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史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22-12-25 18:14成志立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学史细胞膜载体

文 成志立

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而班级是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基本单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这与晋中市榆次第一中学校坚持“德才兼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相吻合。学校坚持在日常教学尤其是班级管理中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以期做到课程思政的全流程、全覆盖,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科学史是科学发展的历史,更是科学思想不断提升、科学理念不断进步的过程。唯有兼具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才能披荆斩棘攀登科学的高峰。因此,科学史教育既符合课程思政中价值塑造的要求,也符合班级管理中树立学生科学观念并以科学家为榜样的现实需求。

以科学史为载体的思政教育蕴含巨大潜力

科学史教育的内容在教材中位置特殊,既有教材开篇部分的“科学家的故事”,又有教材各章节重点原理的“科学探究”,还有教材知识单元后的“科学训练或科学拓展”,可谓渗透于教材的全流程中。科学史教育在理科科目中具有价值引领作用,能够扭转学科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的现象,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强大说服力和感染力。科学史教育不仅能完善学科教师对本领域知识的储备,而且有利于班主任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学生通过对各学科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也树立了学习该科目课程的榜样。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史教育成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支撑。科学史展示了人们探究知识的合作过程,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启发学生必须重视每一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科学史还展示了各种观点的碰撞和论证过程,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交流和讨论的意识,初步拥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和质疑并完善的科学态度。

科学史教育不是“大事纪年表”,更不是“科学成就汇编”,而是科学家艰苦卓绝、勇攀高峰的历史叙事。科学史中蕴含着科学家的执着与坚韧,可以激励起学生模仿和学习先贤的斗志。科学史的应用大量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托科学史料与事实,融合提出问题、类比推理、模型构建等方法展开思政教育。

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史思政教育当属科学实验类的应用。如1959年由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细胞膜的图像为“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测得的厚度为7—8纳米,恰好是单层磷脂膜厚度的两倍。而按照“三明治”模型,加上两侧的蛋白质,细胞膜的总厚度应当超过20纳米。这种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之间的不符该如何解释呢?以上现象说明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基本支架)的,而蛋白质不是简单地分布在磷脂分子的两侧。即实验结果支持了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构成,否定了细胞膜的“三明治”模型。随着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发现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结构模型不断发展的科学史事例说明了人类为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在不懈努力,更为学生阐明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以科学史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助力班级管理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笔者认为,以科学史为载体的思政教育能够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教师细心呵护学生,而学生也会理解和尊重教师,确保师生之间和平相处、互帮互助,形成和谐的班风。笔者所带班级每月一次的“班级开放日”均会邀请从事科学研究类的家长入班进行科学讲座,让学生不仅了解书本里的科学史,而且知道身边的科学实践,从理论到实际,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观。

“先做人,后成才”的校训就是我校思政教育科学化助力班级管理的真实写照。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有统一的德育课,学校德育处都会邀请当地科协、图书馆或科技馆的专业人员进入校园,通过学校多媒体中心的广播室或电视台为班级播放“科技校园”,并举办征文比赛、制作竞赛等活动。正是自上而下对科学史思政教育的重视,也让我校近年来多次被评为市级综合评价先进学校、市级科研基地模范校、市级文明学校、省级课题研究基地校、省级文明学校等。

班级管理的效果离不开考核评价,而班级评价最直接的依据是班风、班纪和班级学习成绩。班级管理实践中可以发现,以科学史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内容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养成与提升有明显的帮助。笔者跟踪调查了本校两届高一、高二年级中的相关班级,并以生物学科为例进行了阶段性科学史思政教育类试题测试,在同类班级中进行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在班级管理中贯穿科学史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相关科学思维能力。由此可见,以科学史为载体的思政教育有利于班级的科学管理。

以科学史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反思

课程思政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其中各学科的价值教育部分属于隐性教育课程,而在隐性教育课程中借助科学史的教育经验才能将思政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类的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这种大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为完成铸魂育人使命创设了多种教育情境。

思政教育应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始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内有效利用学科素材,进行灵活的学生思想觉悟教育,让思政教育发挥“铸爱国修身之魂,育强国强家之才”的引领作用。我利用班级这个小环境进行教育强化,在班级管理中的科学史教育不仅在教学过程本身,而且更在班级文化的营造中。班级文化角的建设就是利用教室进门与黑板之间的平台,设计有“科学书屋”(绝大多数是科学家的故事或科学家的探究史介绍)、“科学史实”(由学习小组按照学科类别梳理形成的时间与科学发明或发现的对应信息,即“科学史上的今天”)等。班级内“学科周”的活动则是由课代表负责,成立学科科学史小组组织宣传活动(包括班级学科科学史专栏、科学史知识竞赛、科学小制作、“我与科学史”征文等),凝心聚力让科学史教育贯穿于学生班级生活始终。

以科学史为载体的思政教育促进班级管理需运用有效的“问题导引”手段、模型构建方式、类比推理方法、合作探究过程,以科学史为知识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能力导向,在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效运行,对于提升班级学生的科学思想及其科学精神大有裨益。思政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班级管理重在思想启发与思维提升,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科学史细胞膜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科学史学科的建制、共识与影响: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对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现状及策略优化的研究
细胞膜色谱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
香芹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