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022-12-26 09:04刘芳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32期
关键词:经营防控法律

刘芳

(山西焦煤集团煤焦销售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企业是经济主体,是市场竞争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逐渐复杂化,现阶段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多种法律风险。为了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从而使企业能够产生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降低企业的损失。企业需要对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意识到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完善对于企业发展的必要性,进而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科学的措施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内涵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法律风险主要指企业的预期与实际发生的结果产生差异,进而导致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责任,并对企业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法律风险主要源自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企业属于经济法律的产物,同时也需要在法律环境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经营期间因法律问题而受到法律制裁或因不懂得运用法律而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威胁的可能性,企业需要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如果企业选择忽视法律风险相关问题,这会对企业的实际效益和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法律威胁[1]。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企业法律风险呈现出不确定性、复杂性、广泛性、投机性、损失严重性以及全球化的趋势。具体来看,企业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四方面特征。首先,企业法律风险具有范围广泛性。在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法律风险,如果企业在一个细节问题处理不当,都会导致企业即将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广泛存在的风险,避免风险带来更严重的损失。

其次,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后果强制性。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违反法律,或者对其他企业或个人产生侵权行为,需要承担对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法律后果。法律执行具有强制性,如果产生法律风险,企业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会产生颠覆性的后果。

再次,企业法律风险具有相对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具有客观性,同时由于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法定后果具有法律依据,因此,法律风险具有可预见性,企业可以采取科学措施对风险进行防控。在可以预见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上,企业能够在事前对法律风险进行防控,在事后就难以对法律后果进行自主性的操控,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法律预防机制,实现防患于未然。同时,在事中与事后阶段也需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弥补,延缓损失的产生。如果损害已经成为事实,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将对企业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并对法律风险进行合理调控,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向正轨。

最后,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内容关联性。企业风险体系中,诸多风险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转化,法律风险与其他风险关联度最高。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销售风险等,常常伴随着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产生于法定原因,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操作。由此可见,在风险体系中,法律风险属于企业需要防控的最基本的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一)防范市场经济体制风险的需要

市场经济体制面临多种多样、不同程度的风险,企业生存发展的市场环境缺乏一定的健全性和完备性,因此,难以为自身权益和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企业建立和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能够使企业的法律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为企业权益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政治、经济等其他因素对企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二)增强企业预防及应对法律风险能力

企业建立和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能够在企业制定未来发展规划过程中提供可靠依据,防止企业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产生过度消耗,除此之外,也能够提高企业预防和解决法律纠纷等法律问题的能力,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三、我国企业法律风险主要表现

(一)侵犯合法权益风险

我国市场环境较为复杂,多数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需要面临侵犯客户合法权益等法律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对法律条款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客户权益的保障问题缺乏重视,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下意识地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这会对企业的良好发展产生阻碍影响。除此之外,我国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多数企业的管理方式主要围绕自身利益进行,再加上缺乏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出现侵犯客户合法权益的问题,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声誉产生消极影响,阻碍企业的建设工作[3]。

(二)违规违约风险

企业防控法律风险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生产运营,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本工作。如果企业在经营期间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出现现实性的法律后果,企业法人就需要承担,企业就会面临难以继续正常运行的问题,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产生损害。除此之外,多数企业在发展期间不可避免地面临复杂多样的经营状况问题,尤其对于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而言,在初期企业通常缺乏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这就会造成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操作,会为企业带来违规违约风险。同时,在建设中期阶段的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期间,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而且在经营期间也存在主观意识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因此也会为企业带来违规或者违约的风险,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

(一)构建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模块

企业需要树立总体战略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以及经营、交易模式等内容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进行全面性的评估工作,并对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开展分类工作,进而构建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模块,比如劳动用工风险模块、知识产权风险模块、生产管理风险模块以及合同管理风险模块等等。

(二)识别法律风险

科学把控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是企业建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前提条件,因此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识别企业的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主要是为了将企业的法律风险情况全面且客观地呈现出来,进而能够科学有效地对法律风险对象和范围进行分析。企业识别法律风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最新的背景信息以及法律法规的变化信息。此外,企业不仅需要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识别,还需要对法律风险出现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即便法律风险问题脱离企业的控制,风险原因也难以掌握,企业都需要进行识别工作。之后企业再根据自身的具体经营状况,科学建立识别法律风险的框架[4]。

为了提高识别法律风险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企业在构建风险框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和管理需求,比如买卖交易合同要素、生产要素、财务要素等企业运营要素。随着企业需要防控的法律风险越发广泛,企业需要提供更加详细的经营管理要素。详细包括企业在法律风险识别完成后,应确定法律风险名称,并按照法律风险的类型,借助列表呈现企业法律风险问题,在表中对风险问题对应的法律法规、产生原因、相关真实案例以及对企业产生的后果进行记录,并补充法律分析意见以及法律风险事件中牵涉的部门的管理流程等信息,从而完成法律风险清单。

(三)建立企业法律风险分析与评价体系

企业完成法律风险清单后,可以据此建立法律风险分析与评价体系。法律风险分析主要指定性或定量分析已经识别出的法律风险,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法律风险原因、出现的可能性、可能为企业带来的后果,这些内容能够为法律风险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风险分析主要分为可能性分析和影响程度分析两类,企业经过风险分析环节能够全面掌握经营要素运行期间的风险集中点、风险程度等重要信息。法律风险评价主要指将法律风险分析结果与企业自身的法律风险准则做对比,或者将各类企业风险分析结果做对比,这样能够明确法律风险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提高企业应对法律风险决策的科学性。企业需要根据法律风险分析结果,充分考虑法律风险防控的目标、成本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按照法律风险出现可能性、对企业影响程度、风险水平等进行科学有效的排序。对法律风险进行排序后,需要遵守企业法律风险准则,加强法律风险类型管控。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确定接下来需要优先并重点应对的法律风险事件。

(四)建立企业法律风险应对与控制机制

企业对重点关注的法律风险需要采取科学措施,将法律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而建立法律风险应对与控制机制。比如,通常情况下,对于员工流动性较大的企业而言,会频繁面临人力资源法律风险,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据较大比重。如果企业根据经营和管理需要将人力资源法律风险划定为重点风险,企业需要集中精力解决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问题,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招聘制度、薪资制度、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保险缴纳等内容进行风险排查工作,如果发现风险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法律依据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法律风险应对与控制计划,进而消除可能出现的企业法律风险。此外,对于已经出现的法律风险,企业需要及时进行补救,避免风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防止出现关联性风险扩大对企业的损害。

五、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完善

(一)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组织机构

企业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需要成立风险控制委员会,需要由企业董事会领导,开展风险防控工作,还需要定期向企业董事会汇报情况。企业风险控制委员会的构成需要由董事会商定,根据自身的业务优势和主管业务,分别负责企业某一具体类别的法律风险控制和管理工作,成为这一类别法律风险管控工作的主要领导负责人。企业风险控制委员会具有多种职能,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科学制定风险防控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还需要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和预测,制定对应的应急方案。此外,委员会还需要审核和指导企业的重大事项风险,向董事会说明汇报法律风险的防控情况,同时为董事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相关法律依据,推动企业健康发展[5]。

(二)完善风险控制流程

企业需要根据内部岗位的安排,对风险控制流程加以完善,促使企业内部风险防控部门、业务单位之间能够及时高效地交换管理信息,进一步强化沟通交流,进而加强风险防控的效果。各个部门需要参考风险识别清单认领本部门需要承担的风险防控任务。如果某一风险类别需要由两个部门负责,风险防控组织机构需要合理划定两个部门的风险界面。各个部门需要严格防控和管理自身认领的风险,在实施风险识别清单中制定的防范措施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需要及时提出风险需求,相应部门需要进行审核,帮助解决风险问题。对于企业的重大法律风险,需要进行逐级上报,由风险防控组织机构再次审核评估。

(三)进行风险管理监督与考核

企业需要对法律风险防控情况进行监督与审核工作。首先,企业各个部门需要对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开展自查与自评工作。其次,企业风险控制委员会需要对所属部门负责的风险防控工作开展监督考核工作,主要包括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监督检查方式。再次,委员再对风险管控工作现状进行抽查或轮流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涉及风险防控工作的进度以及实施结果。同时,还需要分析和评价风险防控的应对计划,并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最后,企业还需要在经济考核制度中加入风险管理工作考核,将风险防控的责任与相关员工的利益相挂钩,促使各部门积极落实风险识别清单中的各项防范措施。

(四)建立法律事务机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企业需要建立针对法律风险防控的法律事务机构以及法律顾问制度,这样有助于在企业中创设良好的法律风险防控氛围,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各项工作的规范性。企业可以让与法律和管理相关的部门负责法律事务机构的建设工作,进而帮助企业规避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顾问需要完成法律文件的起草、签订等工作,还需要积极参加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这样能够保障企业各项工作依法运行。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实现对法律风险全面系统的管理,通过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避免风险对企业效益产生严重损失。企业需要根据法律环境和自身发展情况调整和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经营防控法律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