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与重塑:国产动画电影的神话英雄再造

2022-12-29 20:10丁文霞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姜子牙魔童哪吒

肖 悦,丁文霞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言

“神话是人类通过想象力展现世界万物的起源和秩序的故事,它具有群体的规范和象征性力量”[1]。神话是一个民族文明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原始先民对未知的诗意想象及道德准则的向往与追求。而动画电影具有极高的虚拟性和想象性,对神话的视觉化呈现具有先天优势,给予创作极大的自由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复原出神话世界,将二者的特点发挥到最佳水平。英雄人物则是神话中极为突出的存在,是神话故事的永恒母题。“英雄人物代表了积极的、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英雄形象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着鼓励、劝诫的意义……但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由于人们的期望值不同,英雄形象所具有的内涵又是各不相同的。”[2]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渐有崛起之势,而其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为《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优秀之作皆是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使用了家喻户晓的神话英雄作为主角,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认可。

二、神话英雄形象重构

中国英雄的塑造以往通常是肃穆的、一身正气、不威自怒的形象。无论是孙悟空、哪吒还是姜子牙都是我国经典的神话英雄人物,其英雄事迹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中国神话电影英雄需要从塑造古典英雄向塑造现代英雄转变,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文本向展现现代社会发展的符号文本意义转变。”[3]近些年,动画电影对神话英雄形象没有简单按照神话中的设定进行塑造,而是将一个符号化的神话人物,重塑为一个符合现代审美取向的英雄形象,呈现颠覆性特征。

(一)英雄造型重构

早期动画影片《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形象色彩明快、造型简练,是得到国人广泛认可的经典神话英雄形象。影片在整体形象上参考古典小说《西游记》原文的描写,并且汲取了京剧脸谱和民间版画色彩亮丽的特点。最终呈现出拥有京剧脸谱式的面庞、头戴罗帽、黄衣红裤黑靴、腰系虎皮裙,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角色形象;人物整体造型四肢纤长,体态均匀,机敏灵巧,凸显出其灵猴的特性;色彩以红、黄、蓝为主,十分明快鲜活。孙悟空这一动画形象也成为中国神话人物造型设计的经典之作,是后世动画影片构建孙悟空形象的参考典范。

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则一改之前《大闹天宫》中意气风发、战天斗地的神话英雄形象,转而变为十分具有颠覆性的英雄形象。影片同样结合了原文的描述,保留了其毛发及眼睛的设定,但是在整体造型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在角色面部,颠覆了深入人心的京剧脸谱式设计,改成更加写实人类的面庞;服饰也不复《大闹天宫》中干净整洁的黄衣红裤,变成灰扑扑、破破烂烂的黄衣蓝裤;并对其整体身型也进行了调整,双臂比例明显偏长,肩宽背阔,不似以往“猴”的灵动,更接近“猿”的魁梧。从一个神通广大,敢于斗天的神话英雄形象转变为一个闲散潦倒的普通人形象。《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也同样如此,对其形象进行颠覆性重构。《封神演义》中描绘的俊秀少年郎形象在影片中转变为一个三头身,脸上挂着两个大黑眼圈,一口尖锐的牙齿,叛逆不羁的小孩形象。

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孙悟空和哪吒的形象转变实际体现了对这两个神话英雄精神内核的解构与重塑。两部影片中对英雄的塑造脱离传统形象,融入了现代审美倾向,将神话英雄身上的人性特征强调出来,把当下社会人们面临的迷茫与焦虑与神话人物连接,打破了中国对英雄的传统人物形象和审美的固有认知。

(二)英雄身份重构

动画电影利用传统神话原型在虚拟的世界中重新塑造神话人物新的身份形象,姜子牙便在动画电影中完成了从文臣形象到英雄形象的身份转变。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文本中是以一睿智老者的形象出现,以谋士的身份为周文王出谋划策,是兴周灭商的第一功臣。而动画电影《姜子牙》中的姜子牙则从老者的形象转变为一个正值壮年的男子形象。影片开头的姜子牙身披铠甲,手握打神鞭,俨然一副武神模样,在封神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众仙之长。但元始天尊作为至高神,高高在上地决定改变三界秩序,可以漠视和随意牺牲他人生命。姜子牙却坚持对万物生命的平等和尊重,与其师尊对他族生命视如草芥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关系。“中国神话蕴含了浓郁的崇德的伦理观念,并体现了明确的善恶观与道德评价的伦理基础。”[4]在道德伦理等方面赋予了神话英雄与中华民族共通的价值观,承担着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等责任。所以,姜子牙对其师尊违背天理、无德行为的反抗便是以一己之力对强权的反抗,并且对正义和生命平等的坚持也体现了中国式神话英雄的使命与担当,符合观众的道德期望和心理要求,于是姜子牙便自然而然地从文臣形象转变为英雄形象,获得了身份认知的解放。

这三部动画电影突破传统神话人物形象的限制,对神话英雄形象和身份进行颠覆性重塑。影片摆脱以往严肃、完美的英雄形象,对经典英雄造型进行大胆重塑。并且还将神话人物的固有设定进行转换,赋予了英雄的全新身份,使传统神话英雄成为一个饱满的、值得探究的现代英雄形象。动画影片塑造的现代神话英雄形象将观众牢固的传统人物认知进行解绑,为观众带来了陌生化的审美感受,依靠全新的形象在动画电影中获得了新生。

三、神话英雄叙事改编

“神话的模型和故事结构在影像叙述中落实到日常生活经验中,传递和确立当代的人性情怀,而非原始神话意识。”[5]中国神话故事传说流传众多,不同神话传说中相同的角色有着千差万别,动画电影对神话叙事的改编并非将神话故事简单复述,而是要将中国传统神话叙事内容结合当下,创作出符合原型逻辑与大众认知的神话英雄叙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等国产动画电影便在叙事主题内涵方面进行探索和重构。

(一)跨媒介叙事

“改编都意在于不同的媒介中讲述同一个故事,而跨媒介叙事则是围绕一个给定的故事世界讲述不同的故事”[6]我国神话故事文本类型丰富、架构完善、逻辑合理,为我国动画电影叙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创作基础。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都是将神话英雄原型从传统的文本媒介转化为现代影视媒介进行表达,并且使不同媒介故事相连接创造出全新的意义,属于跨媒介叙事的范畴。哪吒原文故事在电影媒介叙事中神话英雄原型特征及经典情节都得到保留。而《大圣归来》和《姜子牙》则只保留了经典神话原型人物,但在叙事背景的时空上进行重设,是以原文的神话世界为基础进行衍生。

“‘跨媒介的故事世界’更关注相关性多于差异性,更关注媒介关系胜过文本关系,更将文本视作观众构建心理模型的‘线索’而不仅是被膜拜的作品,更强调共同建构多于主体间性。”[7]动画影片没有局限于对文本媒介的刻板呈现,而是根据影片的需要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如《大圣归来》中虽然孙悟空解开封印的时间由原文大闹天宫后的五百年改为四百多年,但解开孙悟空身上封印的依然是被设定为唐僧前世的江流儿。影片使神话英雄在不同媒介中既有共同点便于观众分辨,又拥有完整的故事逻辑,能够在原文的基础之上诠释出崭新的含义。

(二)叙事主题重构

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的叙事主题中剔除了传统神话叙事蕴含的封建伦理、神权等主题,融入了现代性观念,将主题内涵更改为对英雄成长的展示。电影从世俗的角度描绘了英雄的成长与变化,对人物向内进行探索,构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对其心理因素进行清晰的剖析和呈现,使其内心历程得以展现在观众面前,符合新时代的审美取向与精神追求。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叙事背景上汲取了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故事背景,但是在叙事主题上进行全新定义,将其置换为英雄成长主题。《封神演义》原文中哪吒与父亲李靖有着重重矛盾,李靖几次想杀哪吒却未成功,哪吒也有着想要“弑父”的行为,通过针锋相对的父子关系展现了封建思想下对父权的反抗。而动画影片把哪吒这一神话英雄身上存在的封建伦理思想进行解绑,并且将叙事主题从对父权反抗扩大为对宿命的反抗,展现了哪吒在既定宿命下成为英雄的心理成长变化。影片中哪吒是天生的魔丸,背负注定要灭世的罪名,被众人冷落和排斥。可是后来感受到父母坚定的爱,知道李靖求取换命符希望其避过天雷劫,哪吒发现自己从未被父母放弃,心理的沉疴逐渐被治愈,达成父子的和解。在巨浪压境之下拯救了陈塘关的万千民众,从人人皆知的“坏小子”成为拯救一方百姓的大英雄。而《大圣归来》和《姜子牙》也是如此。孙悟空一个看起来遇事逃避,冷漠自私的人物形象,经过江流儿的引导、激励后,重新焕发内心的力量,恢复神力,成为那个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体现英雄成长的主题。而姜子牙从模范的众神之长到摆脱师尊的影响,变为有着独立人格,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个体,并且最终选择斩断天梯,使神界不能高高在上地随意操纵他族和人界的命运,让人类和妖族能够自主发展,同样完成了英雄的成长。

动画电影在叙事方面对神话人物进行补充和续写,使其在当下的社会情境中重新焕发新生。影片保留了神话英雄的显著特征,通过熟悉的人物和叙事内容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又将叙事主题进行置换,展现英雄成长的心理变化过程,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价值观念,观众也更能带入影片产生共情和认可,接受叙事内容和主题的转变。

四、神话英雄精神呈现

“艺术的民族性就是指民族道德思想和传统文化中反映的民族的感情、意志、利益、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8]《西游记》与《封神演义》等古典神话文本带有鲜明的民族烙印,是民族文化思想观念和精神取向的载体之一。《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等动画电影都取材于传统神话文本,孙悟空、哪吒和姜子牙都属于中国传统神话的英雄形象,身上必不可少的包含着民族精神,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英雄塑造提供深厚的底蕴。

(一)侠义精神

《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形象便体现了侠义精神。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性格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正义的期望和追求。“侠反对一切束缚、体现出尽情释放的自我反秩序反文明特征。另外,原始人的直觉伦理学在侠的身上也有所体现,具有粗糙的正义感。”[9]影片中孙悟空呈现出落魄失意的状态,失去了作为齐天大圣的实力与傲气。傻丫头被抓走后,面对实力悬殊的情况,虽然内心十分痛苦和挣扎却选择了退缩。可看到江流儿一往无前,奋不顾身地去救傻丫头后,被深深打动,不顾危险地去营救两人,最后成功打败反派,救出同伴。影片中对孙悟空内心理性和感性的情感重重交织进行了充分展示,最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失去力量也要义无反顾地去救同伴。这是其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侠义精神的重新涌现,体现了扶弱抑强,舍生取义的侠客品性,最终大圣归来,惩恶扬善,匡扶正义,完成了自我认同和救赎,尽显侠义之精神。

(二)反叛精神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延续了对叛逆精神的表达。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叙事中哪吒天性顽劣,与父亲极为不和,两者的矛盾关系深刻映射了其对传统父权的反叛精神。而动画影片则突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传达,着重于对天命的反抗,展示个人的价值由自己决定的观念。哪吒顶着“魔丸灭世”的预言,却不甘天命既定,并得到来自父母和朋友的信任与力量,完成个人的心理和身份认知,最后为了百姓奋力一搏,面对命定的天雷劫也拼死反抗,鲜明地展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精神。哪吒身上的反叛精神是中国英雄无法泯灭的民族特征。“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中华民族千万年来可以安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根源,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对命运的抗争精神,体现了永远不屈,勇于反抗的民族精神。

(三)问道精神

《姜子牙》动画影片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问道精神。道法自然,其中包含着理性思维“道”在此并非是大道自然之道,而是探明求真之道。“道家认为理性的自然精神造就了大自然的至善至美,因此,人类不该通过人为的观念,而是应当通过对大自然精神的观察和体悟来指导自身的行为。”[10]中华儿女自古便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发问和挑战。姜子牙在影片中体现的便是探明求真之道,对事物本质和权威大胆质疑。“问道”是对自己所持之道的摸索,同时也是对他人之道的探寻。影片中元始天尊便是权威的象征,所言所行众人皆奉为圭臬,但姜子牙却敢于质疑,为追求真相奋不顾身。姜子牙对事实求证辨明,对至高神和权威的象征认证的真相敢于质疑,这都是道家的理性精神的体现。

五、神话英雄再造的评述

“后现代主义是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是解构和颠覆主义的延伸。”[11]国产动画电影也深深地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三部动画影片对神话英雄进行颠覆性重塑便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如孙悟空、哪吒和姜子牙等传统神话英雄呈现出颓废不羁等造型和性格特点。还对原有叙事主题的大胆解构,打破了封建伦理和制度的限制,注入了现代价值观念。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展现出父母孩子之间平等、尊重、坚定的信任与爱的现代家庭观;《姜子牙》中姜子牙放弃成为众神之长的机会,寻找事实真相,反映了其突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符合现代社会对维护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并且三部动画影片在民族精神方面给予了新的诠释,剔除传统的父权至上、愚忠愚孝、等级分明等封建糟粕思想,通过对侠义精神、反叛精神和问道精神的表达,展示了现代神话英雄对敢于斗争、牺牲自我、生命平等等价值的追求。如《大圣归来》中孙悟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姜子牙》中姜子牙对“愿天下再无不公”的追求。

国产动画电影中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融入,改变了观众对传统神话英雄的认知和理解,使观众从全新的视角对其解读。对神话英雄的塑造,也展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神话形象和故事内核,弘扬了我国不畏艰险、敢于抗争和追求真理的民族精神,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当下社会也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娱乐化的方式去重塑神话,为中国动画电影和传统文化得到市场和国际认可,开辟一条新路径。

需要重视的是,将传统神话简化和分解使其过分迎合商业化和世俗化,也会使神话传统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违背神话中蕴含的诗性智慧。诗性智慧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根源之一,体现为一种直觉性和创造性的灵性。中国早期动画电影便有着深刻的诗性意蕴,如影片的场景便能使观众能够享受扑面而来的中国独特审美体验,得到感官上的洗礼。但现在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与审美等方面却没有把握好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平衡,对影片里中国诗性韵味的展示大大削弱。如《姜子牙》大禹遗迹的沙漠场景中,便出现了浓浓西方游戏风格的冤魂怪兽,使观众产生错乱和跳跃的审美感受。国产动画电影对神话的娱乐化重塑如何适度进行,做到大众对原始的神话原型既能轻松接受,又不会消解掉其文化意涵还需要继续探索尝试。

六、结语

国产动画电影创造属于中国的神话英雄,可以帮助中国人民进一步厚植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好地表达中华文化正向积极的价值观,也使神话在当代社会得以重生。其对神话原型的形象重构、叙事改编和民族精神呈现也是源于时代精神和观众的审美需要。国产动画电影对神话的重述要抛却过去封建道德准则的要求,深挖中国神话英雄的独特魅力,将神话文本和人物世俗化,提取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融入到现代价值观和审美观中,在能够保留中国文化特征的同时,向外扩展和融合,创作出国内外观众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中国故事和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姜子牙魔童哪吒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