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课标 精准施策 精进笃行
——浅谈二轮复习的三个着力点

2022-12-24 08:23张成尧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1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试题

张成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一线教师高考备考的重要抓手,在备考的全过程中均要不断学习、领悟与践行。笔者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基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目标,立足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二轮复习提出三点建议:

一、大概念整合,核心知识网络化

必备知识是形成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二轮复习应该在一轮全面化复习知识的基础上有重点、抓难点、重考点地进行核心知识的深化复习。基于大概念整合的大单元教学是突破核心知识的“利器”,能够打通单元、课、框之间的限制,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核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起本质化的知识网。如本期杂志的《探析单元教学视角下的深度复习——以“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例》;又如,在复习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可以建构以“寻路”为探究主题,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核心概念,设计“救亡图存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应第二课第一框)”“改天换地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对应第二课第二框)”“改革开放之路——中华民族走向国富民强(对应第三课)”“民族复兴之路——新时代,新在哪?(对应第四课第一框)”四课。通过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得出必修一的本质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归类整合,解题方法建模化

《课程标准》规定:“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和育人价值,界定思想政治学科基本的学科任务类别,如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基于学科任务和试题分类整合,可以得出五大类基本题型:是什么类(图表题、描述特点题等)、原因类、措施类、认识类、辨析类。二轮复习中教师通过习题专项训练,引导学生把每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建模化”,使学生拿到试题判断题型后就能有清晰的分析、思考和解题脉络。例如,措施类试题基本有两种具体类型,第一种为“对症下药类”,即材料情境为问题类情境,需要根据问题给出对应解决措施,考查的是学生的逆向思维,学生解题分两步走:第一步找“症”,第二步结合知识“下药”;第二种为“个共转化类”,即材料情境为某地(地区、企业等)做某事的成功案例,需要根据成功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启示,考查学生从个性中分析共性的解读信息与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解题依然分两步走:第一步找细、找全具体的成功措施,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生成答案。

三、时政整合,长效热点理论化

《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课程标准》在每一本教材的教学提示中均强调要与“时事”相结合。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必须重视典型时政热点的整合,但整合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将具有典型性的长效热点加以梳理、归类、补充。因此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建构一个“热点材料+理论分析+典题精析”的议学案,理论分析可以结合大单元教学加以实施,典例精析可以结合第二点所述“解题方法建模化”加以实施;二是长效典型时政热点教学的重点是理论化分析,“明理”是“导行”的前提,要引导学生以热点为载体、以问题为支架,充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本期杂志中《立足情境载体定位,提高内容选择能力——新高考背景下时政热点复习的“冷思考”》就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一定要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学情精准化教学。尊重学情就是对学生、对教学最大的尊重。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时政要闻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热点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结合热点做演讲
时政资讯
时政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