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转换”原则下的广西特色茶文化外宣翻译探究

2022-12-28 06:38谭理芸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译语译者译文

谭理芸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1 研究背景

从广义上来说,外宣是指以服务经济、促进交流、宣传中国为目标,向国际社会传递及宣传中国实际情况的活动。而外宣翻译则可被理解为各行业各部门所需的,与对外宣传有关的翻译活动。中国文化是否能走出去,能走多远,在一定程度上跟外宣翻译是有关系的[1]。作为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广西成为我国特色的产茶区之一。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铺开及互联互通建设的深入推进,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广西茶产业正飞速发展,广西茶产品“走出去”的进程也正不断加快。广西特色茶文化也正在一步步走出去。外宣翻译对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和茶叶的对外贸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有效、成功的茶文化外宣翻译对广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理论基础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一门跨学科性质的交叉研究理论,最早由清华大学著名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是基于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所谓生态翻译,即是从文本中选择翻译作品原文固有的生态结构,循环利用原文固有的生态结构,并在原文翻译过程中用另一种语言复制。生态翻译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翻译方法,具备以生态翻译理论为基础的生态理性与生态视角。生态翻译学强调几个相对突出的核心理念:一是“译者中心”,以往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以“文本”为中心,而作为坚持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生态翻译学认为是译者在真正主导着整个翻译过程,是译者赋予了翻译作品创新性和灵活性,从而有助影响译语文化,这与外宣翻译理论中所倡导的“译者主体性”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一致。二是“适应与选择”,从翻译本质的角度来看,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一个译者适应与选择的不断交替循环的过程”。简言之,译者一方面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另一方面对译文进行选择。所谓翻译生态环境,指的就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共同组成的世界,即语言、文化、交际、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组成的互联互动的整体[2]。三是“三维转换”的翻译原则,“语言、文化和交际”一直被视为翻译活动需重点考虑的三个要点,其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胡庚申详细阐释了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方法指的是“三维转换”。“三维转换”原则在翻译学中经常被采用,在适应和选择的原则下,对三个维度(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选择和适应性的转换,一方面需要尽量保持并转换原文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3],另一方面要尽量使转换后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能够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生存”和“长存”,从而使原文和译文在三维生态中达到“平衡”与“和谐”,进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理想效果。

3 “三维转换”翻译原则与广西茶文化外宣翻译

3.1 语言维的适应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系统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但众多语言专家学者在对比研究中发现,两者在词法、句法、篇章结构及修辞表达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如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讲究语法衔接,而汉语追求语意连贯;英语多用名词、介词,而汉语多用动词;英语组句灵活多变,词性变换和语序调整的现象相当普遍;而汉语句子语序相对固定,主、谓、宾、定、状、补等基本句子成分的位置不会随意变动[4]。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宣翻译的难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原语和译语的两种语言生态,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来处理,从而达到有效传达外宣信息和文化交流的目的。

原文:茉莉花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黑褐油润,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耐泡。(节选自“茉莉花茶的盖碗泡茶艺”的介绍)

译文1:Jasmine tea is tight,fine and even in shape,black,brown and oily in color,fresh lovely and lasting in aroma,mellow and fresh in taste,yellow,green and bright in soup,tender,soft and foam resistant at the bottom of leaves.

译文2:Dry jasmine tea leaves are tight,slender,fine and even in appearance,black bloom in color,with fresh lovely and lasting aroma.After brewed,the bright yellowish green tea liquor tastes mellow and thick,refreshing and brisk,and the brewed leaves are tender and soft,which can maintain its flavor after several brews.

比较上述两个版本的译文,不难看出,译文2 优于译文1。首先,原文中出现了汉语常见的对仗句式,译文2 根据汉英两种语言句式的不同特点,合理断句。运用“...with...”结构来实现“形合”,符合译语习惯,较好地做到了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重现原文的中心意思,向国外受众传递了茉莉花茶的特色。其次,原文实际上是对茉莉花茶的三种状态进行描述,即“冲泡前的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冲泡后的叶底”。译文1 并未对原文给予充分理解,表现在笼统地将“干茶”“茶汤”和“叶底”直译为“jasmine tea”“soup”和“the bottom of leaves”,难免会引起国外受众的不解。相较于直译,译文2 基于原文三种状态的理解,将上述三处译为“dry jasmine tea leaves”“tea liquor”“brewed leaves”更为贴切,无形中增添了译文的忠实性和可读性。

3.2 文化维的适应转换

胡庚申教授将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解读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的一种传递。每个不同地域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及意识形态。译者在进行外宣翻译时,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原文的生态环境,对译文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要了解译语生态,关照译语受众的认知水平和文化背景,充分考虑到译语的语言特色和语用方式,选择更便于其理解的译文。

原文:六堡茶历史悠久,其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1 500年前,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六堡茶逐渐受到欢迎,其声誉在晚清时期达到顶峰。(选自“广西苍梧六堡茶”的介绍)

译文1:Liubao tea enjoys a time-honored history.Its written records can be dated back to 1,500 years ago.Due to its unique flavor,Liubao tea gradually gained popularity,with its reputation peaking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译文2:Liubao tea enjoys a time-honored history.Its written records can be dated back to 1,500 years ago.Due to its unique flavor,Liubao tea gradually gained popularity,with its reputation peaking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1644-1911).

此处的两个译文版本极度相似,唯一区别在于译文2 在Qing Dynasty 后加注了年份区间。朝代是对中国古代近代历史时期的特定说法,此处若只将“晚清”简单处理为“the late Qing Dynasty”,对不大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译语受众来说会较难理解。因此,考虑到译语受众对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译者关照受众的处境,将原文中的“晚清”进行信息补充注释,即1644年至1911年间,一方面弥补了译语受众所缺失的文化背景知识,便于其理解;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宣传了中国文化,对加强文化交流有所帮助。

3.3 交际维的适应转换

概括地说,交际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文化传递和语言信息方面进行转换的同时,关注交际意图,对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意图的适应选择与转换。交际维侧重的是不同语境生态中原语和译语的契合度,换言之,就是译语的选择是否符合译语受众的语言认知习惯[5]。在茶文化的外宣翻译过程中,交际维的转换主要包括各类茶学术语及地方特色表达的转换,译者应从原语的内在涵义出发,采用便于译语受众理解的方式进行翻译,使之与翻译生态环境吻合,更容易为译语受众所接受[6]。

原文:喝着油茶,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褐色的茶水,微黄的炒米,翠绿的葱花,三五粒作点辍用的花生,还有那香气袭人的味道,可谓色香味俱全。(节选自对“桂林恭城油茶”的介绍)

译文1:Drinking oil tea makes people feel relaxed and happy.The brown tea is mixed with yellowish fried rice,green spring onion flower,and several peanuts ,which is full of color and aroma.

译文2:Oil tea always serves in dark yellow,and is garnished with puffed rice,chopped spring onion and crispy peanut.A combination of blended colors and favorable smelling is delivering a sense of fulfilling and relaxing.

从实现交际意图的层面不难发现,为了适应译语受众的思维及表达方式,译文2 对原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先从油茶的汤色、配料等直观感觉进行介绍,再从油茶的色、香、味过渡到饮油茶后“心旷神怡”的感觉,很好地把握了译语受众的接受度,从而与译语受众的认知习惯达到最大程度的贴合,这显然优于译文1 按原文语序而进行的直译。此外,译文1 将原文中的“炒米”和“葱花”直译为“fried rice”和“spring onion flower”,难免会被误会为“炒饭”和“花状的葱”。而译文2 则侧重炒米的口感和葱花的形态,将其处理为“puffed rice”和“chopped spring onion”,不仅保留了恭城油茶的文化特色,也提高了译语受众对译文的接受度,更清楚地表达了原文的交际意图。

4 “三维转换”原则指导下的广西茶文化外宣翻译法探究

4.1 加注法(Annotation)

由于文化差异,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文化词往往没有对等词,于是就形成了语意上的缺失。在对广西茶文化进行外宣翻译时,常常会出现由于文件历史背景迥异而使外宣翻译受阻的现象。对于某些特色用语,为了使受众更好地理解,译者应在译文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背景材料等相关信息,作为附加解释性注释,以弥补语意上的空缺,从而确保信息的正确传递。如一款广西六堡当地特有的茶产品叫“老茶婆”,若将其直接意译或音译为“old lady tea”或“Lao Cha Po”,想必会造成国外受众的误解和疑惑。实际上,老茶婆是一种当地比较民间的说法,指的就是比较粗老的茶叶。基于此,“老茶婆”可译为“Lao Cha Po(a product variety of Liubao tea,made from old leaves of Liubao tea tree)”,通过注释加深译语受众对六堡茶文化的了解,恰如其分地实现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

4.2 增减译法(Addition &Omission)

由于译语受众对译文的不同需求,为了让译语受众能够容易地获取译文信息,达到译文在思维习惯、文化背景、品味需求和认知能力之间的平衡。译者应考虑在适当的语境下对原语内容进行增加或减少,这样不仅能保留原语的文化特色,还能提高译语的接受度。广西桂北地区瑶家侗家人好打油茶,坊间流传着“一杯苦,二杯夹(涩),三杯、四杯好油茶”的谚语。谚语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省略现象。那么,译者在处理原文时,应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才能更清楚地表达原文的交际意图。可译为:A little bitter at the first taste,astringent at the second,while sweet at the third and fourth.在此同时采用增译和省译法,译句前半部分加入了“taste”对“一杯苦”进行了补充说明,更多地考虑了译语受众的感受;而后半部分避免“杯”这个词在译文中重复出现,避免译文累赘啰嗦,译文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更符合译语受众的阅读需求。

4.3 释义法(Paraphrase)

释义法的本质是舍弃原文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比喻形象,采用解释性的方法翻译出原文的意思。在对广西茶文化进行外宣翻译时,在吃透原语意思的基础上,译者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形式,适当改写原语后再对其进行翻译,以迎合受众的语言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达到交际的效果。如当提到桂平西山茶的历史起源时,典籍《当州府志》中记载:“西山茶,色清绿而味芬芳,不减龙井。”译者在进行翻译前,若能先在领会原文主旨精髓的基础上,将原文进行改写加工及整理,将原文译为“Xishan green tea looks clear green and smells fresh fragrant,which can be comparable to Longjing tea.”便能传情达意,既符合译语受众的认知习惯又忠实于原文。

5 结语

基于以上探究,可以看出生态翻译学对广西特色茶文化外宣翻译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指导性。广西特色茶文化外宣翻译的内容具有独特的地方及民族特色。译者不仅要通晓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还要结合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来进行翻译活动,从而达到翻译生态的整合性。目前,广西茶文化外宣翻译尚且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广西茶文化外宣翻译的理论应用及实践研究仍不够成熟。因此,在对外交流中,译者不仅要注重合理利用翻译技巧对材料内容进行转化,更要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消除文化差异性,从而实现广西茶文化外宣翻译的最佳效果。“三维转换”原则指导广西特色茶文化外宣翻译有助于广西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望该文能为国外茶叶相关展销会的广西特色茶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广西特色茶对外贸易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译语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弟子规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