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设计策略探讨

2022-12-25 04:58徐莉
考试周刊 2022年4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摘 要:初中数学章起始课的有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章节学习前对章节知识内容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好铺垫,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发展背景下的一系列新兴技术,其与教学的融合可以帮助教师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流程,推动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在实际中,为了构建有效的章起始课,教师可以从教学的实际设计入手思考信息技术工具的功能,并围绕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做出系统设计。文章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初中数学章起始课的教学设计方法做出了分析,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3-0094-05

章起始课是章节第一课,在章起始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单元的知识内容做出论述,就知识结构進行剖析,让学生形成单元知识内容的系统认识。在学生完成系统认识后,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就可以按照单元的整体结构,有条不紊地进行整个单元知识的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达成单元知识的系统化了解。鉴于章起始课教学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教师在构建章起始课时需要遵循五大教学原则,从学生的学习体验与能力发展进行设计。在设计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则需要围绕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与突发特点进行系统设计与构建。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借助媒体展示、微课运用、导图展现、新旧类比四方面内容做出综合设计。

一、 章起始课设计中教师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两个方面。对数学教学而言,其含括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几部分数学知识间本就存在相互联系,且同一部分内容间也存在前后逻辑性。初中数学章起始课作为章节教学的开篇,承担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教师需要借助教学的进行帮助学生对章节知识的内容、特点、结构、价值实现认识,并了解基本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关注教学的整体性,并以此为中心做出设计。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主体的突出上。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教师需要认清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并从学生主体的发挥和利用出发来进行系统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践行这一原则,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关注全章知识的框架与基本知识线索,并从学生知识认知的形成出发设置一系列由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的内容,并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设计,教师在实际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现状,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做出研究,并从教学的实际构建入手做出系统设计,进而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章起始课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本着推动学生发展的目标进行系统构建,设置多个需要学生实践参与的教学活动。

(四)过程性原则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重结果更重过程,如何让学生有效地经历章起始课学习的过程,实现知识内容的内化,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在章起始课的教学中想办法为学生解读整个章节知识的体系,并让学生在知识的联系与思考中获得技能的发展与理解的加深。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机会,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再开发,为学生创建学习思考的机会。

(五)激趣性原则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举动。章起始课作为全章的第一节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学生可以对章起始课的进行抱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本章知识的学习。基于此原则,教师在设计章起始课时需要从资源的整理与教学的合理构建出发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以此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中数学章起始课设计方法

(一)结合媒体展示,实现引言介绍

章节引言是新版教材添加的一个内容,这些引言会与章节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密切的联系,且多会融合一个现实情境。为了构建有效的章起始课教学,教师需要认识到章节引言的价值,并以其为载体设计趣味化的教学引导过程,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实现章节知识的初步认知。为了提升教学展现的效果,教师除了需要进行必要的板书外,还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构建教学展示过程,进而塑造行之有理的引言展示过程。这一展示过程可以展现章起始课的整体性原则。

1. 立足引言分析,联系生活实际

为了实现引言的有效展现,让学生对章节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需要利用课前时间对引言的内容进行分析,剖析引言中所隐含的知识和外在表现的主题,进而从引言提出的问题出发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内容,显现一个探究分析的情境,进而以此为路线,让学生认识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

如,在进行“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从引言的分析入手,联系现实生活内容,有效展示引言,并借助拓展内容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中,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本章的引言直接对两条直线的相交、平行关系进行了引导,并结合上一章中几何图形的学习练习的本章的知识,对本章知识教学的内容做出了简介。基于此内容,教师在构建本章节的章起始课教学时,便可以从引言给出的引入思路入手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平面几何例子,借助例子的展现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中线的体现,让学生在回顾过去所学知识的同时实现本章知识的衔接认识。又比如,在“三角形”这一章的教学时,为了借助引言找出章起始教学的设计方法,教师就可以着手结合本章的引言做出分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章的引言对三角形的现实应用、性质、特点做出了论述,并对章节学习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出了简介。基于此,教师在联系资源时就可以围绕引言中所论述的内容去搜集相关联的图片资源,将其融入教学展示的过程中,实现透彻展现。

2. 結合课下研究,预设展示过程

为了实现多媒体工具的有效运用,教师需要利用课下时间来预设一个教学展示过程,并从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出发预设一些问题或追问。通过这些问题和追问的设计,教师的媒体展示过程就可以更加协调与有效,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如,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章起始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做出相交、平行关系的诠释,让学生联系过去所学的知识,教师便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绘制,让学生思索平面图形中这两种关系的实际体现,并引导其进行有效性分析。在课堂展示的预设中,教师便可以设计提问—展示—再提问的基本展示结构来填充所搜集的知识内容。又比如,在“三角形”的章起始课设计中,教师便可以结合三角形的概念诠释来做出展示。在课下,教师可以围绕引言的三段结构来设置起始展示的部分。其中,针对引言的第一段,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三角形建筑或雕塑的图片展现,以此佐证引言的展示;针对引言的第二段,教师则可以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分类出发展现相关资源进行拓展演示;针对引言的第三段,教师便可以从平面几何出发解析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联,并结合本章所要深度学习的三角形内容做出演示,为学生的解读学习打好基础。

(二)借助微课工具,创设趣味情境

微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在信息化教学的构建中,教师需要认识微课的价值与分类方法,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素材构建多样的教学微课,进而借助这些微课的展现与引领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在教学实际中,为了达成微课的有效运用与拓展,教师需要利用课前时间做出研究,思考本次章起始课中适宜引入的微课类型,而后再开发教学资源,利用所搜集的教学资源来生成教学微课。在完成微课的构建后,教师在课上就可以应用微课的展示来帮助学生构建趣味学习情境。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体现章起始课设计的发展性和激趣性原则。

1. 开发教学资源,构建教学微课

微课是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相较于其他信息化教学工具,微课的拓展性与灵活性更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别来做出设计。设计出的微课可以有效地融合到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发展自身的机会。为了实现微课的有效设计,教师需要预先做出分析,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入手定性所需微课的基本类型,而后再开发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的组合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来达成微课的设计。

如,在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的教学时,为了构建有效的章起始课教学,教师需要从微课工具的有效构建入手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先对所需微课的类别做出研讨,再对构建微课所需的资源进行检索搜集。一般而言,为了让学生在课下能自主对章节知识进行分析研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预习的机会,基于此,教师需要构建预习微课,从本章的引言出发,结合本章所要学习的统计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设计,并联系资源站点所搜集的一些适于学生课下检索研究的内容做出综合设计。一般而言,用水与节水是适宜选择的主体,其与现实生活休戚相关,且本章的课题学习也为节水的内容。除去预习微课外,课堂上所用的解析微课构建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大内容。在课上,教师可以使用解析微课的展示为学生展现本章的主要知识内容,为了实现这一展示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好解析微课的构建工作,并联系所搜集的资源进行系统设置。

2. 借助微课工具,创建有效情境

为了在章起始课的教学中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选择时机来做出展示,借助微课的展现与问题的提出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教师可以先做出导入设计,从本章知识的特点入手,而后在完成基本介绍后,通过语言引领的方式为微课件的展示创造条件。在展示微课后,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思考认识情况,并提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几个问题,使用这些问题引领学生来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课下,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将预习微课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预习微课综合教材的解读进行本章知识的预学习,尝试着自己对章节的知识构成进行了解。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QQ、微信等在线通信工具与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章节知识认识情况,并根据实际发现校调自己的章起始课设计。在课上,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过程体验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则需要结合解析微课的运用来做好教学情境的构建与学生的思考引导。其中,在情境构建上,教师便可以结合一个实例的展现来做出统领,然后让学生思考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尝试着对相关的实例进行解析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领和推动便可以起到情境创建的效果。在实际中,针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的章起始课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森林覆盖率的调查,联系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触过的几种统计图做出展现,并为学生展示本章学习中将会涉及的直方图,以此帮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提升其学习兴趣。

(三)立足导图展现,展示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的展现是章起始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大内容。前文已经提到过,章起始课的一大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单元知识结构的基本认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对章节知识的联系与特征做出展现,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章节知识内部与已学知识间存在的联系。这一展示过程可以有效地凸显整体性原则与过程性原则。在具体的做法上,教师可以设计导图框架,引领学生进行预习,在课上再结合导图框架做出解析说明,引领学生实现系统认知。

1. 设计导图框架,引领学生预习

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虽然不直接发生在课上,但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章起始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章节知识的系统认知,让其了解章内知识和章间知识的联系。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重视预习环节的构建,并利用课下时间做好导图框架的构建,再联系微课应用或导学案设计的方式将框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导图的框架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填充导图框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进行对章节内容形成一个基本的结构了解。

如,在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起始课教学设计时,为了让学生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认识,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预习的构建做出研究,从学生的知识理解入手出发联系新旧知识做出思维导图的设计。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将导学案融入预习微课的设计中,在其中给出导图填充的要求,作为资料,教师需要围绕本章所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给出思维导图框架的展示。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通过自学对导图进行完善,实现本章知识内容的系统联系。当学生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节预习了解了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构成后,就可以结合章节正式学习前的了解情况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

2. 做出解析分析,推动系统认识

除去预习环节中学生的自学外,教师还需要关注课堂教学解析的进行。在实际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本章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图解,让学生基本了解本章的重点,做好学习的准备。由于章起始课是章节初始教学,学生并没有经历相关知识的细致学习,所以教师的教学解析需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与知识掌握情况,将解析重点放在知识的联系解读上,帮助学生实现系统了解。

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起始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联系导图的解析演示为学生解释本章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达成系统化的知识认知。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将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思维导图的父主题,而后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答、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作为一级子主题。在二级子主题的划分上,教师便可以联系方程的实际知识内容进行细致处理和展示。其中,针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教师给出的二级子主题可以是“二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针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答”,教师给出的二级子主题可以是“消元是解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其包括‘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两种”;针对“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给出的二级子主题可以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问题”;针对“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答”,教师给出的二级子主题则可以是“消元的方法可以将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解答”。在完成这一导图的设计与展现后,教师就可以从方程的解答出发来做出系统演示,引领学生进行思考。

(四)类比新旧知识,引领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的进行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大内容。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新旧知识联系展示的重要性,构建的体系相对较为独立,学生难以联系新旧知识形成体系化的认知,这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影响。在当前,为了构建有效的章起始课,帮助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构成特点产生深入的联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来进行拓展,借助有效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展现本章知识与过往所学知识的联系,以此帮助学生进行系统认知。

1. 构建合理问题,引领学生回顾

章起始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章节知识内容的系统认知,为后续的深度思考与学习创造条件。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整体性的学科,而整体性原则也是教师设计章起始课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基于此内容,教师在构建章起始课时,需要围绕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做出设计,从当前所授知识与学生已学知识间的联系出发做出系统的展现。为了凸显自主性原则与过程性原则,教师可以将引领学生思考的手段设定为问题,构建问题化教学,借助问题实现对学生思考的有效引领,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有效回顾。

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章起始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对本章所要学习的方程知识进行基本展示,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几类方程,让学生做出对比。在实际中,教师可以构建问题+展示的方式来做出学生的有效引领。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需要利用课下的准备环节运用所搜集的教学资源来形成问题。其中,问题可以设计为诸如“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在名称上有何异同呢?方程的元和次分别是指什么呢?”的形式。在完成这些知识的设计后,教师就可以联系课堂教学的开展来做出教学的预设,确保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问题与展示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与知识迁移。

2. 围绕知识迁移,帮助学生思考

知识的迁移运用也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为了推动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在构建章起始课时就可以从知识迁移入手做出设计,想办法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在实际的教学构建中,教师需要想办法联系过去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当前所教学的章节内容,从知识的联系与差异展示入手做出教学的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的设计与树形图的展现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与了解,以此推动学生的提升与发展。在实际的展示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功能做出开发,并选择合适的时机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推动其进行联系思考。

如,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已学方程知识的知识迁移与系统化知识认知,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提出课前预设的问题,并借助教学展示与引领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可以分别为学生展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并列举类似的方程式,让学生尝试着观察方程的特点,区分方程的不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上述几种方程中,你们已经学过的三个方程的解法有何相同之处呢?”“一元二次方程作为一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最高次幂为2的方程,如果想要得出方程的解,应该如何去做呢?”

总而言之,章起始课的有效设计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构建合理高效的章起始课教学,推动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需求做出研究,从新课标的要求入手分析章起始课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在完成原则的分析剖析后,教师需要再联系实际思考实际教学手段的选择构建方法,做出合理有效的设计。在实际中,教师可以从媒体展示、微课运用、导图展现、新旧类比四方面内容做出综合设计。

参考文献:

[1]王茜.初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案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1.

[2]陈少晋.初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3):52-53.

[3]胡丽琛.关于初中数学起始课的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4]郝毅然.初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教学策略研究:以《一元一次方程》起始课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2017(6):4-6.

[5]桂万春.初中数学起始课教学方法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5):62.

[6]张伟俊.初中数学章节起始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25):56-58.

[7]徐应娟.初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课题项目:文章系2021年顺昌县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SCZXJYKT2021—0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莉(1985~),女,汉族,福建顺昌人,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