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林毅教授乳腺癌围放疗期治疗经验

2022-12-21 08:52谢宛君黎俊鸿梁涌卿李文霞司徒红林钟少文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麦冬处方药物

谢宛君,黎俊鸿,梁涌卿,李文霞,司徒红林,钟少文

(1.广东省中医院 乳腺科,广东 广州 510120;2.林毅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广东 广州 510120)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2020年发布的癌症负担数据[1]显示该年度全球BC新发病例排名第一,中国每年以2.5%速度增长,高于全球增速。但由于BC诊治技术的逐渐发展,患者5年生存率呈现上升趋势[2-3]。放疗是BC主要的局部治疗方法之一,特别在术后辅助领域[4],可降低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循证医学认为,原则上接受BC保乳手术患者术后均需接受放疗,而全乳切除术者如具备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 cm、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肿瘤侵及乳房皮肤和胸壁等高危复发风险因素,亦有放疗指征[5]。发病人数的增长及保乳手术的普及[6]预示着放疗人数的增加,但放疗可产生放射性咽喉炎、皮炎、肺炎甚至导致不可逆转的肺纤维化等损伤[7-10],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不仅限制了放疗剂量,严重者甚至中断治疗,最终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改善围放疗期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以放疗不良反应出现后的对症处理为主,中医药在此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以在放疗全程提供预防及治疗作用[11],目前针对乳腺癌围放疗期中医药治疗的资料较少,且主要为外用药物的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林毅教授首倡“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化”理论[12],确立了BC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的分期治疗体系,并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验证了它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已有的研究主要为个案报道及外治法介绍,内治经验总结力度不足[13-14]。文章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使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林毅教授在BC围放疗期的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9年6月-2021年12月林毅教授诊治的BC围放疗期患者共255例。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BC诊断标准[15-16],病理确诊;②循证学提示放疗指征,患者处于围放疗期[17];③无重大基础疾病,一般理化指标基本正常;④病史、诊断及内服处方信息完整。

1.1.2 排除标准 ①病案中无中药内服处方信息者;②并发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者;③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或依从性欠佳,不能配合治疗用药者。

1.2 方法

1.2.1 分析工具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CMISS) 2.5版本,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1.2.2 建立数据库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将患者的姓名、年龄、诊疗卡号等基本信息以及病史、诊断、中药内服处方等资料录入Excel表格,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及《中药学》[18]规范中药名称和药物分类以行数据预处理,如“北芪”“炙黄芪”统一为“黄芪”,“千层纸”规范称为“木蝴蝶”,“元参”规范称为“玄参”,“夜交藤”规范称为“首乌藤”,“生地黄”规范称为“地黄”,“瓜蒌仁”规范称为“瓜蒌子”等。数据收集由双人进行,两人互相交叉审核,确认资料准确无误后再一次性录入TCMISS临床采集版块。

1.2.3 数据分析 登录TCMISS,进入统计报表版块,筛选目标处方,使用频数分析法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和经络归属等基本信息统计。进入数据分析版块,选择方剂分析功能,筛选目标处方,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设置相应“支持度(药物组合在所选处方中出现的频次)”和“置信度(当A药物出现时,B药物出现的概率)”,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基于改进型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设置合适的“相关度(处方中药物之间关联的定量描述参数x,表示仅取排序在前面的1至x的药物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聚类分析)”和“惩罚度(一个减少药物之间负面数据信息干扰的参数y,表示至少y个药物在已有的处方中同时出现)”,进行药物核心组合分析,将分析结果以表格形式导出。

2 结果

2.1 药物基本信息

255例病案共涉及376个处方,使用中药142味,频次在40以上的有51味,频次在200以上的中药依次为:麦冬、白术、太子参、茯苓、黄芪、胖大海、山药、木蝴蝶、桔梗、鱼腥草、北沙参、百合、女贞子,见表1。

药物四气出现频率前两位依次为寒、平,五味药性频次显示甘味最多,苦、辛次之,归经分析结果前三依次为肺、胃、脾经,肺经远较后者高,见表2。

表1 频次≥40的药物

表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布

2.2 组方规律

设置“支持度”为43,“置信度”为0.9,依次将药对按频次排序,150以上的药对共有47个,见表3,药物关联网络见图1。

图1 药物网络展示

2.3 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

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得到6个药物核心组合,进一步聚类,则得出3个新方组合,见表4。

表3 频次≥150的药对

表4 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

3 讨论

放射线为高能性、穿透性、热源性射线,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火热毒邪”。BC放疗作为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其可能导致的放射性咽喉炎、皮炎、肺炎、肺纤维化等并发症并未载于传统中医典籍中,但根据临床症状,可分别将其归于“喉痹”“疮疡”“肺痈”“肺痿”等范畴,诸病有所不同又相互联系,究其发病机理,乃火热之邪直中,首伤皮肤、肌肉和腠理,邪热蕴蒸皮肤,故发疮疡;咽喉、舌面失于滋润则成喉痹;病邪进一步中于肺脏,热毒壅肺,发为肺痈;肺失肃降,浊气不除,化痰生湿,久病入络,瘀血内生,痰瘀互结,新血不生,最终肺脏萎而不能用。而围放疗期患者机体均经癌毒消耗,部分或经手术损耗气血,或经化疗损伤脏腑,又经放疗耗气伤阴,本虚之体更虚,脏腑失调,致气滞、血瘀、痰凝三者内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围放疗期诸症出现,正气不足是根本,热毒壅盛、气阴耗损是病机,因虚致实,因实更虚,虚实夹杂。

随证立法,林毅教授主张异病同治,辨证为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文中纳入的376个处方中,用药频次较多的药物包括补气、补阴、消食、利水渗湿、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清热及活血化瘀几大类,其中补气类、补阴类、化痰止咳平喘类及清热类药物依次占高频用药的23.95%、20.82%、16.21%、13.30%,然后为消食、利水渗湿、理气及活血化瘀几类,分别占7.67%、6.01%、3.48%、1.68%。常用药对前六位依次为“白术,茯苓”“黄芪,白术”“太子参,白术”“麦冬,太子参”“麦冬,白术”“麦冬,胖大海”,以上药对的药物分类组合形式为“补气-利水渗湿”“补气-补气”“补气-补阴”“补气-化痰止咳平喘”,符合林毅教授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理气化痰通络的治疗大法。

林毅教授认为,BC围放疗期诸症,病位在肺,又与脾胃密切相关。除放射线照射区域与现代医学肺脏解剖位置相关外,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咽喉为肺之门户,因此放疗可能导致的咽喉炎、皮炎、肺炎等并发症病位在肺,而肺主治节,调节全身气机及津液的输布及排泄,子病及母,伤及脾胃,一为气阴耗伤,二为气机失调,津液输布障碍,聚湿成痰,又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滋养脏腑,布散全身。因此,BC围放疗期诸症,在脏治肺,又应健运脾胃以培土生金,固本求源。本研究中肺、胃、脾经用药位于前三,依次占25.78%、19.26%、16.38%,林毅教授常将胖大海、桔梗、鱼腥草等归肺经之清热药,麦冬、北沙参、玉竹等归肺、胃经之补阴药,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等归脾、肺经之补气药与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等归脾、胃经之消食药相互配伍,以清肺泻热、养阴生津、益气健脾、开胃消积。

BC围放疗期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切忌猛攻峻补或一味攻伐,文中用药37.69%为寒性,26.88%为平性,37.71%为甘味,29.37%为苦味,16.31%为辛味,热者寒之,气滞者行之,痰凝者化之,血瘀者散之,苦寒泻热燥湿,辛味行气化痰散瘀,此为攻伐治标,但中病即止,又辛开苦降,寒温并用,升降共施,则辛开无伤阴劫液之弊端,苦泄无损伤阳气之要害,同时配合甘平之品,甘温助阳益气,甘寒养阴生津,此为扶正治本;平性药力和缓而不烈,还可减轻攻伐药物副作用。攻补兼施,兼收并蓄,标本兼顾,体现了林毅教授祛邪不伤正、药用平和的用药特征。

针对围放疗期诸症热毒壅盛、气阴耗损的病机,治当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药物关联网络“黄芪-女贞子-百合-茯苓-北沙参-桔梗-太子参-天冬-鱼腥草-白术-山药-麦冬-木蝴蝶-胖大海”显示了林毅教授遣方的关键组成,其中,鱼腥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木蝴蝶、胖大海清肺利咽开音,黄芪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百合、麦冬、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女贞子补肾滋阴、金水相生以润肺。针对气滞、血瘀、痰凝等因虚所致之实邪,木蝴蝶疏肝和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利健脾水渗湿,山药补脾养胃,配合高频用药中大队消食药,脾胃健运,气机升降枢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又防大量补虚药滋腻碍胃,佐以陈皮、木香、枳实等理气,桔梗宣肺祛痰,又酌加莪术、鸡血藤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气足津充,热毒能清,气滞能消,痰湿可化,瘀血得散,经络、气机畅顺,则诸症可除。随症加减,邪热扰动心神,或阴虚而神失所养,导致失眠者,可加首乌藤、酸枣仁等宁心安神助眠;津液不足,肠道干燥,或气虚无力推动大便运行而便秘者,加火麻仁等润肠通便;皮肤蕴热,红肿破溃者,加地黄、牡丹皮、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肺气上逆甚而痰多、咳喘严重者,加杏仁、桑白皮、瓜蒌仁等化痰止咳平喘……同时,药物关联网络提示了“麦冬-木蝴蝶-胖大海”这一较为固定的组合,此为林毅教授自拟“玉液茶”,嘱患者煎汤频服以代茶饮,上述三药合用,润肺生津利咽,可明显缓解患者口干舌燥、干咳、痰黏等不适。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结果为关联网络中药物的随机组合,未提示明确临床意义的用药指导,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麦冬处方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愿 望(下)
愿 望(中)
川、浙麦冬质量差异研究概况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人间处方
听见麦冬在生长
处方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