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粉彩山水画的工艺特征和意向审美

2022-12-29 20:10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粉彩山水画陶瓷

邵 奇

(1.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999078;2.景德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0)

清朝雍正时期开始兴起柔和色彩风景画,并在清朝乾隆帝时期达到艺术顶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性。陶瓷粉彩山水画与陶瓷花鸟画、人物画一样,是我国陶瓷装饰的重要艺术类型。人们在欣赏陶瓷粉彩山水画时,可以获得陶冶情操的效果,并且能够感到精神愉悦。因此,了解陶瓷粉彩山水画的审美属性,是我们欣赏和评价陶瓷粉彩山水画的重要前提[1]。

一、陶瓷粉彩山水画简介

陶瓷粉彩山水画与陶瓷装饰画、人物画一样,属于陶瓷艺术设计的重要范畴之一,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陶瓷彩绘山水画具有极高的技术和美学,欣赏我国的陶瓷粉彩山水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和艺术情操。由此可见,调查并理解我国陶瓷的粉彩山水画中包含的美学特征十分必要。本文将从构成、艺术概念的角度,对陶瓷粉彩山水画中包含的美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2]。

陶瓷粉彩山水画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画风,属于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分类,以陶瓷作为支撑并用各种颜色和釉料作为表达手段,这种艺术形式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陶瓷粉彩山水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另外,用陶瓷画的风景画不是自然风景画的复活,而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它的来源是大自然,在艺术表达上则追求高于自然。因此,在陶瓷粉彩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注意作品造型与装饰的结合,以及色彩的形成、线条的插入、层次的形成和艺术品的整体感觉,图像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作品富有创意和感染力,并能够将陶瓷山水之美和材料本身之美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创造出与时俱进、影响深远的陶瓷工艺品[3]。

二、陶瓷粉彩山水画的艺术发展脉络

粉彩瓷始于康熙年间,但是这一艺术形式在康熙时期发展得并不好,在雍正时期,粉彩山水画瓷器进入了开发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白底粉彩作为一种独特的粉彩瓷器异军突起,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乾隆年间,粉彩艺术风格变得细腻繁复,虽然失去了雍正时期清雅淡雅的品位,但是在装饰中也出现了大量彩粉和锦粉,其装饰制作工艺开始变得复杂,粉彩艺术在道光后期逐渐失去了生命力。后来,在清末民初时期的“珠山八友”时期,宋代以来的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被整合到陶瓷装饰中,有效推动了粉彩瓷器的后续发展[4]。

十分值得一提的就是宋代瓷器的审美,从唐到宋,瓷器的审美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无论是造型、釉色还是纹饰,宋瓷都倾向于自然、冲淡、质朴的特色。受儒教和道教的影响,宋朝时期文人志士在山川相接的森林和山谷中,致力于传达儒家传统治国报国思想的同时,也重视寄情山水、喜爱自然,表达出“采菊东篱下”的闲适自然之意,因此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5]。

20 世纪30 年代,陶瓷粉彩山水画正式进入历史舞台。“珠山八友”是这一时期璀璨的艺术明珠,他们以古代优秀艺术家为榜样,为陶瓷粉彩山水画的审美面貌定下基调,并创造性地加以处理,并将宋代文人审美传承下来并赋予了更加深厚的意蕴[6]。

在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之前,山水风景画作为人物绘画的补充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山水画描绘了山、水、树、石等风景,在这些画作中风景和人物的比例往往较为平衡。后来,山水画从肖像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五代十国时期,山水画被划分为不同的流派。宋元时期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士大夫们参与了北宋流行画派的创作,他们对山水的热爱导致了文学山水画的出现,宋代山水画多为“浓墨重彩”风格,出现了多位杰出画家,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山水画艺术的巅峰[7]。

三、陶瓷粉彩山水画的工艺

(一)独特的构图布局特征

优秀的陶瓷粉彩山水画作品,首先来自优秀的构图和合理的布局。构图布局是图像内容在作品中的位置,陶瓷粉彩山水画的构图和布局与其他作品相比,不仅有更丰富的图像内容和更多的画面层次,而且具有更加宽泛的构图形成和空间布局。构图布局对陶瓷粉彩山水画的影响很大,要使作品的构图布局更加合理,就必须充分掌握构图布局的方法。

陶艺作品不仅以鲜明的影像吸引观众,还以充满诗意的爱情的世界吸引观众,“艺术概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是艺术美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彩色风景画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

李可染先生指出:“艺术概念是艺术的灵魂,通过实现场景融合的高级艺术处理,在客观事物的本质上集中人们的思考和感情。为了表达感情,借用场景表现艺术领域、诗领域被称为艺术概念。”艺术概念在柔和的风景瓷器的绘画中有很多内容,作品的主题、构成、图像、细节经常使用,艺术概念的形成通常与图像密度成反比。

(二)繁复的制作技法

从绘画的角度来看,粉彩的制作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画粉彩和填充粉彩。首先,技术人员需要制作粉彩绘图,这在技术术语中称为“打印”。在这之中大部分艺术设计流程均在瓷器上直接进行,因为这样可以大致预测完成的痕迹在瓷器上的效果,并且可以更好地与器皿的形状相结合。第二步是制图,用技术术语叫作“制作图纸”。技术人员在制作图纸时,需要用很浓的墨汁勾勒出图纸所画出的细细线条,以便于在图纸中拓印然后拍照,在将图纸风干后,再次用浓墨绘制图案并重新润湿后,用吸水纸吸至湿透,再用于在另一块瓷器上绘画。下一步就是打勾,打勾时油料的比例很重要,油太多会使材料变滑,油少了就会变得干裂。最后一步是填充油漆,填漆的第一步是在基底上涂粉,即先涂上“玻璃白”,待干燥后再涂上其他漆料,考虑到玻璃白的厚度可以决定焙烧后的色调,创造者将玻璃白的特性用于着色和其他操作,也可以在粉彩材料中混入不同量的玻璃白,使其“粉化”并使色彩更加丰富,从而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粉彩艺术的山水图式

“珠山八友”重视山水画的瓷纹,他们以文化为基础,将陶瓷粉彩山水画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珠山八友”作为清末民初的艺术家,他们立足陶瓷工艺特点,以中国画文化为指导,完善和发展了陶瓷粉彩山水画艺术。他们从传统山水画开始,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结合颜料的特点并以审美的态度装饰风景,这与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因此他们的作品以柔和的瓷器风景和开放光线的构图较为常见。“珠山八友”的作品,画面长宽可伸缩并在瓷瓶上自由分布,在事实上将传统纸上山水画的二维造型转化为立体造型,实现了维度和空间上的提升,其作品给人一种丰富而活跃的感觉。

四、陶瓷粉彩山水画的意象审美策略

(一)体现崇尚清净自然的写生观念

唐代画家王维有“外师造物,心心相印”的艺术创作理论。艺术家以天地万物为师,用心领悟世间万物的魅力与美,将外在的山水风光与自己的“内心”结合起来,就能够创作出仅属于自己、仅代表自己的艺术作品。其中“师法自然”就是以自然为师,画家在写生中通过游走和无声的笔记,描绘山水间的万物,捕捉山水中的自然规律,增加对自己心灵本性的认识。就陶瓷粉彩山水画而言,考虑到其审美特点主要由笔墨之妙构成,因此没有墨水则笔触就无法体现,这使得许多陶瓷粉彩山水画以黑色为底色,包括所用墨水的浓淡程度和黑白的变化,艺术家在着墨时需要注意颜色变化的趣味,需要干湿浓淡各有不同,而陶瓷粉彩山水画中色彩的运用强调“色不碍墨”,这就是一种崇尚清净自然的写生观念。

中国的陶瓷粉彩山水画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才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流派并逐步构成自己的审美特征。宗炳曾经提出过一个艺术哲学概念:“含道而应物,心为正”,这是从老庄哲学中提出的审美观念,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以“道”的哲学视角,对山水画美学进行了透彻的思想认识和总结,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粉彩山水画的构图、线条和色彩都充满了一种简单的静止之美。

(二)融入陶瓷粉彩山水画的构图形式美

陶瓷粉彩山水画的构图美是多样化的,这一艺术表现特点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是类似的,因此两者在艺术表达上是具有一定程度互通性的。例如,粉彩陶瓷山水画对客座、回声、繁简、密度、深度、虚实、凹凸等艺术规律均有正确和审慎运用,然而陶瓷粉彩风景画有其独特的构成,例如艺术家在陶瓷粉彩山水画的构图时还应注意深浅的关系,远的颜色要重深,远的意境要重叠,颜色要明暗有区别,从而让陶瓷粉彩山水画中的巨幅画面得以流线化,则山水的磅礴动感也可以在陶瓷粉彩山水画中非常自如地表现出来。

此外,陶瓷粉彩山水画在构图形式上也有自己的载体,它不仅包括扁平的瓷盘和圆盘,同时还有各式花瓶等瓷器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本身有着优美的外形曲线。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注意以陶瓷艺术品的形状为主要构图依据,根据陶瓷的形状选择构图方法,追求构图的协调、对称性和均衡,这意味着用于不同配置方法,尽管在相同工具和相同的主题下,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可以说,这些陶瓷粉彩山水画的彩绘构图形式和构图规律为它们增添了其他审美情趣,形成了陶瓷粉彩山水画独特的审美特征。

(三)虚实统一的笔墨语言美

水墨的运用是山水画成败的关键,陶瓷粉彩山水画中陶瓷艺术的书法语言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已形成完整地呈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并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笔墨语言。这种笔墨语言之美首先表现在其色彩和笔触的多样性上,既有釉下青花这类高温色釉,与此同时又有旧彩、新彩、粉彩、釉彩、釉下颜料相结合的综合装饰,而刷子还可以分为鸡刷和羊刷,可以说这些多样性正是陶瓷粉彩山水笔墨之美的基础。

其次,陶瓷粉彩山水画中水墨的美感不仅受到颜料和工具种类的影响,还受到艺术家技艺的影响。在这里,墨水不仅包括点、线、表面等。其中,线条是墨水中最重要的部分,作者灵巧的处理线是用笔墨展现陶瓷粉彩山水画语言之美的关键。陶瓷粉彩山水画中的线条主要用于画的轮廓,以表现创作对象的物理和结构特征。此外,在陶瓷粉彩山水画中,水墨技法和毛笔技法是密不可分的。水墨技法之美在于笔触,如果没有水墨技法就无法再现笔法之美。陶瓷粉彩山水画在颜料的使用上强调“色不干涉墨”的设计原则,利用水和颜料制成的特殊颜料来调整陶瓷粉彩山水画中物件的色相、光影,并进行艺术表达,从而让整部作品呈现出真实感。总之,陶瓷粉彩山水画无论是在笔触上,还是在墨的运用上,都充满了独特的艺术特点,通过这些艺术内涵,陶瓷粉彩山水画表达了它的存在意义。

(四)创作陶瓷粉彩山水画的意境美

意境是客观事物本质的集中体现。陶瓷粉彩山水画意境的展现,则需要借助陶瓷粉彩山水画意境的具体表现手法,这里分为三种表现形式:细笔陶瓷粉彩山水画、写意陶瓷粉彩山水画和陶瓷粉彩山水工卷本。画细笔触和色彩浓重的山水时,艺术家常使用釉上粉、新色等,而写意陶瓷粉彩山水画则多使用釉下青花,促进青花材料的虚化,其整体效果显着。艺术家在创作陶瓷粉彩山水画时,既要师法自然,又要表现出山水画的独特美感,当艺术家在被丰富的自然美景所震撼,感叹“自然伟力”时,应当通过自己磨炼的艺术技巧,营造出多样而统一、有序的艺术意境。郭熙曾说过“画见其效,不留痕迹”,这就是将自然山水转化为陶瓷时所要理解的规律。艺术家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主次、虚实相结合的完美艺术景观,这意味着艺术家在创作陶瓷粉彩山水画时,需要真诚地热爱自然、体验自然,克服时空带来的局限性并力求追求全面的自然感,通过陶瓷粉彩山水画带给观者美与诗意。

(五)题款和印章增强形式美

铭文和印章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不仅能清楚地表达时间、起源等基本信息,体现作品的个性以及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加深观众对陶瓷粉彩山水画的理解。陶瓷粉彩山水画中的题字、印章,一来可以起到交代绘画信息的作用,二来可以增强山水画的形式美,有效地将诗、书、画结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艺术家通过结合不同的点、线、面,形成各种能给画面增添光彩的书法美感。除了书法题字,陶瓷粉彩山水画中有一个印章,印章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通过珍珠白布实现的美的形式上。它在全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创作的责任,让整个画面充满活力,达到优美的构图效果。在一些陶瓷粉彩山水画中,除了题词,静物和标记也经常被用来表达作者隐含的意义和情感,所以鉴赏家可以同时欣赏它们,欣赏多方面的艺术美。

五、陶瓷粉彩山水画创作展望

陶瓷粉彩山水画创作,一要源于自然,融于自然,所有的创作均源自对自然生活的独特细腻之感,这样才可以在完成每副作品选材时,融入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这恰恰作为自然最好的表述。二要保持风格独特,个性张扬,体现创作者的灵动个性,充分诠释创作者的内心活动,提高作品的最终价值。在主宰艺术的基础上赋予作品真实鲜明的个人风格,尤其在画面色彩上,不论是浓重渲染还是轻描淡写,都要确保画面色彩的恰到好处。三要重视实践,追求超越。道家追求自然天人合一,那么陶瓷粉彩山水画的艺术创作,多以清闲淡雅为主,相比于概念阐释或叙事,与绘画特性更贴合,也能够在作品中表现人物情感性格,实现技法、理论、个人艺术修养的完美统一。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陶瓷粉彩山水画具有特定的审美属性,其美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大大提升了陶瓷粉彩山水画的艺术美感。新时代的艺术家克服了传统山水画笔墨和构图程序的局限在瓷器构图、着墨方式、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创新,展现了陶瓷粉彩山水画的艺术美感。为了更好地展现陶瓷粉彩山水画的艺术美感,创作者在创作陶瓷粉彩山水画时,必须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激。只有在保持这些情感的基础上,艺术家才能与他们的艺术作品交流,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才能真正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本文在简述粉彩与山水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陶瓷粉彩山水画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对更多的艺术家创作陶瓷粉彩山水画时提供更多艺术理论上的支持。

猜你喜欢
粉彩山水画陶瓷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