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安徽省养猪行业的发展探析

2022-12-27 08:12李东风曹井管
猪业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养猪业养猪猪场

李东风 ,曹井管

(1.安徽省猪业协会,安徽 合肥 230091;2.合肥拉塞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1200)

安徽处于长三角地区,是华东地区主要菜篮子基地。2022年全省正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养猪业是安徽省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在由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过程中,养殖模式、区域布局、生产方式、生产能力都在发生显著变化。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恰逢其时地推动传统养猪业向知识型、技术型、现代化的养殖方式转变,使安徽养猪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加。

近年来,安徽省涌现了一批为养猪业服务的人工智能化公司,如安徽农信互联公司、拉塞特机器人公司等。截止目前,后者在智慧养殖场景已经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北京首农、温氏(陕西乾县、寿县、云南、广东)、德康湖北恩施、安徽华杰、天邦南京浦口等得到应用,在猪场智能化领域取得一些进展。

1 安徽省生猪行业基本情况

安徽省生猪出栏量常年处于全国10名左右。2021年,安徽省存栏生猪1 582.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49.8万头,生猪出栏2 797.8万头。领军企业加速布局,温氏、牧原、天邦等10家大型养猪企业纷纷在安徽省加快产能布局,截至2020年末已投产猪场实际生猪存栏477.05万头,出栏488.34万头,占全省23%左右。

安徽省拥有安泰、长风、浩翔、大自然、绿健、汉世伟等6家国内知名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每年向市场出售优质种猪10多万头,生猪规模养殖逐年提高,现超过比重60%。拥有安庆六白猪、皖南黑猪等7个地方猪品种,资源数量居于全国前列。

2 智能养猪业发展情况

智能养殖机器人立足于规模养猪场的数据化采集、分析功能,解决了养猪人日常工作中大规模巡栏的难题,可以降低猪场管理人员、兽医和饲养员的工作强度,节省他们的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出错的几率,真正用智能产品帮助养殖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可以给每1头猪从出生建立详细的档案,进行精准饲喂,节约饲料;对猪群健康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结合猪场软件管理系统有效管理猪群等等。智能化养殖可以完美地改善传统猪场管理的繁琐性和繁重性,让养猪业成为颠覆传统观念和劳动相对轻松的行业,让猪场更容易招来人才,留住人才。

3 智能化养猪内容

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猪场内部养殖环境、外围场所进行有效监管。从规模猪场生产实践来看,猪舍内的环境因素如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以及温度、湿度、光环境等,可对生猪生产构成影响,占到所有影响因素的20%~30%。如解决不好,会让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诱发疾病。伴随传感器、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通过对猪场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传感器可以获得环境参数,及时将相关数据传输到云端,并在计算机、手机、PDA(掌上电脑)上显示,规模猪场已普遍应用,成为便捷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大量监测数据的作用,需要加大新型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力度,如猪场智能感知控制系统、畜禽健康监测系统、养殖机器人、精准饲喂器、自动化粪污处理系统等。

为实现人工智能在生猪养殖行业应用的真正落地,将边缘计算、机器学习、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养殖行业痛点深度融合,让猪场实现生态化、自动化、智能化,将外界干扰对猪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完美解决“防疫”、“降本”和“提效”等问题。在未来的智能猪场里,人、设备、猪之间通过数据进行智能化连接,其中包括三个层次:通过轨道视觉机器人,减少人畜接触,实现自动化养猪;通过精准饲喂器对母猪各阶段饲喂进行控制,实现数字化管猪,减少人工使用,降本增效;通过智能管理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猪场实况,设置预警和控制功能。

4 智能化产品

4.1 轨道视觉机器人

农村养猪行业的散养户、中小规模猪场抗风险能力欠缺,同时存在着资金不足、技术难以得到支持等问题,对于一些像非洲猪瘟一样的传染病的抗击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比较薄弱,所以要尽量减少人的接触传播,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处理”。不仅如此,在农户养殖过程中,单单依靠人工采取上称、肉眼评估等对猪只测重、测膘,极易产生误差,费力费时。不能准确及时了解生猪体重和背膘厚度,无法精准饲喂,影响生产成绩。

通过智能云平台的应用结合轨道视觉机器人的使用,以“非接触、零应激”方式实现猪舍内定时巡检、录像、测温、估重等功能,对猪只体温异常情况进行追踪,协助农户居家远程无接触巡栏,减少饲养人员入舍次数,降低防疫风险,更好地追踪猪的健康状态。

4.2 智能精准饲喂器

很多中小猪场不了解,也做不到母猪精准饲喂。选择自配饲料,以玉米、米糠、豆饼、麸皮等营养不均衡的饲料喂养母猪,会造成出生窝重小、母猪奶水差,对生猪全程生长不利。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所以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使母猪断奶后尽快发情,提高生猪的生产力。

智能饲喂贯穿母猪的生产周期,精准分析母猪各阶段的生产数据,通过精准控制采食,调整母猪不同阶段的膘情,可提高母猪的发情次数、产仔数,降低仔猪死亡率,进而提升仔猪生长发育指数。在仔猪哺乳环节应用,则可有效降低饲料成本,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用户通过云端平台设置每天各个栏位的饲喂量、饲喂次数、饲喂时间、饲喂器按计划执行饲喂任务,并反馈执行结果到云平台,云平台通过统一的记录和数据分析,输出并展现每1头猪的习性和状况,帮助用户更好了解猪的性能和健康状态。

4.3 智能管理云平台

养猪场发展得好,可能会面临村、县、市级等领导来猪场调研的情况,为避免直接进入猪舍,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通过监控系统,将生产情况展示给来访者,以增进了解和促进宣传。

智能猪场管理系统可实现软硬件互动及人性化交互,使猪场生产和管理高效。在猪场管理PC端上,管理人员可以对猪场和猪只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猪场人员不用亲临现场,通过网络就能同时对多个猪场实时监督和管理,并根据所拍摄的图像判断猪群的健康状况,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邀请养猪专家实时查看猪群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和猪病诊断,既节省时间又降低防疫风险。

5 存在问题

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主要有技术创新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应用场景驱动3个路径。由于智能化养猪是新生事物,企业规模偏小,智能化设备和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特别在以上3个发展路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5.1 路径选择不明晰

安徽省生猪是单个农产品产值最大的产业,规模猪场发展迅速,比重超过60%,在阜阳、宿县等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但猪场智能化方面未形成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先后有序的发展路径,已出台的政策文件对智能化路径规划不够明晰,影响后续发展。同时政策交叉有余、互补不足,未能形成政策合力。

5.2 政策措施不精准

为实现生猪稳产保供,安徽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发展的政策。但政策颗粒度过粗、政策链条过短、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没有沿着农村现代化养猪设备等特定方向深挖,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实施办法与先进地区相比,政策的落地性、可操作性不强。政策交叉有余、互补不足,未能形成政策合力。

5.3 缺乏推进智能化专项鼓励性政策

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周期相对较长、投资回报较慢,数智化养殖类产品从研究、实验到推广应用,会受到猪只自身生长发育过程的制约,前期需要“烧钱”,单纯依靠社会资本很难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6 对策建议

6.1 明确猪业智能化的战略路径

坚持“技术创新引领” “龙头企业带动” “应用场景驱动”同时发展。强化场景开放对企业的扶持和集聚效果,拿出决心和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首先通过场景开放,加大招商和引智力度,加速生猪智能化科研和生产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和发展;然后将引育龙头企业,将打造生猪全产业链生态作为重点;将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增加对猪场智能化场景开放的扶持力度,综合运用财政手段,设立专项财政补贴资金。

6.2 设立猪业科技引导基金

政府设立猪业科技引导基金,可以引导企业加大在养猪智能化方面的投入;通过特许经营权、引入社会资本等创新型举措;支持智能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如科创版上市等,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重点扶持和鼓励企业继续深入研发,推动安徽省生猪养殖规模化加速前行。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等猪业智能化创业早期的企业,特别是拥有优秀研发人才的企业,弥补一般创业投资企业实力不足、资金短缺的问题。

6.3 推进智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新技术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企业在投入研发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试错风险。掌握的猪场数据越多,智能化设备应用效果越好。如由政府部门牵头在全省遴选几个示范养猪场,同时政府出资购买智能养殖设备,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在养殖方面打造一个实验性基地,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在推广试点过程中,及时把示范结果、对比等数据向社会公开披露,让处于观望态度的养殖企业看到使用数智化产品后的巨大改变及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加速推动养猪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养猪业养猪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2020年养猪业盘点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养猪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河北唐县四措施推动生猪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