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围绝经期血脂与腰围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12-30 12:46张晓涵孙皎王桂茹王海凤王新新纪天亮侯丹丹盛春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腹型绝经期检索

张晓涵 孙皎 王桂茹 王海凤 王新新 纪天亮 侯丹丹 盛春蕾

(吉林大学 1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2护理学院;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围绝经期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此过程伴随着与卵巢功能衰退相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改变〔1〕,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即中心性肥胖)的发生〔2,3〕,二者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发病密切相关〔4〕。腹型肥胖主要指内脏脂肪积聚过多,是血脂代谢紊乱的重要预测因素〔5〕。腰围(WC)和腰臀比(WHR)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评价腹型肥胖的指标,大量研究显示WC相关指标是血脂异常的预测变量〔6~8〕。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检索文献年代和地域分布、期刊收录状况、研究内容等方面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围绝经期血脂与WC的研究发展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方法及筛选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 1900年至2018年9月收录的所有文献。一级检索主题词为“climacteric* or menopaus* or perimenopause* or postmenopaus* or premenopaus*”,同时将所有发表在更年期相关杂志的文章纳入检索结果中,更年期相关杂志包括“Menopause” “Maturitas”和 “Climacteric”。为缩小二级主题词“血脂”检索范围,应用网站中检索结果分析工具排除不相关研究方向,如“geology(地质学)”等。通过文献类型进一步缩小范围,仅保留“article,meeting abstract,review,proceedings paper”4种文章类型,共得到文献45 848篇。将检索结果导入“Derwent Data Analyzer”数据分析器中,输入二级主题词“lipid* or lipoprotein* or dislipid* or apolipoprotein or dyslipoproteinmia* or hyperlipid* or hypercholesterolemi* or hypertriacylglycerol* or hypertriglyceridemia or LP* or cholesterol* or TC or CHOL or total-C or triglyceride* or triacylglycerol* or TG or TAG or TGL or LDL* or HDL*”,共得到6 100篇文献。在此基础上,输入三级主题词“Waist* or hip* or WC or WHR”完成检索。

1.2分析方法 使用Web of Science网站检索结果分析工具、 “Derwent Data Analyzer”数据分析器和Excel 2016,分析文献来源、发文机构、年代分布等文献一般特征。采用内容分析法,根据题目、摘要和全文对导出文献进行手动分类和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检索结果和文献一般特征 共得到围绝经期血脂和WC相关文献219篇,其中论文214篇(98%),综述5篇。1990~2018年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6、4、9、4、8、5、8、9、9、9、8、11、6、6、12、9、3、10、8、10、6、12、6、10、11、5、5、9篇,近5年共发表40篇。

2.2期刊分布 共95种学术期刊发表了围绝经期血脂与WC相关文章,发表数量最多的前16种期刊均刊载4篇以上文献,共118篇。其中期刊名称、数量及2018年影响因子分别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17篇,5.151)、Menopause(12篇,2.673)、Metab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12篇,5.963)、Climacteric(9篇,2.807)、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7篇,6.549)、Atherosclerosis(7篇,4.467)、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7篇,5.789)、Maturitas(7篇,3.315)、Clinical Endocrinology(5篇,3.077)、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4篇,2.236)、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logy(4篇、6.086)、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4篇,2.954)、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4篇,4.333)、Gy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4篇,1.453)、Hormone And Metabolic Research(4篇,2.560)、Journal Of Endocringological Investigation(4篇,3.166)。

2.3国家分布 所有作者来自31个国家,发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共发表文章166篇,其中美国发文最多(51篇),其他为意大利(23篇)、中国(20篇)、瑞典(16篇)、波兰(11篇),英国、韩国、伊朗、芬兰、巴兰均为9篇。共28篇论文为国家间合作发表,美国合作发文数量最多(9篇),其他为芬兰(5篇)、法国、瑞典均合作发文4篇,意大利、英国、伊朗均合作发文3篇,波兰、韩国、巴西均合作发文1篇,中国分别与美国、日本合作发表3篇文章。

2.4研究方向

2.4.1WC与血脂异常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9〕,绝经后女性腹型肥胖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绝经前增加。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探讨中年女性腹部内脏脂肪与血脂代谢的关系〔10〕,WC、WHR是预测内脏脂肪的有效指标,同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WC、WHR等腹型肥胖指标与血脂改变密切相关〔11~13〕。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深入探讨WC相关指标在中年女性血脂管理中的价值〔14~16〕,其中包括在发生血脂异常时,WC相关指标的最佳预测值,以期为围绝经期女性通过体重管理来调控血脂提供参考。Moreira-Andres等〔14〕比较了WC、WHR和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得出WC预测正常体重人群血脂异常效果最佳,2014年Liu等〔16〕提出WHR和WHtR对中国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Choi〔17〕、Lyu等〔18〕提出性别和绝经状态会对腹型肥胖与血脂水平的关系产生影响〔17,18〕,提示在探讨WC相关指标对血脂异常等的预测值时应考虑以上因素。因此,近年来多项研究针对不同绝经状态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WC相关指标的最佳预测节点普遍不同于当前参考标准〔19,20〕,中国内地尚缺少不同绝经状态女性肥胖指标对代谢综合征等的最佳预测点研究。

2.4.2WC、血脂与疾病 腹型肥胖和血脂异常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多种疾病也对腹部脂肪堆积和血脂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促进其他疾病的发展。本次检索结果中涉及的疾病包括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骨质疏松、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和癌症等。

2.4.3WC、血脂与激素 女性在围绝经期激素水平的改变是导致腹部脂肪积聚和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从检索结果中提取出影响腹型肥胖和血脂代谢的激素包括性激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瘦素、脂联素、饥饿激素和植物雌激素(异黄酮、木酚素)。其中激素替代治疗(HRT)(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和植物雌激素补充是改善女性绝经后生理状态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二者对女性代谢及其他方面的潜在不良影响也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研究热点〔21~24〕。

2.4.4WC、血脂与生活方式 饮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睡眠等生活方式与腹型肥胖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1990年以来多项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索,检索结果涉及研究主要分为饮食和体力活动两大方面。饮食研究中的变量包括饮酒情况、荤素饮食、营养素摄入量(如微量元素、脂肪酸、纤维素等)、乳制品摄入、植物蛋白、豆类(大豆及其制品)、油类(黄油和橄榄油)和植物雌激素摄取情况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女性绝经前后膳食摄入的现状调查和比较及其对WC、血脂的影响,此外,部分学者还进行了前瞻性饮食调查〔25,26〕或干预试验〔27,28〕。体力活动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运动方式(有氧运动、阻力训练)、运动强度(轻、中或高强度)和运动频率(包括久坐等)对WC、WHR和血脂等的影响,建议女性应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以改善或控制绝经后不良代谢状况。另有8项研究对综合生活方式与中年女性肥胖和代谢的关系进行了探讨〔29~36〕。

2.4.5WC、血脂与心理社会因素 仅有4项研究探讨了心理社会因素,但其对中年女性代谢的影响不可忽视,早在1991年Wing等〔36〕就提出腹型肥胖的中年女性常存在血脂异常,WHR与高水平的愤怒、焦虑和抑郁及社会支持水平有关,Evolahti等〔30〕和Bunde等〔37〕得出了相似的结果。2018年Calling等〔38〕对6 711名中年妇女的17年的随访发现压力增加心肌梗死发病风险,高水平的WHR和血脂异常的女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较高,但未对压力与WHR和血脂的关系进行分析。

3 讨 论

从发文趋势看,围绝经期血脂与WC的相关研究虽开始较早,但近年来仍受到较多关注,说明对围绝经期女性WC和血脂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从文献类型上看,各国发表的综述数量较少〔24,34,39~41〕,包括植物雌激素对人体成分的影响(2018年)、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对肥胖和代谢的影响(2008、2018年)和性别、肥胖等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1997年),其中有3篇均为10年前发表,未来可选择不同研究方向做进一步文献综述。

3.1围绝经期女性WC与血脂代谢 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和绝经状态改变,体内脂肪组织逐渐增多,并转向中心性分布〔42〕,当前研究已证实,血脂代谢异常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43〕。腹内脂肪检测的金标准为螺旋CT或磁共振法,但其缺点为成本高、长期检测易导致放射线损伤等。WHO等推荐可使用直观、简便的体表测量指标反映腹型肥胖,包括WC、WHR、WHtR等〔44〕,研究表明,这些体表测量参数可预测血脂水平变化。本研究回顾检索结果时发现,由于反映腹型肥胖的体表参数较多,且无法确定参数测量的是腹部皮下脂肪还是内脏脂肪的积聚,因此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探索何种指标对血脂异常等代谢问题的预测效果最佳及是否能使用单一指标来预测代谢状况〔15~17,45〕。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研究指出,WC在反映腹型肥胖上具有种族差异性,并且各国根据人群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但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在确定代表女性腹型肥胖的WC等预测点时应考虑年龄和绝经状态〔7~9〕,并建议降低预测代谢综合征的肥胖指标临界值,以起到早期预防的作用。检索结果中,我国仅有Chu等〔19〕针对65岁绝经前女性进行研究,但结果显示腹型肥胖指标对血脂异常的预测效果较差。另有两篇研究〔16,45〕显示WC、WHR、WHtR是预测中国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的较好指标。我国不同绝经状态女性WC等指标对血脂的预测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3.2围绝经期WC、血脂与疾病 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证明肥胖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46~48〕,增加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发病风险,进而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女性进入绝经过渡期后腹型肥胖发病率增高,也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49〕。PCOS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原因尚在探索中,已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植物雌激素和雌激素的过量使用等均可引起PCOS 发生〔50〕。PCOS以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主要体现为腹型肥胖,易引起血脂代谢的改变,从而增加亚临床心血管疾病风险(如动脉粥样硬化等)〔51〕。控制腹型肥胖是围绝经期女性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医务工作者应及时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围绝经期女性对体重和形体管理的重视。围绝经期WC、血脂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也尚在探索中,未来研究应给予更多关注。

3.3围绝经期女性WC、血脂与性激素 围绝经期女性脂肪分布和血脂代谢的改变,与卵巢激素的变化密不可分,然而,当前研究对内源性激素水平与女性肥胖和代谢的影响存在争议〔52,53〕,可能与围绝经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单次测量难以获得激素动态变化有关〔52〕,此外生殖衰老分期专题研讨会也提出,各国尚缺乏生殖生物学标志物的水平和变化特征的相关资料〔1〕,未来研究应重视性激素的动态变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HRT能改善围绝经期女性血管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54,55〕,可能有利于调节血脂代谢〔56〕。随着HRT的广泛应用,其潜在风险日益受到研究者关注,Bingol等〔21〕发现40例女性使用HRT 6个月后,WHR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但血脂代谢等无明显变化,Casanova等〔57〕研究认为HRT对WC、血脂等无不利影响。这可能与激素种类、用量、使用时间和方法等有关,应进一步验证其影响。植物雌激素补充疗法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避免HRT的不良后果,近年来,植物雌激素对更年期症状、体重和代谢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应该在探讨不同种类植物雌激素补充的益处的同时,重视其长期应用时的潜在不良反应,以制定合理的补充策略。

3.4围绝经期女性WC、血脂与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正常体重和代谢的重要方式〔55〕。从检索结果中看,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饮食是研究关注的焦点,由于饮食种类的多样性、营养成分的复杂性及个体差异,何种饮食策略更有利于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正常体重和血脂代谢存在争议,2018年Science发表了关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建议〔58〕,认为高质量的饮食(如不饱和脂肪和精谷物)更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和预防慢性疾病,同时提示研究者在探索饮食影响的同时,也应关注饮食比例和摄入量。中国作为饮食文化大国,探讨合适且有效的营养饮食建议必不可少。本次检索结果提示运动方式、强度和频率影响围绝经期女性腹型肥胖和血脂代谢,我国发表相关SCI文章较少,仅2014年Wu等〔35〕对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研究,发现40 min/d,3次/w的中等水平体力活动与健康饮食有利于降低体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查阅知网发现,我国针对围绝经期女性运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骨骼健康的影响上,近年来多位学者探讨了太极拳、广场舞等中国特色集体活动对围绝经期女性肥胖、血脂水平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59~61〕,但不同运动方式的量化研究并不多见,需要进一步探索。

综上,针对围绝经期血脂与WC的研究已取得较多成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围绝经期、WC和血脂的关系及三者与疾病、激素水平、生活方式和心理社会因素等的关系,未来研究应关注围绝经期女性各生殖衰老阶段中WC及血脂等代谢指标的变化、不同绝经状态女性WC相关指标对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的预测价值、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对WC和血脂的影响、HRT和植物雌激素在调整肥胖和代谢中的远期效果及不同生活方式对围绝经期女性WC和代谢的影响等。

猜你喜欢
腹型绝经期检索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女性身体有了某些“变化”,可能快触碰到绝经期了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