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研课“促”深度学习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2年第4期导读有感

2022-12-28 02:52金东乐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学情乘法思维

□金东乐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教师从“多”视角进行研课能促进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深度”把握。教师的这种“深度”把握是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基本保障。本期杂志中诸多文章带给我们多元的研课视角,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杂志导读。

一、整体视角,统整推进,促学生经验与知识结构结合

(一)单元化设计,着眼整体联系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点状的,而是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组成。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可以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分析这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梳理知识序列,对单元内容教学进行整合。

本期话题中的五篇文章,是邵汉民老师团队在“单元整体”理念下,围绕“知识序列”和“知识联系”,对《表内乘法》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重构的整体研究,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实操样例。

丁国铣、邵汉民两位老师在《依据学情合理整合——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单元整体设计的实践研究》一文中,基于学生对乘法口诀已有一定学习基础这一现实,梳理了教材内容和学情。强调“深入钻研教材,细致了解学情,是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建构,把“几个几个地数数、相同加数连加、乘法含义”进行整合,更加体现了乘法的本质特征。把“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整合,体现了算用结合的思想。两位老师还给出了单元整合下的教学策略,让一线教师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团队中其他八位老师从“借助直观表征、重历创造过程、丰富练习形式、利用活动经验”几个方面,对《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及《5 以内、6、9 的乘法口诀及应用》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多类型、全视角、可借鉴的研究案例。

戴洁儿老师的《关注联结,助力成长——以“倍的认识”与“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复习课教学为例》一文,从关联性入手,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和“分数的初步认识”两个不同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复习。文中指出,整合不同单元的内容设计复习课,要在不同单元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架构联结复习课的教学框架。作为单元整合视角的复习课范例,值得大家细细品读和借鉴。

(二)结构化思维,着眼知识整合

结构化思维是以探寻事物结构为目标,并积极建构事物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联,以得出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金海波老师在《结构化视角下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以人教版教材“三角形”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结合“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单元知识复习、三角形面积”四个知识点,设计了结构化的学习任务,细细品读之后,我们知道,设计结构化学习任务时,要用系统的、发展的眼光去选择学习材料,以学生可视、可思考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目标化导向,着眼路径分析

学习路径,是指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遵循自然的发展进程。滕艳艳、章勤琼和厉梦妮三位老师写的《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混合运算”单元整体教学——明确学生基础顺序而教》一文,根据学习路径对“混合运算”单元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文中以单元目标为导向,确定了自己的核心目标,并将核心目标进行了具体化。在对三年级270 名学生前测分析的基础上,对学习路径做了调整和优化。呈现了优化后的内容安排及目标,也给出了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二、自主视角,深入探究,促学生理解与知识本源结合

(一)丰富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素材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的载体。张侨平、慈艳老师的《丰富教学素材,贴近学生学习——以“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设计为例》一文,基于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存在学习差异的学情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教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研究。

“备课之窗·教学小问”中晁艳玲老师的《怎样借助扑克牌进行“分类与整理”练习》一文,借助“扑克牌”这一学习素材,将数学知识融于魔术,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分类整理的方法,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好玩、有趣。其他五位教师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一些教学素材进行巧妙设计,有效化解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

(二)精选学习工具,助力学生思维发展

袁慧娟老师的《以形辅数用形助算借形促思——数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文,通过“数轴”这一直观学习工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简洁之美和直观之美。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在“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中,借助数轴,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意义,渗透“对应、极限、函数”等数学思想。

三、意义视角,真实学习,促学生思维与知识路径结合

(一)关系感知,让审美能力得提升

郝宇雁、郜舒竹两位老师在《用运动的眼光认识平行四边形》一文中,提出了用运动的眼光认识几何图形,为学生观察物体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中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多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得到了平行四边形,让我们的眼前一亮。这篇文章就像一块敲门砖,敲开了学生观察世界的一扇门,用运动的眼光重新审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图形,是一种突破,一种提升。

(二)循证学习,让学生思维看得见

真实的学习过程隐匿在儿童的脑海中,而儿童的大脑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暗箱,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被看见”?王江、陈睿萱两位老师在《循证学习:回归数学“真学习”的教学探索》一文中,倡导基于“证据”的学习,以求让内隐思维显性化,使教学决策更优化,促深度学习真发生。文中用实践诠释了通过“设计大问题、提供小工具”等方法收集“证据”,以帮助教师研读学生的前经验;通过“多元对话、减少干预”等方法分享“证据”,以帮助教师看见学生的每一种思维;通过“巧织网、善播种、常反思”等方法关联“证据”,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好题推荐、我来提醒、我有困惑”等方法补充“证据”,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循证”学习,值得每一位同人去“追循”!

(三)先评后教,让教学决策更优化

课改以来“以评促教”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赵晓燕、孔令春、朱子龙三位老师的《新手型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课堂评价》一文,以“7、8、9 的乘法口诀”教学为例,阐明如何让新手型教师参与评价任务的设计,着重阐述了设计课堂评价任务时“评什么”和“怎么评”的问题,使得课堂评价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要让学生有“深度”的学,首先教师要有“深度”的教。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多视角去看课、研课、磨课,多维度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促使自己的教学更加高效、智慧,更具生长性。愿各位同人都能成为心中有“数”、眼里有“人”、手上有“术”的研究型教师,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被数学选中的人”。

(浙江省杭州市文澜小学 310015)

猜你喜欢
学情乘法思维
算乘法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思维跳跳糖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把加法变成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