,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只有对二者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才能够让表演艺术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表演者影视戏剧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研究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戏剧类
影视
手称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