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让学习真实落地

2022-12-31 10:06李磊张彦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校区中学课程

李磊 张彦 _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面对新时代的变革,创新型人才成为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五小始终坚持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践行教与学内容、方式的变革中,我们深刻意识到优化课程、聚焦于学的重要性。

自2016年开始,丰台五小教育集团开始深入开展“幸福交响”课堂教学泛型的研究,构建“师生学共体”,致力于学习的真实发生与师生的协同成长。随着“学共体”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教”与“学”的反转,不是简单的方式变革,更是基于课程的变革。课堂需要打破学科壁垒、突破学科界限,探索基于生活现象、服务生活需求、推动社会发展的课程,需要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与体验中学习知识、习得能力、发展思维。因此,我们开始聚焦“做中学”的研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遴选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的重要观念、主题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实施设计,优化课堂组织形式,让课堂教学走向综合化、凸显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

1.“做中学”凸显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导向,学以致用为目标

学得多,用得少,想得多,做得少,是一切成长学习最根本的误区。最大的原因在于课堂学习除了考试,没有真实的应用与创造。它导致我们即便努力去“理解”所学,依然触摸很浅,不得要领。真正的“理解”需要“做中学”,就是在实践中习得。只有切身的场景、沉浸的实践,才能激活知识表象背后的核心,让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的融通与获得,从而实现“知行合一”。

2.真实性、情境化的大任务是“做中学”课程设计的核心

真实性是实践“做中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努力将教材、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突出生活、劳动、社会实践的育人价值,并从两方面入手建立实践与生活的关联。第一,建立真实生活与学科知识的连接,以连接点为学习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教材、课标所呈现的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逻辑体系找到一个连接点,以这个连接点作为学习的起点,就能做到真实性。第二,学习内容及学习过程情境化。学习生活化基于学习内容和过程的情境性。只有构建接近真实生活情境的学习,才能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真实需要与内驱力,让学生为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学,实现社会性价值。

大任务是“做中学”课程载体亦是核心。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化、真实性的大任务,将零散知识结构化,引领学生找到知识背后的联系、规律,追求知识能力的升华和道德价值的获得。大任务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种途径,操作程序分为选定任务、制定计划、任务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任务评价六个步骤。从确立一个大任务到完成任务评价,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第一,基于课程标准,建立课程内容与真实问题、真实需求之间的关联。建立跨学科业研机制,通过研讨找准真实性问题,让课程有意义。第二,对问题、需求进行打磨提炼,转化为可实操的大任务。这是教师备课中的首要工作,即能够用大任务囊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第三,优化组织方式,做好大任务的活动设计。通过基于目标的实践性活动串联,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做即是学。第四,以量规为抓手,做好大任务实践性指导与评价。教师要注重量规设计和支架的研发,不要以单一的评价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关注学习效果可视化、共享化,用过程评价引导指导策略,不断提高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水平。

3.“做中学”大任务学习设计探索与尝试

场馆学习任务:让学生与文化相遇。学校充分挖掘周边场馆资源,借助汽车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堡台西汉墓博物馆、园林博物馆等场馆,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教材内容、场馆文化,开展情境化、自主选择性、主动探究性学习。以银地校区的园林博物馆课程为例,学生通过走进园林博物馆,研究博物馆的学与玩,发现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并通过园林设计展示方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赛事学习任务:一股促进学习的强大力量。赛事学习即在特定的规则之中,让参赛者在智力、体能、技术、心理等方面,在竞争的氛围中进行综合能力的较量。比如,科丰校区的班级足球联赛,掀起人人会踢球的热潮;京铁校区小茶人的茶艺比赛,让茶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银地校区的民族体育项目比赛,让空竹、花棍、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学生挚爱;本部校区的机器人比赛,唤起学生对编程的兴趣……不可否认,比赛对学习是一种促进,更是一种动力。

行走任务学习:让学生与社会制度站在一起。学校的行走课程设计从学生视角出发,采取“我知道、我行走、我感悟”等板块设计,注重行前设计、行中记录与感悟及行后分享与提升。例如,本部校区结合五小文化与校史开发了五小行走课程,组织各校区学生互动参观,通过走进校史馆、参观校园、参与特色校园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找到五小的文化符号,发现五小特质,并用画展、摄影展、故事会等方式展示学生眼中的五小。在疫情期间,学校结合线上教学开发线上行走课程。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传统文样”,品味传统文化;通过对比“疫情数据”,漫步生活,发现社会问题;通过推荐“网络人物榜样”,开拓视野,浸润家国情怀。

节庆任务学习:用主题节日把学习生活点亮。根据一定主题设计的校园节日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学校设计了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足球)节、种植节、国庆节、建队节、心理节、英语节、儿童节的“十节”节日课程和涵盖养成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生命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十大教育内容。每个学期开始前,学校集体研究、策划不同主题的校园节日,以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吸引学生,给他们的校园生活留下美好回忆。

在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会继续深入开展“做中学”的课程实践探索,在研究中不断学习、发展、借鉴和创新。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的整合,设计学以致用、跨学科、超学科的学习大任务,让学生在行中思、做中悟,在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校区中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多解中学创新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