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图经》本经外类数据分析

2022-12-21 08:18林露萍陈玉燕黄泽豪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功用草图草药

林露萍,陈玉燕,居 远,黄泽豪*

(1.福建医科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本草图经》共21卷,合目录1卷[1],是我国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官方组织编纂的图谱性本草著作,由当时的著名学者太常博士集贤校理苏颂“裒集众说,类聚诠次”,编撰成书,是《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的姊妹篇[2]。主要阐述了药物的来源、形态、鉴别、炮制及运用,总结了北宋年间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用药经验,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的本草学著作[3]。全书内容为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所转录[4],不仅对药物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还具有药物图谱,全书载药814种,药图933幅,为探讨药物基原提供了直观证据[5]。苏颂将民间常用有效而以往本草著作中未记载的药物,即“今医所用而旧经不载”[6],以类附于书末,名为本经外类,包括卷第十九本经外草类76种和卷第二十本经外木蔓类25种。因《本草图经》亡佚已久,今之辑复本亦赖它书所引佚文而成,使我们难以见到《本草图经》的全貌,而“本经外类”两卷文字尤简,更加大了所载药物原植物考证的难度[7]。

随着现代病症增多,我们急需挖掘新的药物以满足现代临床需要,而研究古代文献、总结前人经验是一条重要途径。《本草图经》本经外类的药材,除了千里光、清风藤等几味药有临床应用以外,90%以上的药物未被临床医者使用,或仅仅极少数在民间相传[8]。故本研究以《本草图经》本经外类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归纳,对产地、采收、鉴别等统计分析,探究其医药学价值,为民间草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1 产地数据分析

本经外类两卷内容对产地的描述十分详细,由于时代变迁,多数地名更改,笔者参照《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9],得到药材产地现今分布省份数据。见图1。

图1 《本草图经》本经外类药材产地现今分布省份

由图1可知,江西省和湖北省分布的药材各有17个,数量最多;其次是浙江省16个,福建省11个,四川省9个。由此可见,本经外类药材多数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而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即“400 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结合图1可知,本经外类中的民间草药基本上分布在“400 mm等降水量线”以南地区,即降水丰沛的区域,而西北与东北这些降水少的地区基本上没有分布,可见本经外类记载的民间植物药的生长分布受水分的影响较大。且苏颂是南方人,许是对南方产的药材更加了解,故这两卷药材南方分布较多。

2 采收加工数据分析

《本草图经》本经外类两卷明确地记载了药材的采收,对药材的采收季节、月份、后期加工等均有涉及。将采收时间进行分类统计,见图2。

从图2中能直观地看出外草类中以“有记载采收具体月份”的药材数量最多,外木蔓类中“任何时候都可以采收的”的药材数量最多。笔者认为,外草类之所以以记载采收具体月份的药材居多,是因为外草类是草本植物,每个部位有生长的具体时间;而外木蔓类药材属于多年生的树木藤蔓类,在任何季节或月份其茎蔓都存在,故只要是以其茎蔓入药的药材随时都能采收。

将“有记载采收后加工的”药材按照“干燥方式”进行分类(见表1),可知两卷药材以“焙干”方式干燥的最多,共13种药材,且多为采收的根;而以“阴干”方式脱水干燥的共有8种药材;另有“晒干”和“曝干”方式各3种药材。笔者认为,既然是民间草药,就是寻常百姓的常用草药,而干燥是储存药材的必要条件,因此寻常百姓定是以成本最低、操作简便的方式加工药材;在南方地区多降雨潮湿,故以阴干方式脱水的药材不在少数;而采收的根类药材利用阴干方式很难达到保存的干燥条件,所以在以低成本为前提条件下,根茎多以焙干方式干燥。

注:将“采无时”“不拘时月采之”“四时常有”等作为“任何时候都可以采收”统计。

表1 《本草图经》本经外类中有记载采收后加工的药材

再分析可以发现,最后加工成粉末的共有10种药材,另有一个鸡项草——碾罗为散。由此可见,老百姓不仅仅局限于将药材干燥后直接使用,而且还有其他后续加工,这或许能够利于药物成分析出,从而增大药效,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 植物特征描述数据分析

《本草图经》中对药用植物的特征有许多方面的描述,有生长地特点的描述,如水甘草“多生水际”;有生长季节的描述,如独脚仙“春生苗,至秋冬而叶落”;亦有对植物器官形态的描述,如火炭母草“茎赤而柔,似细蓼”。

将“有描述生长季节特点”的药材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两卷中在春季生长苗叶的药材共15种(见表2),多为外草类药材,此描述符合草本植物生长特点。而分析“有描述生长季节特点”的药材后发现外木蔓类多数为“四时有叶”“四时常有”等特征,此描述亦符合南方常绿植物特征。

表1 《本草图经》本经外类中在春季生长苗叶的药材

对“有描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药材进行统计,见图3。

图3 《本草图经》本经外类中有记载部位鉴别的药材统计数据

由图3可知,鉴别方式中描述“叶”的药材是最多的,共有56个,其中运用类比法将叶描述为形似其他植物叶的共有29个,占有描述叶的药材总数的51.8%。笔者认为,相对于植物的其他部位,叶的形态较难识别,且民间草药不被普遍认识,因此采用大量的类比手法描述叶的特征。其他部位的描述或多或少有运用此法,按我们如今的分类方法可知,这些器官相似的植物多数属于同一科属[10]。笔者认为,植物的形态难以描述得生动形象,且本经外类属于地方民间草药,不被普遍认识,故采用类比法以众人熟识的植物或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如攀倒甑“茎叶如薄荷”,不仅使撰写人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述植物形态,而且利于读者正确识别这些市面上鲜少使用的民间草药。

4 功用用法数据分析

《本草图经》不仅对药物的产地、采收炮制、鉴别等做了详尽的描述,而且在医方上全面地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苏颂在药物功效与主治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1]。苏颂深知医方对于医疗临证的重要意义,书中共收录763首医方,其中古籍医方397首,民间验方366首[5]。而《本草图经》本经外类两卷为民间常用的药材,因此收录的多为民间验方,使许多失传之方得以保存。当前研发新的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是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本草图经》本经外类药材为当世鲜少使用的民间草药,但其中不乏疗效可靠的药物和验方,所以挖掘该类药物的药用价值对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将本经外类药材的功用按照主治功效分类,分为“主丈夫”“主妇人气血”“筋骨”“祛风”“解毒、消肿、治疮”“治咽喉”“其他”七大类(见表3)。通过数据可知,外草类中以“解毒、消肿、治疮”功用的药材最多,“祛风”的次之;外木蔓类以“解毒、消肿、治疮”和“主妇人气血”功用的药材居多。笔者分析认为,之所以“解毒、消肿、治疮”功用的药材居多,是因为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上火长疮等小病不会去就医,而是会自己想办法找药去医治缓解,因此对于清热解毒的药材更加熟悉,且此类药材大多无毒,所以即便是不懂医学知识的寻常百姓也能使用。再者就是本经外类药材多为南方民间草药,南方潮湿,老年人多有风湿之症,故此南方百姓对祛风之药了解较多。而“主妇人气血”的药材也不在少数,笔者认为古时女子讳疾忌医,但女子妇科之症尤多,因此民间常有偏方医治缓解妇人之病痛。

表3 《本草图经》本经外类药材功用分类

当前,比起去考量药材的用法用量,医者更多的是去研究病症,而药物的配伍、用法、用量在治疗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或许会比配伍有效,有些药物配上其他食物或许能药效倍增。故笔者对本经外类两卷药材的用法进行了分类统计。

对“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的”药材(见表4)进行分析,发现与“甘草”配伍使用的药材最多。笔者查阅资料发现,甘草味甘、平,主要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且对于民间百姓而言,甘草廉价易得,故在许多方剂配伍中均有出现。

表4 《本草图经》本经外类中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的药材

“配合其他食物一起使用的”药材(见表5)共有32种,分析发现大多数药材是配合“酒”一起使用,有热酒、暖酒、新酒等,与“酒”一起使用的药材共有25种,占了“配合其他食物一起使用的”药材总数的78%。如今我们可以知道酒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乙醇,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提取许多中药药效成分;且酒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功效;再者酒对于民间百姓廉价易得或可自行酿制,因此大部分药材同酒一起服用。

5 附图数据分析

《本草图经》本经外类两卷共有102张附图,分析发现,除了狼杷草有两张附图外,其余药材均是一图一文。而狼杷草之所以记载了两幅图,是因为记载的两幅图中植物形态略有不同,且归属于不同的本草著作,而导致此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本经外类药材属于民间草药,是一个或几个地方百姓习用药材,其他地区未使用,因此本经外类附图不多。

表5 《本草图经》本经外类中配合其他食物一起使用的药材

6 结论

本研究对《本草图经》本经外类两卷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统计数据,发现本经外类的药材多数产于“400 mm等降水量线”以南地区,即降水充沛的南方地区,西北与东北这些降水少的地区基本上没有分布,由此可知,本经外类的民间草药对水分有一定的要求。外草类多数有记载具体的采收月份,外木蔓类大部分为任何时候都可以采收,符合植物的生长特点;采收后的加工以干燥为主,干燥方式成本低、简便易行,符合民间百姓生活特点,且适应南方潮湿天气。外草类多春季生长苗叶,外木蔓类多四时常绿;对叶的描述居多,且运用大量了类比手法,为现代考证提供了参考。外草类中以“解毒、消肿、治疮”功用的药材最多,“祛风”的次之;外木蔓类以“解毒、消肿、治疮”和“主妇人气血”功用的药材居多,符合南方地区常见病症。配合“甘草”“酒”一起使用的药材居多。除了狼杷草有两张附图外,其余药材都是一图一文。

《本草图经》本经外类卷十九外草类和卷二十外木蔓类两卷中,大部分是首次被记载于本草著作的民间常用有效的植物药。但苏颂对其的记载并不敷衍,甚至十分重视,对药材产地、采收、鉴别、功用和用法等都赋予了详细的记录,且都附有药图,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贡献巨大。随着时代的不同,各种各样的病症日益增多,我们急需开发新的药物,故对古代本草著作的挖掘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本草图经》本经外类药材均为民间习用有效的植物药,对其进行研究应能挖掘出当前临床上不常用但有效的药物。

猜你喜欢
功用草图草药
SolidWorks二维草图的绘制经验与技巧
草药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画好草图,寻找球心
花朵的作用
钢笔和墨水的争吵
一波三折
五勺
六路钻第六路
——翻身肘
功用遮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