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从心灵启美由自然来
——朗诵教学经验谈

2022-12-31 06:23磊明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朗诵者将进酒心灵

□磊明

谈到朗诵,首先要搞懂它的定义。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持文本的发声朗读不是朗诵,只能称为朗读。朗诵和朗读虽一字之差,却是两个概念。笔者通过自己三十多年的播音主持经历,总结出了几点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交流切磋。

一、将新闻报道的“现在进行时”概念引进朗诵艺术教学中

如何使我们的朗诵鲜活生动感人,让听众能感同身受?笔者认为,要提醒朗诵者由过去进行时(背诵式)变为现在进行时(目击式)。即,假设自己就是作者本人,将个人完全融入作品之中,触景生情、由内而外地边思索、边流露情感、边脱口而出。也就是变艺术语言的二度创作而为仿一度创作,去掉诗人与朗诵者之间的这层隔膜。但这个仿一度创作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度创作,而是既尊重原作者的创作初衷、主题思想、情感宣泄,又有自身的人生感悟、知识阅历、个性表达。比如,我们朗诵李白的《将进酒》时,既要有李白的人生感慨、浪漫豪放,也一定要反映出我们自身的人生际遇、人生观、性格特征等。这样,就给《将进酒》赋予了历史性、时代性和朗诵者的个性。也就是说,一千个人朗诵《将进酒》,就有一千种诠释表达。

二、将自然界的美学概念引入朗诵艺术教学中

大千世界最能显示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为我们创造了山的雄奇、海的辽阔、飞瀑的壮观、松柏的高洁、细雨的缠绵、寒冬的凛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们以自身各具特色的形态、声音、色彩,成就了自己独特的美。朗诵艺术的语言也应该是自然的、生动的、鲜活的、错落有致的、丰富多彩的,同时又是由内而外、有感而发的,就像蜜蜂采蜜时的嗡嗡鸣叫声,是那么的和谐、安谧、愉悦,又像是钱塘江的涨潮声,透露着一种蕴蓄已久的汹涌澎湃的力量之美,所以说我们的朗诵应该是心灵之语。

大自然之美,美在真实、自然、不做作、不虚伪。因此,我们的朗诵艺术之美应重在走心,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作品之中,好好说人话。切莫以为朗诵就是要端起架势大喊大叫、歇斯底里,就是要程式化的抑扬顿挫,从而形成一种令人厌恶的所谓的“朗诵腔调”。朗诵源于生活,我们要善于从自然界的美中观察、体悟,并不断从现实生活的语言中汲取营养。

三、好的朗诵创作彰显的是作品,而不是朗诵者自身

一位优秀的朗诵者一定明白自己走上舞台的使命,是要表达作品所要彰显的思想、人物、情感,而不是朗诵者自己。他应该毫无杂念地投入作品的情境中,去忘我地表达、抒情、宣泄,而绝不是以作品为载体将自我的朗诵技巧展露出来,哗众取宠。前者和后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朗诵观。前者的朗诵是为艺术献身、为受众服务,塑造好了作品的艺术形象,也就实现了自己的朗诵价值。而后者则不同,后者是一种戴着“功利镣铐”舞蹈的朗诵者。功利使然,会让他永远无法接近朗诵艺术那只上帝的手。因为他永远端着、假模假式、自以为是,他总想让受众记住他。殊不知,真正应该被大家记住的是作品塑造的思想、情感、人物。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朗诵作品优劣的最重要标准是,当你聆听完了作品之后,是被作品的思想、情感、人物所打动,还是仅仅记住了朗诵者?前者是成功的,后者是失败的。而这一条所涉及的就不仅仅是艺术技巧了,其实是一个人骨子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要尽量从思想上慢慢改正观念。

四、处理好“紧”与“松”的辩证关系

朗诵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成为一个优秀的朗诵艺术家,需要像蜜蜂一样,在生活的百花园中辛勤不倦地采撷花蜜,使其成为自己朗诵创作的营养。这里包括读书、感悟、观察、积累、学习、训练,等等。但声为诵之本,好的作品需要有一个好的声音作为载体。而气为声之本,好的声音又需要科学的气息共鸣来实现。所以我常和学员们说起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不断地输送活水。水塘如此,人生如此,朗诵艺术亦是如此。如果学员问我,如何才能真正掌握朗诵艺术?我的回答是,由良好的气息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中修炼得来。只有努力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让气息源源不断地供应我们发声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声音、语言具有泛音共鸣,听起来圆润饱满、富有穿透力。同时,需要我们不断练习自己的肌肉控制力,才能解放声带,保持松弛的自然状态。而在松弛的状态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朗诵状态。这就是正确处理“紧”与“松”辩证关系的方法。

总而言之,朗诵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再创作。朗诵者既要注意从文学作品中深刻感悟作者的创作初衷、内心情感,又要从自身的心路历程中去寻找心灵观照和共鸣。不仅要力求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还要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文学修养使再创作得以升华,达到直抵心灵、感染受众、产生共鸣、陶冶情操的目的。要特别强调的是,应注重引领老年学员树立正确的朗诵艺术审美标准。著名演员、朗诵艺术家姚锡娟老师曾说:“我体会朗诵艺术的美丑之别是,朴素的感受、真挚的情感、自然的语调,恰如其分的表现是美。反之,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炫耀夸张是丑。”这也是我所倡导的朗诵艺术的审美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切记切记。

猜你喜欢
朗诵者将进酒心灵
将进酒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开启文化类节目的霸屏时代 成就文学与电视的完美遇见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关于朗诵者朗诵与诗文作者朗诵的比较分析
浅谈朗诵者应该如何选择朗诵稿件
我是小小朗诵者
唤醒心灵
《将进酒》朗读教学之五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