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茶·赋能·启智·育心

2022-12-31 10:06李晓灵宋红莉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劳动成果制茶品鉴

李晓灵 宋红莉 _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2020年,丰台第五小学京铁校区在茶道特色校园文化逐渐形成之际,又开展了系列“南茶北引”茶树及花草茶种植活动,让学生真正在种茶、培茶、采茶、制茶、品茶的过程中,学习劳动技能,涵养茶人“五心”。

1.种茶,习得技能,养“感恩之心”

种茶是激发学生劳动兴趣,习得基本劳动技能的第一步。由于茶树无法在北方的土地里种植,学校购进国家农业科研专利成果——盆栽茶树,请来茶学科研人员现场为学生讲解茶树由南方土壤种植转为北方盆栽的艰难研究过程。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知道了盆栽茶树能够在北方成功存活需要经过土壤改良、水源选择、耐寒苗选育等多个科学的劳动技术辅助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凝聚了种茶人的智慧、不畏失败的精神,更体现了现代科技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的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在土壤中种茶,我们还因地制宜,选取了薄荷、蒲公英等品种,配合盆栽茶树一起观察,带领学生在校区的种植园开展学科实践。劳动教师和会种植的保洁、保安人员都成为学生们的“师傅”,带领学生们从翻土开始干起。在一次次跟着“师傅”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翻地、使用铁锨、撒种等劳动技能,更感恩教给他们劳动技能的“师傅”,懂得了所有美好事物的来之不易。

2.培茶,习得方法,养“协作之心”

植物的生长不仅仅要依靠空气、阳光、水和土壤,更重要的是种茶人的陪伴、观察、学习、探究。我们请每个班级的学生以组为单位认领小茶树和花草茶种植区域,让学生们自己研究、探讨培育和养护茶苗的方法。

最初阶段,茶苗浇水时多时少,发现问题后,学生们意识到需要团结协作才能让小茶树茁壮成长,他们记录时间并排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段时间后,因光照温度高、不通风和经常搬运等因素影响了茶苗的生长,学生们又一起选择光照、通风都适宜的位置放置茶树。解决了浇水和通风的问题,随着天气逐渐转热,茶树生虫的问题接踵而至。在科学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开始搜索合适的杀虫剂,几经比对、实验配比后,茶树上的虫子终于“落荒而逃”。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合作解决,不仅学会了培育茶树之法,更学会了团结协作。

3.采茶、制茶,习得能力,养“精进之心”

春季是学生学习采茶、制茶的好时机,而采茶、制茶也正是历经磨难,收获劳动成果,养“精进之心”的重要环节。

小茶老师们利用长出新茶芽的小茶树,带领学生认识莲心、旗枪、雀舌,让学生们知道了采不同时期的鲜叶可以制作不同的茶叶。接着,又让学生动手实践采茶动作:一看、二捏、三折、四提、五放,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让学生学习、体验制茶的方法,感受茶人不断追求品质提升的过程,校区引进Q版制茶工具,并在茶道课上跟着小茶老师一起实践:采茶篓、摊晾盘、炒茶锅、揉捻机、烘干笼……学生们跟着教师体验一件件制茶农具的使用方法。随着亲自体验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制茶工作的辛苦与繁杂。

在采茶、制茶的过程中,学生也参与分辨、挑选品质更好的茶芽、茶叶,听小茶老师讲述茶农为了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坚持不断改良制茶的技术和方法,学生的“精进之心”也随着实践、体验的过程不断“升级”。

4.品茶,习得素养,养“无分别心”

品茶是种茶养护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大家收获劳动成果,评价劳动成果水平的综合实践。

茶道课上,小茶老师带领学生从色、香、味、形、叶底等方面学习品鉴茶汤。学生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全面感受、品鉴茶叶和茶汤品质的高低,他们观察、记录、品鉴每种茶叶和茶汤的特点,逐步形成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及共同劳动的综合素养。在品鉴过程中,学生不仅从技术层面学习品鉴茶汤,更在不断品鉴的过程中认识到,品茶如品人,色香味形各有所长。真正的茶人不会因为茶的价格和名气评价茶的好坏,而是去接纳和感受每种茶的独特品质。就像校区自制的春茶虽然简陋,但师生们确觉得无比香甜,因为它蕴含着教师和学生们的汗水与心血。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欣赏、包容、接纳,懂得“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道理。

5.以茶人“无我之心”,领悟幸福真谛

学生们通过种茶、培茶、采茶、制茶、品茶,习得方法、练得技能、获得智慧,懂得协作、追求精进,享受感恩。在与小茶树朝夕共处的劳作过程中,学生全身心享受劳动实践带来的快乐,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幸福。以茶人“无我之心”,不负时光,领悟幸福的真谛。■

猜你喜欢
劳动成果制茶品鉴
中国传统制茶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品鉴臻物
品鉴臻物
品鉴看展
品鉴臻物
劳动成果要珍惜
劳动成果要珍惜
PLC自动化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