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改造:核心素养下的指导性学校教学管理

2022-12-27 10:11吴淼峰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研修教学管理导向

吴淼峰|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进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盘活和优化学校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并非新概念,但在新的形势下,其功能需要被重新认知,其形式需要被重新设计,其价值需要被重新定义。学校要以富有建构性、结构化的研修方式,回应教师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作为浙江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试点区,绍兴市越城区基于新课改背景,“立足区情聚研修,基于校情活研修,着眼素养促发展”,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从控制性向指导性的转变。

一、重心下移:基于实证的改进确认

(一)实证把脉,确定教学管理改进内容

1.问卷调查:把脉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学校领导如何理解校本研修?一线教师如何看待校本研修?试点区组织开展了绍兴市越城区中小学校校本研修专项调研,调研采用问卷形式,全区有2792人次参加了调查。

关于“你觉得当下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调研结果如下: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当下的教研活动缺乏新意,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无法激发教师研修的积极性;近三成教师认为,学校领导缺少对校本研修的规划,专业引领水平不高。

关于“你觉得影响校本研修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调研结果如下: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方式单调僵化、缺少规划和设计,是影响校本研修效果的主要原因;近四成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实际效果不明显,是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

问卷调查真实反映了区属学校校本研修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教师的改造愿望。基于此,越城区确立了“校本研修改造与优化”行动项目。“改造”是对旧有模式、陈旧思路的摒弃,即通过规划设计,破壁建模;“优化”是在现有模式上,围绕主题的提炼、框架的设计、形式的多维、成果的打造等作进一步统整、细化与提炼。

2.学理思考:深度认知教师成长规律

调研中反映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与学校所能提供的发展支撑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区域反思。当教师的成长需求无法得到切实回应,或者学校所能提供的专业支持相对薄弱,其追求纵深发展的动能便会减弱,教师群体也便容易形成“两级现象”:优秀教师因上升通道变窄,发展续能不足;普通教师因缺少足够的机会和支持,“提前上岸”的现象开始呈现。

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成长的特点,但并非简单的螺旋式上升,往往呈现迂回曲折,甚至阶段性倒退的状态。如果学校不能基于教师成长阶段,提供相应的教研、科研、师训等支持,教师往往容易停留在“舒适区”,不愿意从内部“打破”。

指导性管理需要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个体发展权。这就意味着学校要“重心下移”,了解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破解需求、迫切的专业发展需求等;学校还要积极回应教师的问题需求与发展诉求,借助校本研修这一重要载体,推动教师更好地发展。

(二)指南引路,明确教学管理改进方向

为切实回应一线教师的成长需求,加强学校对校本研修的认知与理解,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助力教师更好地发展,越城区研制并发布了《绍兴市越城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行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纲领性文件指引改造方向,以行动导向指引优化路径。

1.明确校本研修的“三重转向”

基于改造方向,《指南》提出校本研修的“三重转向”:一是从“单体化”转向“立体化”,注重类型化规划、整体性设计、立体化建构,从问题的产生与研判、过程的设计与展开、人员的安排与分工、成果的展现与评估等维度,加以统筹考虑,立体推进;二是从“局部研修”转向“全员卷入”,通过平台的搭建、变量的设置、形式的设计和评价的跟进等,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三是从“研究教学”转向“研究学习”,加强对学科素养和学科规律的研究,强化对学教关系的认知与思考,以提升校本研修的品质。

2.明确研修改造的“三个维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南》明确了研修改造的三个维度:“重视问题的产生与目标导向”,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重视规划设计及行动导向”,统筹考虑规划与实践,一体推进培训与研究;“重视总结提升及评价导向”,加强设计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

3.明确研修优化的“三维成果”

基于成果推广,《指南》明确了研修优化的“三维成果”:“重视典型程式的打磨”,就校本研修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流程化改造与设计;“重视类型范式的打造”,就研修项目中的重点类型进行类型化研究;“重视研修模式的建构”,重视顶层设计与发展建模,建构符合逻辑和规律的研修模式。

(三)课标指引,强化教学管理改进意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强调:“学校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培训,定期开展校本研修”;“强化教研、科研的专业支撑。明晰教研工作定位,深入研究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推介课程改革优秀经验,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改进教学”。同时,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教师培训建议,以及区本、校本研修的具体要求。

为切实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越城区坚持“三线并进”策略。一是加强区本培训,推动新课标落地。聚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学科教研员、业务校长、教研组长,组织开展专题培训,通过“通识培训+学科培训”的思路,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与领悟。同时,也明确要求各校要将学习新课标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并借助校本研修的方式,推动新课标精神真正落地、落实。二是加强区本教研,推动新课标学习。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要求全体教研员以新课程为背景,通过课堂教学、学科论文等载体,积极引导基层教师开展学习研讨,更新学科教学理念。三是加强示范引领,推动新课标实施。依托“三名工作室”(“三名”指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赋能区域学术发展,通过特级教师工作室的高位引领、名师工作室的现场引领,帮助一线教师化解新课标理解中的难点与困惑点,从而刷新一线教师的教学认知和学术理解。

二、关键设计:基于升维的行动规划

(一)聚焦关键人物,精准培训呈理念

校本研修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关键人物理念的更新迭代至关重要。校长是校本研修的总设计师,分管校长是负责人,他们的管理理念折射出教师的发展质量。“教师第一”应成为校长管理理念的核心点,“发展教师”应成为校长的管理自觉,“研修规划与顶层设计”应成为校长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越城区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启动了校本研修领航人培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刷新校长们对校本研修重要性的认知,强化对校本研修功能的理解,以提升校本研修的领导力。

部门负责人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其研修思路、研修视野、策划组织、过程管理、成果提炼等能力,影响着研修团队的发展状态。所谓“思路决定出路,视野决定路径”。为此,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了两轮校本研修关键人物(分管校长和教科研负责人)培训,通过专家的高位引领、实地走访、互动对话,打开研修视野,丰富研修路径,刷新研修策略,以推动基于校情的研修改造与优化。

教研组长是校本研修的生力军,其研修执行力、活动策划力、活动组织力等,直接影响研修参与者的积极性,决定着研修成果。为此,越城区依托全区教师发展大会、校本研修现场会等平台和新课标培训的契机,通过现场论坛、专家对话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加以培训引导,提升教研组长研修改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

(二)聚焦关键问题,深度理解化难点

根据《指南》的指引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校本研修的改造与优化需要聚焦问题导向、设计导向、成果导向三个关键问题,强化认知与理解。

问题导向是校本研修改造与优化的基本点。破解校本研修的无力感,回应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新课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是激活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积极性的出发点。为此,越城区要求学校建立“问题清单”,强化问题的征集与梳理,重视问题的归类与化解,以不断提升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设计导向是校本研修改造与优化的关键点。化解校本研修的碎片化、研修参与的随意化,重视校本研修的整体设计、多途径融合,是延续教师校本研修积极性的重要力量。为此,越城区积极推动学校加强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研究,以提升校本研修的设计能力。

成果导向是校本研修改造与优化的核心点。要解决校本研修的无力感问题,就要注重研修成果的逆向设计,并使其成为盘活教师研修激情的重要动能,从而让教师清楚地了解最终可能取得的成果,有助于他们强化研修动机、克服研修惰性。

(三)聚焦关键领域,加强指导求突破

校本研修的改造与优化,要通过关键领域来推动,借助关键抓手来实施。其具体包括:

一是研修方案的翻新设计。研修方案体现校本研修的规划设计与操作思路,也体现学校试图通过校本研修解决的问题点、着力的发展点、采取的方法点等。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校本研修的设计能力,规范并提升研修方案的规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城区设计了全新的《越城区校本研修项目申报书》,着重体现“问题导向”和“设计路径”,展现框架思维和行动实施,并在学校申报的基础上,对申报方案进行评比,引导教师进一步修正思路、修改方案。

二是研修项目的专项评估。基于成果导向的校本研修,要注重研修成果的评估、审议,通过成果来逆向设计研修方案、合理设计研修过程。基于此,越城区设计了《越城区校本研修项目评估书》,以学期为单位,对学校申报的研修项目进行评估、审议,以强化对校本研修成果的打造。

三是研修成果的指导打造。基于校情、师情特点和校本研修实情,越城区通过“学校成果性介绍、专家面对面指导”的方式,就校本研修的“程式、范式、模式”三个维度进行评点指导,引导学校进行活动的流程化改造、项目的范式化建设和模式的整体性建构,并通过编印相关的成果集、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加以推介迁移,以整体提升区属学校的校本研修水平。

三、框架推进:基于区域的实践改造

(一)研修设计,区本示范开思路

改变常态研修的简单化、随意化倾向,需要依赖研修组织者的巧妙设计。

为切实帮助学校加强感性认知,提升改造积极性,越城区发挥部门功能整合优势,以“研训一体化的研修模式打造与优化”提供区域范式。首先是教研引路,邀请专家从“重新审视校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实施校本教研的路径与内容”“实施校本教研的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度指导。接着是师训融入,邀请专家从校本研修的概念、目的、内容、重点、制约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最后是科研拓路,以省规划课题“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与改造的区域行动研究”为指引,强化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价值,规范校本研修的组织与实施,优化校本研修的方式与路径,着力提升校本研修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成果提炼能力,提炼并形成区域教学管理改进经验,引导区属学校教学管理向指导性转变。

(二)示范培育,打造样本促改造

试点工作的推进与落地,样本校的作用很关键。为更好地发挥校本研修样本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越城区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推进。具体包括:

一是示范校培育有思路。根据“共同富裕”理念,鼓励部分领导重视、基础良好、改造意愿强烈的学校先行先试,越城区启动了“越城区校本研修示范校培育工作”,组织开展了“越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示范校培育对象”申报。学校围绕校情分析、问题诊断、思路构想、策略分析等维度,撰写申报方案;区域研修部门组织专家对所有申报学校的方案进行研读批注,发现问题,指出不足;项目负责人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修改沟通,强化“二次申报”;最终确定校本研修示范校培育对象,建立“增补退出”机制。示范校培育坚持“校本建设与区本培育”相结合的思路,借力专业机构的专业团队,通过“三段式”培育的方式,切实发挥样本意义,为全区校本研修的改造与优化提供参照。

二是现场培育有设计。切实发挥先行先试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教学管理改进工作现场会,直观展示示范校培育对象的校本研修做法,分享校本研修改造与优化的经验;同时,通过沙龙、论坛,分享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思考和做法;此外,借助专家讲座,评点校本研修做法,阐述指导性管理的核心理念,着力培养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改革意识,引领学校深层次思考校本研修试点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评价导向,定标定向引改造

校本研修教学管理改进项目要取得实效,评价导向至关重要。清晰而又明确的评价机制,对学校是一种积极的引领。

越城区根据浙江省师干训中心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组织开展了“校本研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评工作。鉴于评价工作的诊断性和试点工作的导向性,越城区发布了《越城区校本研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办法》(1.0版),明确了评比导向和评比办法,旨在以评价推动区属学校校本研修的改造与优化。同时,为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助力校本研修改造试点,越城区教体局将校本研修先进奖励列入《越城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确立了“以评促建,以奖促建”的试点导向。

下阶段,越城区将在以下方面推进校本研修改造工作:进一步强化校本研修的改造工程,立足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背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背景,推动校本研修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发挥校本研修项目的评比导向,组织专题案例的征集与评比,并编辑《悦研悦优——越城区校本研修改造与优化案例集》,形成示范效应;立足试点工作的推进实效,修订发布《越城区校本研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办法》(2.0 版),进一步完善“过程性”与“成果性”相融的评比工作,引导校本研修从“正常开展”转向“优质开展”、从“单线开展”转向“立体设计”。

猜你喜欢
研修教学管理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