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数字成语的英译

2011-04-11 21:01邓玉华李建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译语成语原文

邓玉华 李建红

(湖南工学院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001)

众所周知,汉语成语中的数字不是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而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因而很难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找到对应体,只能是寻找一个最接近的功能对等体替代它,这正符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原则。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奈达在1986年首次提出了“功能对等”这一概念。“功能对等”是奈达作为对“动态对等”的修正而提出来的翻译观。功能对等这一术语旨在突出翻译的交际功能。“功能对等”要求译文与原文不但在信息内容上对等,而且尽可能在形式上也要求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郭建中,2000)。“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郭建中,2000)。奈达还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或言语接受者,要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廖七一,2000)。

奈达 (1993)后来又特别补充说明了功能对等理论。他认为没有两种翻译是彻底完全的对等的,对等只是译者应该追求的一个目标。最起码的功能对等应该是指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译文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最高层次的对等则是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的反应基本一致”。因为源语与译语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语言文化差异,最高层次的对等几乎不可能实现。

二、功能对等与汉语数字成语的英译

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使得数字除表数目外,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标记。汉语成语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用功能对等理论搞好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的研究,必然有助于关成语的翻译工作,也将更好地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播。数字成语的英译方法分为三种:直译、改译和意译。下面用功能对等理论分别讨论这三种译法中的数字成语英译。

(一)保留数字的功能对等“直译”。直译法有利于保持原语的民族形式,促进文化交流,又能丰富译语语言,是成语翻译的常用方法。用保留数字的功能对等“直译”汉语成语中的数字比较常见。这种直译主要分为两类,下面用功能对等理论分别讨论这两类。其一,直截了当地套用译语中的成语。因为有些带数字的英语成语和带数字的汉语成语不仅意义对等,而且其中的数字也存在着一些重合,这些重合能给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人带来相同的感受。所以这种带数字的汉语成语译成英语时,可以直截了当地套用译语中的成语。如:

汉语(源语) 英语(译语)

沧海一粟 a drop in the ocean

一箭之遥 within a stone’s throw

一箭双雕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上述例子,不难发现汉语成语“沧海一粟”、“一箭之遥”和“一箭双雕”分别与英语中的a drop in the ocean、within a stone’s throw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意义和形式是何其的对等。奈达(1969)认为如果直译后的译文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同时能够实现功能对等,那么形式的调整显然就没必要了。功能对等理论以读者的反应作为衡量翻译的标准,汉语读者对“一箭双雕”这个成语的感受和反应与英语读者对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的感受和反应达到了对等。再者这三个成语中“一”译为a或one,“一箭双雕”中的“双”对应two,可以说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恰当、自然和对等,是功能对等理论所追求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其二,没有可套用的译语成语,字字翻译。毕竟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并不是所有的汉语成语都有现成的译语成语套用。直译是翻译成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利于保留原文成语的比喻形象、民族特色和语言风格。如:

汉语(源语) 英语(译语)

千载难逢 not occurring once in a thousand years

百万雄师 a million bold warriors

一手遮天 shut out the heavens with one hand

上述例子,用了异化的直译法,数字是一一对应的,“千”、“百万”和“一”分别译为a thousand、a million和one。功能对等理论认为首先是信息内容的对等其次才是形式对等,但是从来没有放弃形式对等,如果有种翻译能使两者兼顾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上述译语虽然不是英语的成语,但是贴切自然的传达了源语的信息内容,且不影响译语的读者对译语的理解,可以说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当然把“百万雄师”和“一手遮天”分别译为a mighty army和hiding truth from the masses也未尝不可。但这样一来意义对等了,但是形式不那么对等了,译文从语言内容到形式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

(二)变动数字功能对等“改译”。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使用数量词表达某些概念时,所用数量也不尽相同。

有时这种语言使用了某个数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另一个数可能更符合表达习惯。如:

汉语(源语) 英语(译语)

三心二意 of two minds

三三两两 in threes and fours

乱七八糟 at sixes and sevens

上述例子按照译语的习惯用法套用了用英语中的同义语来翻译。那是因为不同的语言对同一事物或概念的表达不尽相同。如汉语表达不专心这种意义时惯用成语“三心二意”,而英语却用of two minds来表达同样的意义,同理中文的“三三两两”却是英语的in threes and fours。翻译这类汉语成语就不宜用直译,理所当然的可套用地道现成英语成语。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上述汉语成语的数字英译虽然改变了原数,但是这样的处理方法很恰当,自然贴切一目了然,免生歧义,有利于原文文化信息内容在译语中自然的再现,更能使英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更贴近汉语读者对原文反应,即功能对等理论在此是很有解释力的。相反,如果把“七上八下”译为at sevens and eights那英语读者读了就不知所云,甚至产生歧义。

(三)舍弃数字功能对等“意译”。不同的语言,有着许多不相同的表达方式,有的表达形式与译语差距甚大。汉语成语中的数字能够直译或者是改译出的毕竟只是少数,很多成语中的数字在英语中是找不到相应的数字对等体的。这时,如果强行用数字翻译出来就会使译文词不达意,晦涩不通,让人不知所云,只能用非数字的意义对等体替代,即采用舍弃数字的意译方法,把原成语里的数字换成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如:

汉语(源语) 英语(译语)

九死一生 narrow escape from death

独一无二 unique

万无一失 no risk at all

五大三粗 big and tall

上述例子用采用舍弃数字的意译方法翻译,是因为这些成语的数字在英语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数字对等体。如“五大三粗”的“五”和“三”,“万无一失”的“万”和“一”是虚指根本没有表达数量的意思,是作为陪衬或夸张的,在英语中没有哪个数字与之对等。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首先是意义对等,其次才是风格对等。需指出的是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对等,但“对等语”并非“同一语”,也就是强调再现原语信息而不强求保持其表达形式 (谭载喜,1999)。上述成语的翻译在内容和形式不能兼得的情况下牺牲了形式的对等,但是意义达到了充分的对等,且译语恰当、自然的再现了源语信息,这种意译归根结底还是合乎功能对等理论原则的。相反假如把“九死一生”直译为nine death and one live,这样的直译译语不自然且不能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同理也不能把“万无一失”译为ten thousand with no miss。

三、结语

数字是语言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汉语成语中数字往往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而只是一个泛化的模糊语言。在翻译数字成语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灵活地采用恰当的译法,不仅要确切地传达原文的含义,而且达到所谓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同时翻译的好坏与否也可以用功能对等理论来解释和衡量。

[1]Eugene A.Nid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tation[M] .Leiden:Brill.,1969.

[2]Eugene A.Nid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J]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65.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67.

[5]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91.

[6]谭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 [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1.?

猜你喜欢
译语成语原文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拼成语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猜成语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AIDMA 法则观照下广告译语的美学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