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模式及效果实证研究

2022-12-29 08:00广州南方学院杨小松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学史形势党史

广州南方学院 杨小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与其他思政课相比,具有强时效性和强针对性,这既是优点也是容易引起片面认识的误区。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有利于打破一味追求“新”和“专”的固有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和大局观,通过融入党史教育,更好地达到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教学效果。

一、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在逻辑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彰显了历史和时代的统一。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侧重社会热点、政策焦点、时事观点等,在学生未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情况下,易导致对此类事件的认知停留在浅表层面。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所处的总体环境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指引和具体呈现方式等方面的认知,会显现出不成熟、困惑或是动摇的现象。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整体的观点指导下,坚持大历史观,既参照过去,又立足当下,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以党史学习为切入点,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国家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明确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战略意义和一脉相承性,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彰显了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尤其是对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信息的获取总量惊人、速度飞快、碎片化方式显著。在缺乏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学生群体容易被带节奏,随波逐流,难辨真伪,出现认知混乱、片面看待所面临的对象,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被表象所左右日益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人生课题。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融入党史,通过学习党史中蕴含的方法论智慧,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引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寻求事件本来的面貌,在事实基础上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彰显了认知与实践的统一。党史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既包括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深藏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方法。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融入党史学习,旨在提升学生“认知”的层次,学史,慎思,领悟。学生通过学习党的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领悟其中的精神和方法,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力行。学生通过学习,以史鉴今,把握时代脉搏,坚守政治立场,领悟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判国际形势,掌握国家政策,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自觉地将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笃信笃行。

二、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模式构建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内容嵌入为形。通过党史材料的引入,帮助学生了解当下所学知识的“前世今生”,使学生了解到理论的创新、政策的制定并非凭空出世,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经过不断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具有创新性和传承性。引导学生将所有知识纳入历史长河中,认清道路、理论和政策内含的联系性、发展性以及真理性,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学习,不孤立和片面地认识所学的知识,做到学史明理。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以方法嵌入为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行。科学的理论指引,帮助我们党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历史关头,突破各种艰难险阻,战胜无数风险挑战,实现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知识。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共归纳过三个社会主义矛盾。在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外国侵略者间的矛盾,我们的目标是解放全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在建设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间的矛盾,我们的目标是富起来,消灭绝对贫困,建成小康社会。在当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又为我们指引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目标。这种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无论在国家治理方面还是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具有抽丝剥茧的功效,能够切中要害,对学生学习和成长具有醍醐灌顶的启示作用。

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以价值嵌入为魂。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用生命和鲜血孕育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兼具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本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底色,这些精神跨越时空,激励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奋斗,成就一次又一次伟大的胜利,收获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成就。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就是要将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厚植到学生的内心,培养其成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

三、分析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效果

表1

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运用学习通线上平台,分享教学资料,告知学生学习要点,要求学生预习,以确保在上课时师生间拥有交叉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获得参与感,对部分知识储备有限的学生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对课上学习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前两个历史决议,重点掌握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背景、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我党百年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及其与第三个历史决议间的异同点。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清晰认识到其中最大的不同点,前两个是关于问题的决议,第三个是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结合当前国家的新发展阶段,认清本质区别的原因在于前两个决议已经把党内存在的根本方向问题解决了,当前我党的重点工作是积累经验,从经验中汲取营养,继续奋斗新征程。同时,学习其中的相似点,尤其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学习,如“两个确立”,明确了我党的指导思想和党中央的权威地位,是我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保障。党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融入,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前政策的“前世今生”,感知到其重要历史意义,有利于学生学史明理,实现高层次的知识学习目标,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方法运用助力能力目标培养。本章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历史观的认识论和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既达到为教学目标保驾护航的意图,也能实现学生大历史观认识论和比较分析方法论能力的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在历史长河中当前政策的焦点,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清楚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对现实的启发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当下决策,深入理解“过去我们党为什么会成功,未来我们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密码,实现学史增信。

案例教学助推价值目标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案例教学,引入长征过雪山草地时期炊事班战士寻问方向的党史故事,唤起学生对长征故事的记忆点,将其与第一个历史决议联系起来教学,使学生感性学习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给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带来的重大灾难,深刻吸取路线错误的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启迪当下。在实现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嵌入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重温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做到学史崇德。

学以致用,实现教学终极目标。党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互动环节,搭建师生学术共同体,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结合起来。学生在分析国内外形势时,能够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明大势、辨走势。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使学生不断地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自信自立,向革命先辈学习,传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艰苦奋斗,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真正地做到学史力行。

中国共产党党史内涵丰富,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学习。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学习;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对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学习。将党史的学习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有助于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价值培养三个方面齐头并进,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学史形势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上的今天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