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承乡村文脉研究

2022-12-28 09:12赵之中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文脉传统文化

赵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8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形成关乎我们文明发展存续的文脉。乡村文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存在发展而形成的文化脉络。目前,乡村社会在文脉传承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传承乡村文脉、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重大。

一、传承乡村文脉对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内德·克罗伯和克莱德·克拉柯亨指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借符号之使用而被学到或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文化体系虽然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也可以被视为限制人类作进一步活动的因素。由此解释可以清晰看出文化具有历史衍生和传承的特征,可以说文脉是文化生命的基因。作为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乡村社会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创造、积淀和传承,如生活习俗、生活用具、传统建筑、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修身厚德、耕读传家等。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成就了我国乡村社会的文脉。它塑造了我们的自我认知,涵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一辈辈延续下来,对乡村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有利于乡村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历史的视野来考察,在中国广阔地域上的乡村,伴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大部分地方至今都有或多或少的文脉遗存。在中国几千年历史进程中,长期延续着“士农工商”社会阶层排序,并有着“重农抑商”的倾向性,“农”的地位并不低,“士”代表的文化精英阶层在退隐之后大多选择乡绅生活。乡村社会是几千年来大多数人生活的主体社会,形成了有着强烈文化传统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而不是工业化时代后所认为的底层的、粗放的、仅限于农民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在乡村社会,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器物层面还是思想层面,都能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痕。传承好乡村文脉,有利于乡村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理性启蒙和伦理秩序构建

作为几千年来大多数人生活的主体社会,乡村社会一向重视文脉传承,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耕读传家,就是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观念之一。中国古代传统社会还是一个“礼治”社会,“礼”属于伦理的范畴。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可见,乡村文脉曾起到重要的启蒙人的理性和帮助形成稳固伦理秩序的作用。

(三)有利于保留我们恒久的文化特质

中华文化的恒久性区别于外国文化的显著特征。这跟中华民族重视文脉传承有很大关系。乡村文脉同样具有恒久的文化特质。人不可能脱离主体社会而生存。乡村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必然产生带有地域性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与传统的、高级的、更具共通性的中华优秀文化的长久碰撞融汇,必定会形成稳定的、升华的、转而具有恒久文化特质的乡村文脉。

(四)有利于为文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源泉

乡村文脉可以为焕发传统文化精神,促进文化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如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忠报国思想、忠孝不能两全观念等,就一再在国家民族危难时激发人民的高度自觉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其背后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润泽以及乡村文脉对乡村社会的长久塑造与维持。

二、目前传承乡村文脉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析

乡村社会一向注重其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形成了当地群众感到自豪的精神情感和社会心理。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由于时代大变革,部分乡村社会在文脉传承延续上开始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传统乡村社会剧变导致文脉传承受到冲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比例越来越大,城市成为中心。相较于城市,传统乡村社会的优势不再。具体表现为: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新吸收或产生的优秀先进文化与社会精英逐渐转移、聚集到了城市,而且这一进程加快,对传统乡村文脉传承形成冲击,使其面临一定挑战。

(二)传统乡村社会人们观念的变化导致文脉传承环境改变

很多农民在工业文明面前选择了进城务工,务农成为副业;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定居生活,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乡村文脉失去了相应环境,对待传承乡村文脉,人们显得力有不逮。

(三)城乡差距导致乡村社会文化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优先发展工业是新中国必须完成的急迫任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 余年由于国家缺乏资金,工业化长期以来来自农业产出的积累与支持,因此,城乡发展出现较大差距,乡村经济相对落后,其传统文化建设也随之滞后。

三、传承乡村文脉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乡村文脉的传承意识

树立乡村文脉的传承意识,首先要求我们站在一定高度看待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区别与差异,摒弃先进落后观念之别。北宋儒家代表张载有一句名言,揭示了封建社会文人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种传承文脉的使命意识。这种意识并不回避个人利益,却具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大众利益的伦理价值。当前树立乡村文脉的传承意识关键在于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能够将传统优秀文脉发扬光大,构建传承文脉的社会氛围和群体自觉意识。

(二)加大对传承文脉的资金支持力度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应进一步加大对传承文脉的资金支持力度,如此一来,对它们的传承将进一步跨越单纯的模仿或展示,不断挖掘其深刻内涵和进行全方位传承。

(三)重视文旅文创产业与传承文脉事业的共通与不同

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正成为各地的重要战略。我们应该重视文旅文创产业与传承文脉事业的共通与不同。文旅文创产业是市场取向的文化生产,追逐流行时尚,部分地区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出现了趋同的情况。而传承文脉事业虽不回避市场行为,但更应当做一项长远事业来做,应有自己的成长发展逻辑和时间逻辑,做到两者泾渭分明而又相得益彰。

(四)重视各种社会文脉的传承与融会贯通

传承乡村文脉一定要注意各种文脉的不同,比如历史文脉、家族文脉、思想文脉等。必须重视文脉的不同种类,结合其各自的特点进行传承。此外,还要重视各种文脉的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乡村文脉的奔腾不息之势,将其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文脉传统文化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