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语

  • 口译产出质量评估视角下产出导向口译教学效果分析
    ,提高口译学习者译语产出质量。“产出导向法”(以下称POA)的“学用一体说”强调语言学习与使用需紧密结合,并在教师的推动下互相促进;“学习中心说”则强调教学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教学的发生,其“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是输入要很好地服务于输出,教师选择的输入能够为输出提供恰当的语言材料,将输入和输出任务有机结合[1]。根据POA理论,教师设计的产出任务需要具有潜在交际价值,使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有机联动,边学边用,学用结合,通过输出语言任务训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2023-10-19

  • 韩国藏近代汉语词汇集《译语类解》*
    。本文要介绍的《译语类解》①慎以行、金敬俊、金指南:《译语类解》(影印本),首尔:亚细亚文化社,1974 年。是朝鲜时期编撰的类解文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该文献以汉朝对译分类词典的形式集中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的口语词汇,为近代汉语晚期②方一新将近代汉语划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晚唐五代至北宋;中期——南宋、金至元代;晚期——明代至清初。参见方一新:《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年,第18 页。的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目前该文献还

    国际汉学 2023年4期2023-08-15

  • “三维转换”原则下的广西特色茶文化外宣翻译探究
    性,从而有助影响译语文化,这与外宣翻译理论中所倡导的“译者主体性”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一致。二是“适应与选择”,从翻译本质的角度来看,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一个译者适应与选择的不断交替循环的过程”。简言之,译者一方面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另一方面对译文进行选择。所谓翻译生态环境,指的就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共同组成的世界,即语言、文化、交际、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组成的互联互动的整体[2]。三是“三维转换”的翻译原则,“语言、文化和交际”一直被视为翻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1期2022-12-28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旅游外宣翻译研究
    行合理调整,以使译语读者能够在充分理解译文表达含义的基础上充分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核。即不仅要完全贴合译语受众的思维模式以及国内旅游现状,还要贴合译语受众对于国内旅游信息的需求。但从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旅游外宣翻译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语言表述与译语存在差异国内的旅游文化语言表述方式整体较为深沉和含蓄,直观性表达较少,同时还带有十分浓重的地方属性以及历史文化积淀,语义方面比较模糊,这就可能会使得译语受众难以真正理解翻译的具体内容。再加上实际翻译过程中

    文化学刊 2022年2期2022-12-07

  •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陕北民俗文化外宣文本英译失误及对策
    小:不仅直接误导译语受者对陕北民俗文化的解读,也会给国内外游客留下极为不良的印象。例1:陕北民俗是陕北民间的生存秩序,是陕北百姓的行为规范,其内容和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具有古老、多元、原生的特征。Thousand-year-old roots are buried in loess. and the stories of 13 provinces are ended. singing the extension of the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6

  •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外宣文化翻译策略探究
    性、材料的处理和译语读者的接受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鉴于此,文章将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以译入语读者的视角尝试外宣翻译的新策略,以期实现更精准的译文,使译语读者能够更准确地获取信息,从而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一、翻译目的论与外宣翻译翻译目的论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们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目的论认为,一切翻译活动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即翻译应潜入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读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1]。这就要求译者在将源语文化

    文化学刊 2021年8期2021-03-08

  • 许渊冲与庞德的汉诗文化意象翻译对比研究
    表达的意义能否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在国内“书销中外五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译界大师许渊冲(2006)翻译了《唐诗三百首》等中国古典诗歌。他提出古典诗词的翻译要尽量遵守原诗的音、形、意这三美(许渊冲,2006)。在国外埃兹拉·庞德(1915)出版汉诗译本《华夏集》,该书的翻译与出版使美国诗歌进入一个意义非凡的不同时代。将两位译者对同一汉诗中的同一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进行比较,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两位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的得失。一、理论基础关联理论是由Sper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12-19

  • 诗歌典籍英译的译语风格研究
    观层面对诗歌典籍译语风格进行研究,选取具有中国诗歌特色的《楚辞》为例,对比中西方不同译本,领略不同的译语风格对诗歌典籍诗体、意境以及文化传达的影响。关键字:诗歌典籍英译;译语风格;楚辞;文化传达诗歌典籍是以诗歌为记录载体、兼具传承价值的重要经典文献。诗歌典籍英译对于传播国学经典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楚辞》英译本的研究一直以来是翻译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研究大多集中在翻译实践技巧、理论探索以及译作对比等方面,但对其译语问题尤其是译语风格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一、诗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10期2020-09-26

  • 《嘉绒译语》中的嘉绒话音系及其注音特点
    0068)《嘉绒译语》是清代“西番译语”中的一种,属于“华夷译语”丁种本,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四川地方政府采编完成,记录了清代嘉绒四土话,共有20个门类、740个词语,由汉语词条、藏文和注音汉字三部分组成。根据译语中的藏汉注音材料,可以了解当时的嘉绒话音系概况(1)由于资料数量有限,有些音在译语中可能并未出现,通过译语无法看到清代嘉绒话音系的全貌,但是能了解其大体情况。,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嘉绒话的历史面貌和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前人对于《嘉绒

    西藏研究 2020年1期2020-04-21

  • 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陕北民俗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对外传播工作,让译语受众了解、欣赏陕北民俗文化并产生来陕北亲身体验和感悟别具一格的陕北民俗文化的强烈意愿就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主要以文化翻译理论为视角,讨论陕北民俗文化的翻译原则及翻译策略问题,以期为陕北民俗文化“走出去”提供些许借鉴和启示。一、文化翻译理论概述传统的翻译理论注重语言客体,强调语义对等,认为翻译就是两种语言符号相互转换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文化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中的兴起和发展,译学研究开始出现了一种“文化转向

    榆林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2-23

  • 文化空缺下汉泰翻译补偿策略探究
    表达的意义传递给译语接受者。语言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而文化词的翻译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由于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的不同文化存在空缺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原语文化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译语文化。在翻译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文化缺省和词汇空缺现象,这种“文化空缺”的出现会造成翻译的障碍。在文化空缺下,译者应采取一定的翻译对策,跨越文化词所造成的文化语言障碍。根据原语在原语文化中的功能和使用的语境,在译语中找到功能对等的译语。从译语读者的角度,把原语文化所蕴含的功能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4期2019-12-26

  • 政府记者会口译在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和接受研究
    记,表征内容通过译语和转述内容的对应程度来标识,表征来源以是否明确转述内容的翻译来源于现场译语为标记。表1 口译在新闻报道中的话语表征分析框架中国政府记者会主要包括“两会”记者会,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和地方政府记者会、中外政府联合记者会等。先行数据分析显示,中美政府联合记者会相关英文新闻报道的数量最多,这可能与中美在全球的重要地位有关。本研究共搜集到8 场中美政府联合记者会口译语料,时间范围为1999—2014年,选取其中中方译员的汉英口译①口译内容包括中方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1-27

  • 清代《西番译语》的序言和命名原则考察
    编纂完成的《西番译语》一共九种,是“华夷译语”(丁种本)的一部分,每种包含20个门类、740个词语,记录了当时川西地区的藏缅语,可视为早期的官修“汉语——民族语”双语辞典。《西番译语》主要有初编本和清抄本两种版本,初编本多散轶海外,清抄本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清代九种《西番译语》体例和风格较为统一,其初编本封面均有题签,题签上是译语的书名(后文称之为“初名”);卷首皆有序言。序言之功能即写明译语所记载的“西番”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题签上的书名是对“所采语言的地

    西藏研究 2019年4期2019-11-11

  • 译本语言的结构组分与文化属性*
    包含源语迁移语、译语文化标记语和译语文化无标记语。这三类基本组分或各自独立地或以组合形式存在于译本语句当中。在文化维度上,翻译文本中的源语迁移语和译语文化标记语分别凸显了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它们的共现与交融使译本语言获得双重文化属性,即文化克里奥尔。1.引言翻译文本(简称译本,translated text)虽然由译语书写而成,但译本语言显然不同于译语中非翻译文本(TL non-translated text)的语言。译本语言的特殊性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2019-09-28

  • 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译语表达训练策略研究
    记忆、翻译转换、译语表达四个步骤。”[2]译语表达虽是口译过程的最后一步,却是传递异语双方交际信息的开始。译语表达不顺畅不完整会影响异语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交际的顺利,一旦出现失误,异语双方的交流可能终止。而译语表达的准确到位,能发挥出信息传递的作用,达成异语双方的交际目的。译语表达不仅见证口译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还直接影响异语交际的结果。另外,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将口译课描述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鉴于口译课和译语表达的重要性,本研究在口译课上对本科

    昌吉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04-02

  • 发挥译语优势论视域下《声声慢》的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拟以许渊冲的发挥译语优势论为指导,对《声声慢》的杨宪益和许渊冲两种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分析译者如何从译入语角度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传递原作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一、 关于发挥译语优势自译界泰斗严复1896年在《天演论》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7]202”的观点后,“信、达、雅”就被奉为翻译圭臬在译界不胫而走。随后翻译家刘重德先生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信、达、切”的翻译理念,其中“切”即切合原文的风格。许渊冲先生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信、达、优”的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20

  • 认知负荷模式下预制语块对交传译语产出的作用
    认知负荷模式下对译语产出的效用。一、预制语块与交传认知负荷模式(一)预制语块Pawley和Syder(1983)较早开始对预制语块的研究,认为预制语块是句子主干,是词汇化的语块,也即常规形式意义配对。学者们研究角度不同,对预制语块定义也不同。近年比较全面的解释认为,预制语块是由连续的或是不连续的单词或其他意义元素组成,是提前预制的,它储存于记忆中,使用时整体提取出来即可,无需语法加工分析。从以上定义可以总结出预制语块的共同点,预制语块是如同单个的词汇单位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8期2019-01-20

  • 毛泽东诗词翻译生态环境解读
    要素之一对源语和译语生态环境进行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根据胡庚申教授的观点,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其中“翻译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由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共同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和委托者等多重要素互联互动的整体[3]。由此可见,翻译生态环境是多维度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集合,这些因素此消彼长地一同制约着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所采取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并成为考量译者译作质量的重要标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12-31

  • 从《车里译语》看景洪傣语短元音高化演变
    断代明确的《车里译语》视角观察景洪傣语的这一类音变现象,以判断这些音变现象发生的先后。《车里译语》为“华夷译语”丁种本“百夷译语”中的一册,乾隆十六年(1751)在云南当地编纂上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4-5]。“车里”即车里军民宣慰使司,治所位于今西双版纳景洪[6]。《车里译语》分天文、地理、时令等16个门类,共431个词条,可以视为18世纪的傣汉对照双语词汇集,对西双版纳傣语的历史研究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结合《车里译语》中的“车里傣文”、注音汉

    武陵学刊 2018年6期2018-12-13

  • 汉英交替口译非流利类型研究*
    的原因,发掘影响译语流利性的因素。但是,已有研究较少系统地对各种非流利类型进行分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从非流利类型的角度分析口译产出中非流利现象的特点及其对口译产出质量的影响。一、 文献回顾研究人员对口译的非流利现象进行了一系列探讨。蒂西(Tissi)将错误启动、重组、重复及超过1/4秒的符合语法的无声停顿和任意时间长短的不符合语法的无声停顿均界定为非流利。[1]米德(Mead)聚焦三类停顿现象,即无意义填充停顿、超过1/4秒的无声停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12-04

  •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日语惯用句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地域特色,又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将规劝、鼓励、警示等意图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因此惯用句在文化语境中的抽象语义和情景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以及隐喻、类比、节奏等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一组常见的日语惯用句的翻译为例,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探讨日语惯用句翻译的归化和异化问题。例1:河童の川流れ译语1:河童也会被水卷走译语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译语1属于异化法,将喻体直接遵照原文翻译成河童。河童在日本是一种传说中的妖怪,生活在河边,如四五岁的儿童,眼圆,嘴尖,手脚有蹼,身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1期2018-10-23

  •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不变性视角下的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的语言符号转变为译语术语语言符号的思维过程,通过翻译所获得的与原语术语语言符号相对应的译语术语语言符号是这一思维过程的直接产物。故而术语翻译必然会受到语言符号任意性和不变性的制约。因此,全面、准确理解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与不变性的论述,对于正确认识、深入探讨术语翻译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等术语翻译的基本问题,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然而,在如何立足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和不变性视角,对术语“现有译法”和“找译译法”进行理论分析,探索二者的关系,厘清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10-10

  • 什么是口译中的“有效沟通”?
    语信息的发出者和译语信息的接收者之间穿梭游走,帮助语言不同、文化相异的对话双方展开顺畅的交流。为了确保双方实现有效沟通,口译员必须同时对双方负责。一方面,他要尽量忠实且简洁地传达原文里的主旨信息,另一方面,他又要保证译文能为听众迅速而准确的理解。因此口译的工作并不轻松!初学口译的人往往比较偏重原文,可能是受到传统“忠实观”的影响,总担心自己不能“忠实”于原文,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这样做常常导致的结果是,译文的确“忠实”了原文,但却不能为译语听众便捷地理解,

    英语学习 2018年7期2018-08-06

  • 双语双方言地区语码转换机制研究
    其特色在于原语和译语的语内转换:原语理解阶段多半要经方言转换为标准语的过程,译语表达阶段可能经过标准语转换为方言的过程。从翻译结果看,可能转换为译语方言,也可能转换为标准译语,原语方言、标准原语、标准译语译语方言四要素与全译三步骤可演绎出两大机制,即直接转换机制和间接转换机制”。三、双语双方言地区语码转换机制双语双方言地区语码转换机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广东科技学院外语系已接受过翻译类课程训练的学生,即2014级、2015级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笔者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7

  • 译语话语权下的广西旅游景点名称翻译
    45006)一、译语话语权(一)译语话语权法国法学家米歇尔·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最早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观点,福柯认为,话语是一种控制力,这种控制力体现社会权力,对应着特定的权力结构。基于话语权理论下的“译语话语权”理论即输出国通过适切的译语形式(即他者语言形式)主动实现(自己主动言说而不是由他人言说)自身语言及文化在他者语言与文化中的诉求,自身的主张为译语受众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或认知,将话语权理论与对外传播中的英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对外传播中的英译

    山西青年 2018年12期2018-01-24

  •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词:实体;源语;译语;假朋友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221-02一、前言卡特福德以韩礼得的功能系统语法为母论,将语言划分为四个层次(音位,字形,语法和词汇)、三种实体(语音实体.字形实体和环境实体),指出语言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实体,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诠释了翻译。(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2017-08-03

  • 译语话语权:基于译者主体性分析
    545006)译语话语权:基于译者主体性分析南华, 梅艳红(广西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译语话语权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由符号组成的话语进行语义和文化传递的结果,其目的是实现原语的话语意图。本文主要是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界定译者主体性和译语话语权的概念及其关系,分析译者在译语话语权的再现与表达过程中的参与或作用发挥,阐释在一定程度上译语话语权也是译者主体性的文化和权力的诉求,旨在通过译者主体性在译语话语权构建中的参与或作用发挥,帮助原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6期2017-04-10

  • “功能对等”和“功能优化”在商标翻译中的应用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达到词义对等,其次达到文体对等。”[2]译者很难在意义方面达到译语和源语之间的最自然的对等。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两种语言的文化信息。而且商标词虽小,却是体现了文化的精髓。就此,笔者将从文化和风格两方面来考虑“功能对等”。(一) 文化对等语言与文化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同时,语言又深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被深深地打上了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2017-03-10

  •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
    时需要保持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的协调平衡。生态翻译学;影视字幕翻译;美版《甄嬛传》郑晓龙导演的电视剧《甄嬛传》讲述了甄嬛从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历经沉浮磨难,最终成为善于谋权的皇太后的故事。《甄嬛传》得以持续热播,剧中优雅复古的台词功不可没。伴随该剧走出国门,剧中台词的翻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15年,由美方专业人员翻译而成的美版《甄嬛传》在美国Netflix网站热播(配有中英文字幕的美版《甄嬛传》随后在中国乐视网热播),实现了预期的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5期2017-02-24

  • 以奈达的“读者反应论”赏析《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
    作品,目的都是为译语读者服务,强调译语读者作出的反应须与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时所产生的反应基本相同。本文以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为理论基础,对杨氏夫妇的译本和朱纯深的译本进行对比与赏析,为散文翻译提供借鉴。《荷塘月色》;读者反应论;对比与赏析1 引言从古至今,许多翻译家提出了不少的翻译标准,严肃的翻译家总是把读者放在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位置上。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提出了“读者反应论”。他的“读者反应论”强调译语读者要与原语读者有着大致相同的感受,做出大致相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3期2016-12-06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译本分析
    上,才能用合适的译语将原文的信息意义表达出来、并传达给译语读者。翻译家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是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敦促美国反思其所作所为而发表。本篇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其译本。【关键词】译语 原文 功能对等理论一、功能对能理论奈达的翻译理论形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功能对等”则是他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1964 年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初次提到了“

    长江丛刊 2016年2期2016-11-26

  •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选择 ——广告语翻译之价值取向
    原文读者、译者、译语读者。首先,原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构不成主客体关系,因为,原文作者的主体性和受动性均表现在与原文读者的对象关系中,译语读者既不是原作者创作欲满足的对象,当然也不对其创作构成制约。其次,翻译是作者与译者的非共时性沟通,译者与之沟通的是文本而非作者,这一特点决定了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再次,原作的广告功能可否在译语读者中实现、或实现的好坏,都需要通过译者才能做到,因此,在译者和译语读者的关系中,译者显然也处于主体地位。广告翻译者比其他文本类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2016-11-26

  • 外宣翻译中的译语话语权
    )外宣翻译中的译语话语权周柳琴1,亢新月2(1.2.广西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0)当今社会,国际化进程加快,各个国家都在以不同形式谋求国家利益。在这一背景下,话语权这一概念开始进入各国的视野。是否拥有话语权深刻的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在国际化背景下把握对外传播过程中“译语的话语权”对于传播本国文化,实现自身诉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国际化发展背景下的外宣翻译为落脚点,从文化传播角度出发对译者的话语权展开研究。翻译;权力与译语;话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6

  •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687芽·苗⇒译语:棵(2)421トンネル;417 交通路;1147 情報;815 糸;958 縄·鎖 783 繊維;2567 線;816 布;592 腕;599 足(下肢)⇒译语:条(3)695 枝;877 柱·梁;923 楽器;955 棒;956 管·枠;957 針金;862タバコ;903 灯火;608 指;633 毛;794 固体燃料 ⇒译语:根(4)1061映画·映像;1044小説 ⇒译语:部(5)943刃物;836雨具 ⇒译语:把(6)746液

    科技视界 2015年35期2016-01-04

  • 框架语义学视角下古诗词翻译研究 ——以《石灰吟》为例
    》的英译本,论证译语框架与源语框架的重合、包容、相交及独立的框架关系,探讨框架语义学对古诗词英译的运作机制。框架语义学 框架关系 古诗词翻译一、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认知语言学兴起以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如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解释力(李宏、王寅,2005)、认知体验的等值翻译研究(宋德生,2005)、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影响力(萧立明,2005)。这些研究从宏观角度诠释了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亦开始用框架语义学等具

    现代语文 2015年30期2015-11-26

  • 基于关联-顺应理论的城市公示语的语用等效翻译
    策略和语言、顺应译语读者需要的过程。具体来说,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寻找原文作者的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以最小的认知努力为代价,获得最大语境效果,然后评估原文的语境假设是否存在于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如果存在,再考虑如何动态地选择翻译的语言和策略,以顺应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水平、心理接受水平,符合译语读者的社会语境的要求。根据关联-顺应理论的翻译观,判断翻译的效度的标准不再是译语是否内容上与原文完全一致,而是要看译语译语读者中产生的语境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8-15

  •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境、翻译、原语、译语引言在汉语语言中,“说”字因其丰富的内涵而被广泛地应用,在英语语言中,“说”字同样以多种面貌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乍看之下,“说”字的翻译似乎非常简单,按其字面意思,不外乎就是“say”“speak”“talk”这几种选择,其实不然。由于“说”属于“被创造性使用的语言,即日常用语”所以它的含义十分丰富。本文对“说”字的基本译法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说”字的英汉使用方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一章 一般情况下“说”字的翻译1.“说”字表陈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2015-05-28

  • 中医含隐喻的方剂名称的英译探讨
    中含隐喻的方剂名译语进行比较,发现并总结其中的区别及其中存在的英译不一致现象。此外,针对七种典型的含隐喻方剂名进行分析判别,并提出针对这些典型方剂名的“意象+剂型”的翻译方法。一、现行的含隐喻方剂名称英译存在的问题1.译名有限。王乐鹏[1]以表格数据指出整个方剂名的翻译可供参考的译文极其有限,或者说现存整个方剂的翻译数量与实际应用的数量不成比例,因此译者难以根据某一具体规范实现统一的译文。有很多常见的方剂在常用的大词典中查找不到译语。如含隐喻的方剂名“仙方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4-15

  •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文学翻译 ——以《彷徨》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例
    即原文文本空间和译语文化空间,并将空间各成分有选择性地整合到最终的合成空间。该阐述很好地再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概念合成理论;认知语言学;文学翻译;心理空间引言近二三十年来,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1985年Fauconnier提出“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的概念开始,概念合成理论便经历了从理论内部不断自我修订和完善的发展过程。直至2005年,概念合成理论的研究达到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27

  •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语义框架分析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语义框架分析□丁孜悦摘要:本文从框架语义学视角,结合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探讨英译过程中译者认知思维所凸显的语义框架及其框架成分。研究表明:原语框架系统与译语框架系统呈现出三种情况:框架重合、框架相交与框架独立。关键词:框架语义学框架系统翻译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提出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分支之一,框架语义学为学者们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孙启耀、刘阳,2010)

    现代语文 2015年33期2015-03-08

  • 功能对等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处理——也谈异化和归化
    等值,就是源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而著名翻译理论学家Venuti也认为,翻译就是对异域文本的能动性重构,其反映的是译语与源语在意识形态、文化、语言、政治等方面的差异性。[1]这说明翻译必然会涉及文化意象辨识、匹配和加工,然后才能形成某种新的符号特征。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译本可算作人们了解异国文化的一个主要途径。如何正确对待并处理外来文化,让译语读者在读懂字面信息的同时,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深层文化内涵,已成为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自从“异

    现代语文 2015年34期2015-02-28

  • 语用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联原则为指导,使译语广告受众以较少的必要的认知努力获得原语广告的最佳语境,实现原广告语的交际意图与译语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和审美期待相吻合,最终达到原语与译语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语用;关联理论;语用等效;广告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广告翻译在促进各国企业文化相互交流、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促进国外产品为国内消费者接受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近几年有关广告翻译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主要是关于传统的翻译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カセット」效应在新词翻译中的应用 ——以“光盘行动”的汉日翻译为例
    (吸引力)效应。译语独立性的极值是当译语意义为0的时候。作用在以新生词汇为对象的翻译活动中,即为“以新译新”。「カセット」效应;新词;翻译;光盘行动网络出版时间:2014-03-31 15:17奈达认为,在“灵活对等”和“形式对等”两种翻译原则中,前者优于后者[1]。他还指出,遵从“灵活对等”原则的翻译重点不在原文信息,而在于接受者的反应,达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而“形式对等”的翻译,则基本上面向原文,反映原文信息的形式和内容,重现原文。但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5-25

  • 等值翻译观对英语教学法的启示
    译 等值 原语 译语 英语教学 层次 文化一、导言等值(对等)作为翻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其概念涉及翻译的本质、标准和原则。随着翻译研究视角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引入,由于对引自数学词“等值”概念的不完整理解,加之翻译过程受语言本身、文化差异、思维方式、译者本人、译入语使用者的反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从历史和文化功能方面看,译作和原作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出现误差,文本翻译难以达到完全等值,特别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趋势,因而,等值翻译遭到

    学周刊 2014年8期2014-04-09

  • 译语类解》的成书及结构探析
    134002)《译语类解》的成书及结构探析朴香玉(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作为中国语言参考用书的汉语词汇集,17世纪末朝鲜司译院刊行的《译语类解》既是研究17世纪汉语的重要资料,又是以实际对话为目的的学习用书。与其他文献相比,《译语类解》更能反映当时语言的应用特点,在语用学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国外学界对译语类的译学书研究卓有成效,对《译语类解》的研究却明显不够,国内对其编撰、版本、结构及对译方式的研究也尚属空白,本文试作探

    文教资料 2014年28期2014-03-20

  • 翻译中的文化资本流通
    带来的种种挑战。译语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美学标准、民族性情等无形文化资本必定会影响即将诞生的译本在译语受众中的认可程度。译本则以最直观的有形文化资本的形态迎接着译语受众的检验和审视。各种无形的和有形的文化资本通过翻译,跨出国门走向了他者文明,实现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文化资本得以流通和累积。“翻译文本,无论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信息、娱乐或者两者兼顾,又或具备劝诫功能,它皆为某一文化或‘世界文化’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通过翻译在民族文化间或某一特定的文化中进行交流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键词]翻译等值 译语 话语 中西差异翻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礼记》这两部古书中就记载了周王朝官方翻译机构和翻译官员的专门职称。而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是佛经翻译。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不仅译出了浩如烟海的经书,而且也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翻译其实就是涉及到不同民族之间语言、文化思想及其它因素的错综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为了避免误解,使交际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翻译工作者要在正确理解原语的基础上,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2013年5期2013-04-27

  •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语用等效原则探索
    图2所示。为扩大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增加互明度,译者需要充分利用并关照文本内信息,适当增添文本外信息,提供社会语用知识,为读者建立最佳关联,使他们能够以最小的处理努力从译文中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领会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精神乃至语气,这样的翻译才有可能达到语用等效[11]33。图1 关联图示图2 语境效果图示根据顺应理论的观点,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的变异性使得语言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21

  • 车王府藏子弟书满语词语研究
    一篇大量使用满语译语的子弟书《查关》。如描写梭罗宴盘问小储君的情形的一段文字中就有大量满语译语的存在:“梭罗宴看看姑娘瞧瞧太子,说便宜你一顿舒拾哈摊他看我的姑娘。那南方的蛮子哥布矮,矮哈啦你要实说是牛马猪羊。西委居西呢阿妈是何人也,亚巴衣呢呀拉妈住在哪乡?五都塞是七十八十或三两岁,矮阿呢呀是狗儿兔子合小猴王?矮逼七鸡合是往何处去,敢要紧西呢拨得可有了妻房?你看他弥呢鸡尊佯不采,倒把我呀萨秃剜莫故意装佯。”这段话中就主要使用了满语译语,即将满语短语或句子等直

    东方论坛 2013年1期2013-03-27

  • 译语类解》简论
    134001)《译语类解》为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之一,属朝鲜朝司译院四大“类解”书(汉学书---《译语类解》;蒙学书---《蒙语类解》;倭学书---《倭语类解》;清学书---《同文类解》)中的一种。于李氏朝鲜肃宗十六年(公元1690年)由金敬俊、慎以行等编著。[1]全书按词(或短语)的属性分类,罗列明、清时期汉语中的常见词汇或短语,每字之下有朝鲜文字(训民正音)注音,每词最后一字的注音之下用○隔开,然后用朝鲜语加以解释,间有汉语解释,具有词典性质。全书分为上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期2013-02-15

  • 释意理论视角下汉英交替传译的“增”与“减”
    为一种社会时尚。译语:And in that case,the concept of life-time educ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studying type society has been taken by people of all classes in our country,and which is right now turning into a social vogue.不难看出,源语的主干是“思想和观念成为一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1-04

  • 汉英交替口译非流利性原因的文本分析及建议
    的模拟会议交替传译语料,寻找汉英口译中的非流利译语产生的原因。对比源语及译语文本发现,造成非流利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语言能力不足和口译策略使用的不熟练。为提高口译流利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演讲技能训练,提升双语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加强口译策略训练,认识汉英差异、配备教材师资并注重原则性。非流利;文本;原因;建议一、研究背景流利性是口译质量评估的重要维度。国内学界常谈到的“准、顺、快”的标准(李芳琴,1999:77;李越然,1999:7)①中的“顺”指的就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摹因学视角下的《论语》英译解读
    把源语文本译介到译语文化的传递过程。理想的翻译是在把原文变成译文的过程中,只有文字形式的改变,而没有文化内涵的缺失。这是翻译人士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样的翻译也可以认为是源语文本的“复制”。由此看来,翻译活动符合摹因的定义,是文化信息以复制的方式的传递,即以复制的方式把源语文本传递到译语文化中去。本文拟从摹因学的视角来考察《论语》的各种英译本,把历史上《论语》的译介看作一个完整的翻译过程,认为《论语》的英译具有摹因学所描述的摹因特征,即“任何一个事物要构成一种

    飞天 2011年20期2011-08-15

  •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数字成语的英译
    致”。因为源语与译语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语言文化差异,最高层次的对等几乎不可能实现。二、功能对等与汉语数字成语的英译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使得数字除表数目外,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标记。汉语成语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用功能对等理论搞好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的研究,必然有助于关成语的翻译工作,也将更好地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播。数字成语的英译方法分为三种:直译、改译和意译。下面用功能对等理论分别讨论这三种译法中的数字成语英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4-11

  • 格式塔心理美学视阈下的译语再创造
    体观和格式塔质对译语再创造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译者应以整体观为参照,以格式塔质为指归。二、译语与语篇什么是“译语”?译语是翻译中运用的语言,就是翻译语言、译文语言。译语既要使用合乎规范的目标语来表达语篇内容,又要保留源语及其文化内涵,这样翻译出来的语言必然呈现出第三类语言的混杂特质。“译文中既有大量目标语语言、文化、文学的成分,也有一些来自源语语言、文化、文学的异质性成分,两者有机交织在译文之中,因而使译文表现出了糅杂的特点。”[3]译语是超越于源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2-09

  • 结合翻译实例看图瑞的翻译准则
    学的翻译,提出以译语为中心(target-oriented)的翻译观,强调以实证的方法对大量译本进行描述性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探索如何接受异语的文化背景条件与特征,研究文化交际的规则及翻译现象的规律,从而找出译语文化中制约翻译过程中种种决定的规范(norm)。本文主要讨论他的论述的两个方面:以译入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翻译准则。一、以译入为导向的研究方法图瑞以希伯来语翻译文学为基础进行研究,他根据多元系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