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山水画创作

2022-12-26 14:03李毅峰
老年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宗炳山水画山水

□李毅峰

山水画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寄情自然的山水观。人与自然的相生相长,使人从身体、心理到思想上与大自然的四时变换合序合养,这就令山水画从发轫之始已经定位,即:在表现自然山川万象的过程中挖掘和探究艺术规律,在艺术表现中发现自然规律、发现人和自然的关系。

早在先秦,老子《道德经》中已经说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到了西汉,董仲舒又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六朝以来山水画的发端和形成。魏晋以降,玄学盛行,“任自然”的思想使得山水画迅速作为具有独立语言特性的艺术形式,开始走向一些有思想的士大夫阶层,成为他们表现自我认识观的特有载体。

近百年来,山水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以文人画水墨写意为主流的创作趋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重要转折。一大批中青年画家开始尝试新技法、新材料乃至新工具,在创造新的绘画语言上取得了重要成就,给当代山水画创作带来了新气象,形成一股强劲的现代风。当代山水画创作固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山水画在创作上仍普遍缺乏一种中国式山水的思想或观念,即中国山水文化感召下的艺术创作观。

《秋雨松风》溥儒

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讲的最重要的精华是“以神法道”,画山水重在物我的精神感应,“万趣融其神思”。宗炳提倡的“以神法道”,是在强调山水画创作应以思维着的精神去探求人对自然的感应。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大道的真质,这就是山水画的核心创作观。重立神而不废道,尤其于山水画家更为重要,这就精辟地明确了艺术家的“神思”在“天人合一”的宇宙哲学中的恰当位置。“天人合一”是山水画创作的根本观念,也是至高的艺术境界。

山水画是一个大命题,其大是因为作为创作主体的人和宇宙是相通的。又因这个主体性情的千变万化,使其与山川万象保持着大气流贯,充满生机。这个生机中,除了由山水而引入的浩渺莫测的山水空间外,更可把人对社会、历史、艺术和人生的思考、感悟、阅历融进自己的创作。上下四方,古往今来,以至无尽的虚空,都可以容纳在艺术家的“心观内照”之中。在山水画创作中,画家首先要确立的就是这样一个“大”山水画的创作观,并能把自己置身于“观”的核心,在山水画与山水文化内涵上做深入的挖掘。

明代董其昌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倡导画家要增加文化修养和深入生活,其目的不仅是从生活中找素材,更重要的是要借助画外功夫的训练,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仰观俯察,形成正确的山水观。

作为一个艺术家,其作品质量的高低标志,不单是艺术语言的独特和艺术形式的新颖,更多而复杂的内涵是体现作品语言和形式背后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力和创作观。这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尤为重要。山水、自然、人生,都可以物化为纵横交错的点线皴法和极尽渲染的水墨丘壑,这样,笔下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才能达到“含道映物”“澄怀味象”的自然化境。

《庐山高图》明·沈周 纸本设色 193.cm×98.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理学家程颢《秋日》诗说:“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当代山水画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山水画自其历史上的第一次变革至今已经由传统向现代迈进了一大步,创作观也在文随代迁,应着时代的生活和精神而不断演进。新时期带来的新的创作问题,又迫使山水画将要进行更深入和更广大的变革。这就更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山水画创作观,以避免离开传统文化的根本而妄作创新。

猜你喜欢
宗炳山水画山水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宗炳故里 黄桃之乡 秀美三湖 “三湖杯”建场六十周年 全国诗词楹联散文新诗大赛征稿启事
《山水》
宗炳山水画论及影响
宗炳《画山水序》研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